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程心和她在住院期间讨论了一下,都觉得彼此的术后化疗都很可能用上对方用过的方案,便积极互相安利缓解副作用的小妙招,比如反胃厉害吃不下饭的话,可以吃山楂、青橄榄来开胃;甲沟炎红肿的话可以用哪个牌子的婴儿保湿霜效果更好。
  交流得多了,程心才知道方锦已经是个三胎宝妈了,大女儿5岁,小儿子才1岁。但同时,她又是个两万粉的小网红,原来开直播帮着家里的果园做宣传,生病了以后,果子照卖,但多了个标签——“抗癌妈妈卖水果”。
  “没办法,家里还有三个娃要养呢,现在是旺季,我老公和家里人根本走不开,也就我妹一个人在上海读书才有办法照顾我。”
  得知程心是做记者的,还报道过医疗领域,方锦很感兴趣,拐着弯问她,除了采访那些行业大佬,会不会偶尔也采访采访普通人。
  财经新闻的局限性,程心不好直说,但想到《灼知》聚焦的就是最贴近平凡生活的社会议题,她用力点点头,“会的,普通人的故事一样有很多人关注。”
  方锦听到她的回答很开心,难掩兴奋地小心开口:“那有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我也上上新闻?我不介意露脸的!”
  程心有点惊讶,大多数年轻女性病患都不太愿意在公众面前公开自己的病痛和困境。更何况,方锦因为经济问题,没有选择乳房重建,直接切除了整个右乳。如果进行报道,势必要提及她的手术方式,网友和熟人的议论,很可能会对她造成二次伤害。
  “没关系,反正我在自己账号上都已经公开了病情,大部分评论还是善意的,当然也有人质疑我是假的哈哈……”她不以为意地笑笑,“所以我也想有个什么采访,证实一下自己,如果能涨涨关注多卖点果子,就更好了!”
  她的态度很诚恳,程心知道她心意已决,没有再劝,肯定地表示会和领导沟通,有消息了再告诉她。
  徐良风那边很快有了回复,同意了选题,可以继续跟进,但反复叮嘱她先顾好自己身体,稿子在她离职镜界之前也不可能发出去,不急,千万不要因此耽误了治病。
  程心思考再三,给李贺年也发了信息,但他不出所料地婉转拒绝了,只说让她先专注仁衡的报道。
  李贺年体谅她需要照顾母亲,也知道她和仁衡关系不错,所以没有催着她推进工作,给她开了两周的居家办公,仁衡那边的沟通进度,由她自己掌握。
  顾晓英的恢复情况比预想得好很多,第二周就已经达到了拔引流管的指标。复诊换药以后,卸去两个“血袋子”的顾晓英整个人都焕然一新,走路都轻快了许多,只等着术后满一个月再去见主治医生,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家事处理得差不多,程心开始着手工作,一边梳理u盘资料,一边草拟采访提纲初稿。
  梁肇元提供的资料涉及仁衡内部诸多出海战略和管线布局,但全都不展开细节,充其量能撑起一篇千字的公告,要想做深度访谈和系列报道,远远不够。
  程心只能上网自己查资料,但因为这些信息实在太前瞻太独家,一番搜索只能摸到一些边角和旧闻。她明白过来这是梁肇元在“耍花招”,不愿意一次性让她吃到太多“甜头”。
  仁衡和pyramidtherapeutics的出海交易还有不到两周就要正式签署协议了,但梁肇元那边一直没有新的动态,也不催她。程心思前想后,还是郑重编辑了一条信息,请他再抽时间详细谈谈这次出海的pd-1单抗药物的临床应用,也再沟通一下专访节目里会提及的热点话题。
  他没接受她的邀请,转发了一张微信名片过来——
  宋纪东,仁衡医药pd-1科学家,生物药首席总监,生物药cmc技术开发负责人。
  程心在仁衡医药高管名录上见过这个名字,但他从未接受过采访,也没有出席什么公开活动,连照片资料都没有,媒体掌握的信息也仅仅只提到他是仁衡生物药领域的研发核心人物。
  唯一的“料”是,江湖传言,宋晓东早年供职美国药企时曾手握20多项个人发明专利,但在北美医药界驰骋近二十年后,他却突然放弃海外高薪,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在摸索中寻路的2012年,毅然回国加盟仁衡医药。
  “了解临床发现的问题,才能回到实验室探索,我想你们做新闻也是一样,总要知道一个药是从何处来,为什么来,怎么来的,才能去探讨这个药要走向何方。”
  梁肇元说的很对,甚至点到了新闻行业的痛点,在医药领域,国内媒体的报道要么是聚焦于资本市场的波澜起伏,要么是着眼于微观视角下的个人故事,通俗化的医药科普反而成了卡在中间的缺口,除了五花八门的健康自媒体,没有太多传播度广的正式渠道可以帮助普罗大众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医学认知。
  “宋博士是十年前国内首批主导自主研发pd-1单抗药物的领军人物之一,专业能力和行业认知十倍于我,你好好准备一下。”
  他只留下这句话,让她自己选个时间会面,其他的沟通问题由他来协调。
  财经话题是程心的专长,但医药科学不是,而且宋纪东和年纪尚轻的梁肇元不一样,他是真正的研发大拿,只谈学术,对采访者的专业要求很高,就算已经很努力地查了资料,程心还是难抑紧张。
  pd-1/pd-l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中文全称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两者结合后可发挥抑制t细胞增生等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肿瘤细胞正是利用了这一机制,通过活化pd-1/pd-l1信号通路,介导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免疫反应。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体免疫系统上了一把“锁”,让癌细胞躲过免疫细胞“追捕”,而pd-1/pd-l1抑制剂就是为了打开这把“锁”,释放人体免疫活性来抑制肿瘤发展。
  pd-1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
  近十年来,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pd-1单抗药物的出现,标志着抗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中国创新时代”,这款药物所承载的时代意义,转化成一种责任,压在程心肩上。
  会面地点依然在仁衡上海研发中心,只是换到了另一栋专
  门管理免疫治疗研究的大楼。
  依然是梁肇元的助理丁永康带她上楼,但他本人并没有来,办公室里只有戴着眼镜的灰衣男人。
  宋纪东从沙发上站起来,很礼貌地跟她握手,程心一眼认出来,他就是在半岛嘉麟楼坐在梁希龄左手边的男人。
  他目光矍铄,面容红润,身姿挺拔,只有鬓角掺了几缕白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完全看不出来是个年逾半百的老科研人。
  “很高兴能和程记者再次见面!”宋纪东脸上没有惊讶,显然早就已经知道今天的来访者就是当日冲撞梁希龄的那个记者。
  丁永康给他们泡了壶茶,退出去,程心拿出录音笔放在桌上,询问宋纪东是否方便录音,他很和蔼地点点头。
  程心刚想寒暄一下再切入主题,宋纪东却先开口:“其实程记者这次来我非常高兴,现在很多行业报道都侧重在商业动向,很少看见对药理机制这么感兴趣这么了解的记者。”
  她有些不好意思,提前发给宋纪东和梁肇元的采访提纲里确实包含了很多关于药物本身的疑惑,毕竟医药学方面的资料都是她现查硬啃的,怕自己理解有误稿子写不清楚,才多问了一些,私心盼着他们帮忙答疑。
  “关心医药发展的同行不止我一个,我也只是有一点点个人粗浅的了解罢了……”程心自谦了一下,把话题引回宋纪东身上,“宋博士好像从来没有和媒体接触过,没有想到除了科研之外对行业新闻也有关注?”
  宋纪东扶了下眼镜笑笑,“年轻的时候都是闷头干,不喜欢管外面的事,但是现在身上担子越来越重了,该关注的还是要关注一下。”
  程心顺势提起他回国加入仁衡的那段经历,“宋博士12年回国的时候,刚好是药监局开始启动‘一致性评价’的行业变革期,15个试点品种仿制药和原研药进行质量和疗效对比,那时候国内大部分药企还在如火如荼地争夺仿制药市场,您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回国来做自研新药,是有什么特殊的契机吗?”
  “我一直都在寻找回国的契机……”宋纪东眼神认真,厚重镜片后的眼睛微微发亮。
  “在国外越久,越感觉到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紧迫。我跟梁董在jpmorgan医药健康年会上见过几次,12年的时候,仁衡带着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甲帕艾尼来美国谈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行业内都看得到,国内先锋药企已经开启了抗肿瘤靶向药的新时代!我很激动,赶到华盛顿跟梁董聊了一整晚,他向我推荐了一些渠道,所以我很幸运,拿到了上海市的优秀科技项目资助金,没有这个支持,pd-1单抗不会这么快拿到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