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那么就得雇佣个坐馆大夫,每日薪酬至少五百文,加上备用药材,预算共计十两;
  花费第八大项:照明。
  这笔费用不可小瞧,除了冰灯,场地所有区域都需要照明。油灯或是避风灯笼数量可观,需要大量的购买。
  每日的灯油费也至少十两,灯笼得特制,起码三十两至五十两;
  花费第九大项:不可预见备用支出。
  至少预留二十两出来,应对天气、突发状况等意外。
  几位东家一边商议这几项的开支,五位帐房就一边拿着算帐算,这九大项花费总数一共是七百至八百两之间。
  当然,这是往多了算,实际有不少地方能节约一些。
  金额一出来,兴盛湖的几位东家们不约而同松了口气,七、八百两而已,凑起来不算太难,毕竟要跟东市打擂台呢。
  最后凑个整数,盛云公子占三成,也就是出资二百两;
  之前监镇上报了府城,府衙及镇上一共给了一百两拔款,余下便由柳嫣、泰平镖局以及项松三家出资,每家出一百三十两。
  苏榛没银子,只占“技术股”,分红也仅占一成。
  其实关于她只占一成这事儿,项松跟柳嫣都替她可惜,私下想借银子给她,让她也能占个起码二成股份的。
  盛重云自不必说,区区一百多两,送给榛娘又如何?
  偏偏苏榛谁的“情”都不肯要。
  在商言商,她倒不会说只想要个“高风亮节”的名声、也不是非要所谓的争口气。
  实在是因为但凡盛重云的银子进的不是公帐、而是她私人名下,那瞧着吧,萧家人今后出门儿说都说不清。
  第138章
  她不在乎旁人眼光,但她不能让重名誉的萧家人背上“吃义女软饭”的名号抬不起头。
  更何况她只是“创意总监”,只管出方案,大部分具体的活儿都是人家兴盛湖的几个盯着的。
  她拿一成,也知足。
  反倒是柳嫣没吭声,眉头轻锁。
  苏榛问:“柳姐姐,可是还想到了什么?”
  柳嫣也不藏着掖着,爽快地说:“咱们打算跟东市较较劲、打打擂台,自然有自己的优势,不过短板也明摆着。最显眼的一个弱项就是路程,游人们大老远跑过来,路上差不多得花一个时辰。要是玩得晚了些,回城都来不及,那就只能在兴盛湖住一晚。这么一算,成本可就高了不少。这对咱们招揽游人,绝对是个大难题。”
  苏榛点头认可:“我心里倒有个主意,不过单靠一家,肯定是办不成事儿的。”
  赵海岳性子直,说话也快:“苏娘子,有啥想法不妨直说。”
  苏榛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其实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等游人多起来了,咱们在座的人都受益。我想着,要不要合伙雇些专门的车马,在白川府城和这儿往返跑,免费接送游人。这样一来,既能解决游人的路程困扰,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人来玩。”
  “免费?”项松怔了下,“平时白川府的人来咱们这儿采买年货,车马费至少得三五十文呢。”
  苏榛郑重点头:“重点就是免费。想想看,即便游人去城里的东市,通常车马费也得花个几文的。而市集期间来咱们这儿有专车在指定地点等候,甚至还免费了。想想看,游人心理的角度,会觉得光是坐趟车都赚了三十文。有这三十文,能多买多少条鱼呢。”
  “可是咱们也请不起那么多的车马啊。”赵海岳问着。
  苏榛摇了摇头,“咱们不是按游人数量去雇足车马,只需在闹市区定个集合地,比如可以雇十辆甚至二十辆的驴车,立个显眼的牌子,写上‘兴盛湖免费专车”。
  然后每日固定时间发车,比如往返二十趟的班次。
  这是展示咱们欢迎游人的态度。几位想想,一来是白川城那么大,也不见得所有游人都会为了省几十文钱,跑去集合地的;
  二来,没去集合地的,咱们可以设置车马补助费。举例,比如每人补助五文或十文,每家补助设个上限,比如上限三十文。具体金额可以请帐房再算一下。其实无论五文还是十文,说直白一点,我们只是让出营业额的小利而已。”
  项松有些担忧,“那会不会有人就图这免费车过来了,然后一文钱都没花就走了?”
  柳嫣扑哧一笑,“按以往来购置鲜货的人来看,这样的人应该不多。”
  苏榛也笑了:“就算有这样的人,又如何呢,起码给咱们的场子赚了人气。项大哥,在总预算本就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是值得试一试的。想想看,就算每人补助十文,千人的数量,每天也仅需十两银子,怕什么?”
  项松恍然大悟,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嘴角上扬,乐呵呵地说道:“是哦,才十两!我就不信来了一千人,都一文钱不花!咱这免费接送,再加上点儿小补贴,就算有人想占便宜,也不可能人人都这样吧,总能招揽不少真心来游玩消费的。”
  赵海岳手轻轻抚着胡须,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认可:“是这么个理儿,我同意。就冲这能给咱聚人气、揽生意的主意,也值得一试。”
  盛重云在一旁静静听着,见大家意见一致,他自然也不会有意见,微微思索后,便开口敲定:“那这笔预算就暂定为一百两吧,后续要是情况有变,再做调整。”
  而盛家来的几人相互交换了个眼神,更是心里对苏榛这“未来主母”愈发的赞赏。
  区区百两,能想出能盘活生意、拉拢客源的妙招,既贴心地解决了游客路程上的难题,又巧妙地拿捏住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不愧是能当家管事的料子。
  苏榛倒没想到盛家人是如何看待她的,此刻她毕竟是*整个活动的“创意总监”,是智囊,满心都扑在生意筹划上,压根顾不上那些旁的心思。
  直接清了清嗓子,继续说着:“接下来就进入大伙儿最喜欢的环节吧,咱们预估一下收入来源!毕竟,咱做这一摊子事儿,最终目的还是盈利,得心里有数才行。”
  这下子,所有人眼睛都发光了……
  苏榛详细解释:“这第一项呢,就是摊位租金。之前我去通泰牙行打听过,我也不知道这牙行哪来的自信,开口就是每摊每日收三百文、另还要二成的营业收入呢。”
  这话说的,语气就颇有些“阴阳”了,眼神还似有若无的瞟了眼盛重云。
  盛重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眼盯得心虚,脸上瞬间浮现出四个大大的问号,心里直喊冤:真的不关我事……
  在座的其他人瞧着这场景,心里都憋着笑,可又顾及着场面,没好意思笑出声,只能一个个屏气敛息,静静听着。
  苏榛继续说着:“这摊位归根结底可是兴盛湖的,所以我想,到底收多少合适,还得按几位东家的意见为准。咱们得商量出个既能让摊主接受,又能保证咱们盈利的价钱。”
  项松一听这话,顿时面露难色,让他出把子力气、跑个腿啥的,肯定没问题,可一涉及到坐下来商议成本、利润这些精细事儿,他就头疼不已。索性心一横,直接把问题抛给柳嫣:“这我是真不懂,柳东家,您见多识广,觉得收多少合适?要不您给拿个主意?”
  柳嫣见众人目光齐聚自己身上,也深知此事自己责无旁贷。她微微低头,沉思片刻,“以咱兴盛湖为例,不同地段的摊子,每日租金是十几文、到几十文不等;比如据我所知,靠近码头和官道的地方,人流量大、货物交易量大,摊位费可达近百文。那咱们的市集规划得这么好,收个五十至百文应是没问题。各位觉得呢?”
  苏榛想了想:“或者可以这样,先把整个嘉年华的摊位图仔仔细细地绘制出来,按照地段的优劣来区分定价。人流最旺的那些核心地段,定每个摊位每日百文。
  从这些核心区域往外,摊位费也依次下降,最低定为五十文。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优质地段的商业价值,又能照顾到那些手头不宽裕、经营小本生意的摊主,各取所需,大家觉得怎么样?”
  其余人仔细盘算了番,都点头认可。至于摊位分成,东市那种要分两成肯定是狮子大开口。经商议,几家东家一致决定不收分成。
  项松最为激动,“跟着我的都是些苦哈哈的渔家兄弟,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啥,咱收了摊位费,若还收分成,反正我是没脸跟兄弟们交待的。”
  而柳嫣跟赵海岳毕竟也要在本地立足,不分成、说出去还能让他们威望大升;大伙儿便看向唯一的“外地人”苏榛。
  苏榛亦有反对之理,毕竟她也承诺要带着白水村来摆摊的。
  于是这项不分成的提议光速全票通过。
  在座的人里,要说觉得遗憾的,可能唯有本次活动最大的金主爹爹——盛府。
  毕竟出了这么多资金赞助,要是能从摊位租金这儿分成,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其实要是盛重云一个人作主,他心里觉得收半成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