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祖宗名号:始祖盛启昌,凭借敏锐商机,投身布帛生意,往来南北,逐步积累家业,成为白川府知名商贾,富甲一方。
高祖盛怀仁,秉持诚信经营之道,在商之余,于镇中开设书馆,供子弟与邻里研读,声名远扬。
祖父盛飞松,拓展生意版图至盐铁、造船、粮油。心怀仁善,修缮码头、道路,便利乡里商贸往来,深受敬重。”
苏榛的目光逐字扫过,字里行间满是盛家兴衰起伏与传承脉络,几行字承载了盛重云的家族根基。
轻轻折好这宣纸,第二份文书她也识得,是那晚在琼涯客栈、盛重云趁她熟睡、执她手指以墨按了指印的那张婚书;
第三份文书,竟然是主婚人及冰人文贴。
上书:盛重云之祖父盛飞松,在白川府德高望重,素有公正之名,于家族内外皆备受尊崇,常为族中大小事务主持公道,此次愿为孙儿主婚,见证终身大事。
下方紧挨着保媒见证人的签押,是两位在城中颇具威望的长者。其一为城中商会会长林鹤堂;
其二是邻里间素有贤名的冰人赵嬷嬷,为人热心善良,促成无数良缘。
他们的名字旁,各自盖着鲜红的私章与指印。
看到这儿,苏榛捏着文书的手指不自觉的轻轻颤抖。
原主的记忆铺天盖地的袭来:“她”也见过这份文书,按大宁朝律,婚书需详细记载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名号、家财状况的信息。
同时需明确主婚人、保媒见证人的签押。
男方全部备齐了,就相当于女方有了律法保护。辄悔者,杖六十;
而苏榛展开的第四份文书,则记录着盛重云名下的财产状况。
密密麻麻蝇头小楷:“盛重云身为盛家嫡孙,盛府未来皆由盛重云一脉接管,但暂不计入此文书;
单就盛重云名下私产包括:船坊一间,占地约五十亩,内有熟练工匠两百八十余人,凭借精湛造船工艺,每年承接往来商船订单达五十余艘;
工坊五间,涵盖木雕、陶艺、竹编等,每月能售出百件有余;
陶艺工坊月产陶器三百余件,畅销四方,盈利可观;
绸缎庄五间,均选址城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每月接待达官显贵及豪商巨贾不下三百人次;
粮行八所,总仓储容量达两万石,保障城中粮储供应;
杂货铺十家,分布于城中繁华地段,每日往来商贾不绝;
城外置田千亩,沃土良田,所种粮棉,皆是上乘,租予农户耕种;
另有私宅三处,一在城中主街,占地三亩,宅邸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一于城郊清幽之地,占地五亩,大小房屋二十余间,宜居宜养;
一靠近码头,占地两亩,便于货物周转,利于商业调度;
钱庄存款,白银十万两有余,另有各类银票总计面额约五万两,以备不时之需。”
第188章
其实盛重云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些文书交给榛娘的。
被宣召进京看似大吉,实则吉凶参半,不少人也对此虎视眈眈。
而嘉年华之后,他相信苏榛再怎么隐藏自己、再怎么低调,也将成为靶子一样立在显眼之处。
他这份交付等同于昭告世人:苏榛,就是我未过门*的妻。
日后若有人妄图对苏榛下手,便要掂量掂量、问清楚自己,敢还是不敢。
其实他倒也没指望苏榛会因此而感动什么的,毕竟她是那么的“铁石心肠”。
可即便如此,在瞧着苏榛拿到婚书以及主婚跟冰人名鉴没什么反应、却在看到财产目录的时候眼睛瞪圆的样子……
着实还是有些心塞。
唉,没办法,自己选的娘子,心塞也得娶。
“榛娘,等我回来。”
这是盛重云留给苏榛的最后一句话。
进京的队伍在日落时分出发。
官道两旁早已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兴盛湖镇甚至还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了祭路神的仪式。
在出镇途经的每个路口都摆了朱红色的香案,献给路神的三牲祭品皆也是精挑细选。
主祭长者诵读着祭文,祈求路神庇佑盛重云与萧寒酥在进京途中,一路风调雨顺,避开崎岖险阻,远离一切灾祸,早日凯旋归来,为白川府带来更多的荣耀与福祉、拉开海运通商的序幕。
萧容跟叶氏等人随着送行的百姓一直跟到了镇外牌坊才折返。
苏榛却没有跟随,她不想把这种短暂的分别渲染成生离,而是领着谨哥儿留在了客栈。
在琼涯客栈积雪斑驳的后院深处,一棵槐树在满天的橘黄下于寒风中静默伫立。
苏榛换了一身玄色棉裙,头发用一条乌木簪子整齐束起,透着平日里少见的肃穆。
谨哥儿则远远的站着,不敢打扰到姐姐,他也看得出苏榛今日的不同。
树下、苏榛在临时找来的石板上放了一方铜镜。
铜镜旁是一个小巧的香炉,里头插了三支纤细的香,青烟在寒风中袅袅升腾。
苏榛静默了会儿,双手在胸前交叠,左手掌心朝上,右手覆于其上,手中紧握着写着盛重云生辰八字的书囊、以及那根束了她两世的腕绳。
在终于等到天光消散的时刻缓缓开口:“天地神灵,日月星辰,今苏榛诚心祈愿。
愿以我之虔诚,佑重云、寒酥进京之路顺遂无虞。
山川冰封,封不住祈愿;
霜雪漫天,魑魅魍魉退散,让他们所遇皆善缘,诸事皆如意。
若有厄运……我本为两世之人、异世之魂,一切的因若因我起、愿果皆降于我身、我愿离开,换他们此生坦途。”
念完,取出那封盛重云签好名姓、盖好私章的婚书,用匕首刺破了指尖,待血珠涌出、以血为印盖在了自己的名姓之上。
她不知道自己的血在这异世是否还可引魂,她以此世“苏榛”的肉身立下魂誓。
随着血痕透了纸背,槐树的枝叶剧烈晃动,香炉中的青烟时而盘旋、时而被强风吹向高空。
谨哥儿惊讶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却丝毫不怕,小小的身躯在寒风中站得笔直,存活于苏家骨血里的某一部分护他周全。
香燃尽的同时,月亮高升。
远处、兴盛湖冰面方向突然响起一声爆响、在寂静的冬夜中格外震耳。
紧接着便是连续不断的烟花升空,拖着璀璨的尾巴,把四周的一切都染成耀眼的金色。
光芒笼了整个兴盛湖镇,这本是盛府船坊为明天开幕之夜预备的烟花。
冰嬉场上、冰船下的盛小山收好火折子,抬头瞧着满天的耀眼,总算是完成了重云公子所托。
烟花提前是为了苏娘子,希望帮她缓解一下分别的心情。
而此刻,正朝着沿途第一间驿站前行的进京队伍,也在身后漫天奇景的吸引下缓缓停了下来。
盛重云骑在踏雪之上,遥望身后的满天金黄。
他深信苏榛此刻一定也看到了与他眼前一般无二的漫天盛景,足矣。
苏榛确实看到了,并且在心中默默的想:这是多花了多少银子啊,败家爷们!
天蒙蒙亮,苏榛站在琼涯客栈大门口,与柳嫣、项松一起摘了挂在门口的倒计时牌子。
兴盛湖的“山海嘉年华”,于今日正式开幕。
按苏榛的安排,白水村全员七十六人都穿上了“制服”,收拾齐整了,陆续从各自的驻地向场地出发。
开幕第一天杂物最多,萧容跟白老汉一共调度来了十三辆驴车拉人拉货。
且不止童创组全员全身都是定制款,就算只负责搬蜂窝煤、提水的,也都发了双肩的定制围裙和头巾,格外像那么回事儿、格外利落和“专业”。
而苏榛今日任务也是艰巨,除了看顾白水村的买卖之外,还得不断的巡视嘉年华全场。
为了防止没空儿吃饭、苏榛也背上了围猎的时候做的双肩包,里头除了搁了张小号的折叠月亮椅之外,还被叶氏塞了三个鸡蛋大小的耐饥丸,实在太饿能啃上一口。
她按线路走上一圈儿,第一站便坐着盛小山赶的马车、到了兴盛湖镇碑处加盖的临时棚、那里是游客指引接待点儿。
这临时棚虽说是现搭的,却也规划得极为用心,毕竟这里可是门户,肩负着迎接八方来客的重任。
先就是里头立了个巨大的木板,上面绘了嘉年华的简易舆图,拿不同颜色的颜料区分开各个区域:比如餐饮区、冰嬉区、冰台区、休息区、大食代等等。
木板旁还挂了帆布牌,写有当日活动的时间安排、戏台剧目单子以及注意事项。
这自然也是苏榛按现代露营节的规模照搬过来的,动线十分妥贴。
棚子东侧是柳嫣跟白水村大食代学的,也设了个物品寄存处。
苏榛到的时候柳嫣也在,正在里头召集“志愿者”们开晨议呢,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的。
高祖盛怀仁,秉持诚信经营之道,在商之余,于镇中开设书馆,供子弟与邻里研读,声名远扬。
祖父盛飞松,拓展生意版图至盐铁、造船、粮油。心怀仁善,修缮码头、道路,便利乡里商贸往来,深受敬重。”
苏榛的目光逐字扫过,字里行间满是盛家兴衰起伏与传承脉络,几行字承载了盛重云的家族根基。
轻轻折好这宣纸,第二份文书她也识得,是那晚在琼涯客栈、盛重云趁她熟睡、执她手指以墨按了指印的那张婚书;
第三份文书,竟然是主婚人及冰人文贴。
上书:盛重云之祖父盛飞松,在白川府德高望重,素有公正之名,于家族内外皆备受尊崇,常为族中大小事务主持公道,此次愿为孙儿主婚,见证终身大事。
下方紧挨着保媒见证人的签押,是两位在城中颇具威望的长者。其一为城中商会会长林鹤堂;
其二是邻里间素有贤名的冰人赵嬷嬷,为人热心善良,促成无数良缘。
他们的名字旁,各自盖着鲜红的私章与指印。
看到这儿,苏榛捏着文书的手指不自觉的轻轻颤抖。
原主的记忆铺天盖地的袭来:“她”也见过这份文书,按大宁朝律,婚书需详细记载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名号、家财状况的信息。
同时需明确主婚人、保媒见证人的签押。
男方全部备齐了,就相当于女方有了律法保护。辄悔者,杖六十;
而苏榛展开的第四份文书,则记录着盛重云名下的财产状况。
密密麻麻蝇头小楷:“盛重云身为盛家嫡孙,盛府未来皆由盛重云一脉接管,但暂不计入此文书;
单就盛重云名下私产包括:船坊一间,占地约五十亩,内有熟练工匠两百八十余人,凭借精湛造船工艺,每年承接往来商船订单达五十余艘;
工坊五间,涵盖木雕、陶艺、竹编等,每月能售出百件有余;
陶艺工坊月产陶器三百余件,畅销四方,盈利可观;
绸缎庄五间,均选址城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每月接待达官显贵及豪商巨贾不下三百人次;
粮行八所,总仓储容量达两万石,保障城中粮储供应;
杂货铺十家,分布于城中繁华地段,每日往来商贾不绝;
城外置田千亩,沃土良田,所种粮棉,皆是上乘,租予农户耕种;
另有私宅三处,一在城中主街,占地三亩,宅邸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一于城郊清幽之地,占地五亩,大小房屋二十余间,宜居宜养;
一靠近码头,占地两亩,便于货物周转,利于商业调度;
钱庄存款,白银十万两有余,另有各类银票总计面额约五万两,以备不时之需。”
第188章
其实盛重云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些文书交给榛娘的。
被宣召进京看似大吉,实则吉凶参半,不少人也对此虎视眈眈。
而嘉年华之后,他相信苏榛再怎么隐藏自己、再怎么低调,也将成为靶子一样立在显眼之处。
他这份交付等同于昭告世人:苏榛,就是我未过门*的妻。
日后若有人妄图对苏榛下手,便要掂量掂量、问清楚自己,敢还是不敢。
其实他倒也没指望苏榛会因此而感动什么的,毕竟她是那么的“铁石心肠”。
可即便如此,在瞧着苏榛拿到婚书以及主婚跟冰人名鉴没什么反应、却在看到财产目录的时候眼睛瞪圆的样子……
着实还是有些心塞。
唉,没办法,自己选的娘子,心塞也得娶。
“榛娘,等我回来。”
这是盛重云留给苏榛的最后一句话。
进京的队伍在日落时分出发。
官道两旁早已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兴盛湖镇甚至还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了祭路神的仪式。
在出镇途经的每个路口都摆了朱红色的香案,献给路神的三牲祭品皆也是精挑细选。
主祭长者诵读着祭文,祈求路神庇佑盛重云与萧寒酥在进京途中,一路风调雨顺,避开崎岖险阻,远离一切灾祸,早日凯旋归来,为白川府带来更多的荣耀与福祉、拉开海运通商的序幕。
萧容跟叶氏等人随着送行的百姓一直跟到了镇外牌坊才折返。
苏榛却没有跟随,她不想把这种短暂的分别渲染成生离,而是领着谨哥儿留在了客栈。
在琼涯客栈积雪斑驳的后院深处,一棵槐树在满天的橘黄下于寒风中静默伫立。
苏榛换了一身玄色棉裙,头发用一条乌木簪子整齐束起,透着平日里少见的肃穆。
谨哥儿则远远的站着,不敢打扰到姐姐,他也看得出苏榛今日的不同。
树下、苏榛在临时找来的石板上放了一方铜镜。
铜镜旁是一个小巧的香炉,里头插了三支纤细的香,青烟在寒风中袅袅升腾。
苏榛静默了会儿,双手在胸前交叠,左手掌心朝上,右手覆于其上,手中紧握着写着盛重云生辰八字的书囊、以及那根束了她两世的腕绳。
在终于等到天光消散的时刻缓缓开口:“天地神灵,日月星辰,今苏榛诚心祈愿。
愿以我之虔诚,佑重云、寒酥进京之路顺遂无虞。
山川冰封,封不住祈愿;
霜雪漫天,魑魅魍魉退散,让他们所遇皆善缘,诸事皆如意。
若有厄运……我本为两世之人、异世之魂,一切的因若因我起、愿果皆降于我身、我愿离开,换他们此生坦途。”
念完,取出那封盛重云签好名姓、盖好私章的婚书,用匕首刺破了指尖,待血珠涌出、以血为印盖在了自己的名姓之上。
她不知道自己的血在这异世是否还可引魂,她以此世“苏榛”的肉身立下魂誓。
随着血痕透了纸背,槐树的枝叶剧烈晃动,香炉中的青烟时而盘旋、时而被强风吹向高空。
谨哥儿惊讶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却丝毫不怕,小小的身躯在寒风中站得笔直,存活于苏家骨血里的某一部分护他周全。
香燃尽的同时,月亮高升。
远处、兴盛湖冰面方向突然响起一声爆响、在寂静的冬夜中格外震耳。
紧接着便是连续不断的烟花升空,拖着璀璨的尾巴,把四周的一切都染成耀眼的金色。
光芒笼了整个兴盛湖镇,这本是盛府船坊为明天开幕之夜预备的烟花。
冰嬉场上、冰船下的盛小山收好火折子,抬头瞧着满天的耀眼,总算是完成了重云公子所托。
烟花提前是为了苏娘子,希望帮她缓解一下分别的心情。
而此刻,正朝着沿途第一间驿站前行的进京队伍,也在身后漫天奇景的吸引下缓缓停了下来。
盛重云骑在踏雪之上,遥望身后的满天金黄。
他深信苏榛此刻一定也看到了与他眼前一般无二的漫天盛景,足矣。
苏榛确实看到了,并且在心中默默的想:这是多花了多少银子啊,败家爷们!
天蒙蒙亮,苏榛站在琼涯客栈大门口,与柳嫣、项松一起摘了挂在门口的倒计时牌子。
兴盛湖的“山海嘉年华”,于今日正式开幕。
按苏榛的安排,白水村全员七十六人都穿上了“制服”,收拾齐整了,陆续从各自的驻地向场地出发。
开幕第一天杂物最多,萧容跟白老汉一共调度来了十三辆驴车拉人拉货。
且不止童创组全员全身都是定制款,就算只负责搬蜂窝煤、提水的,也都发了双肩的定制围裙和头巾,格外像那么回事儿、格外利落和“专业”。
而苏榛今日任务也是艰巨,除了看顾白水村的买卖之外,还得不断的巡视嘉年华全场。
为了防止没空儿吃饭、苏榛也背上了围猎的时候做的双肩包,里头除了搁了张小号的折叠月亮椅之外,还被叶氏塞了三个鸡蛋大小的耐饥丸,实在太饿能啃上一口。
她按线路走上一圈儿,第一站便坐着盛小山赶的马车、到了兴盛湖镇碑处加盖的临时棚、那里是游客指引接待点儿。
这临时棚虽说是现搭的,却也规划得极为用心,毕竟这里可是门户,肩负着迎接八方来客的重任。
先就是里头立了个巨大的木板,上面绘了嘉年华的简易舆图,拿不同颜色的颜料区分开各个区域:比如餐饮区、冰嬉区、冰台区、休息区、大食代等等。
木板旁还挂了帆布牌,写有当日活动的时间安排、戏台剧目单子以及注意事项。
这自然也是苏榛按现代露营节的规模照搬过来的,动线十分妥贴。
棚子东侧是柳嫣跟白水村大食代学的,也设了个物品寄存处。
苏榛到的时候柳嫣也在,正在里头召集“志愿者”们开晨议呢,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