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丽娘,这冬蘑拿去城里卖多少钱一斤?”苏榛一边采,一边随口问。
  “三十文左右吧。”
  “多少???三十文!比肉还贵!”苏榛眼睛都亮了。
  “可不是,要不咱费这劲上来干啥。”
  苏榛呼出一口气,手上动作加快。她在现代也吃过这种雪里的蘑菇,极爱,并且野生的在现代产量更少,已经是仅次于猴头菇的蘑中精品了。
  且这片雪中不止有冬蘑,还扒出不少野生的小火菇,一簇簇的、冻得实实的,味道却不会伤。
  三人喜滋滋的一路走一路摘,全部丢进身上挂着的编筐里,没一会儿就每人都铺了半筐,起码十几二十斤。这重量一上来,累得步速也只能更慢了。
  继续踩着雪往前寻,前头是一片栎树林子,高高的顶上早没了树叶,丽娘抬头看树顶,又瞧见不少树顶团着一团团的、像鸟窝一样的枝团儿,当中还有红红、黄黄小小的果实,那就是冻青了。
  三人便停了下来,把苏榛的三折登山杖组合好,再在杆头上绑好小弯刀片,让个子最高的丽娘爬到树叉上拿着它去刮割冻青。
  可惜有的长得太靠树顶,杆长不够,丽娘也不能爬得太高,否则怕是白老汉的车上来也能拉足一车。
  把冻青带回去简单处理一下卖去山下的药铺,能治冻伤、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长虚山的猎户们能在如此严寒情况下不长冻疮,也因为年年有它。
  底下的苏榛跟山梅就接着。
  山梅还把红红黄黄的果实擦干净了给苏榛尝。她这是第一次吃,酸酸甜甜的,口感倒是不错。
  “榛娘,等夏秋季咱们再来一次吧,那两个季节才是山货满山。人参不好挖,党参可不少,山上还有灵芝、龙胆草、黄芪、细辛、小酸沙枣,都能背下去卖钱。无论是鲜卖还是处理一下卖干货都成。”提到这些药材,山梅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说得眉飞色舞。
  苏榛听得也好奇,“山梅,你会采药和制药?”
  “嗯,会一些,我婆家就是做这个的,我跟着他们学做了半年。做完的都往城里熟药铺送。”
  苏榛大喜:“你有这本事咋不早说,尤其你家那个老太婆,还不把你供起来?”
  山梅一抹苦笑,自嘲的:“有本事有什么用,命中克亲。”
  “你别动不动就克亲克亲的,压根没有这回事。听我的,以后别提,只管把日子往好了努力。等开春了咱再上来,谁爱说什么说什么,赚了钱自己盖房子。或者你要是想嫁人,就自己存嫁妆。”
  “哪还会有人娶我。”
  苏榛却笑了,郑重的:“山梅,嫁不嫁人都随你。但你不嫁,不是因为没人娶,而是因为你不想嫁,就这么简单!”
  山梅听得懵懂,但只要苏榛说的,她就是爱听!
  砍下来的冻青连枝带果子的,每一株都很大,自然是不好塞进筐里。好在丽娘早有准备,就用麻绳一束束的捆,捆好绑在木橇车上拉回去。
  三个女眷全部收获颇丰,走回头路直奔冰河而去。到了河边也没急着收网,先把随身带的耐饥丸和水煮蛋吃了。
  再踩上冰面一瞧,网往下坠的死死的,拉都拉不动。
  连每年都上来捞鱼的丽娘都惊了。
  也因为她以前捞鱼都是用的普通法子,今年第一次跟苏榛学到了冰捕还能水下走网,本来还将信将疑的,眼下彻底服了。
  三个女眷花了吃奶的力气,愣是没把网子拉得上来。主要也是是踩在冰面上滑,没办法发力。
  “这咋办,咱是不是力气使的不对啊!”丽娘也傻眼了。
  苏榛想了想:“要不……喊号子发力?”
  “咋喊,我也不会啊。”
  “我来喊,大家一起重复最后两字,然后一起使劲往上拉就成。比如我喊,大风起兮云飞扬啊,你们就跟着喊‘扬啊!’”
  山梅有些扭捏:“怪……怪不好意思的。”
  丽娘不以为然:“这有啥不好意思的,这荒郊野林的也没外人,喊!榛娘,你起头儿!”
  三人一起手拽紧了网,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只听苏榛咳咳咳地清了清嗓子,气沉丹田,用力喊出了声:“大风起兮云飞扬啊!”
  众人一拉、齐喊:“扬啊!”
  网拉上来一寸。
  苏榛:“冰天雪地打鱼忙啊!”
  众人:“忙啊!”
  网又拉上来一寸,众人面露喜色。
  苏榛嗓门儿愈发的亮:“冰冻三尺咱不怕啊!”
  众人:“怕啊!”
  “啊哈哈——”一阵爆笑从河边林子传至。
  三个姑娘吓得一激灵,手一松,网又坠回了原位。
  苏榛气愤的瞪向笑声来源,在马上笑得前仰后合的人可不就是小司……以及他身后骑着踏雪、虽没出声,却明显也是一脸笑意的盛重云。
  这叫啥?阴魂不散?倒也不至于,苏榛眼睛一亮,哟,他们有马,那不好意思,借来用用……
  于是,马在那天成了拉鱼网的骡子。
  也难怪她们仨拉不动,这一网下去捞出来大大小小近百条,肥大的那些起码每条三、五斤。
  有葫芦子鱼、白鱼、穿丁子鱼、老头鱼、鲫鱼、鲶鱼,还有连苏榛也叫不上名字的,小司说总归是好吃的鱼。
  捞上来片刻鱼就上了冻,小司又帮着苏榛她们把鱼分别装在木橇车上,三个小车子立刻堆成小山高,其余的则干脆用网子拖挂在马屁股后头,在雪里拉着走,反正窝棚区离冰河也不远。
  山梅跟丽娘也是有眼力的,没等苏榛,直接拉着木橇车跟牵马的小司走在前头了。
  苏榛虽然无奈,但又能如何,盛重云才帮了忙,总不好立刻就卸磨杀驴吧。
  好在盛重云倒也不是个烦人的,不急不徐的跟在苏榛身旁。他个子高,倒是替苏榛挡下不少的风。
  苏榛没忍住,偷瞥了他几眼。
  上了山的盛重云不再锦衣大氅,而是方便行动的窄袖窄身的小羊皮劲装、毛皮长靴,整个人英气爽冽得像长虚山树梢的冰挂,看着就四个字:赏心悦目。
  “我好看?”盛重云突然开口。
  “嗯,好看”苏榛坦诚回答。
  好看就是好看,她又不瞎。
  可她答得越利落,盛重云越无奈:显然她真就纯看、是一点没往心里放啊……
  “重云公子,你今天来是?”
  “路过。”
  苏榛:“这么大一匹山,路过?”
  她满脸写着:你看我信吗?
  盛重云笑了,略无奈:“倘若我说冰河附近的林场都是我家的……”
  苏榛:……行吧你赢了。
  “其实是新建了一个小型贮木场,我来巡山看看。”
  “新贮木场?就在附近吗?”关于赚钱的事儿,苏榛爱听。
  盛重云低头看到她专注的眼神,便也认真的答:“就在附近。采伐也是分季节的,黄金节气便是秋至第二年春,尤其冬季伐下的原木材质好,不容易变形。
  都贮在木场暂放,一边伐、一边借冰雪之利,用冰犁或雪车,走山雪路或顺冰河冰面至下游村落。今年受苑太守之所托,城中要大举兴商,建伐的量大,原有的贮木场地就不太够用了。”
  “白川府要大举兴商?”苏榛有些兴奋。
  盛重云发现她眼睛极美,灿若星辰,并也被她的神采牵动,笑着点了点头。
  前朝闭关锁国、禁海抑商,偏偏农业也没重视,搞得民不聊生。如今大宁朝不过两年,政策便逐步向好的方向在走,这让苏榛都心中松了口气。
  盛重云:“你有没有考虑过搬到城中,行商的话,机会肯定是比白水村多出数倍。”
  “以后的事情很难说。但还是多谢你告诉我府衙有兴商的计划,这我倒要好好想想,可以做什么。”
  “嗯。”盛重云点点头,却又想到方才在她木橇车上放的山货,便问:“若是你要采冬蘑和冻青,林场倒有不少,等伐工把树砍倒,你们几个再去摘,还省得爬树。”
  苏榛本来眼睛一亮,但随即想了想,还是摇头:“那些冻青若我们不摘,应该是归了伐工吧?何必抢人家饭碗,不成。”
  她猜的没错,树上长的普通山货盛家自是不稀罕的,除非是灵芝这类值钱的,否则木把头通常睁一眼闭一眼,谁伐的就归谁了。
  毕竟伐工又苦又累,冰天雪地干上数月,每日日升开工日落收工,无论伐树还是放件子,都还是有些危险。
  工钱虽也挺高的,但谁会嫌银子多呢。每年还指望着树上长的、东家不要的山货能带下去换点银子贴补呢。
  实在不值钱的东西,大伙儿也会就地炖煮烤来吃,也是能强身健身的。
  眼下苏榛若是仗着盛重云的呵护去收了那些,势必惹上不少人嫉恨。爱钱跟贪心是两回事,她不想做这种人。
  盛重云便也不再多问,却在心里愈发喜欢她这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