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20节
大狗子进来后先是跑去角落的青花瓷水缸喝水,然后才慢悠悠地过来躺下,用爪子勾着矮凳的边沿拉到自己身边,低头开始吃东西。
“元福这也吃不饱啊,它这么大一只,把鸭腿给元福吧。”额音珠说道。
弘昀笑呵呵地看了妻子一眼:“你不用管,元福有自己的份例,这些就是个添头儿。”
果然随后就进来一个小太监,放下一个小茶几,上面摆了一盘子排骨,两个大鸡腿,还有一大碗羊奶。
元福在地下趴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好好吃饭了。
吃完饭后,大狗狗轻车熟路地往外面廊下的躺椅上一趴,甩着尾巴开始睡觉。
此时,额音珠有了跟弘晖福晋塔尔玛一样的感受:元福真的好放松啊!
看着元福在阳光下睡得一起一伏的小肚子,额音珠的心也随着安定下来。
按着这时候人们的思想,繁衍子嗣传宗接代是大事,但是,还不等李氏和乌拉那拉氏对儿媳们催生,太后重病难医,这下,谁都不能催了。
康熙五十五年冬日,皇太后重病,皇帝亲自到慈宁宫侍疾。
但康熙的身体其实也不大好,自从前年他右手僵直酸麻后,这一年来身子屡屡不安,今年进了冬之后更是脚面浮肿疼痛,以至不能行走,每每都需要人搀扶。
太医院伺候皇帝也是有了经验,谁都不敢说皇上您要不然拄着拐吧——那一年皇上右手活动不便都阴郁了半年,太医院简直是提着脑袋干活儿,有几位太医本来打算安排儿子孙子进太医院的,都把这事儿停了。
这回谁敢多嘴?大佬们有默契都不说,剩下的年轻太医们更不敢妄动了。
康熙还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不肯在众臣面前显露出自己如此老弱不堪之态,每每大朝都尽力自己走出去,还要坚持每天都去看望照顾皇太后,这样一来,脚上的肿胀更是长久不消。
十二月中旬,康熙也撑不住了,吩咐胤祉、胤禛、胤祹、胤禄帮忙照顾太后,操持医药看护事务。
从这里的人员安排上,其实也能看出来这两年的康熙,倚重信任的,多是皇三子和皇四子,至于那两个小儿子,别说朝中大臣了,就连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是给三哥四哥打下手干活儿凑数的。
但皇太后寿限到了,十二月丙戌,太后崩逝,颁遗诰,皇帝服衰割辫,移居别宫,。
皇太后虽说不是康熙生母,但数十年与康熙母子和乐,更是丝毫不曾伸手朝政事,在一些政治场面上,也极力配合康熙,母子一场,如今她去世,康熙也做尽了孝子的本分。
身体不好,又遭逢亲人离世,经过这一番折腾,康熙的身体也是撑不住了,第二年春天,康熙就犯了气疾,随着便前往西山汤泉疗养,连带着把朝廷的领导班子也都带去了。
太后崩逝,皇子们都要守孝,皇帝又病着,心情也不好,一时间各府都安静起来,谁都不敢讨嫌。
可是,偏偏有个勇士站了出来。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这发言真是搞得满朝君臣都很不解。
康熙对此也有些不解,生怕其中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内情,便在行宫亲自传来这个朱天保询问。
“尔何知而违背旨上奏?”
康熙的确是早就说过胤礽决不可再为太子,这确实是违背皇帝旨意了。
朱天保回道:“臣闻之臣父,臣父令臣言之。”
——我老爹让我说的。
康熙本来就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且这些年来大儿子狂悖,二儿子叛逆,老八还暗中结党,他经过这些事后,对父子关系极为敏感。
眼下一听这话,更是触动这块心病。
若不是朱父指使,那便是此人满口谎言;若是朱父指使,那此时已被问罪,却丝毫不为父亲担忧,张嘴就把老父亲供出来,也不是什么孝顺儿子。
康熙道:“此乃不忠不孝之人。”令诛杀朱天保。
所以这位到底是自作主张的傻子,还是对父亲言听计从的孝子?
堪称京城年度迷惑事件。
第179章
春夜里风吹草叶唰唰作响,胤禛命人把躺椅搬到书房外面来,独坐在院子里,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
气节交替星河轮转,总是有规律可循,但这世间的人与事,确实瞬息万变令人无法琢磨。
自从老八病重,皇上与他间隙愈深,气息奄奄间被从别院移回京城,这等生死大事不同以往,就算是事情过了,只怕老八对皇上也是心怀怨愤,他心中不平,皇阿玛难道便能芥蒂全消?只怕更是心头一根刺。
从废太子时候满朝都举荐八贤王的辉煌,到如今带着重病狼狈回府,谁能想到呢?
满人的部落当年在草原上,只要占了人望又有兵马势力,那便有一争之力;但如今在京城中,储位之争,却大半在皇上一人之心。
满朝有目共睹,圣心分明,皇上对胤禩厌恶已极,无论老八门下的党人再如何摇旗呐喊拉拢,也是大势已去再难回转了。
但一个山头倒下,另一个山头又立起来,自从皇太后病重,三皇子胤祉侍疾以来,这位奉旨修书,颇有文名的诚亲王,似乎颇得康熙看重。
这两月来总有赏赐,还总是传见他询问修书进度,昨日傍晚,诚亲王从御书房里出来,康熙说外面起了风,还拿了一件自己的披风给他穿着回府。
今天早上他前去求见皇上,胤祉正手里捧着那件披风满面笑意地进去,披风上的明黄色龙纹刺得他眼睛都疼了。
圣心啊!
胤禛转着手里的佛珠,长长呼出一口气,告诫自己要稳住,皇阿玛年老,猜忌心重,这两年把权柄握得越来越紧,他不能有任何越界的动作,不然,这两年来的小心谨慎暗中布局,就都全白费了!
胤禛再抬头看天,飘过来一片云,方才正熠熠闪光的几颗最亮的星星被盖住了,旁边的月亮倒是露出来,玉盘一般光润鲜明。
是啊,云彩会飘动,星辰会轮转,他长到如今四十岁,这些此起彼伏,看得还少吗?
小时候看着二哥胤礽受尽皇宠,到后来被父亲防备厌弃;
大哥在军中威风赫赫被称作“大千岁”,到后来孤注一掷赌输了被圈禁家中;
老八十几岁的时候被皇阿玛带在身边满面自豪地对着蒙古台吉们夸赞聪敏仁孝,到后来疾言厉色当众恶言相对,直言他是辛者库贱妇之子;
十三小时候也被皇阿玛夸赞“吾家千里驹”,到后来十三被困养蜂夹道那么久,这几年就算出来了也是沉默安分,再无从前的神采飞扬之态。
不到最后,谁都说不准,他得稳住!
心定则神安,李盛趴在廊下,看着胤禛的面上先是不安纠结,再是感慨哀怨,各种表情变换,最后归于平静。
这是自己调节好啦?从今天上午回来铲屎官就黑着一张脸把自己憋在书房里,跟道心不稳一样折腾了一天,写字嫌弃墨不浓,看书嫌弃光太亮,吃饭都觉得今天的米饭煮得太硬。
这到了晚上,终于自愈了?
大狗狗慢吞吞晃悠过来,走到他面前蹲下,左右看看胤禛的脸,嗯,正常了。
然后就被撸了一把狗头。
“元福,你怎么还不睡?”
大狗狗翻白眼,你这一会儿长吁短叹,一会儿骂东骂西,我哪里睡得着啊?
怪不得人家说无论是交朋友还是找对象都要情绪稳定,身边的人这么折腾,真的太影响心情了!
还很影响食欲!李盛看着铲屎官心情低落,自己晚饭都只吃了四块骨头!
这会儿没事了,大狗狗站起来两只前爪扒拉着胤禛,黑豆眼亮晶晶的,一边看他一边舔嘴巴——我们来吃夜宵吧!
按着往常胤禛的作息,八点钟就差不多吃完饭睡觉了,现在十一点真的是快半夜了。
但是胤禛晚饭几乎没动,这会儿自己把自己劝好了,似乎是脑力活动太多,被元福一扒拉,还真有点饿。
“苏培盛!去膳房看看,让他们给爷上点吃的来,给元福也弄几根大排骨。”
苏公公听说他们家四爷要吃东西,那简直是兴高采烈地跑去膳房把大厨从床上摇起来做饭。
“有现成的肉馅,汆个丸子汤,放点炸豆腐黄花菜粉条,炒两个青菜,还有剩下的羊排再煮开,给主子配上点韭菜花腐乳孜然辣椒,爱吃哪个味儿任主子挑,元福的大骨头也有,苏公公,您看着,这贴骨肉留了这么厚一层,这一扯就下来,在锅里都焖脱骨了!”
“行了行了,别说了,就这么着,你是管事的,你安排就行,主子爷还等着呢!”
苏培盛暗地里咽了口口水,不耐烦地催他们快点,不然一会儿主子都困了!
五个大灶都捅开,猛火一起,也就一刻钟,苏培盛带着提膳的小太监回了书房。
李盛在下面啃骨头,时不时地被投喂两个丸子两块豆腐,吃得很开心。
“元福,你也吃点青菜吧,我昨天听弘昼说你时不时有点便秘啊?他说你跑去小山坡上蹲了半天。”一边说,胤禛一边给元福夹了一大筷子菠菜放进狗狗的盘子里。
李盛闻言,气得尾巴都不晃了,弘昼这个大漏瓢,什么都往外说!
但是看着眼前的菠菜,李盛还是低头吃了,身体是自己的,他是一只成熟的狗狗,不跟小屁孩斗气。
吃完夜宵,一人一狗在院子里溜达了一会儿,然后回屋睡觉,胤禛睡里间卧室,元福睡另外一边的炕。
不知道是不是得意忘形了,胤祉在自己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出了昏招,准确来说,是他的属下。
胤祉的属人孟光祖,打着主子的旗号,到山西、陕西、湖广、广西等地活动,代表诚亲王向江西巡抚佟国勷问好见礼,佟国勷回送银两缎匹。
佟国勷,这名字一看就是佟家人,是佟国维、佟国纲的同辈堂兄弟,佟家作为皇帝的母族,为了下一代的荣华富贵,也不肯得罪了这位荣宠深重的皇阿哥。
不仅如此,孟光祖还向四川巡抚年羹尧赠送礼物,年羹尧居然还回赠了马匹银两,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无论是从政治关系还是姻亲关系上,他现在明面上可是雍亲王皇四子的人。
清朝制度,皇阿哥差人赐给属下外任官员物件,该官员就要即刻奏报中央,但佟国勷和年羹尧都没有上报,更过分的是,年羹尧连自己名义上的旗主兼妹夫雍亲王,都没知会一声。
直到直隶巡抚上报奏闻,康熙才知道这件事,很是不高兴。
按照当时的法规制度,过往官员要有堪合,地方官员才能供应车船马骡,孟光祖没有堪合,却能在地方上通行无阻,自然是因为他代表诚亲王,由此也可见,当时的诚亲王胤祉不光在康熙面前得脸,朝中官员也很给面子。
康熙心疼儿子,为了保全他的名声,没追究胤祉的罪过,但这件事影响太恶劣,总要有人承担后果,于是孟光祖就成了顶锅的人。
康熙把佟国勷直接革职,年羹尧也革职但仍在原位置留任,至于孟光祖,直接处斩。
胤祉虽然没被处罚,但谁不知道孟光祖是他的手下,给主子办事,结果把命搭进去了,一时间胤祉也是心情郁郁,也有些不安。
这件事,不光康熙不高兴,胤禛更不高兴——年羹尧可是自己的门人,竟然敢背着他跟诚亲王交往,在两个亲王皇子之间当骑墙派,简直是胆大包天!
胤禛忍不下这口气,随后不久就找了年羹尧的麻烦。
年羹尧本来就年少得志有些傲气,并不经常向胤禛致信请安,又一次书信中行文偶有不敬,没有自称“奴才”,只称官职,便被胤禛抓住把柄,直接去找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
胤禛对着老丈人一顿输出,怒骂年羹尧是“儇佻恶少”,问他们年家心里到底还认不认自己这个当主子的,把年遐龄怼得一愣一愣的,随后便是跪地请罪。
随后,年羹尧为自己两边讨好的侥幸行为付出了代价。
——胤禛以旗主的身份,责令他将从前被准许带着赴任的子弟侄儿全都送回京师,十岁以上的儿子不允许留在任所,以做惩罚。
当然了,胤祉这个罪魁祸首也被他四弟定向狙击了一回。
江南武进县有个叫杨道昇的人,据说“颇通才学,兼通天文”,胤祉就把他请到自己的府里,让他为自己测算天象,也就是测算自己是否有皇命。
胤祉手下有人,胤禛一样有人,探问得知此事,胤禛暗地里七拐八绕地令人把这件事捅到了康熙耳朵边。
当年太子废立,是胤祉揭发当时的直郡王府里养着喇嘛行巫蛊之事,康熙得知那喇嘛一开始是胤祉府里的,便冷了这个三儿子一阵,谁知如今他又开始请人测算天命了!
他这是要干什么?自己可还活得好好的呢!
“元福这也吃不饱啊,它这么大一只,把鸭腿给元福吧。”额音珠说道。
弘昀笑呵呵地看了妻子一眼:“你不用管,元福有自己的份例,这些就是个添头儿。”
果然随后就进来一个小太监,放下一个小茶几,上面摆了一盘子排骨,两个大鸡腿,还有一大碗羊奶。
元福在地下趴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好好吃饭了。
吃完饭后,大狗狗轻车熟路地往外面廊下的躺椅上一趴,甩着尾巴开始睡觉。
此时,额音珠有了跟弘晖福晋塔尔玛一样的感受:元福真的好放松啊!
看着元福在阳光下睡得一起一伏的小肚子,额音珠的心也随着安定下来。
按着这时候人们的思想,繁衍子嗣传宗接代是大事,但是,还不等李氏和乌拉那拉氏对儿媳们催生,太后重病难医,这下,谁都不能催了。
康熙五十五年冬日,皇太后重病,皇帝亲自到慈宁宫侍疾。
但康熙的身体其实也不大好,自从前年他右手僵直酸麻后,这一年来身子屡屡不安,今年进了冬之后更是脚面浮肿疼痛,以至不能行走,每每都需要人搀扶。
太医院伺候皇帝也是有了经验,谁都不敢说皇上您要不然拄着拐吧——那一年皇上右手活动不便都阴郁了半年,太医院简直是提着脑袋干活儿,有几位太医本来打算安排儿子孙子进太医院的,都把这事儿停了。
这回谁敢多嘴?大佬们有默契都不说,剩下的年轻太医们更不敢妄动了。
康熙还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不肯在众臣面前显露出自己如此老弱不堪之态,每每大朝都尽力自己走出去,还要坚持每天都去看望照顾皇太后,这样一来,脚上的肿胀更是长久不消。
十二月中旬,康熙也撑不住了,吩咐胤祉、胤禛、胤祹、胤禄帮忙照顾太后,操持医药看护事务。
从这里的人员安排上,其实也能看出来这两年的康熙,倚重信任的,多是皇三子和皇四子,至于那两个小儿子,别说朝中大臣了,就连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是给三哥四哥打下手干活儿凑数的。
但皇太后寿限到了,十二月丙戌,太后崩逝,颁遗诰,皇帝服衰割辫,移居别宫,。
皇太后虽说不是康熙生母,但数十年与康熙母子和乐,更是丝毫不曾伸手朝政事,在一些政治场面上,也极力配合康熙,母子一场,如今她去世,康熙也做尽了孝子的本分。
身体不好,又遭逢亲人离世,经过这一番折腾,康熙的身体也是撑不住了,第二年春天,康熙就犯了气疾,随着便前往西山汤泉疗养,连带着把朝廷的领导班子也都带去了。
太后崩逝,皇子们都要守孝,皇帝又病着,心情也不好,一时间各府都安静起来,谁都不敢讨嫌。
可是,偏偏有个勇士站了出来。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这发言真是搞得满朝君臣都很不解。
康熙对此也有些不解,生怕其中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内情,便在行宫亲自传来这个朱天保询问。
“尔何知而违背旨上奏?”
康熙的确是早就说过胤礽决不可再为太子,这确实是违背皇帝旨意了。
朱天保回道:“臣闻之臣父,臣父令臣言之。”
——我老爹让我说的。
康熙本来就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且这些年来大儿子狂悖,二儿子叛逆,老八还暗中结党,他经过这些事后,对父子关系极为敏感。
眼下一听这话,更是触动这块心病。
若不是朱父指使,那便是此人满口谎言;若是朱父指使,那此时已被问罪,却丝毫不为父亲担忧,张嘴就把老父亲供出来,也不是什么孝顺儿子。
康熙道:“此乃不忠不孝之人。”令诛杀朱天保。
所以这位到底是自作主张的傻子,还是对父亲言听计从的孝子?
堪称京城年度迷惑事件。
第179章
春夜里风吹草叶唰唰作响,胤禛命人把躺椅搬到书房外面来,独坐在院子里,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
气节交替星河轮转,总是有规律可循,但这世间的人与事,确实瞬息万变令人无法琢磨。
自从老八病重,皇上与他间隙愈深,气息奄奄间被从别院移回京城,这等生死大事不同以往,就算是事情过了,只怕老八对皇上也是心怀怨愤,他心中不平,皇阿玛难道便能芥蒂全消?只怕更是心头一根刺。
从废太子时候满朝都举荐八贤王的辉煌,到如今带着重病狼狈回府,谁能想到呢?
满人的部落当年在草原上,只要占了人望又有兵马势力,那便有一争之力;但如今在京城中,储位之争,却大半在皇上一人之心。
满朝有目共睹,圣心分明,皇上对胤禩厌恶已极,无论老八门下的党人再如何摇旗呐喊拉拢,也是大势已去再难回转了。
但一个山头倒下,另一个山头又立起来,自从皇太后病重,三皇子胤祉侍疾以来,这位奉旨修书,颇有文名的诚亲王,似乎颇得康熙看重。
这两月来总有赏赐,还总是传见他询问修书进度,昨日傍晚,诚亲王从御书房里出来,康熙说外面起了风,还拿了一件自己的披风给他穿着回府。
今天早上他前去求见皇上,胤祉正手里捧着那件披风满面笑意地进去,披风上的明黄色龙纹刺得他眼睛都疼了。
圣心啊!
胤禛转着手里的佛珠,长长呼出一口气,告诫自己要稳住,皇阿玛年老,猜忌心重,这两年把权柄握得越来越紧,他不能有任何越界的动作,不然,这两年来的小心谨慎暗中布局,就都全白费了!
胤禛再抬头看天,飘过来一片云,方才正熠熠闪光的几颗最亮的星星被盖住了,旁边的月亮倒是露出来,玉盘一般光润鲜明。
是啊,云彩会飘动,星辰会轮转,他长到如今四十岁,这些此起彼伏,看得还少吗?
小时候看着二哥胤礽受尽皇宠,到后来被父亲防备厌弃;
大哥在军中威风赫赫被称作“大千岁”,到后来孤注一掷赌输了被圈禁家中;
老八十几岁的时候被皇阿玛带在身边满面自豪地对着蒙古台吉们夸赞聪敏仁孝,到后来疾言厉色当众恶言相对,直言他是辛者库贱妇之子;
十三小时候也被皇阿玛夸赞“吾家千里驹”,到后来十三被困养蜂夹道那么久,这几年就算出来了也是沉默安分,再无从前的神采飞扬之态。
不到最后,谁都说不准,他得稳住!
心定则神安,李盛趴在廊下,看着胤禛的面上先是不安纠结,再是感慨哀怨,各种表情变换,最后归于平静。
这是自己调节好啦?从今天上午回来铲屎官就黑着一张脸把自己憋在书房里,跟道心不稳一样折腾了一天,写字嫌弃墨不浓,看书嫌弃光太亮,吃饭都觉得今天的米饭煮得太硬。
这到了晚上,终于自愈了?
大狗狗慢吞吞晃悠过来,走到他面前蹲下,左右看看胤禛的脸,嗯,正常了。
然后就被撸了一把狗头。
“元福,你怎么还不睡?”
大狗狗翻白眼,你这一会儿长吁短叹,一会儿骂东骂西,我哪里睡得着啊?
怪不得人家说无论是交朋友还是找对象都要情绪稳定,身边的人这么折腾,真的太影响心情了!
还很影响食欲!李盛看着铲屎官心情低落,自己晚饭都只吃了四块骨头!
这会儿没事了,大狗狗站起来两只前爪扒拉着胤禛,黑豆眼亮晶晶的,一边看他一边舔嘴巴——我们来吃夜宵吧!
按着往常胤禛的作息,八点钟就差不多吃完饭睡觉了,现在十一点真的是快半夜了。
但是胤禛晚饭几乎没动,这会儿自己把自己劝好了,似乎是脑力活动太多,被元福一扒拉,还真有点饿。
“苏培盛!去膳房看看,让他们给爷上点吃的来,给元福也弄几根大排骨。”
苏公公听说他们家四爷要吃东西,那简直是兴高采烈地跑去膳房把大厨从床上摇起来做饭。
“有现成的肉馅,汆个丸子汤,放点炸豆腐黄花菜粉条,炒两个青菜,还有剩下的羊排再煮开,给主子配上点韭菜花腐乳孜然辣椒,爱吃哪个味儿任主子挑,元福的大骨头也有,苏公公,您看着,这贴骨肉留了这么厚一层,这一扯就下来,在锅里都焖脱骨了!”
“行了行了,别说了,就这么着,你是管事的,你安排就行,主子爷还等着呢!”
苏培盛暗地里咽了口口水,不耐烦地催他们快点,不然一会儿主子都困了!
五个大灶都捅开,猛火一起,也就一刻钟,苏培盛带着提膳的小太监回了书房。
李盛在下面啃骨头,时不时地被投喂两个丸子两块豆腐,吃得很开心。
“元福,你也吃点青菜吧,我昨天听弘昼说你时不时有点便秘啊?他说你跑去小山坡上蹲了半天。”一边说,胤禛一边给元福夹了一大筷子菠菜放进狗狗的盘子里。
李盛闻言,气得尾巴都不晃了,弘昼这个大漏瓢,什么都往外说!
但是看着眼前的菠菜,李盛还是低头吃了,身体是自己的,他是一只成熟的狗狗,不跟小屁孩斗气。
吃完夜宵,一人一狗在院子里溜达了一会儿,然后回屋睡觉,胤禛睡里间卧室,元福睡另外一边的炕。
不知道是不是得意忘形了,胤祉在自己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出了昏招,准确来说,是他的属下。
胤祉的属人孟光祖,打着主子的旗号,到山西、陕西、湖广、广西等地活动,代表诚亲王向江西巡抚佟国勷问好见礼,佟国勷回送银两缎匹。
佟国勷,这名字一看就是佟家人,是佟国维、佟国纲的同辈堂兄弟,佟家作为皇帝的母族,为了下一代的荣华富贵,也不肯得罪了这位荣宠深重的皇阿哥。
不仅如此,孟光祖还向四川巡抚年羹尧赠送礼物,年羹尧居然还回赠了马匹银两,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无论是从政治关系还是姻亲关系上,他现在明面上可是雍亲王皇四子的人。
清朝制度,皇阿哥差人赐给属下外任官员物件,该官员就要即刻奏报中央,但佟国勷和年羹尧都没有上报,更过分的是,年羹尧连自己名义上的旗主兼妹夫雍亲王,都没知会一声。
直到直隶巡抚上报奏闻,康熙才知道这件事,很是不高兴。
按照当时的法规制度,过往官员要有堪合,地方官员才能供应车船马骡,孟光祖没有堪合,却能在地方上通行无阻,自然是因为他代表诚亲王,由此也可见,当时的诚亲王胤祉不光在康熙面前得脸,朝中官员也很给面子。
康熙心疼儿子,为了保全他的名声,没追究胤祉的罪过,但这件事影响太恶劣,总要有人承担后果,于是孟光祖就成了顶锅的人。
康熙把佟国勷直接革职,年羹尧也革职但仍在原位置留任,至于孟光祖,直接处斩。
胤祉虽然没被处罚,但谁不知道孟光祖是他的手下,给主子办事,结果把命搭进去了,一时间胤祉也是心情郁郁,也有些不安。
这件事,不光康熙不高兴,胤禛更不高兴——年羹尧可是自己的门人,竟然敢背着他跟诚亲王交往,在两个亲王皇子之间当骑墙派,简直是胆大包天!
胤禛忍不下这口气,随后不久就找了年羹尧的麻烦。
年羹尧本来就年少得志有些傲气,并不经常向胤禛致信请安,又一次书信中行文偶有不敬,没有自称“奴才”,只称官职,便被胤禛抓住把柄,直接去找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
胤禛对着老丈人一顿输出,怒骂年羹尧是“儇佻恶少”,问他们年家心里到底还认不认自己这个当主子的,把年遐龄怼得一愣一愣的,随后便是跪地请罪。
随后,年羹尧为自己两边讨好的侥幸行为付出了代价。
——胤禛以旗主的身份,责令他将从前被准许带着赴任的子弟侄儿全都送回京师,十岁以上的儿子不允许留在任所,以做惩罚。
当然了,胤祉这个罪魁祸首也被他四弟定向狙击了一回。
江南武进县有个叫杨道昇的人,据说“颇通才学,兼通天文”,胤祉就把他请到自己的府里,让他为自己测算天象,也就是测算自己是否有皇命。
胤祉手下有人,胤禛一样有人,探问得知此事,胤禛暗地里七拐八绕地令人把这件事捅到了康熙耳朵边。
当年太子废立,是胤祉揭发当时的直郡王府里养着喇嘛行巫蛊之事,康熙得知那喇嘛一开始是胤祉府里的,便冷了这个三儿子一阵,谁知如今他又开始请人测算天命了!
他这是要干什么?自己可还活得好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