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程心查阅过国产自研pd-1药物的崛起历程,当年,北京和上海的两家先锋药企几乎同时提交了pd-1抑制剂发明专利申请,率先拉开生物药战场的第一幕。
  南北之争,互为砥砺,又有后来者迎头赶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开启“三足鼎立”,你追我赶,搞起研发赛跑,pd-1药物也从实验室分子层面一步步向着临床试验推进。
  宋纪东所带领的十人团队,正是走在最前面的这波领军者之一。
  从2012年至今,不断有新的药企入局pd-1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内生物药梯队轮换不休。单就仁衡一家企业,就花了近七年的时间,才实现自研pd-1单抗注射液的获批上市,这其中的波折艰辛不言而喻。
  那个医药行业群雄逐鹿的年代,程心还在象牙塔里埋着头读书。回看过去,她更直观地感受到医药行业的时间宽度,一颗“救命药”,却需要穿越近十年的时空,通过医、研、政、企的多方接力才能最终安全地传递到患者手中。
  程心回忆起在香港半岛那夜,头发花白的梁希龄在席间专心听取宋纪东汇报的样子,不禁钦佩他的勇气、韧性和慧眼,但她也疑惑仁衡这次的出海决策。
  “宋博士,从12年拿到专利,到六七年后获批上市,再到之后进入医保,逐年拓展新的适应症,国家政策扶持下,仁衡步子一直走得很稳,现在已经奠定了在国内pd-1领域的江湖地位,但为什么时隔多年,仁衡在出海交易中却选择把pd-1药物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授权给海外公司?”
  听到这个问题,宋纪东愣怔一秒,眼中晃过转瞬即逝的怅然。
  “因为卷!太卷了,我们已经没有选项,要想活下去,只能走出去!”
  作者的话
  灶儿暖
  作者
  05-20
  感谢每一个投票的宝子!你们的支持我都有看到!加油码字去啦!爱你们!
  第31章☆、31梁吴之争
  “这几年来,pd-1市场的大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药企入局,都想分一杯羹!”宋纪东语速渐快,有一些激动。
  “对行业发展来说,有竞争是好事,但是一些新入局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杀价’非常狠,三四年前,pd-1单抗一年治疗费的市场均价在十万元左右,这是自费的价格,进入医保后,治疗费降到了五万,但去年进入pd-1市场的康大把这个价格又打了对折,一年治疗费只需要两万!现在市场是在倒逼我们把成本降到极致!”
  他扯着身上的衬衣,“可药物研发不是做衣服,10块和50块的布料,要怎么选?”
  怎么选?
  程心也想问。
  有“神药”之称却未能进入医保完全自费的进口adc药物ds-8201该药2025年已进入医保,本文时间线从2023年开始,随故事
  发展推进到2025年和现实时间同步。,医保部分报销的传统化疗药多西他赛联合卡铂,还有完全免费的国产临床试验用药,她要怎么选?
  顾晓英、方锦、张晶晶、王阿姨……还有就诊时遇见的很多很多病友,在选择化疗方案时都面临着国产还是进口,医保还是自费的两难选择。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患者来说,经济能否负担很多时候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几乎每一个患者在结完账离开付费窗口或自助机时,都会停下脚步,仔细核对账单上的医保报销比例和自费金额。
  开始治疗后,病房里大家聊的最多的就是“你用的什么药?多少钱?”
  但每当听到病友用的是价格更昂贵的药物,或是自费药,进口药,又会暗暗担心自己用的药是不是效果不够好。
  这种担忧渐渐蔓延到整个病程接触到的所有药物上,从化疗并发症需要服用的消炎药、退烧药、止呕药,到复查核磁ct需要注射的造影剂,大家都在纠结用原研还是仿制,国产还是进口,低价是不是效果不好,高价又真的值得吗?
  程心没有料到宋纪东会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他跟媒体打交道不多,没有考虑太多尺度的问题,跟他相比,梁肇元对行业的态度已经算“温和”的了。
  她还想知道像pd-1单抗这种已经纳入医保的药物,会因为成本控制承受多大的压力,便顺势把关注点引向科研投入,“我之前和梁总聊过一些研发方面的问题,临床研究阶段占据了药物研发80%的费用支出,但仁衡的pd-1单抗已经获批上市多年,也纳入医保,一款市场成熟、开始盈利的药物依然会面临资金方面的挑战吗?”
  “药物获批,只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使命……”宋纪东匆匆喝了口茶润嗓,继续解释。
  “我们对pd-1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d-1单抗的耐药机制、组合疗法、生物标记物研究、毒副作用问题、可能的hpd问题肿瘤加速进展、lgg半衰期的优化、适应症的拓展,太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一直在加强和医院的合作,想去推动更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医研企合作和转化医学这块虽然不是我负责,但是我也有参与过一些,梁总回国以后,除了研发和出海的工作,一直都在忙着搭建新的医企协同项目,把数据和问题从临床搬到科研,再反哺临床,转化研究对实现精准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这块再跟梁总聊聊。”
  程心想到那次梁肇元在肿瘤医院找周院长谈公事,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医企合作”项目?具体又涉及到什么癌种,什么药物,什么合作方式?
  职业瘾犯了,程心好奇心被勾上来,但这个话题离这次专题报道聚焦的医药出海有点远,她收了收心,继续聊回药物本身:“pd-1单抗是仁衡的拳头产品,也是您带着团队一手拉扯大的‘孩子’,选择切一部分权益出去,交给海外药企,您个人是怎么看待这个决策的?”
  宋纪东淡淡笑了笑,“怎么说呢?我觉得这是发展的必然吧……国产pd-1药物已经走了十年历程,是时候晋级新的赛道了,出海一方面是为了缓冲集采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围绕pd-1药物的组合疗法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所以出海也能帮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试验,去探索……”
  他说到一半,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程心转头去看,梁肇元刚好推门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位短卷发的青年女人。
  梁肇元颔首和宋纪东打了个招呼,转头跟身后的女人做介绍,“镜界新闻的财经记者程心。”
  “仁衡pd-1团队资深研究员陈恪宇。”他偏头看了一眼程心,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和客气。
  陈恪宇很热情,主动和程心握手,“不好意思,刚忙完工作,本来想过来旁听一下宋老师采访,结果来晚了!”
  “不晚不晚,我们刚好聊到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宋纪东起身招呼两人一起坐下,转头向程心介绍,“小陈是去年加入我们团队的新骨干,回国前先后在osu的wexner医学中心和ut的mdanderson癌症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她对开展海外临床试验这块有非常前沿的了解,我特别请她过来跟你聊一下pd-1的国际战场!”
  “宋博士过奖了!”陈恪宇谦虚地摆摆手,“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说实话,国药出海遇到阻力很大,仁衡已经连续三年向fda递交了pd-1单抗与甲帕艾尼的联合用药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但反复被打回来,只能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模式。”
  她坐在程心身侧,说到紧要处,微微探过身子,双手在身前比划,“我们之前开展的动物实验和晚期癌症联合用药试验显示,甲帕艾尼使用后的强化免疫窗口期内,配合使用pd-1单抗药物会提升缓解率,它们是消灭癌细胞的‘好战友’,但想要把这种双药疗法应用于更多适应症,就需要汇集不同族群、种群的多样化临床数据,再运用到中国高发癌种的研究当中,但这条路光埋头实验室是很难走远的,不得不去做一些商业化的考量,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
  陈恪宇停下来,把目光转向梁肇元,“梁总要带着我们闯关欧美,在商业利益和临床价值中做平衡,压力比我们更大,和pyramid的协议条款真的是一项一项你来我往地磨下来的,很不容易。”
  “其实谈不上什么压力,行业浪潮到了,我们试试冲一下浪尖……”梁肇元靠在另一侧的单人沙发上,食指摩挲着表盘。
  “药物研制不能局限于国门,一定是面向全球的,多族群的,国际化是所有国内药企的梦想,这条路在过去是一道选择题,但时至今日已经变成了必答题。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仍是创新的中心,并且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和支付系统,所以我们更不能停滞不前,更需要走出去,深度接轨世界,去参与全球范围的合作与竞争。”
  他眉心渐渐拧紧,视线锁住程心的双眼,似乎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她领会他的野心,“中国药企的mnc之路还非常漫长,但今天不走,明天就会距离更远,总要有人走在前面,总要有人敢去做这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