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团儿料填好后,他再操起捣棒,高高举起重重往下砸,每一下都砸得实实在在,就盼着这蜂窝煤能禁得住烧。
  春娘和山梅负责和炭团儿、辅助的事儿。
  春娘也成了熟手了,各种料的比例在她心里跟明镜似的,和好就开始搅和成均匀的糊糊。
  山梅拿着小铲子,把春娘搅好的料铲到乔大江跟前,眼睛还时不时瞅瞅模具,只要有点不对劲,立马就动手弄好。
  等乔大江把模子里的料捣实了,她就轻轻把蜂窝煤从模具里弄出来,稳稳地放在一边晾着,手法细致了。
  小树忙活着最后的整理和清洁。蹲在蜂窝煤旁边,手里攥着块布巾,认认真真地先把煤块表面的煤屑和黏土粒擦掉,再把小手指伸进蜂窝眼里,仔仔细细地抠抠擦擦,就想让蜂窝煤干干净净的。
  苏榛一边走近、一边瞧这一家子人干得热火朝天的样儿,跟着就开心。
  春娘抬头擦汗,终于瞧见了笑意吟吟的苏榛,也忍不住乐了:“榛娘,你这是看着啥了,咋乐成这样!”
  乔大江等人这才也看到了苏榛,便都停了手中的活儿。山梅拉苏榛坐下来聊,也是刚好能休息一会儿。
  苏榛最惊讶的是山梅也在,“你娘终于肯放你出来了?不让你在家做饭?”
  山梅唇边一抹冷笑,“我偷着跑出来的,大江哥每日给我五十文,我回家的时候,分我娘十文,权当买路钱。”
  出家门还得有买路钱……苏榛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乔大江点点头:“我打算让山梅跟我做蜂窝煤。要是将来她再嫁人,手里有些银钱也好傍身。”
  这是乔家的家事,苏榛只是听听,也无需给什么意见,她直说了来意:“大江哥,依你看,这蜂窝煤在年岁集之前能制出多少?”
  乔大江看向春娘,春娘心算了一番,“我家眼下没那么多的钱买碎罄,晾晒场也不够。所以,打算先拿七两出来,做一千枚试试。要是都能卖掉,赚回来的钱我们就继续买料、继续做,年岁市集之前做得越多越好。”
  一千枚,全卖出去能赚个五两,也足够乔家这三口过个好年、再添置些新东西了。
  苏榛也觉得这安排妥当,直接先预订了一百枚。除了取暖,还有一些拿去年岁市集摆摊用。
  乔大江利落应了,约好三日后就给拉到萧家去。
  乔大江能做蜂窝煤买卖,可说跟萧家也是双赢。
  萧家能保证乔大江的基础销量,而萧家的场地、精力,也可以腾出来做其它赚钱的东西去。
  春娘又问:“榛娘,明儿我租了白叔的车,进城去买炭馨,你有啥要的不?我帮你捎回来。”
  苏榛一听,想了想,索性相约:“我本来想等寒酥回来去一趟通泰牙行,问问租摊位的事宜。要不然,明儿我跟你一起下山?咱俩结个伴儿,一起把这两件事儿都办了,相互也有个照应。”
  春娘刚要开口,山梅主动说了,“要不,我陪榛娘去吧,通泰牙行我知道路。”
  春娘一想,也成,反正谁去买都是一样的。
  苏榛也点点头,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约好明日早食过后出发。
  事情说完,苏榛就赶紧回了萧家,准备明天去通泰牙行要带的东西。
  上回寒酥回来,说年岁市集的租赁特别俏、不好租,苏榛心中就有些没谱儿。
  想着干脆带上几样特色小食,一是口说无凭,请牙行的人尝尝,保证自己的美食摊位会是市集上独一无二的特色。
  二是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跟牙行的人打好交道,等租赁期一开,能安排她排个不错的位置也成啊。
  就先做一批创意手工面包。
  苏榛进了冰屋揭开陶锅的盖子瞧了眼,红豆水已然是浓稠的状态。大部分红豆已经裂开,豆皮和豆肉分离得不错。
  便把红豆捞出放到滤网中,拿勺子轻轻挤压,豆皮就留在了滤网上,豆肉掉入底下盆中,这样的豆沙口感会更细腻。
  做完这步,又去捧了糖罐子过来,加到豆沙中,重新小火炒制。
  随着糖慢慢的融化,红豆沙愈发的浓稠,又加了些黄油进去慢慢的搅拌,直到豆沙能在锅中缓慢流动。
  当细腻的豆沙在锅中逐渐成型,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便悠悠地弥漫开来。
  初闻是红豆本身的甜香,随后是黄油的奶香与红豆香相互交融,使得整个香气愈发绵密悠长。
  最后,这股香气中还蕴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糖香。
  香甜的味道丝丝缕缕地随着风、盘旋在萧家的房前屋后。惹得在萧家做活儿的大伙满脑子都在猜:这是啥、这又是个啥!
  大人们倒还好,在冰屋里一边做手工、一边守着锅的六个娃娃已经被馋得不得了,好想吃一口……
  苏榛瞧在眼里,心下乐得不行,拿了小碗过来盛了一些,让谨哥儿分给他们尝尝。
  太甜,也不让他们吃得太多,免得腻到了胃口就吃不下正经饭了。
  因今日是首次使用面包窖,预热时间就得长一些。
  炒完豆沙,苏榛便去仓库选了山胡桃木的枝子塞进窖炉里点燃。
  这种枝子燃烧的时候会有浓郁的坚果香气,热量还高,尤其面包里有甜馅儿的话,还能让面包表皮焦糖化,看着更诱人。
  等火苗稳定了,叶氏上午和的面团儿也发酵好了,苏榛进去跟她一起制。
  制两种,一种甜口馅儿、一种咸口馅儿。
  叶氏因经常跟着苏榛制面食,她手又巧,眼下做这些已经很流畅了。
  俩人一起把面团分成小块儿,每块儿约摸近二两。
  叶氏随后用擀面杖擀成面饼,再拿小勺舀起一勺红豆沙,置在面饼中央,手指灵动、三下两下将面饼边缘慢慢捏合起来,豆沙就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其中了。
  她捏一个、苏榛就造型一个。
  先做花朵造型的,用小刀在边缘处均匀地切出几个小瓣,就像花瓣的形状。
  再将每一片“花瓣”轻轻捏起、扭转,一朵栩栩如生的面包花朵就成了。
  甜口的做了二十五个之后,便做咸口的。
  咸口直接用的肉沫“就酱”,又再切了些寒葱碎拌进去就成。
  第117章
  这批是要捏成可爱的动物造型。
  先把包好馅料的面团搓成一个长条,然后揪下一小团面团,搓成圆球,安放在长条的一端作为脑袋。
  再用一些面团捏出耳朵、尾巴等形状,轻轻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比如做小兔子造型,就捏出长长的耳朵,用筷子在脑袋上点出两个小坑当作眼睛;
  若是小松鼠造型,就把尾巴搓得细长一些。
  叶氏一共和了十斤面粉,甜口咸口加一起,一共制了五十个面包出来,咸口的上头还洒了一层白芝麻增香。
  全部做好,便一一放在陶土制的烤盘上,端到外头送入窑中。
  不多时,香甜的气息从窖门的缝隙中悄悄溢出,那“杀伤力”简直无敌。
  屋外,年纪小最的泥瓦匠最先停下手中的活儿,咽了咽口水:“这是啥味儿,咋恁香?”
  随后连柳师傅都忍不住直起身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但也叮嘱小匠人:“没出息,那是东家做买卖用的,你别眼巴巴盯着。”
  小匠人虽应了一声,可目光仍时不时飘向面包窖的方向,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忍不住又问:“师傅,要不……咱一会儿买几个尝尝?”
  小匠人问着,眼神中满是期待,但他身上是没银子的,工钱全在师傅那里。
  其实小匠人不说,柳师傅也是这么想的,但他毕竟是当师傅的,不能显得这么馋。
  便假意板起脸,清了清嗓子:“就知道惦记着吃。你好好干!若是今儿活儿干得比平时麻利,收工后我便去同东家商量商量,看能否换几个来尝尝。”
  小匠人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连忙点头道:“徒儿绝不偷懒。”
  说罢,动作都快了七分,那股子急切劲儿仿佛只要把活干完,美味的小食就能立马入口。
  柳师傅看着小匠人的模样,心中暗自好笑,同时也对那吃食的滋味越发期待起来。
  这是面包窑的第一炉成品,苏榛跟叶氏便也格外关注些。
  时下也没有闹钟,俩人就纯靠估计。
  少顷,约摸一盏茶喝过又添了一回水的功夫了,香气便达到了巅峰。苏榛拿起一旁的厚布,小心翼翼地打开窑门。
  刹那间热浪汹涌而出。
  甜口面包表面金黄酥脆得恰到好处,活像贴了一层金箔。
  咸口面包也毫不逊色,外皮的焦糖酱色,活脱脱像刚从老灶台上那口滋滋冒油的平底锅里盛出的糖炒栗子,油亮油亮的。
  叶氏又拿筷子轻轻一按,外皮发出细微的“咔嚓”声,酥脆之感不言而喻,眉眼间尽是藏不住的笑意,回头跟苏榛说着:“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