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冲进来的大宝、二宝你一言我一语的赶紧把苏榛的话复述了一道,春娘立刻应了,推着小树赶紧去。
  二房焦氏一见,立马推了山梅一把,“你也去,八文呢。”
  山梅无奈:“娘,人家要的是小娃,我去干啥?”
  焦氏破口大骂:“你个废物,养你有啥用,连个小娃都不如!”
  山梅听到“废物”时,身子只是微微一颤。这种责骂她早已习惯,辱骂对她来说就是把生锈的锯,天天在她心上磨呀、划呀,却已不再鲜血淋漓。
  默默把苦涩和委屈咽回肚里,像个人偶一样继续手上的活儿。
  至于春娘跟乔大江,都知道榛娘的用意,定不会是真指望小树能帮着干多么重要的活儿,而是把小树叫过去,反倒能让孩子偷个懒,还能吃饱吃好。
  乔里正又嘱咐了句:“别要人家铜板,你们三个干了活儿,吃顿饭就成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凭什么啊!”三房的王氏神奇的闪现,也不知道是不是长了双顺风耳,似乎风寒也不见了、腰也不疼了,跑出来说话就中气十足:“想白白指使我们娃干活儿,呸!想得美。”
  “是呢,真是想得美。要不,大宝二宝别去了,小祖宗让人家使唤了还得了?还不如留在家里帮忙。”春娘笑了笑,慢条斯理的回应。
  大宝二宝一听不让去,准备开始干嚎打滚了。
  王氏神情一滞,按着额角摆了摆手,转身往屋走:“我可管不了他俩,爱去就去,但钱必须拿回来!哎哟,头疼,我这身子骨可是太差了。大宝二宝听到没?钱得要回来,要回来给你俩买糖葫芦吃。”
  一边说,一边就进了屋,肯定又是继续躺着去了。
  春娘心里气闷,等三个孩子都走了,便偷偷跑了趟灶间,把厢房单独灶里的炭柴全撤了。
  那灶是管着乔老太婆跟三房睡的火炕的。
  哼,让她们躺,不烧炕的话,屋里比外头还冷,冻死她们!
  乔大江其实看到了春娘的举动,没吱声,就当没瞧见……
  乔家三个孩子一溜烟儿跑回了萧家,个个乐得跟捡了钱似的,可一瞅见苏榛叉个腰站门口呢,先就哆嗦了一下,规规矩矩站成了一排。
  只有小树知道苏榛疼娃,他不怕苏榛,礼貌的打招呼:“苏姐姐好!”
  谨哥儿也跑了出来,扯着小树甜甜的喊:“小树哥哥好!”
  “小树乖。”苏榛立刻笑了,摸了摸小树的头,左手领小树右手领谨哥儿,直接把娃娃们引到冰屋去。
  怕娃娃们冷,嘴硬心软的苏榛已经把冰屋里的黄泥灶点了。
  体感上,她估摸着冰屋里至少有二十度以上。另外,洗树皮的水也烧好了搁盆子里晾着,温热的,不会让娃娃们冻手冻脚。
  加上谨哥儿,四个娃娃一人发了一个板凳、一个大盆、一个软毛刷、一撂桦树皮。
  安置好,苏榛便走了,把冰屋的棉帘子也给他们也挡上。
  挡好,又忍不住掀了道缝偷看,班主任即视感……
  大宝二宝想偷懒也没办法,苏榛把树皮都分好了,只能吭哧吭哧的开干。
  而小树把谨哥儿那撂儿偷偷拿了一半儿下来,放自己这撂儿上。
  想必是他觉得谨哥儿年岁小,而自己是哥哥,得帮弟弟做了才是。
  苏榛心里暖暖的,但又替春娘叫屈。她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却是每天都白白叫那二房三房占了便宜去,且一代接一代的占便宜。
  苏榛正偷看,胳膊突然被*轻轻掐了一把。
  自然是叶氏,苏榛回头朝伯娘笑了。
  叶氏小声打趣她:“你这嘴硬心软的性子哦!”
  苏榛把叶氏拉得远了些,笑着撒娇:“这些细碎活儿,咱哪还有精力再做了,不如让娃娃们锻炼锻炼呢。总归不就是加几双筷子,花几十个铜板。伯娘,我是想偷懒呢。”
  叶氏满脸的“我还不知道你心软?”,伸手点了点苏榛额头,宠溺的不提了。但也觉得榛娘说得也没错,若连刷树皮这种小事儿都得自己做,大事儿都没功夫弄了。
  眼下的大事儿,就是赶紧先把集市上肯定要卖的东西备一部分出来。
  时下大宁朝已经有了腊肉和腊肠,苏榛在草市上就见过。在原主记忆中也吃过,没什么特殊的感觉,算是原味吧。
  所以苏榛打算做一个时下还没有的组合:腊排骨香肠。
  其实眼下天寒地冻的,不是做熏腊最好的时节,但反正搭了暖棚了,物尽其用。
  萧容本来也打算一起做,苏榛却提议要尽快搭个烤窖,好多吃食用得到。
  也趁着阳光好,萧容便拖了木橇去河边挖些黏土黄泥。也另外也跑了趟李家,请李和来帮忙搭建。
  李采本来也想来,但李家忙着招女工和硝皮子,也是一大堆事儿要忙,萧容就没让李采帮忙了。
  至于苏榛跟叶氏,进了暖棚开始折腾之前买的猪排骨。
  为了做腊排骨香肠,猪排选的是最好的肋排,每斤足足花了三十文。但当时钱不多,就只买了三十斤。
  寒酥走之前就全部剁好了,骨头细长、肉质厚实,每块儿上还都有软骨。
  第92章
  叶氏问着:“三十斤怕是不够吧?”
  苏榛点了点头:“寒酥下山会再买一百七十斤回来,凑个二百斤整数。”
  其实二百斤成品也不算很多了,搁现代顶多是个小作坊的量,几天就能卖完。
  趁着叶氏清洗排骨跟肠衣的功夫,苏榛拿了称过来,开始严格的配比各种调料。
  若是自家吃,调料放多放少都不会太精确,但这是拿去做买卖的,苏榛可不敢大意,毕竟这排骨太贵了。
  不止称,苏榛还把她的炭笔和纸都拿进来算。两百斤排骨的话,用盐、糖量要达到各五斤左右、酒六斤、花椒粉四斤,因打算做成白川府没有的香辛味,那么特制的香辛粉也得四斤。
  至于肠衣,排骨形状不规则,肠衣就得买宽松一些的,两百斤排骨至少需要八十斤的肠衣。
  但时下猪肠衣倒是不贵,十文一斤。
  另外,灌好后还需要薰制,虽说果木枝子是贮木场送的,但算成本的时候肯定也得算进去。
  这么一来,不算人工的话,每斤腊排骨香肠成本至少三十五文。
  而制作时间上,连晾带薰起码半个月。而全部晾完脱水之后,总重量顶多也就是一百五十斤左右了。
  所以苏榛想把卖价订为七十五文一斤,是绝对合理的。
  这东西不怕卖得贵,有识货的自然会买。就算最后卖得少,反正也才做了两百斤,光是自家起码也得留个二十斤过年吃吧,亏不了。
  调料配好,苏榛便跟着叶氏一起腌排骨,均匀地涂抹,要搁盆里腌一晚上。
  把肠衣也泡在酒里半个时辰,去腥去味儿。
  因符秀才还没把草帘子编完,暖棚就先拿油布挡上。好在时下天寒地冻的,也不会有什么蚊虫进来。
  唯独要防一防有可能闻着味儿下山的小兽,等晚上,萧容在油布上压好石头就成。
  全部忙活完,苏榛便跟萧容、李和一起选了搭烤窖的位置。不外乎就是通风、平坦、干燥这三要素。
  但想着烤窖或许会有火星子溅出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搭得离暖棚跟主屋都有些距离才成。
  那么最好的位置就是在未来的硬山封火墙下。
  萧容拿着封火墙图纸规划了一番,最后选定了位置。
  至于搭什么样的、搭多大的,苏榛早就想好了,尺寸都记在纸上,现成的。
  这是她量了贮木场的焖窖之后,又加加减减,算出最适合做小买卖的烤窖大小。
  她是想做个在现代常见的白窖,毕竟未来要商用的话,白窖比黑窖好。
  并且不止是面包窖,她要的其实是个户外厨房。
  萧容倒是赞同:“咱家的灶间属实不太够用。”
  苏榛点点头:“是呀,尤其一屋子油烟对身体也不好。往后那些煎炒烹炸的活儿都可以在户外做,也不用每次都点个篝火才成了。”
  随后详细的解释她画的草稿图:“面包窖就搭在最左侧,要造型圆润的白窖。往右依次安个砖砌的烤炉,可以烤些肉串啊、苕皮卷、小豆腐之类的。烤炉上方再砌个台面,上头可以放食材、砧板、刀具之类的。搭好后,拿石灰浆涂成白色,即隔热、又耐水,而且白色的面包窖跟厨房,整体都特别好看。
  萧容虽说想像不到厨房为啥白色好看,但又好奇的问了句:“那前面这个长方形是个啥?”
  “是单独的岛台。”苏榛解释着:“做个宽敞的,分里外两向,里向放置些坛坛罐罐。右边是个水槽架子,底下放个缸,方便洗菜洗碗。外向可以放几个凳子,天气好的时候,草棚子一搭,咱家就在外头吃饭。”
  “那等这户外厨房一搭起来,我就再直接起个好看些的草棚顶,也能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