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二房妯娌这功夫也抱着腌姜片罐子过来,布袋里又塞了小包包油纸包,“送您点儿虾皮,煮汤下面撒一把,吃得好了再来光顾!”
带娃妇人一听还有搭头送,更是乐得不行,连声道谢之余还刻意又提高了音调说给旁边的人听:“这项家的鱼酱果然好吃!新鲜!”
周围的游人被这热乎劲儿吸引,渐渐围拢过来。便有人指着摊位问:“这不是大食代餐券背面印的推荐商户吗?”
春娘一愣,这才想起前日童创组的孩子来画画,说要做“美食地图”,原来是把她家也画了进去。
人群越聚越多,有从大食代拿着币子寻来的,也有被热闹勾住脚步的。
春娘心里对苏榛感激得不行,瞥见表舅母伸长脖子张望的模样,故意提高声调:“咱项家的鲜酱,离了这片水可就没这味儿!大食代都连着订了半月的货!”
一边说一边往新客人手里递着沾了酱的麦饼渣子,权当请大家试吃,甚至觉得压根不必再回怼表舅母、胸中闷气已经尽散。
逐渐的,便不止项家摊子热闹了。
这便是苏榛设计一个互动体验区意义所在:在大食代通过游戏赢的币子金额小,大部分客人就会懒得排队拿币再换回铜钱、而是选择当场花掉,那么价格本就不高、尤其还在“美食地图”上的小商小贩小摊也就会成为购物首选。
但凡大食代周边的摊位,家家数着币子笑得合不拢嘴,再望向隔壁依旧热闹的大食代,忽然明白那些热闹原来真的能变成银钱……
而此刻火锅冰屋外头的苏榛,却正经历着一场“煎熬”。
可能说这是“煎熬”对盛重云有些不公,毕竟里面坐着的那位可是他最最敬重的祖父大人。
但活了两世的苏榛可是首次见家长啊!平日里再怎么爽朗、明媚的性子,见家长的时候也多少有些收着,好在冰屋里还有个“挡箭牌”,虽说这“挡箭牌”是靠闯祸才派上用场的……
冰屋内,盛锦书偷瞥到老爷子神色不妙,后颈的薄汗立刻就冒了一层出来,顺着衣领往下滑。往日总爱耍贫嘴的他此刻坐得倒是比冰雕木凳还僵直。
盛飞松的目光鹰隼似的扫过屋内的每一处角落,当看清了屋内摆设的同时,眼角微微抽搐。
满屋子全都是盛家珍藏!
大部分物件,还是被他这不成器的孙子盛锦书软磨硬泡要走的,没想到居然搁这儿了!
火锅城的门板都不提了,已经够让他肉疼。居然还有百年老坑紫檀的冰纹案几、水波龙胆纹金丝楠料的鎏金茶桌、黄花梨凳面阴沉木凳腿的座椅……
而这寻常人家一辈子也见不到、见一次恨不得沐浴更衣、郑重以待的宝贝们,此刻都泡在浓浓的、怕是一辈子也洗不掉的牛油香里。
牛油味顺着木材纹理不断渗透,价值连城的宝贝已经变成火锅城里最接地气的一部分。
盛飞松捏着青瓷茶盏的指节泛白,余光扫过桌上被牛油溅出的斑斑褐点,瞪着孙子:“这冰纹案几,是我千里迢迢从南海商船淘来的老紫檀!如今倒好,木香尽失!满是市井浊气!”
好在盛锦书嘴皮子还能动,指了指案几上的油点子就开始胡诌:“孙儿倒觉得,这些‘伤痕’倒像给宝贝们添了些故事。您瞧这道油印,多像条金丝鲤在紫檀浪里游。”
喝了口茶的盛飞松猛地呛住,咳得面红耳赤,也顾不得威仪了,伸手就想抽这逆孙一巴掌。
可巴掌还没落下,冰屋门帘子打外头掀开了。
苏榛垂眸敛衽轻移而入,白芳跟在后头,手里还捧着盛了火锅菜的托盘。
盛飞松只好不再跟逆孙计较,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苏榛。
眼前的她与记忆中在盛家贮木场那个站在木料堆间摆摊儿的身影渐渐重叠。
那时她站在三丈开外,面容清丽、声音清亮,三言两语便敲定着交易。
当时他隔着人群远远观望,只觉得这女子虽是名门闺秀,居然还有几分泼辣的商事天赋。如今这般近看,才惊觉她眉目间藏着股说不出的英气与洒脱。
倒不愧是武将之后。
此刻的苏榛入屋无声,以示恭谨。在距盛飞松五步开外便停住脚步,足尖点地微微屈膝,行第一次敛衽礼:“晚辈苏榛,拜见祖父大人。”
随后保持躬身姿势,右脚后退半寸,左脚跟着轻挪,再次重复方才动作,完成第二次行礼,声音比先前更显恭谨:“祖父大人万安。”
最后第三次敛衽,双手交叠缓缓上举,素白指尖几欲触及额间:“愿祖父松鹤延春,岁岁常安。”
维持这个姿势三息后才缓缓直起身子,腰背挺直却不显倨傲,将温婉端庄展露无遗。
此刻的冰屋内寂静得可怕,盛锦书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这娴静温婉、礼数周全的女子,真的是那个动辄撸起袖子、叉腰和他吵嘴,甚至差点抄起锅铲追着他跑的苏榛?
喉结剧烈滚动,他偷偷咽了咽口水,目光下意识地瞄向祖父。
其实盛飞松已在不动声色间、心底赞叹开来了:这未来的孙媳妇果然知礼!三次敛衽,起身时腰背挺直,指尖却微屈悬在身侧,看似随意的姿态,明明就是武将世家“收势如藏锋”的门道。
盛飞松紧皱着的眉头不自觉松了不少。
“祖父大人。”苏榛垂眸开口,声音清润:“此番拜见,晚辈本应备下贽见礼,可想到寻常物件怕是入不了祖父法眼。”
说完才转身,左手托住白芳手中漆盘底部,右手虚扶盘侧,将盘中鲜毛肚与黄喉呈到桌上,腕间的盛家手绳“不经意”露出,浅笑说着:“晚辈特备了井水湃过的时鲜,还请祖父大人品鉴。”
盘子落桌、盛飞松就又要开始心疼宝贝木头的当下,苏榛话锋一转:“您看这冰纹紫檀,听锦书堂弟说原是您的心爱之物。寻常人家若得了这等宝物,必定锁进密室当个传家宝。可祖父您的眼界早越过了锱铢必较的守财之道。正是因您这般豁达大气,才舍得让后辈带着宝贝闯世面。如今这紫檀既能承载珍馐,又能见证盛家烟火,倒像极了祖父治家的妙处,看似不拘小节,实则处处藏着把生意做活、把格局做大的智慧。”
盛锦书瞪大眼睛:???!!!
盛飞松内心:这话说的……那倒也是……
“只是榛娘才疏,不知该如何护持这些宝物,还望祖父大人指点。”苏榛把话尾定在了“指点”,随即不经意似的瞥了盛锦书一眼。
盛锦书也总算活了过来,瞧见火锅里的牛油已经咕嘟冒泡了,赶紧挟了片刚端上来的毛肚在里头涮烫了,再亲手挟到老爷子碗中。
盛飞松沉默片刻,脸上神色终于松动了,也算给孙儿一个台阶:“经营不见得学了多少,先倒学会给人布菜了?”
盛锦书还一本正经点头:“祖父尝尝。”
第196章
盛飞松哼了声,无视盛锦书的故作殷勤,抓起筷子戳进翻滚的红油:“伶牙俐齿!这顿饭吃完,你把所有木器擦十遍!”
话听起来生硬,语气却明显是松了。
盛锦书本就脸皮厚,得了松动立刻就杆儿往上爬,嘻笑着应答:“方才差点以为您要把我沉进火锅,涮成毛肚!”
盛飞松懒得跟沷孙儿再掰扯,本就也不是冲着他来的,而苏榛这丫头着实有些意思,也难怪重云会赖在她身边拉都拉不走。
虽说以重云的本事,完全可以挑个更门当户对的,可儿孙自有儿孙福,更何况自己孙子犟成什么样子,他心中有数。
其实盛飞松心里在想什么,苏榛心中同样有数。毕竟她也是在现代看过上千部宫斗宅斗职场斗小说的人了……
甭管啥招术啥剧情,她真诚一点、嘴甜一点总是没错的,对老人家好一点也总是没错的。
让老人家心情好,盛重云不也就不用夹在缝里难做人了?举嘴之劳……
更何况她对盛家老爷子本也没有啥成见,自己在这个时代毕竟是个流放孤女,人家也没因为自己身份摆谱儿或者为难,属实已经相当和善了。
总之一餐饭下来,虽说谈不上“宾主尽欢”,苏榛却也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止把大食代的招牌吃食一一让老爷子尝了个遍,也回答了老爷子无数关于大食代营销方面的问题。
说者无心,听者已经在心里震了数个大惊。盛飞松万万没想到一个年岁还不到双十的女子竟有如此见识、如此智慧。
(苏榛:汗汗汗汗,不是我独创的,是现代常见的……)
至于这牛油火锅,老爷子起先觉得太油太辣,但好在锅里还有“隔层”,叫什么鸳鸯锅,里头煮的是大骨清汤,蘸的也不是油碟而是苏榛特别给他调的芝麻酱碟,里头还搁了韭菜花儿。
纵横商道数十载,尝遍南北珍馐的盛飞松头一回见如此新奇的食器跟酱料。夹起一片羔羊卷,在澄澈的骨汤里三起三落,蘸料入口的刹那,绵密的麻酱裹着韭菜花的鲜香,吃起来比漕帮送的的蟹粉狮子头还要醇厚三分,好吃得似乎连后槽牙都在跟着发颤。
带娃妇人一听还有搭头送,更是乐得不行,连声道谢之余还刻意又提高了音调说给旁边的人听:“这项家的鱼酱果然好吃!新鲜!”
周围的游人被这热乎劲儿吸引,渐渐围拢过来。便有人指着摊位问:“这不是大食代餐券背面印的推荐商户吗?”
春娘一愣,这才想起前日童创组的孩子来画画,说要做“美食地图”,原来是把她家也画了进去。
人群越聚越多,有从大食代拿着币子寻来的,也有被热闹勾住脚步的。
春娘心里对苏榛感激得不行,瞥见表舅母伸长脖子张望的模样,故意提高声调:“咱项家的鲜酱,离了这片水可就没这味儿!大食代都连着订了半月的货!”
一边说一边往新客人手里递着沾了酱的麦饼渣子,权当请大家试吃,甚至觉得压根不必再回怼表舅母、胸中闷气已经尽散。
逐渐的,便不止项家摊子热闹了。
这便是苏榛设计一个互动体验区意义所在:在大食代通过游戏赢的币子金额小,大部分客人就会懒得排队拿币再换回铜钱、而是选择当场花掉,那么价格本就不高、尤其还在“美食地图”上的小商小贩小摊也就会成为购物首选。
但凡大食代周边的摊位,家家数着币子笑得合不拢嘴,再望向隔壁依旧热闹的大食代,忽然明白那些热闹原来真的能变成银钱……
而此刻火锅冰屋外头的苏榛,却正经历着一场“煎熬”。
可能说这是“煎熬”对盛重云有些不公,毕竟里面坐着的那位可是他最最敬重的祖父大人。
但活了两世的苏榛可是首次见家长啊!平日里再怎么爽朗、明媚的性子,见家长的时候也多少有些收着,好在冰屋里还有个“挡箭牌”,虽说这“挡箭牌”是靠闯祸才派上用场的……
冰屋内,盛锦书偷瞥到老爷子神色不妙,后颈的薄汗立刻就冒了一层出来,顺着衣领往下滑。往日总爱耍贫嘴的他此刻坐得倒是比冰雕木凳还僵直。
盛飞松的目光鹰隼似的扫过屋内的每一处角落,当看清了屋内摆设的同时,眼角微微抽搐。
满屋子全都是盛家珍藏!
大部分物件,还是被他这不成器的孙子盛锦书软磨硬泡要走的,没想到居然搁这儿了!
火锅城的门板都不提了,已经够让他肉疼。居然还有百年老坑紫檀的冰纹案几、水波龙胆纹金丝楠料的鎏金茶桌、黄花梨凳面阴沉木凳腿的座椅……
而这寻常人家一辈子也见不到、见一次恨不得沐浴更衣、郑重以待的宝贝们,此刻都泡在浓浓的、怕是一辈子也洗不掉的牛油香里。
牛油味顺着木材纹理不断渗透,价值连城的宝贝已经变成火锅城里最接地气的一部分。
盛飞松捏着青瓷茶盏的指节泛白,余光扫过桌上被牛油溅出的斑斑褐点,瞪着孙子:“这冰纹案几,是我千里迢迢从南海商船淘来的老紫檀!如今倒好,木香尽失!满是市井浊气!”
好在盛锦书嘴皮子还能动,指了指案几上的油点子就开始胡诌:“孙儿倒觉得,这些‘伤痕’倒像给宝贝们添了些故事。您瞧这道油印,多像条金丝鲤在紫檀浪里游。”
喝了口茶的盛飞松猛地呛住,咳得面红耳赤,也顾不得威仪了,伸手就想抽这逆孙一巴掌。
可巴掌还没落下,冰屋门帘子打外头掀开了。
苏榛垂眸敛衽轻移而入,白芳跟在后头,手里还捧着盛了火锅菜的托盘。
盛飞松只好不再跟逆孙计较,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苏榛。
眼前的她与记忆中在盛家贮木场那个站在木料堆间摆摊儿的身影渐渐重叠。
那时她站在三丈开外,面容清丽、声音清亮,三言两语便敲定着交易。
当时他隔着人群远远观望,只觉得这女子虽是名门闺秀,居然还有几分泼辣的商事天赋。如今这般近看,才惊觉她眉目间藏着股说不出的英气与洒脱。
倒不愧是武将之后。
此刻的苏榛入屋无声,以示恭谨。在距盛飞松五步开外便停住脚步,足尖点地微微屈膝,行第一次敛衽礼:“晚辈苏榛,拜见祖父大人。”
随后保持躬身姿势,右脚后退半寸,左脚跟着轻挪,再次重复方才动作,完成第二次行礼,声音比先前更显恭谨:“祖父大人万安。”
最后第三次敛衽,双手交叠缓缓上举,素白指尖几欲触及额间:“愿祖父松鹤延春,岁岁常安。”
维持这个姿势三息后才缓缓直起身子,腰背挺直却不显倨傲,将温婉端庄展露无遗。
此刻的冰屋内寂静得可怕,盛锦书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这娴静温婉、礼数周全的女子,真的是那个动辄撸起袖子、叉腰和他吵嘴,甚至差点抄起锅铲追着他跑的苏榛?
喉结剧烈滚动,他偷偷咽了咽口水,目光下意识地瞄向祖父。
其实盛飞松已在不动声色间、心底赞叹开来了:这未来的孙媳妇果然知礼!三次敛衽,起身时腰背挺直,指尖却微屈悬在身侧,看似随意的姿态,明明就是武将世家“收势如藏锋”的门道。
盛飞松紧皱着的眉头不自觉松了不少。
“祖父大人。”苏榛垂眸开口,声音清润:“此番拜见,晚辈本应备下贽见礼,可想到寻常物件怕是入不了祖父法眼。”
说完才转身,左手托住白芳手中漆盘底部,右手虚扶盘侧,将盘中鲜毛肚与黄喉呈到桌上,腕间的盛家手绳“不经意”露出,浅笑说着:“晚辈特备了井水湃过的时鲜,还请祖父大人品鉴。”
盘子落桌、盛飞松就又要开始心疼宝贝木头的当下,苏榛话锋一转:“您看这冰纹紫檀,听锦书堂弟说原是您的心爱之物。寻常人家若得了这等宝物,必定锁进密室当个传家宝。可祖父您的眼界早越过了锱铢必较的守财之道。正是因您这般豁达大气,才舍得让后辈带着宝贝闯世面。如今这紫檀既能承载珍馐,又能见证盛家烟火,倒像极了祖父治家的妙处,看似不拘小节,实则处处藏着把生意做活、把格局做大的智慧。”
盛锦书瞪大眼睛:???!!!
盛飞松内心:这话说的……那倒也是……
“只是榛娘才疏,不知该如何护持这些宝物,还望祖父大人指点。”苏榛把话尾定在了“指点”,随即不经意似的瞥了盛锦书一眼。
盛锦书也总算活了过来,瞧见火锅里的牛油已经咕嘟冒泡了,赶紧挟了片刚端上来的毛肚在里头涮烫了,再亲手挟到老爷子碗中。
盛飞松沉默片刻,脸上神色终于松动了,也算给孙儿一个台阶:“经营不见得学了多少,先倒学会给人布菜了?”
盛锦书还一本正经点头:“祖父尝尝。”
第196章
盛飞松哼了声,无视盛锦书的故作殷勤,抓起筷子戳进翻滚的红油:“伶牙俐齿!这顿饭吃完,你把所有木器擦十遍!”
话听起来生硬,语气却明显是松了。
盛锦书本就脸皮厚,得了松动立刻就杆儿往上爬,嘻笑着应答:“方才差点以为您要把我沉进火锅,涮成毛肚!”
盛飞松懒得跟沷孙儿再掰扯,本就也不是冲着他来的,而苏榛这丫头着实有些意思,也难怪重云会赖在她身边拉都拉不走。
虽说以重云的本事,完全可以挑个更门当户对的,可儿孙自有儿孙福,更何况自己孙子犟成什么样子,他心中有数。
其实盛飞松心里在想什么,苏榛心中同样有数。毕竟她也是在现代看过上千部宫斗宅斗职场斗小说的人了……
甭管啥招术啥剧情,她真诚一点、嘴甜一点总是没错的,对老人家好一点也总是没错的。
让老人家心情好,盛重云不也就不用夹在缝里难做人了?举嘴之劳……
更何况她对盛家老爷子本也没有啥成见,自己在这个时代毕竟是个流放孤女,人家也没因为自己身份摆谱儿或者为难,属实已经相当和善了。
总之一餐饭下来,虽说谈不上“宾主尽欢”,苏榛却也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止把大食代的招牌吃食一一让老爷子尝了个遍,也回答了老爷子无数关于大食代营销方面的问题。
说者无心,听者已经在心里震了数个大惊。盛飞松万万没想到一个年岁还不到双十的女子竟有如此见识、如此智慧。
(苏榛:汗汗汗汗,不是我独创的,是现代常见的……)
至于这牛油火锅,老爷子起先觉得太油太辣,但好在锅里还有“隔层”,叫什么鸳鸯锅,里头煮的是大骨清汤,蘸的也不是油碟而是苏榛特别给他调的芝麻酱碟,里头还搁了韭菜花儿。
纵横商道数十载,尝遍南北珍馐的盛飞松头一回见如此新奇的食器跟酱料。夹起一片羔羊卷,在澄澈的骨汤里三起三落,蘸料入口的刹那,绵密的麻酱裹着韭菜花的鲜香,吃起来比漕帮送的的蟹粉狮子头还要醇厚三分,好吃得似乎连后槽牙都在跟着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