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声音里满是难以抑制的开怀。
这第一炉面包的好坏对于日后的营生至关重要,此刻看着它们这般模样,娘俩儿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定,赶紧各自挟了一个口味出来、想尝尝味道,可突然觉得周围怎么这么安静,工地干活儿的动静都没了。
苏榛下意识回头一看,可不是嘛,匠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面包窑这里……
苏榛拿手碰了碰叶氏,叶氏也瞧到了这一幕,心中不禁乐开了花,暗自思忖:这面包的魅力可真是不小。
想了想,自己也不是个小气的,索性轻声说着:“拿五个甜的,五个咸的,给大伙分了尝尝?”
“伯娘说了算。”苏榛笑意吟吟的应下,转身回灶间拿了干净的案板出来,放到了户外厨房的操作台上。’
叶氏脸上笑意更浓,朝着大伙儿喊了声:”别忙了,洗手去,都来尝尝榛娘的手艺!“
话音刚落,大人便如同听到冲锋号角的士兵一般,瞬间放下手中的物什,大步流星而来。
六个娃更是像猴子,欢呼雀跃。小妮儿个子最矮,被平安拽得一路小跑,小脸蛋涨得通红,却也笑得格外开怀。
所有人挤在户外厨房这儿,先净了手,便将放面包的操作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苏榛亲自来分,刀柄被她握得稳稳当当。
先从甜口面包开始切起,金黄酥脆的外皮在刀下轻轻裂开,露出柔软蓬松的内里,丝丝缕缕的纹理跟云朵似的。
红豆沙馅也绵密而紧实,没有丝毫的结块或松散。
叶氏便将切好的甜口面包片一一分给众人,也存了小小的私心,给谨哥儿的那一片儿红豆沙最足最满。
谨哥儿小心翼翼地将面包放入口中,轻轻一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赞叹:“好吃好吃,我伯娘跟我姐姐就是天上的仙女,做出来的啥都好吃!”
众人哪里顾得上说话,不住的点头认可,着实是好吃。
时下也是有红豆沙包子的,但却没有“面包”。
他们也不知道这面包跟包子有啥区别,就是觉得这东西咋这么软、这么蓬,每一口都像吃了一口云彩,还是带甜味儿的云彩。
苏榛又把咸口面包切了,一股浓郁至极的酱香瞬间爆了出来,就好像谁家大锅里炖煮了一整天的香浓五花,正咕噜咕噜地冒着泡一般。
等大伙儿都尝了,连最为持重的柳师傅也终于放开了,三口两口就吃光了自己那份儿,赶紧问叶氏:“东家娘子,这吃食若有多的,可否卖与我们?我们就按市价买。”
叶氏下意识看向苏榛。
苏榛心算了一番,这面包一共做了五十*个,眼下切了十个,还余四十个。另外萧伯还没吃到呢,总得给自家留十个的;明儿要去城里牙行办事,带四个去,另外再给六个娃每人一个的话,还有二十个。
便大大方方的回答:“也不跟各位师傅们客套了。本来哪怕是请诸位敞开了肚皮吃个痛快,也是应该的。
可如今这面包是要售卖于众,确实也得有个盘算。
甜口面包原本定价为八文钱一个,咸口面包成本颇高每枚十文钱;
但今日这批,甜口的我就收七文,咸口的收九文,权当是给各位师傅的一份心意与特惠,也望大家能够体谅我家这小本经营的不易。”
柳师傅等人一听,哪有不接受的道理。果断把二十个全包了,一共付了一百六十文。
面包拿到,四个匠人立刻就分吃了。
速度快到苏榛都疑惑自己是不是在每日的伙食上虐待大家了,没让他们吃饱饭……
随后,苏榛又给六个娃娃每人拿了一个。但包括谨哥儿在内、他们都没再吃了。去冰屋拿了桦树皮小心翼翼的裹起来,说是带回家给爹娘。
谨哥儿那个说是给寒酥哥哥留着,惹得叶氏眼圈儿都红了,抱着谨哥儿好一通疼爱。
整个下午便在面包的香气中渡过,直到去帮白老汉扫雪的萧容回来,甜咸各吃了一个,也是对其夸赞不停。
见大伙儿都觉得好吃,苏榛便偷偷藏了两个给盛重云留着。
心里有了人,做事就躲闪了几分,苏榛一边唾弃自己的鬼祟,一边却在心里甜甜的。
她是活了两世的人,现代的记忆只剩那些冷眼旁观的人、和事,永远不配让她再患得患失。
而这一世,她本以为自己又注定会是过客。
可盛重云,可能是她唯一的、自己做的选择。
望不负。
为了见通泰牙行的人,苏榛足足又忙了半日。
傍晚的时候,舒娘乐呵呵的、带着针娘们做的第一批成品来了。
苏榛与叶氏赶忙将她迎进屋中,屋内暖意融融,烛火摇曳。
舒娘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直接把包裹往火炕上一放,利落的打开。
里头是不少样品,有战术背包、碎皮草缝的儿童帽、小包包、耳罩。
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帽子,每一顶都是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模样。
有兔子款,长长的耳朵俏皮地竖起,粉色的内耳柔软可爱,仿佛下一秒就会欢快地跳起来;
还有松鼠款,毛茸茸的大尾巴环绕在帽檐,尾巴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憨厚的小熊款,圆润的耳朵和萌萌的熊脸。
苏榛赶紧把谨哥儿也喊了过来,拿了顶兔子款给他试戴。
本来就跟福娃似的谨哥儿愈发的可爱,叶氏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戴上这帽子,活脱脱就是从年画里跑出来的小童子,太招人稀罕了。”
舒娘也笑呵呵的仔细地打量着谨哥儿,由衷地夸赞:“这孩子本就生得乖巧伶俐,如今戴上这帽子,更是灵气逼人。针娘们的这针线功夫可算是没白费。”
说罢又问苏榛:“榛娘,这些做得可还成?”
苏榛竖起大拇指,“远超我的预期,特别好!”
对于好东西、好手艺,苏榛是一向不吝夸赞的。
舒娘脸都红了,嘴角也是抑制不住地上扬,“这是第一批。我们一共缝了二十顶帽子、五个战术背包、五个小背包、十件马甲、十幅耳罩。再加上你伯娘这里也缝了两个战术背包。你觉着,咋定价合适?”
苏榛盘算了会儿,“说实话,这批样品比我想像中还要精巧。之前卖给行商客栈张掌柜是五十文的友情价,零售价我本来觉得六十文一顶就差不多了。但眼下……不妨试试六十五一顶。战术背包在年岁市集上稍微提个价,就一百六十文吧。小背包简约美观,一百文。耳罩如此精致可爱,四十文吧。这么一算,要是推广得好,定是能赚不少。”
按这定价,第一批样品的总金额便是五两一钱零六十文。
针妇们是按件付酬的,叶氏做得最少便拿得最少,两件战术马甲得了一百四十文;
做碎皮帽子的每件能得二十文;耳罩得十文;杂七杂八算下来,除舒娘外,其他的四个针妇差不多每人能得四百五十文至五百文左右。
按这种速度,倘若都卖得出去,针妇们月入二两不成问题、甚至更多,这在山里可是笔相当大的财富。
而光是这第一批,舒娘仅凭“设计指导及监督”这一项也入帐五百文;
苏榛作为大东家兼销售,自然是赚得最多。减掉购买帆布跟碎皮子、针线之类的成本,可净赚八百四十二文。
那么每个月少说也能有个三两多进帐。当然,前提是缝得出来、且卖得出去,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总之眼下见到了第一批成品,大伙儿都高兴得很。
苏榛打算明儿也带到牙行一两样,去探探路。
舒娘提议:“眼下我家的碎皮子都用光了,我寻思着给针娘们也放休个一天两天的,刚好也容我去趟靠山村再去买些皮子回来。另外,榛娘你也给我个数儿,下次我做多少合适?”
苏榛想了想,说着:“这还是等我从牙行探听了路数回来再商议。若是租摊位顺利,就多做些。不顺利,就少做些,哪怕是坐着房车走街窜巷的卖,我也有信心能打开销路。”
听她这么一说,舒娘更是放了一万个心下来。
另外,这第一批货虽还没卖,但那四个针娘的日酬是要付的,总共是一两八钱整。
舒娘先垫三成便是五百四十文。余下的一两二钱零六十文,苏榛请叶氏从钱箱子里取了交给舒娘,赶紧给人家付清了去,让大家今晚都乐呵乐呵。
等舒娘临走的时候,苏榛还给她打包了一甜一咸两个面包,权当给她家添个零嘴儿尝尝。
舒娘走了,苏榛便跟叶氏娘俩一起数了遍钱箱子里头的存银,因才付清了房车的尾款,眼下存银就只剩了十四两七钱零二十六文。
好在明日苏榛下山还能带一百罐小罐的“就酱”,能收个五两银子。
但再过两、三日,围墙还得付两成的钱,再加上还要存年岁市集采购原料的钱、租赁钱、人工钱,杂七杂八不知道从哪儿还得花掉的钱……
这第一炉面包的好坏对于日后的营生至关重要,此刻看着它们这般模样,娘俩儿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定,赶紧各自挟了一个口味出来、想尝尝味道,可突然觉得周围怎么这么安静,工地干活儿的动静都没了。
苏榛下意识回头一看,可不是嘛,匠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面包窑这里……
苏榛拿手碰了碰叶氏,叶氏也瞧到了这一幕,心中不禁乐开了花,暗自思忖:这面包的魅力可真是不小。
想了想,自己也不是个小气的,索性轻声说着:“拿五个甜的,五个咸的,给大伙分了尝尝?”
“伯娘说了算。”苏榛笑意吟吟的应下,转身回灶间拿了干净的案板出来,放到了户外厨房的操作台上。’
叶氏脸上笑意更浓,朝着大伙儿喊了声:”别忙了,洗手去,都来尝尝榛娘的手艺!“
话音刚落,大人便如同听到冲锋号角的士兵一般,瞬间放下手中的物什,大步流星而来。
六个娃更是像猴子,欢呼雀跃。小妮儿个子最矮,被平安拽得一路小跑,小脸蛋涨得通红,却也笑得格外开怀。
所有人挤在户外厨房这儿,先净了手,便将放面包的操作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苏榛亲自来分,刀柄被她握得稳稳当当。
先从甜口面包开始切起,金黄酥脆的外皮在刀下轻轻裂开,露出柔软蓬松的内里,丝丝缕缕的纹理跟云朵似的。
红豆沙馅也绵密而紧实,没有丝毫的结块或松散。
叶氏便将切好的甜口面包片一一分给众人,也存了小小的私心,给谨哥儿的那一片儿红豆沙最足最满。
谨哥儿小心翼翼地将面包放入口中,轻轻一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赞叹:“好吃好吃,我伯娘跟我姐姐就是天上的仙女,做出来的啥都好吃!”
众人哪里顾得上说话,不住的点头认可,着实是好吃。
时下也是有红豆沙包子的,但却没有“面包”。
他们也不知道这面包跟包子有啥区别,就是觉得这东西咋这么软、这么蓬,每一口都像吃了一口云彩,还是带甜味儿的云彩。
苏榛又把咸口面包切了,一股浓郁至极的酱香瞬间爆了出来,就好像谁家大锅里炖煮了一整天的香浓五花,正咕噜咕噜地冒着泡一般。
等大伙儿都尝了,连最为持重的柳师傅也终于放开了,三口两口就吃光了自己那份儿,赶紧问叶氏:“东家娘子,这吃食若有多的,可否卖与我们?我们就按市价买。”
叶氏下意识看向苏榛。
苏榛心算了一番,这面包一共做了五十*个,眼下切了十个,还余四十个。另外萧伯还没吃到呢,总得给自家留十个的;明儿要去城里牙行办事,带四个去,另外再给六个娃每人一个的话,还有二十个。
便大大方方的回答:“也不跟各位师傅们客套了。本来哪怕是请诸位敞开了肚皮吃个痛快,也是应该的。
可如今这面包是要售卖于众,确实也得有个盘算。
甜口面包原本定价为八文钱一个,咸口面包成本颇高每枚十文钱;
但今日这批,甜口的我就收七文,咸口的收九文,权当是给各位师傅的一份心意与特惠,也望大家能够体谅我家这小本经营的不易。”
柳师傅等人一听,哪有不接受的道理。果断把二十个全包了,一共付了一百六十文。
面包拿到,四个匠人立刻就分吃了。
速度快到苏榛都疑惑自己是不是在每日的伙食上虐待大家了,没让他们吃饱饭……
随后,苏榛又给六个娃娃每人拿了一个。但包括谨哥儿在内、他们都没再吃了。去冰屋拿了桦树皮小心翼翼的裹起来,说是带回家给爹娘。
谨哥儿那个说是给寒酥哥哥留着,惹得叶氏眼圈儿都红了,抱着谨哥儿好一通疼爱。
整个下午便在面包的香气中渡过,直到去帮白老汉扫雪的萧容回来,甜咸各吃了一个,也是对其夸赞不停。
见大伙儿都觉得好吃,苏榛便偷偷藏了两个给盛重云留着。
心里有了人,做事就躲闪了几分,苏榛一边唾弃自己的鬼祟,一边却在心里甜甜的。
她是活了两世的人,现代的记忆只剩那些冷眼旁观的人、和事,永远不配让她再患得患失。
而这一世,她本以为自己又注定会是过客。
可盛重云,可能是她唯一的、自己做的选择。
望不负。
为了见通泰牙行的人,苏榛足足又忙了半日。
傍晚的时候,舒娘乐呵呵的、带着针娘们做的第一批成品来了。
苏榛与叶氏赶忙将她迎进屋中,屋内暖意融融,烛火摇曳。
舒娘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直接把包裹往火炕上一放,利落的打开。
里头是不少样品,有战术背包、碎皮草缝的儿童帽、小包包、耳罩。
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帽子,每一顶都是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模样。
有兔子款,长长的耳朵俏皮地竖起,粉色的内耳柔软可爱,仿佛下一秒就会欢快地跳起来;
还有松鼠款,毛茸茸的大尾巴环绕在帽檐,尾巴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憨厚的小熊款,圆润的耳朵和萌萌的熊脸。
苏榛赶紧把谨哥儿也喊了过来,拿了顶兔子款给他试戴。
本来就跟福娃似的谨哥儿愈发的可爱,叶氏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戴上这帽子,活脱脱就是从年画里跑出来的小童子,太招人稀罕了。”
舒娘也笑呵呵的仔细地打量着谨哥儿,由衷地夸赞:“这孩子本就生得乖巧伶俐,如今戴上这帽子,更是灵气逼人。针娘们的这针线功夫可算是没白费。”
说罢又问苏榛:“榛娘,这些做得可还成?”
苏榛竖起大拇指,“远超我的预期,特别好!”
对于好东西、好手艺,苏榛是一向不吝夸赞的。
舒娘脸都红了,嘴角也是抑制不住地上扬,“这是第一批。我们一共缝了二十顶帽子、五个战术背包、五个小背包、十件马甲、十幅耳罩。再加上你伯娘这里也缝了两个战术背包。你觉着,咋定价合适?”
苏榛盘算了会儿,“说实话,这批样品比我想像中还要精巧。之前卖给行商客栈张掌柜是五十文的友情价,零售价我本来觉得六十文一顶就差不多了。但眼下……不妨试试六十五一顶。战术背包在年岁市集上稍微提个价,就一百六十文吧。小背包简约美观,一百文。耳罩如此精致可爱,四十文吧。这么一算,要是推广得好,定是能赚不少。”
按这定价,第一批样品的总金额便是五两一钱零六十文。
针妇们是按件付酬的,叶氏做得最少便拿得最少,两件战术马甲得了一百四十文;
做碎皮帽子的每件能得二十文;耳罩得十文;杂七杂八算下来,除舒娘外,其他的四个针妇差不多每人能得四百五十文至五百文左右。
按这种速度,倘若都卖得出去,针妇们月入二两不成问题、甚至更多,这在山里可是笔相当大的财富。
而光是这第一批,舒娘仅凭“设计指导及监督”这一项也入帐五百文;
苏榛作为大东家兼销售,自然是赚得最多。减掉购买帆布跟碎皮子、针线之类的成本,可净赚八百四十二文。
那么每个月少说也能有个三两多进帐。当然,前提是缝得出来、且卖得出去,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总之眼下见到了第一批成品,大伙儿都高兴得很。
苏榛打算明儿也带到牙行一两样,去探探路。
舒娘提议:“眼下我家的碎皮子都用光了,我寻思着给针娘们也放休个一天两天的,刚好也容我去趟靠山村再去买些皮子回来。另外,榛娘你也给我个数儿,下次我做多少合适?”
苏榛想了想,说着:“这还是等我从牙行探听了路数回来再商议。若是租摊位顺利,就多做些。不顺利,就少做些,哪怕是坐着房车走街窜巷的卖,我也有信心能打开销路。”
听她这么一说,舒娘更是放了一万个心下来。
另外,这第一批货虽还没卖,但那四个针娘的日酬是要付的,总共是一两八钱整。
舒娘先垫三成便是五百四十文。余下的一两二钱零六十文,苏榛请叶氏从钱箱子里取了交给舒娘,赶紧给人家付清了去,让大家今晚都乐呵乐呵。
等舒娘临走的时候,苏榛还给她打包了一甜一咸两个面包,权当给她家添个零嘴儿尝尝。
舒娘走了,苏榛便跟叶氏娘俩一起数了遍钱箱子里头的存银,因才付清了房车的尾款,眼下存银就只剩了十四两七钱零二十六文。
好在明日苏榛下山还能带一百罐小罐的“就酱”,能收个五两银子。
但再过两、三日,围墙还得付两成的钱,再加上还要存年岁市集采购原料的钱、租赁钱、人工钱,杂七杂八不知道从哪儿还得花掉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