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食国在大宁朝有商号三十余家,本次一并汇聚过来了十家,全是卖宝石、香料的,数以千计的宝物,欲在这首次的嘉年华之地分一杯羹。
  其实这十家全是盛重云在东市“挖墙角”挖来的。
  但毕竟此处在户外,跟东市那种守卫森严的城中之地完全不同,盛重云此举也是冒了大风险。
  好在苑琅太守比盛重云还紧张,毕竟在他的辖区万不能出了安防问题,否则将来还怎么招商引资。
  为了确保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石饰品的安全,府衙特意从军中借调二十名精锐组了专门的护卫队,日夜轮班守护在驿站存放宝石的仓库周围。
  另外,摊子上只放些普通样品。那些特别贵重的珠宝,是大食商人请了丹青画师专门绘了张贴画,就跟现代的广告画册差不多意思。
  若有人瞧上,再专人引领去“贵宾厅”选购。
  从大食的商号区出来,前头还有天竺行商卖的檀香木雕、高丽行商售的高丽参等等;
  苏榛跟白芳、符秀才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才转完整个售卖区,还没等往冰嬉区去呢,远远的就看见斐熙满头大汗地找过来了。
  斐熙:“苏娘子,您快去火锅城瞧瞧。我家二公子他……他拿了个东西过来,非说是稀世宝贝,要在那儿展出搁着。可是……唉,您去瞧瞧就知道了。”
  一看斐熙欲言又止的神情,苏榛也猜到那所谓的宝贝会是相当让他为难的、不合适的。
  但她猜到了难度、却完全没猜到程度。
  紧赶慢赶回到火锅城,那两扇“价值连城”的门板敞开着,盛锦书一脸得意的守着门,就等苏榛过来才闪身到一旁。
  苏榛站定了往里瞧,手腕上盛重云送的绳链像突然长了刺一般、刺得她生疼。
  因为她看清了,冰屋搁着一整段金丝楠木。
  盛锦书眉飞色舞的介绍:“如何?这桢楠可是我最中意的藏品!两年前打西南运来的。你瞧瞧,这是世间罕有的珍品,我一直搁在内室,眼下为了你——的火锅城才舍得拿出来的。”
  他倒也没说假话,盛府上下都知道、这确实是二公子费尽周折才买到的藏品。
  其实如果单按这段桢木的品质,昂贵是一定的,但也不至于到达价值连城的程度,可盛锦书收藏从来也不考虑实际价值,就单凭他一个眼缘。
  这段长得跟个棺材板似的桢楠,他一眼相中、死气白赖地买下,也不在乎吉利不吉利,天天搁卧房里摩挲,当真是他最最最看中的宝贝。
  斐熙在盛府当差这么多年,自然也清楚这桢楠对二公子的重要性。可人家苏娘子的火锅城里倘若摆个棺材板……
  斐熙一脸无奈,只盼着苏娘子看在盛重云公子的面子上别动怒,小心的瞄向苏榛,果然,苏榛脸色是少有的煞白。
  他与苏榛相识时日尚短,却也清楚了她的脾性。
  平日里,甭管碰上何等棘手的事儿,苏娘子始终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甭说这般失了神色,便是高声言语都极为罕见。
  心下一凛,也赶忙上前打圆场:“苏娘子,二公子向来对这些稀奇玩意儿感兴趣,此番也是想给火锅城添彩,还望苏娘子莫要生气。要不,我这就差人把它拉走。”
  话音才落,盛锦书都还没来得及反驳,苏榛淡淡回了句:“不用,留下吧。”
  盛锦书这次更得意了,“看吧,我就知道你不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样臭讲究!”
  这跟苏榛识不识货无关,她只是认出了这段桢楠。
  所有的“过去”,在苏榛脑海里跟走马灯似的旋转涌来:整段楠木截头去尾,中间雕凿出大约两米长的空间,成了船棺。
  船棺当中坐了两人,男的年长,穿了套纯白的中式对襟、发色黑白斑驳。
  女的……就是她自己。
  她往海里抛着纸元宝。
  她持长剑划破右臂,鲜红的血珠入海。
  回忆戛然而止,眼下这段桢楠,就是那具“送”她来了这里的船棺。
  或者说是船棺的原身,这木头眼下还没有被挖凿。
  兜兜转转,“送”她来的物件儿一样一样的出现。
  她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更不知道印在脑海里的那段跟盛重云有关的画面、是否是她代替了原主命定的轨迹。
  她甚至对原主的生死状况毫无头绪,原主究竟是早已故去,还是跟她一样、依旧在这世间的某个角落顽强存活。
  诸多未知如浓重迷雾,寒意从心底深处蔓延至全身。
  她只听到自己心底有个声音在说:留下它。
  留下这段桢楠。
  而下一刻,外头突然喧嚣四起,嘉年华场地里全是奔跑向冰牌坊方向的人、边跑边嚷嚷着:“快去瞧,宫里来人了!要宣旨!”
  苏榛怔怔的看着熙熙攘攘、朝着冰牌坊奔去的人群,鼎沸的人声此刻仿佛都成了遥远的嗡鸣,与她身处的世界格格不入。
  莫名出现的桢楠、突如其来的宣旨、手腕上愈发彰显着存在感的腕绳。
  未知命运抛来的绳索到底是救命的、还是扼喉的,她根本看不清……
  即使在多年以后,兴盛湖的百姓们犹记得嘉年华开幕前日的盛况:
  地处边陲的山海重镇,在大宁朝建立第三年的时候迎来的第一道圣旨。
  在冰牌坊前,白川府的官员们早已整齐列队,身着官服,神色肃穆。
  年轻的太守大人苑琅身着绯色官袍、身旁是几位身着蓝色官服同知、身着青色官服的一众县丞、主簿等,组成了一片庄严肃穆的官员方阵。
  正中,身形削瘦的太监身着一袭黑色,双手捧着象征皇权的明黄色圣旨,尖锐又带着几分威严的嗓音在牌坊下回荡开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四海初定,朕欲兴海运通商,以促天下繁荣,利万民之生。
  白川府临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且地方官员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商贸已有蓬勃之势,朕心甚慰。
  盛家嫡子盛重云,久经商海,深谙贸易之道,且心怀桑梓,多有善举,为地方百姓谋福,功绩显著。
  前萧王世子萧寒酥,虽曾犯错,然流放期间诚心悔过,于海事商贸亦有钻研。
  朕念贰人之才,特命即刻收拾行装,进京共商海运通商之策。
  望其竭尽全力,出谋划策,为朝廷开辟财源,为百姓拓展生计。
  白川府各级官员当全力配合,保障二人进京之路顺畅无阻。
  待海运通商事成,朕必论功行赏。
  钦此!”
  声音在冷风中清晰地传向四方,人群先是一片死寂,随后便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与议论声。
  站在人群最后的苏榛茫然的看着这一切、看着远处接旨谢恩的盛重云跟寒酥。
  周围的百姓依旧在热烈地讨论:“这盛家可真是要飞黄腾达了!”
  “那萧寒酥也算是时来运转,有了翻身的机会。”
  声音断断续续地传进苏榛的耳中,她满心疑问、却无人可问。
  她与眼前的热闹场景格格不入,像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一个被时光定格的局外人。
  直至垂着的手被一个温暖的、小小的手握住。
  苏榛下意识地低下头,映入眼帘的是谨哥儿胖嘟嘟、努力仰起的小脸儿。
  “姐姐。”谨哥儿轻声唤着,声音稚嫩、带着一丝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惊扰到苏榛。
  谨哥儿虽说年纪尚小,可家逢巨变之后早就有了超出同龄的敏感。
  苏榛注视着谨哥儿,冻得冰冷的手指一点点恢复了暖意、她微微俯身,柔声笑了:“谨哥儿,姐姐在。”
  有什么可再迷茫的呢?
  每个人都要奋力生存,谁又能真正做到看清前路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苏榛要立足的路,由苏榛自己负责。
  第187章
  即刻启程,只给了盛重云跟萧寒酥两个时辰的准备时间。
  这也意味着嘉年华上、由他俩承担的职责需要在两个时辰之内全部移交他人。
  柳嫣用最快的时间召集到一应管事,大伙儿聚在琼涯客栈集议厅内,没有时间客套、询问,或者好奇。
  只有纸张翻动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柳嫣则在一旁不断协调,关注着每一处交接的进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
  每一个管事都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尤其是寒酥负责的部分,无比的琐碎及繁复。
  可盛重云却在接旨之后就“不见了”,好在有盛府四位管事在,相对来讲是可以让重云公子“置身事外”的。
  叶氏在得知寒酥被召回京的时候险些晕过去,直至萧容跟寒酥单独跟她聊了很久、等她再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总算收了些情绪,眼睛却是哭得红红肿肿的。
  白水村的人也都得了乔里正的告诫,把好奇压进肚子里,萧家毕竟还背负着流放刑责,大伙儿觉得问多了也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