第50章
每代人精心呵护的木制建筑到如今仍可以窥见古人跨越古今的独特审美,其文化以及美学价值在《江立市古建筑文物保护》中都是着重描写的一页。
正门前的石柱上各刻着《诗经》的诗句:
左联:如跂斯翼如矢斯棘
右联: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从前门口两侧的两墩石狮改成了两个大花圃,被雨水灌溉后更加鲜亮夺目了。
进入正门后,院落阔绰,游廊相接。黎老爷子退休后多了养花草的爱好,把整院的石板地面全部改成草树花圃。
右侧连廊上还挂了几只鸟笼,看见有人进大门,叽叽喳喳的。
从正房的门厅走出来一位身形较好,气质典雅的中年女性,笑意盈盈,嗓音如同黄鹂鸟一样清脆婉转,“初临予夏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周予夏立即微笑,颔首:“丁阿姨好。”
黎初临轻唤一声“妈”。
此人是黎汝正的贤内助妻子,丁薇。
黎初临的母亲是上世纪出名的大美人,保养得极好,年过五十,皮肤仍然紧致有光泽,举手投足无不展现年轻时戏曲家的舞蹈功底。
黎母应声,拉着周予夏往正屋走去,热情非常。
屋里摆设如旧,都是祖传下来的古董木制家具。
一进门正厅堂是标准的古典会客室格局。
正面墙前摆放一张长条案,左右两侧各放置青花瓷盆绿植,墙上是一大幅山水画,案前是一张黑胡桃木四仙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厅堂正中央两侧对称各放着三把圈椅,这便是正厅的布局。
前两年,为了养护木材,全部刷一层木蜡油,翻新了一遍。
来访的客人都被满室的古董珍宝诧愕,生怕坐坏了哪个比自己还值钱的宝贝,渐渐的,这里就成了仅供观看欣赏的地方。
但凡会客来宾,都请进右侧的耳房。
耳房内正对窗子放置一张柚木罗汉塌,左右后三面设置三块围栏,上面雕刻透空的花纹,还摆了两张蓬松靠枕,罗汉塌两侧是两张现代中式沙发。
窗前是一张长书案,上面杂七杂八摆放了很多书法用具。
东侧整面墙的红木架格,格内屉板高低错落,有几列专门做了透明玻璃窗阻挡灰尘,里面专用来陈放黎满楼收藏的文玩古器,其余的格子整整齐齐放了许多书。
这里只是其中一角,倒座房还有一间专门藏书,而且只这些,就已经是向大学捐了大部分之后的剩余书籍。
黎老爷子嫌屋里昏暗,把所有木格子窗全部换成玻璃窗,屋内屋外通透敞亮不少。
黎教授坐在书格子前,摆茶看书,听到院里传来说话声后抬头。
周予夏进屋时还摆着笑脸,看见老师后,双手摆在身前,恭敬点头,说:“黎老师好。”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3-10
有没有林妹妹初见贾母的场景描写,开玩笑开玩笑的......只是在写黎宅的建筑摆设时查了很多传统建筑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
第44章 名为往昔的追者(四)
“予夏来了啊。”
黎满楼摘下老花眼镜,和蔼笑着,让她赶紧坐下。
黎初临在一进门的抽屉柜桌上放下予夏准备的礼物,卷了卷衣袖,悠悠然道,“我可把人带来了,这下可不能再念我了。”
黎母晚一步拿着茶壶进屋,对她说:“你黎老师惦念你,总是催他赶紧带你回来,今晚别走了,好好在这玩。”
说着,她拿了一个洗干净的碧色茶杯为周予夏倒茶。
她惶恐,急忙起身弯腰,双手接过茶杯。
黎初临在她身旁坐下,替她解释说:“医院事忙,今天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
黎母听见这话,抬了头,嗔怪道:“你们再忙也要谈恋爱呀,我像你们这么大时候,初临都会跑了。”
周予夏眸光微闪,她怎么觉得这话怪怪的。
于是转头浅笑注视黎初临,和他对上视线,眼眸微眯:
阿姨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奇怪?
不奇怪不奇怪。
你快点解释一下,我们没在一起。
不急。
周予夏眼看着黎初临从容地拍了拍她的手背,语塞。
苦于长辈都在,她又不好发作,只能暗暗忍住。
黎母静静打量面前这对“般配小情侣”有来有回的眼神交流,笑得更开心了,又去厨房切了许多水果。
黎老爷子也抿一口茶水,眯着眼回味余韵,缓慢开口道:“听初临说,你现在在精神科?”
周予夏正襟危坐应答,“是。”
黎老爷子点头,又说:“这方面我研究的不多,精神医学的同行我还认得几个,回头我把你引荐了,有想请教的,别客气。”
周予夏又道谢一次。
老师的脾性她知道,虽然语气听起来像是在客气,其实是最恪守承诺的人。
她不由自主联想到坐在身旁的人,也是这样,不轻易下诺言,但凡有,所有人都看得见他兑现。
这便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黎家家风纯正,才能培养出许多在各行各业都有建树的人才。
突然,老爷子扫了眼左边的书格,想到了什么,说:“对了,我想起来我那还有那个老头给的书,我找找去。”
话落,黎满楼起身出了厢房,穿过游廊朝倒座房的书阁走去。
步态硬朗,哪里看得出是刚过完喜寿的老人。
黎母还没回来.
偌大的空间里,只剩她和黎初临二人。
寂静得都可以听见连廊上鸟雀的叫声。
坐了片刻后,周予夏脸上的笑容意味似乎改变了,转头看他,继续刚才的话题,“我今天来的身份是不是被误会了?”
沙发对黎初临来说有点矮,他长腿长身,坐下时,膝盖高出沙发一半不止。
他手肘撑在腿上,听见予夏压制不满后显得阴阳怪气的语调,淡淡一笑,微向前倾身去拿那个小砂壶,边替她续茶边说:“好像误会了。”
周予夏斜睨看他,幽怨从眼睛缝隙里钻出来。
黎初临安抚她,说:“之后我会好好和他们解释。”
她歪着下巴表示怀疑。
在这种事情上,他的信用力极低。
黎老师顺着原路折返进来,手上还拿着一本新书,路过周予夏时,递给她。
周予夏双手接过,一看封面。
是一位她十分尊敬的精神医学专家的最新著作,还是纪念珍藏版,收录了大量的实用资料,并不是面向大众发售的版本,打开扉页上面还有作家本人的签名。
黎满楼复到自己窗沿下的好位子坐下,故作嫌弃地摆摆手,“是那老头子前不久非要塞给我,那么小的字难为我的老花眼,你要是不嫌弃就拿去。”
周予夏亮着眼睛,“真的吗?谢谢老师,这可太宝贵了!”
黎初临见她忽地开心起来,忍俊不禁,下巴支在手掌上,侧身望着。
哪还有刚才阴阳怪气,似怒非怒的模样,恐怕现在让她做什么,都会乐呵呵的答应。
片刻,他慢条斯理地开口道:“看来时间也刚好,要是早点来,就错过了。”
得到这样一件宝贝,她十分满足,目光灵动,对黎初临的怨气也消了大半,笑着对他回应:“那倒是。”
黎初临扫了眼扉页上的作家名字,“我不太了解,这位老师研究哪个领域”
“主要研究双相障碍,他写的手术实操太有用了,我还推荐给清婕了呢。”
他轻抿一口茶,又问:“能和我讲讲吗”
“好啊。”
周予夏来了精神,也侧身,开始给黎初临讲解手术原理。
黎教授一边品茶,一边看两个年轻人相谈甚欢。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期间,黎母切了三四样水果进来让予夏别客气。
她略坐了坐,诚惶诚恐,于是起身想去厨房帮忙,结果被黎母一连几次请了出来。
台风过境,不仅带来丰沛的雨水,把清爽的冷空气也推了过来。
刚刚出去找书的功夫,黎老爷子看院里空气好得很,突然来了兴致,让黎初临把棋盘端到院里。
爷孙两人坐在抄手游廊的方桌前下围棋。
周予夏不会下棋,但是对观棋饶有兴致,一会儿在黎老师身边看看,一会儿又去黎初临旁边瞧瞧。
黎初临看她左一下右一下的,笑着问她要不要学,他教。
她和那双戏谑柔和的视线对上,心里忽地一阵不受控地失重似的下坠感,复想起刚刚在里屋他不解释两人的关系,摇了摇头,便再也不往他这边凑了。
没待一会儿,又被院里的花鸟吸引去目光。
三个鸟笼里各有两只虎皮鹦鹉,还有两只黄色的金丝雀。
她不是第一次来黎宅,可是每次过来都会和探宝似的发现些新奇的地方。
正门前的石柱上各刻着《诗经》的诗句:
左联:如跂斯翼如矢斯棘
右联: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从前门口两侧的两墩石狮改成了两个大花圃,被雨水灌溉后更加鲜亮夺目了。
进入正门后,院落阔绰,游廊相接。黎老爷子退休后多了养花草的爱好,把整院的石板地面全部改成草树花圃。
右侧连廊上还挂了几只鸟笼,看见有人进大门,叽叽喳喳的。
从正房的门厅走出来一位身形较好,气质典雅的中年女性,笑意盈盈,嗓音如同黄鹂鸟一样清脆婉转,“初临予夏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周予夏立即微笑,颔首:“丁阿姨好。”
黎初临轻唤一声“妈”。
此人是黎汝正的贤内助妻子,丁薇。
黎初临的母亲是上世纪出名的大美人,保养得极好,年过五十,皮肤仍然紧致有光泽,举手投足无不展现年轻时戏曲家的舞蹈功底。
黎母应声,拉着周予夏往正屋走去,热情非常。
屋里摆设如旧,都是祖传下来的古董木制家具。
一进门正厅堂是标准的古典会客室格局。
正面墙前摆放一张长条案,左右两侧各放置青花瓷盆绿植,墙上是一大幅山水画,案前是一张黑胡桃木四仙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厅堂正中央两侧对称各放着三把圈椅,这便是正厅的布局。
前两年,为了养护木材,全部刷一层木蜡油,翻新了一遍。
来访的客人都被满室的古董珍宝诧愕,生怕坐坏了哪个比自己还值钱的宝贝,渐渐的,这里就成了仅供观看欣赏的地方。
但凡会客来宾,都请进右侧的耳房。
耳房内正对窗子放置一张柚木罗汉塌,左右后三面设置三块围栏,上面雕刻透空的花纹,还摆了两张蓬松靠枕,罗汉塌两侧是两张现代中式沙发。
窗前是一张长书案,上面杂七杂八摆放了很多书法用具。
东侧整面墙的红木架格,格内屉板高低错落,有几列专门做了透明玻璃窗阻挡灰尘,里面专用来陈放黎满楼收藏的文玩古器,其余的格子整整齐齐放了许多书。
这里只是其中一角,倒座房还有一间专门藏书,而且只这些,就已经是向大学捐了大部分之后的剩余书籍。
黎老爷子嫌屋里昏暗,把所有木格子窗全部换成玻璃窗,屋内屋外通透敞亮不少。
黎教授坐在书格子前,摆茶看书,听到院里传来说话声后抬头。
周予夏进屋时还摆着笑脸,看见老师后,双手摆在身前,恭敬点头,说:“黎老师好。”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3-10
有没有林妹妹初见贾母的场景描写,开玩笑开玩笑的......只是在写黎宅的建筑摆设时查了很多传统建筑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
第44章 名为往昔的追者(四)
“予夏来了啊。”
黎满楼摘下老花眼镜,和蔼笑着,让她赶紧坐下。
黎初临在一进门的抽屉柜桌上放下予夏准备的礼物,卷了卷衣袖,悠悠然道,“我可把人带来了,这下可不能再念我了。”
黎母晚一步拿着茶壶进屋,对她说:“你黎老师惦念你,总是催他赶紧带你回来,今晚别走了,好好在这玩。”
说着,她拿了一个洗干净的碧色茶杯为周予夏倒茶。
她惶恐,急忙起身弯腰,双手接过茶杯。
黎初临在她身旁坐下,替她解释说:“医院事忙,今天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
黎母听见这话,抬了头,嗔怪道:“你们再忙也要谈恋爱呀,我像你们这么大时候,初临都会跑了。”
周予夏眸光微闪,她怎么觉得这话怪怪的。
于是转头浅笑注视黎初临,和他对上视线,眼眸微眯:
阿姨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奇怪?
不奇怪不奇怪。
你快点解释一下,我们没在一起。
不急。
周予夏眼看着黎初临从容地拍了拍她的手背,语塞。
苦于长辈都在,她又不好发作,只能暗暗忍住。
黎母静静打量面前这对“般配小情侣”有来有回的眼神交流,笑得更开心了,又去厨房切了许多水果。
黎老爷子也抿一口茶水,眯着眼回味余韵,缓慢开口道:“听初临说,你现在在精神科?”
周予夏正襟危坐应答,“是。”
黎老爷子点头,又说:“这方面我研究的不多,精神医学的同行我还认得几个,回头我把你引荐了,有想请教的,别客气。”
周予夏又道谢一次。
老师的脾性她知道,虽然语气听起来像是在客气,其实是最恪守承诺的人。
她不由自主联想到坐在身旁的人,也是这样,不轻易下诺言,但凡有,所有人都看得见他兑现。
这便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黎家家风纯正,才能培养出许多在各行各业都有建树的人才。
突然,老爷子扫了眼左边的书格,想到了什么,说:“对了,我想起来我那还有那个老头给的书,我找找去。”
话落,黎满楼起身出了厢房,穿过游廊朝倒座房的书阁走去。
步态硬朗,哪里看得出是刚过完喜寿的老人。
黎母还没回来.
偌大的空间里,只剩她和黎初临二人。
寂静得都可以听见连廊上鸟雀的叫声。
坐了片刻后,周予夏脸上的笑容意味似乎改变了,转头看他,继续刚才的话题,“我今天来的身份是不是被误会了?”
沙发对黎初临来说有点矮,他长腿长身,坐下时,膝盖高出沙发一半不止。
他手肘撑在腿上,听见予夏压制不满后显得阴阳怪气的语调,淡淡一笑,微向前倾身去拿那个小砂壶,边替她续茶边说:“好像误会了。”
周予夏斜睨看他,幽怨从眼睛缝隙里钻出来。
黎初临安抚她,说:“之后我会好好和他们解释。”
她歪着下巴表示怀疑。
在这种事情上,他的信用力极低。
黎老师顺着原路折返进来,手上还拿着一本新书,路过周予夏时,递给她。
周予夏双手接过,一看封面。
是一位她十分尊敬的精神医学专家的最新著作,还是纪念珍藏版,收录了大量的实用资料,并不是面向大众发售的版本,打开扉页上面还有作家本人的签名。
黎满楼复到自己窗沿下的好位子坐下,故作嫌弃地摆摆手,“是那老头子前不久非要塞给我,那么小的字难为我的老花眼,你要是不嫌弃就拿去。”
周予夏亮着眼睛,“真的吗?谢谢老师,这可太宝贵了!”
黎初临见她忽地开心起来,忍俊不禁,下巴支在手掌上,侧身望着。
哪还有刚才阴阳怪气,似怒非怒的模样,恐怕现在让她做什么,都会乐呵呵的答应。
片刻,他慢条斯理地开口道:“看来时间也刚好,要是早点来,就错过了。”
得到这样一件宝贝,她十分满足,目光灵动,对黎初临的怨气也消了大半,笑着对他回应:“那倒是。”
黎初临扫了眼扉页上的作家名字,“我不太了解,这位老师研究哪个领域”
“主要研究双相障碍,他写的手术实操太有用了,我还推荐给清婕了呢。”
他轻抿一口茶,又问:“能和我讲讲吗”
“好啊。”
周予夏来了精神,也侧身,开始给黎初临讲解手术原理。
黎教授一边品茶,一边看两个年轻人相谈甚欢。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期间,黎母切了三四样水果进来让予夏别客气。
她略坐了坐,诚惶诚恐,于是起身想去厨房帮忙,结果被黎母一连几次请了出来。
台风过境,不仅带来丰沛的雨水,把清爽的冷空气也推了过来。
刚刚出去找书的功夫,黎老爷子看院里空气好得很,突然来了兴致,让黎初临把棋盘端到院里。
爷孙两人坐在抄手游廊的方桌前下围棋。
周予夏不会下棋,但是对观棋饶有兴致,一会儿在黎老师身边看看,一会儿又去黎初临旁边瞧瞧。
黎初临看她左一下右一下的,笑着问她要不要学,他教。
她和那双戏谑柔和的视线对上,心里忽地一阵不受控地失重似的下坠感,复想起刚刚在里屋他不解释两人的关系,摇了摇头,便再也不往他这边凑了。
没待一会儿,又被院里的花鸟吸引去目光。
三个鸟笼里各有两只虎皮鹦鹉,还有两只黄色的金丝雀。
她不是第一次来黎宅,可是每次过来都会和探宝似的发现些新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