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舒娘在一旁也是满脸的喜色:“那不一样,累了这么久,吃吃别人做的,咱省事儿。”
苏榛没忍住,笑出了声,指尖点了点春娘跟舒娘:“瞧我这俩姐姐,这暴发户的样子哟。”
春娘笑着啐了一口,一边称了三包糖炒栗子、一边还觉得不够,转眼又扑向隔壁摊子:“这汤婆子三钱银子?我要了!”
而旁边的舒娘相中了湖蓝棉布,也是豪气干云:“八十文一尺?来上两匹,劳您帮我搬到牌坊那儿的驴车上。”
且一边付帐一边给苏榛显摆:“不止这些,新棉也买了四斤,都放到白叔驴车上了。回去再跟旧絮拼一拼,后头再也不用那些个芦花麻絮了!”
她说得开心,却听得苏榛心尖微微发涩。眼下棉花是奢侈品,能一口气买上两斤都是豪气的。但她也不想扫两个姐姐的兴,环顾四周,没瞧见舒娘家李大哥跟白老汉,刚想问,抬眼就瞧见李山柱一手提了一坛子酒、肩膀上还扛了半扇猪过来了。
以往白水村的男人们买酒都是买散的,打五文钱散酒都嫌贵,如今直接搬整坛了!
斐熙机灵,赶紧过去帮着背了猪肉。几人便又东逛西逛的采购了小半个时辰,本来已经没什么需求的苏榛又被两个姐姐带动的购物欲爆发,反正手里也有钱,那就应买尽买。不过还是以吃食为主,囤粮是王道。
待所有人都买爽了,一齐抱着大包小包回牌坊下候着的白老汉驴车上一看:新棉、布匹、米面粮油、猪肉羊肉、蜜渍金桔、酒坛子、点心盒已堆成小山。
大伙儿相视而笑,起先笑声还是含着的、收着的,可逐渐的就变了调儿,春娘还偷偷背过脸去,擦掉眼角的泪星子。
“你瞧你这没出息的!”舒娘捶了她一下,自己的声音却也打了颤。
春娘再回转身时,眼睛都红了,“我这不是高兴的嘛!想想去年今日,我还在灶膛边捡炭核呢,小树袄子里只能垫些芦花。”
“可不是!咱谁家没受过穷。”李山柱粗粝的手掌在酒坛口摩挲个不停:“三贯钱的酒啊,我爹这辈子都没喝过!”
糟糕,要开始煽情了吗?打住!苏榛可太知道煽情之后的后续了,定又是抱着她一通夸,一通感谢。
念及如此就觉得太可怕了,便赶紧手指天,“今晚肯定下雪,咱们还是赶紧出城吧!”
斐熙立刻会意,赶紧又去牌坊旁的车夫歇脚处雇了另外一辆驴车回来。话不多说,货一车、人一车,车轮碾着官道咯吱作响。
苏榛回头望了眼草市渐远的灯火,心里默念着:“希望我有机会还能再来。”
第219章
出城的路途一切顺利,到达白水村时也不过黄昏。按远近顺序,第一个先到乔里正家。
土房院落门前,山梅早踮着脚候在门槛边,粗布围裙上还沾着灶灰,见到一行人回来眼睛一亮,小跑着迎到车旁。
“辛苦大伙儿跑这一趟。!”山梅抬手接住李山柱递下的粮袋,沉甸甸的分量让她身子一晃。
李山柱赶紧下车帮忙,眉头下意识也皱紧,“咋就你一个女娘出来,你二叔三叔呢?”
“无妨,我一个人做得来,就没劳烦长辈。”山梅咬着下唇稳住身形。可她话音未落,院里已经传出骂街式的争吵和撕打声,男声女声都有,还有大宝二宝的趁乱干嚎声,显然乔家又在“战争”。
春娘听得心烦意乱,却也庆幸自己分家出来单过了。但瞧着山梅一副委委屈屈的样子着实也不知道怎么劝才好,只好多问了句:“可是分银子又分出岔了?”
“肯定是!”丽娘朝院里啐了一口,又叮嘱山梅:“你自己赚的那些银子可自己收着了?”
山梅垂了头没吭声。
得,一车人便懂了。
苏榛一直也没说话,此时更不想说了。她可以带着大伙儿赚钱,但她实在无力、也不想去教导别人的人生。尤其乔家这种,就四个字能概括:怒其不争。
想了想,心中颇烦,便直接拿出采买单子给山梅简单交待:“你家要的是糙米两石,白面一袋,还有五斤腌肉。肉价涨得凶,菜蔬又不耐放便买得少,你点点。”
苏榛一边说,春娘一边解开其中一个麻袋上系着的绳子,里头是菜和裹着油纸的咸芦菔干之类的。山梅撇了一眼,攥着单子的手指发白,喉结动了动想跟苏榛说话。
苏榛没理会,扭身又上了车。等李山柱等人把乔家要的东西全卸干净了,一行人便再度出发。
山梅眼巴巴的瞧着车来了、车又走了。那车上压根没人关心她吧?她是死是活跟那些人本来也无关。
她死死的捏着发硬的衣角。
她不是傻子,她也没跟丽娘说实话,她赚的银子,她藏了不少的。
虽说大头儿被家里吸血的那几只抢了去、但临回来之前她就把零散的银子拿剪子铰成碎米大小缝进衣角了。
可惜所有人只当她是路边的野草,踩不死便懒得看一眼。
山梅站在原地,像尊被诅咒的石像。
***
一行人第二站便是萧家。
驴车停在新筑好的硬山封火围墙外,哪怕也不是第一次见、但一车人仍旧都下来啧啧称赞、直说这围墙太气派。
“好家伙!这气派劲儿赶上县城大户人家了!”白老汉拿烟袋锅子轻轻敲了敲砖石,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山柱仰头望着高高的墙头羡慕得不行,回头就问丽娘:“要不咱也攒钱盖个?”
丽娘先是点头、又摇头:“还是先存两个娃的束脩吧,这墙太贵,咱一时半会儿也盖不起。”
几人七嘴八舌的围着墙看,萧容听见动静儿就打里头出来了。他正给院子做着大清扫,毕竟离家太久,哪哪儿都是乱的。
叶氏跟谨哥儿都没在,说是去了舒娘家找李家婆婆聊新绣样儿。苏榛便没多问,赶紧卸车把今天买的物件儿往冰屋仓库里头搬,李山柱也搭了把手,几人一齐动手搬了一趟就搞定了。
接下来的送货行程苏榛就不去了,由李山柱跟白老汉领着雇来的车挨家跑一趟就成。
但苏榛也没得休息,喝了杯热牛乳就又从今日采买的物件儿中挑出一包,亲自背着跟斐熙往木工坊走,瞧瞧年后的订单进度安排得如何了。
其实有庄老行尊亲自坐镇木工坊,倒是不必苏榛操太多的心。但那毕竟也是她一手操持起来的心血。
瞧见她来了,庄老便让檀俊引着她满工坊巡视了一圈儿。她虽说对木匠活儿一窍不通,可图纸和样式毕竟是她出的,看成品的工艺好坏还是看得出来。
眼下木工坊的订单还是以户外用品为主,嘉年华不少外地的行商都订了车载用品。都没算别的,光是月亮椅、海狗椅这两样都爆单了各五百把,再加上天幕帐蓬、拖挂房车之类的大件儿,订银一共收了七百三十两。
但这银子苏榛没动,除了用以木工坊购买原料之外,余下的全用给匠人们发放工钱。
虽说没有现代的机器设备,但人力一多,规模就不可小觑:鲁班刨、木轮车、墨斗弹出墨线的绷响,与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绞成一团。
苏榛闻着木工坊里蒸腾木料的香、瞧着几十号近百人各踞一方,把整个场子满满当当的,她就油然升起一种“安全感”:这是能扶起白水村全村衣食的产业,哪怕她不在了,谨哥儿跟萧家也能活得很好。
念及如此,她便招檀俊过来,叮嘱他一番话。
檀俊听完先是怔了一下,随即也是喜笑颜开,转身就对着匠人们高呼:“东家允诺,年关岁赏加倍,今夜宵值另有酒脯犒劳!”
众匠人闻言精神大振,斧凿声愈发铿锵,并齐声谢过苏娘子。
正热闹着,康奇顶着一头木屑小跑过来寻苏榛,“苏娘子!您要的物件打磨得七七八八了,可要去瞧瞧?”
要,当然要!这也是苏榛今天过来最重要的目的。
苏榛没再带斐熙一起,她自己跟着康奇往工坊里头走。目光已经瞧见了工坊西南角那扇挂着厚毡帘的木门,那里是众人皆知却从不靠近的“禁地”,新品的图纸、样件都锁在里头,连掌事的老师傅都需持铜信符才能进出。
毡帘掀开的瞬间,一股掺着蜂蜡香气的暖雾扑面而来。屋内三面墙摆满樟木格架,未上漆的半成品泛着温润光泽。苏榛却顾不上瞧,快步就往最里头的小间走。
小间是“屋中屋”,苏榛让人从兴盛湖运回来的“宝贝”就在里头搁着,眼下是由康奇亲自操刀,打磨成了她要的那个东西:船棺。
用的木料就是盛锦书放在冰屋火锅的那块儿金丝桢楠。
苏榛本来说出银子买下,盛锦书先是直接开价白银万两、后在苏榛冷了脸的情况下还是十分无奈又真诚的说不要银子,就当成兄嫂成婚、他这当弟弟送的贺礼。
哪有送新婚贺礼送个棺材板的……
但苏榛不介意,愉快收了。并亲自画了样式,就成了眼前这具跟她前世一模一样的船棺。
苏榛没忍住,笑出了声,指尖点了点春娘跟舒娘:“瞧我这俩姐姐,这暴发户的样子哟。”
春娘笑着啐了一口,一边称了三包糖炒栗子、一边还觉得不够,转眼又扑向隔壁摊子:“这汤婆子三钱银子?我要了!”
而旁边的舒娘相中了湖蓝棉布,也是豪气干云:“八十文一尺?来上两匹,劳您帮我搬到牌坊那儿的驴车上。”
且一边付帐一边给苏榛显摆:“不止这些,新棉也买了四斤,都放到白叔驴车上了。回去再跟旧絮拼一拼,后头再也不用那些个芦花麻絮了!”
她说得开心,却听得苏榛心尖微微发涩。眼下棉花是奢侈品,能一口气买上两斤都是豪气的。但她也不想扫两个姐姐的兴,环顾四周,没瞧见舒娘家李大哥跟白老汉,刚想问,抬眼就瞧见李山柱一手提了一坛子酒、肩膀上还扛了半扇猪过来了。
以往白水村的男人们买酒都是买散的,打五文钱散酒都嫌贵,如今直接搬整坛了!
斐熙机灵,赶紧过去帮着背了猪肉。几人便又东逛西逛的采购了小半个时辰,本来已经没什么需求的苏榛又被两个姐姐带动的购物欲爆发,反正手里也有钱,那就应买尽买。不过还是以吃食为主,囤粮是王道。
待所有人都买爽了,一齐抱着大包小包回牌坊下候着的白老汉驴车上一看:新棉、布匹、米面粮油、猪肉羊肉、蜜渍金桔、酒坛子、点心盒已堆成小山。
大伙儿相视而笑,起先笑声还是含着的、收着的,可逐渐的就变了调儿,春娘还偷偷背过脸去,擦掉眼角的泪星子。
“你瞧你这没出息的!”舒娘捶了她一下,自己的声音却也打了颤。
春娘再回转身时,眼睛都红了,“我这不是高兴的嘛!想想去年今日,我还在灶膛边捡炭核呢,小树袄子里只能垫些芦花。”
“可不是!咱谁家没受过穷。”李山柱粗粝的手掌在酒坛口摩挲个不停:“三贯钱的酒啊,我爹这辈子都没喝过!”
糟糕,要开始煽情了吗?打住!苏榛可太知道煽情之后的后续了,定又是抱着她一通夸,一通感谢。
念及如此就觉得太可怕了,便赶紧手指天,“今晚肯定下雪,咱们还是赶紧出城吧!”
斐熙立刻会意,赶紧又去牌坊旁的车夫歇脚处雇了另外一辆驴车回来。话不多说,货一车、人一车,车轮碾着官道咯吱作响。
苏榛回头望了眼草市渐远的灯火,心里默念着:“希望我有机会还能再来。”
第219章
出城的路途一切顺利,到达白水村时也不过黄昏。按远近顺序,第一个先到乔里正家。
土房院落门前,山梅早踮着脚候在门槛边,粗布围裙上还沾着灶灰,见到一行人回来眼睛一亮,小跑着迎到车旁。
“辛苦大伙儿跑这一趟。!”山梅抬手接住李山柱递下的粮袋,沉甸甸的分量让她身子一晃。
李山柱赶紧下车帮忙,眉头下意识也皱紧,“咋就你一个女娘出来,你二叔三叔呢?”
“无妨,我一个人做得来,就没劳烦长辈。”山梅咬着下唇稳住身形。可她话音未落,院里已经传出骂街式的争吵和撕打声,男声女声都有,还有大宝二宝的趁乱干嚎声,显然乔家又在“战争”。
春娘听得心烦意乱,却也庆幸自己分家出来单过了。但瞧着山梅一副委委屈屈的样子着实也不知道怎么劝才好,只好多问了句:“可是分银子又分出岔了?”
“肯定是!”丽娘朝院里啐了一口,又叮嘱山梅:“你自己赚的那些银子可自己收着了?”
山梅垂了头没吭声。
得,一车人便懂了。
苏榛一直也没说话,此时更不想说了。她可以带着大伙儿赚钱,但她实在无力、也不想去教导别人的人生。尤其乔家这种,就四个字能概括:怒其不争。
想了想,心中颇烦,便直接拿出采买单子给山梅简单交待:“你家要的是糙米两石,白面一袋,还有五斤腌肉。肉价涨得凶,菜蔬又不耐放便买得少,你点点。”
苏榛一边说,春娘一边解开其中一个麻袋上系着的绳子,里头是菜和裹着油纸的咸芦菔干之类的。山梅撇了一眼,攥着单子的手指发白,喉结动了动想跟苏榛说话。
苏榛没理会,扭身又上了车。等李山柱等人把乔家要的东西全卸干净了,一行人便再度出发。
山梅眼巴巴的瞧着车来了、车又走了。那车上压根没人关心她吧?她是死是活跟那些人本来也无关。
她死死的捏着发硬的衣角。
她不是傻子,她也没跟丽娘说实话,她赚的银子,她藏了不少的。
虽说大头儿被家里吸血的那几只抢了去、但临回来之前她就把零散的银子拿剪子铰成碎米大小缝进衣角了。
可惜所有人只当她是路边的野草,踩不死便懒得看一眼。
山梅站在原地,像尊被诅咒的石像。
***
一行人第二站便是萧家。
驴车停在新筑好的硬山封火围墙外,哪怕也不是第一次见、但一车人仍旧都下来啧啧称赞、直说这围墙太气派。
“好家伙!这气派劲儿赶上县城大户人家了!”白老汉拿烟袋锅子轻轻敲了敲砖石,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山柱仰头望着高高的墙头羡慕得不行,回头就问丽娘:“要不咱也攒钱盖个?”
丽娘先是点头、又摇头:“还是先存两个娃的束脩吧,这墙太贵,咱一时半会儿也盖不起。”
几人七嘴八舌的围着墙看,萧容听见动静儿就打里头出来了。他正给院子做着大清扫,毕竟离家太久,哪哪儿都是乱的。
叶氏跟谨哥儿都没在,说是去了舒娘家找李家婆婆聊新绣样儿。苏榛便没多问,赶紧卸车把今天买的物件儿往冰屋仓库里头搬,李山柱也搭了把手,几人一齐动手搬了一趟就搞定了。
接下来的送货行程苏榛就不去了,由李山柱跟白老汉领着雇来的车挨家跑一趟就成。
但苏榛也没得休息,喝了杯热牛乳就又从今日采买的物件儿中挑出一包,亲自背着跟斐熙往木工坊走,瞧瞧年后的订单进度安排得如何了。
其实有庄老行尊亲自坐镇木工坊,倒是不必苏榛操太多的心。但那毕竟也是她一手操持起来的心血。
瞧见她来了,庄老便让檀俊引着她满工坊巡视了一圈儿。她虽说对木匠活儿一窍不通,可图纸和样式毕竟是她出的,看成品的工艺好坏还是看得出来。
眼下木工坊的订单还是以户外用品为主,嘉年华不少外地的行商都订了车载用品。都没算别的,光是月亮椅、海狗椅这两样都爆单了各五百把,再加上天幕帐蓬、拖挂房车之类的大件儿,订银一共收了七百三十两。
但这银子苏榛没动,除了用以木工坊购买原料之外,余下的全用给匠人们发放工钱。
虽说没有现代的机器设备,但人力一多,规模就不可小觑:鲁班刨、木轮车、墨斗弹出墨线的绷响,与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绞成一团。
苏榛闻着木工坊里蒸腾木料的香、瞧着几十号近百人各踞一方,把整个场子满满当当的,她就油然升起一种“安全感”:这是能扶起白水村全村衣食的产业,哪怕她不在了,谨哥儿跟萧家也能活得很好。
念及如此,她便招檀俊过来,叮嘱他一番话。
檀俊听完先是怔了一下,随即也是喜笑颜开,转身就对着匠人们高呼:“东家允诺,年关岁赏加倍,今夜宵值另有酒脯犒劳!”
众匠人闻言精神大振,斧凿声愈发铿锵,并齐声谢过苏娘子。
正热闹着,康奇顶着一头木屑小跑过来寻苏榛,“苏娘子!您要的物件打磨得七七八八了,可要去瞧瞧?”
要,当然要!这也是苏榛今天过来最重要的目的。
苏榛没再带斐熙一起,她自己跟着康奇往工坊里头走。目光已经瞧见了工坊西南角那扇挂着厚毡帘的木门,那里是众人皆知却从不靠近的“禁地”,新品的图纸、样件都锁在里头,连掌事的老师傅都需持铜信符才能进出。
毡帘掀开的瞬间,一股掺着蜂蜡香气的暖雾扑面而来。屋内三面墙摆满樟木格架,未上漆的半成品泛着温润光泽。苏榛却顾不上瞧,快步就往最里头的小间走。
小间是“屋中屋”,苏榛让人从兴盛湖运回来的“宝贝”就在里头搁着,眼下是由康奇亲自操刀,打磨成了她要的那个东西:船棺。
用的木料就是盛锦书放在冰屋火锅的那块儿金丝桢楠。
苏榛本来说出银子买下,盛锦书先是直接开价白银万两、后在苏榛冷了脸的情况下还是十分无奈又真诚的说不要银子,就当成兄嫂成婚、他这当弟弟送的贺礼。
哪有送新婚贺礼送个棺材板的……
但苏榛不介意,愉快收了。并亲自画了样式,就成了眼前这具跟她前世一模一样的船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