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51节
经过门口的时候,李盛注意到门轴下面有一大滩油渍,心下了然,这门推开合上一点动静都没出,必然是提前上油润滑过了,就是为了今天。
李世民带兵进了临湖殿旁边矮坡的林子里,尉迟敬德一点声不出,只靠手里的旗子,指挥着秦王府的兵众埋伏到合适的地方,一要隐匿身形,以免让人看出形迹刚进门就跑了,二来还要形成包围圈能及时援手秦王。
他们在这边准备,另一边,长孙氏的舅父也“率吏卒释囚犯,授以兵甲,驰至方林门,备与太宗合势。”
主要太子手里的人数比较多,预备着两边对上。
天刚亮,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便从东宫往李渊的太极宫而来,常何面色无异,目送着两人进了玄武门,便向后一挥手,厚重的大门缓缓关上,便隔绝了外部的联系。
进了宫,两人策马前行,走到临湖殿时,便觉得气氛不大对,刚要调转马头往回走,只听到一声长长的马儿嘶鸣声,随后便看到那边的矮坡上冲下来了全副武装的二十余人,为首的便是秦王!
李盛眼看着两人要跑,就感觉都李世民的腿一动,他当即便长鸣一声呼喝着马马伙伴们往前冲!
看着这副情景,李建成两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秦王先下手了!
这两人今天进宫以防不测身上也穿了盔甲,带了刀箭,但事出突然,李元吉一边往前跑一边转身向后拉弓射箭,因为紧张手抖,他的弓弦都拉不满,射出来的箭也绵软无力。
李盛在前面对着两人穷追不舍,后面秦王府众人也纷纷张弓射箭。
李世民拉动弓弦,长箭疾出,射中了李建成的后心,他身子晃了晃,便从马上倒了下去。
李建成掉下马的那一瞬间,李盛只觉得被背上的二凤身子也震了震,他心里叹息,到底是亲大哥,亲手射杀,正常人都得愣愣神。
但眼下不是愣神的时候啊,齐王还跑呢!
李盛扭头向后低低地呜呜叫了一声,李世民虽然有些发愣,但跟飒露紫一起战斗的默契还在,听了这一声,便下意识地握紧了缰绳伏低了身子,下一刻,便觉得飒露紫放开步子跑了起来。
李元吉在前面跑得飞快,他想去自己的宫室——武德殿。
说起来,李渊对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实在是很宠爱了,他年号武德,齐王的宫室便是武德殿,连太子都不敢在李渊跟前亲口诋毁李世民,李元吉倒是说得毫不忌讳,李渊也没怪罪过他。
眼下他只想着去自己的宫室,但李世民怎么会放过他,都到了这个地步了,李元吉必须把命留在这里!
只是刚才亲手结果了亲大哥的命,李世民还有些神情恍惚,冷不防披风被低垂的树梢挂了一下子,人从马背上跌了下来,李盛也被带得往前一扑,趔趄了一下子。
李元吉听见声响,往后一看当即大喜,也不往前跑了,便调转马头往后面冲着李世民跑过来。
太子已死,若秦王被自己了结掉,那岂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顷刻间他便到了跟前,下了马拿起自己的弓弦就要往李世民脖子上套。
李世民跑得快,后面的人没赶上来,只有尉迟敬德追了上来,见状立刻大声呵斥。
尉迟的大嗓门是能把雪从树梢上震下来的,李元吉被这声响吓得手一抖,就趁着这个机会,李盛也爬起来了,当即便前面一冲,两只前蹄就踏在了李元吉的背上,整个身子的重量全部都压了上去。
李元吉被这巨大的冲击力压进了地上的土里,还想挣扎着往上抬,李盛抬起左前蹄按在他的后脑勺上,身体重心前移,把他的头狠狠地按到了地上的泥土里——md给老子死!
相比李建成,李盛对李元吉更加厌恶,李建成与李世民是帝位之争,但李元吉可是多得李世民的助益,要不是跟着李世民出战,他就连战功都蹭不上这许多,就这,他对李世民的恶意却比李建成更深重。
据旧唐书记载,当年李世民随李渊去太和宫避暑,他对李建成道:“待至宫所,当兴精兵袭取之,置土窑中,唯开一气孔以通饮食耳。”
——对于李世民这样骄傲的人,这种计谋,都可称为恶毒了,杀人不过头点地,这简直是蓄意折辱!
就连李建成,想要秦王的命不错,可他也没想过要这样羞辱秦王。
此时想起看过的资料,李盛只觉得心口都气得疼起来,于是脚底下更用力了,他按着人的脸往地上砸,不过几个瞬息,李元吉呼吸不畅,便晕死了过去。
第71章
李盛眼看着他晕死过去,马蹄却并未放开,李元吉的命是必要留在临湖殿的,既然如此,是死在二凤手里,还是死在他的马蹄下,又有什么不同?
想到这里,他脚底下用力使劲儿,但被一只手拽住了,他回头一看,是二凤。
李世民醒过神来便看见飒露紫正踩在齐王的背上,看那样子是要下死手了,飒露紫骁勇有力,他是知道的,当年随他出战,马蹄下也踏死了不少敌兵,但李元吉——他要亲自动手。
李世民温和地伸手抚过飒露紫的鬃毛,用自己的脸侧碰碰大马的耳朵,然后便轻轻把他拽了过来。
“这一场,是我与太子齐王的恩怨,来日史书工笔,逼杀兄弟篡权上位,那也是我的罪过,我都认了。但无论是秦王府臣属,还是飒露紫你,我都不会让你们动手结果他们的命,骂名我来承担,我不能让你们承担这份干系。”
李盛眨眨眼睛,他不怕的。
但二凤的眼睛温和又坚定,李盛低头蹭蹭他的胳膊,便放开了力道,依着他的力气往后退了两步。
“嗡——”长剑清鸣一声倏然出鞘,李世民一脚把人翻了个个儿,看着这个弟弟。
李元吉呼吸到新鲜空气,意识恢复了些,眼前模模糊糊地能看到秦王的样子,但是,还不等他出声,他只觉脖子那里传来一阵冰寒的刺痛。
剑锋划过他的颈项,血色沾染了剑身,李元吉的眼睛骤然睁大,喉咙里发出些沉闷的声响,但他的头随即便向一边栽倒过去。
李世民的眼神无悲无喜,顺势把箭上的血珠抖落,对于太子,他尚且还有一分不忍,但对于这个弟弟,他实在是一丝兄弟情谊也无。
秦王府的信息一向灵透,李世民舍得花钱,拉拢人也无所谓官职出身,说句不好听的,在事变前夕,齐王和太子的宫殿早被他挖成了筛子,故而,齐王那些堪称恶毒的计谋他都知道。
他实在是想不清楚,齐王对他,缘何恨意如此深重,直到后面才明白,齐王所谋,根本不是辅佐太子,而是自己继承皇位!
那场驯马,是故意找了野马;他在外征战被绊住,齐王便说是他眷恋权位不肯归还;那次的毒酒,也是他的主意;尉迟敬德被下狱,也少不了他的算计,就因为曾经比武他输给尉迟因此衔恨;随陛下去仁智宫,他便曾经在自己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刀斧手,只是那次飒露紫半路要去追兔子才错过......
这一桩桩一件件,早把那些兄弟之情消磨干净了。
李世民杀了两人,便往外面去主持大局——太子的部下已经围过来了。
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两人争斗的时候,玄武门外也没消停。
早在昨日,李建成便吩咐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冯立和薛万彻时刻警醒,这边他进了宫,那边大门便紧闭不开,又有秦王的八百兵士身披重甲后背长弓而至,这情景,傻子也知道出事儿了!
冯立和薛万彻两人当机立断便挥兵上前,与秦王府府兵交起手来,这时候容不得他犹豫了。
这边一看到东宫的两千人跟秦王府的八百人对上了,禁军中的将领也从玄武门中率兵而出,和秦王府兵一起,对战太子兵。
可以说是态度鲜明了,刚才太子在宫墙里面单方面挨打,这大哥跟没事儿人一样看着大门不管,这会儿太子兵众上来要打秦王,他一亮刀子就下来加入了战场。
要说起来,这是禁军啊!皇帝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门墙,为什么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倒向了秦王呢,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影视作品中,这个位置,都得是帝王心腹纯臣啊,说到这那就不得不再次把李渊拉出来鄙视一下了。
自古开国君主,大都是身先士卒马上定天下,少有坐镇后方看着别人打的,就连大家以为出战比较少的汉昭烈帝刘备同学,后面确实不怎么打了,但人家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那也是亲身上阵的。
相比之下,李渊的统治地位有一个很大的纰漏就是——他没有军队中的基本盘,开国之君,一般都有几个一起打过仗的老兄弟忠心耿耿,但是唐朝呢?
开国将军都是跟着谁混的?——秦王李世民。
唐朝最能打的那一拨将领都是谁的手下?——秦王李世民。
在天下军队中,谁带着他们立下战功,谁在军中最得军心?——李世民。
唐初的禁军都是要跟前线来回调换的,什么意思呢?这些禁军也在前线打过仗,都是秦王带过的兵,深受秦王恩惠啊,那这场战役,偏向老领导也是应有之意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虽然秦王府与太子兵有人数上的差异,但随后加入战斗的禁军武装力量迅速弥补上了这个差距,两边打得有来有回。
正当战况激烈的时候,到了,他从城楼上举起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太子府的兵立刻就没了斗志,很快溃败。
薛万彻和冯立逃走。
敬君弘与常何都受了伤,这会儿被挪回去包扎休息。
尉迟敬德眼看控制住了局面,便又快马加鞭去了太极宫。
李渊正跟一众老臣说话,就听得外面一阵喧哗,随后,全身披挂的尉迟敬德便到了。
李渊大惊:“今日何人作乱?卿为何来此?”
尉迟敬德甲胄在身便拱手行礼:“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已率军诛杀二人,请皇帝示下。”
李渊只觉得像是兜头挨了一闷棍,整个人都呆住了。
愣了好一会儿,他才艰难地开口:“卿往偏殿稍歇,随后传召。”
尉迟敬德倒也不催促,大局已定,还有什么可急的呢?但他是离开了,他带来的守将可没走,脸上还有血迹的秦王亲兵迅速接管了太极宫的守备力量。
李渊看向身边的几个人,一直支持太子的裴寂无言相对默然低头,倒是萧瑀站了起来。
“建成、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无预谋,建立以来又无功绩,因而忧虑,因此为祸,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天下自然安定。”
都不是建议李渊封李世民做太子,直接就建议李渊把军国大事都交给秦王算了。
到了这个时候,萧瑀也不用假装中立了——老子不装啦,我就是秦王的人,我的意思,就是秦王的意志,建议陛下呢你好好想一想,识相一点,这样父子都体面。
李渊沉默良久,点头同意,但是他要见一见秦王。
李世民进入正殿的时候,殿中只有李渊一人,佝偻的身躯,花白的头发,仿佛突然老了好几岁。
李世民上前行礼,李渊慢慢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二儿子。
“二郎,何至于此啊!”
李世民不躲不避,就这样直视着自己的父亲。
“父亲,我也想问一句,何至于此?”
“当年太子谋逆私运盔甲,你许诺平定杨文干后,我便是太子,事未成;太子与元吉以毒酒害我,你允诺我出镇洛阳两分天下,事亦未成,父亲是顾念大哥,我知道。”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往前走了一步:“可前日太白经天日见秦分,不过是天象而已,父亲便要这样逼迫我,父亲为何不能像顾念大哥一样顾念一下我呢?!”
李渊对上他已经红了的眼睛,不禁张口结舌无言相对。
不待他说话,李世民便垂下眼眸,拱手一礼转身离开——他已经不需要李渊的回答了。
第72章
武德九年六月甲子,李世民受诏,是为皇太子。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李世民即位的前一天晚上,明月高悬星光熠熠,连一丝云形都没有,这昭示了第二天的好天气。
李盛把全部身家都砸进去不算,还倒欠系统一大笔积分,签下了两倍返还的高利贷条约,相应地,从六月到八月,李盛把系统折腾地欲生欲死,明明是无机质的代码,却被李盛折磨得关机了三回。
不过,最终的效果图相当完美,李盛已经等不及了。
当日一早,天还有些蒙蒙黑的时候,便有接连天幕的瑰丽色彩惊艳了长安城的清晨。
神秘的青蓝色从天界一点点过渡到深重而浓艳的紫色,到了靠近中间的位置,紫色又慢慢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深重起来的红色色调,紫色变成了紫红色,再往中间,从紫红到玫红,再到最正的大红色,最中间的那一抹红,仿佛是最纯的朱砂饱蘸后重重一笔,惊人心魄。
李世民正在显德殿中由长孙氏亲自束发。
李世民跪坐在铜镜前,握住妻子按在他肩膀上的手,那一日起事,临走前长孙氏也是这样为他束发,他永远记得妻子望着他的眼睛,安静又坚韧,孩子们被她拢在身边,他看了妻儿最后一眼,便上马离开去了宫城。
想到这里,他握紧了手中细白的手指:“观音婢,我觉得就像是做梦一样。”
“所幸,这场梦是个好结局。”长孙氏的声音依然很安稳沉静,但她今天也是心潮起伏。
李世民带兵进了临湖殿旁边矮坡的林子里,尉迟敬德一点声不出,只靠手里的旗子,指挥着秦王府的兵众埋伏到合适的地方,一要隐匿身形,以免让人看出形迹刚进门就跑了,二来还要形成包围圈能及时援手秦王。
他们在这边准备,另一边,长孙氏的舅父也“率吏卒释囚犯,授以兵甲,驰至方林门,备与太宗合势。”
主要太子手里的人数比较多,预备着两边对上。
天刚亮,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便从东宫往李渊的太极宫而来,常何面色无异,目送着两人进了玄武门,便向后一挥手,厚重的大门缓缓关上,便隔绝了外部的联系。
进了宫,两人策马前行,走到临湖殿时,便觉得气氛不大对,刚要调转马头往回走,只听到一声长长的马儿嘶鸣声,随后便看到那边的矮坡上冲下来了全副武装的二十余人,为首的便是秦王!
李盛眼看着两人要跑,就感觉都李世民的腿一动,他当即便长鸣一声呼喝着马马伙伴们往前冲!
看着这副情景,李建成两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秦王先下手了!
这两人今天进宫以防不测身上也穿了盔甲,带了刀箭,但事出突然,李元吉一边往前跑一边转身向后拉弓射箭,因为紧张手抖,他的弓弦都拉不满,射出来的箭也绵软无力。
李盛在前面对着两人穷追不舍,后面秦王府众人也纷纷张弓射箭。
李世民拉动弓弦,长箭疾出,射中了李建成的后心,他身子晃了晃,便从马上倒了下去。
李建成掉下马的那一瞬间,李盛只觉得被背上的二凤身子也震了震,他心里叹息,到底是亲大哥,亲手射杀,正常人都得愣愣神。
但眼下不是愣神的时候啊,齐王还跑呢!
李盛扭头向后低低地呜呜叫了一声,李世民虽然有些发愣,但跟飒露紫一起战斗的默契还在,听了这一声,便下意识地握紧了缰绳伏低了身子,下一刻,便觉得飒露紫放开步子跑了起来。
李元吉在前面跑得飞快,他想去自己的宫室——武德殿。
说起来,李渊对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实在是很宠爱了,他年号武德,齐王的宫室便是武德殿,连太子都不敢在李渊跟前亲口诋毁李世民,李元吉倒是说得毫不忌讳,李渊也没怪罪过他。
眼下他只想着去自己的宫室,但李世民怎么会放过他,都到了这个地步了,李元吉必须把命留在这里!
只是刚才亲手结果了亲大哥的命,李世民还有些神情恍惚,冷不防披风被低垂的树梢挂了一下子,人从马背上跌了下来,李盛也被带得往前一扑,趔趄了一下子。
李元吉听见声响,往后一看当即大喜,也不往前跑了,便调转马头往后面冲着李世民跑过来。
太子已死,若秦王被自己了结掉,那岂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顷刻间他便到了跟前,下了马拿起自己的弓弦就要往李世民脖子上套。
李世民跑得快,后面的人没赶上来,只有尉迟敬德追了上来,见状立刻大声呵斥。
尉迟的大嗓门是能把雪从树梢上震下来的,李元吉被这声响吓得手一抖,就趁着这个机会,李盛也爬起来了,当即便前面一冲,两只前蹄就踏在了李元吉的背上,整个身子的重量全部都压了上去。
李元吉被这巨大的冲击力压进了地上的土里,还想挣扎着往上抬,李盛抬起左前蹄按在他的后脑勺上,身体重心前移,把他的头狠狠地按到了地上的泥土里——md给老子死!
相比李建成,李盛对李元吉更加厌恶,李建成与李世民是帝位之争,但李元吉可是多得李世民的助益,要不是跟着李世民出战,他就连战功都蹭不上这许多,就这,他对李世民的恶意却比李建成更深重。
据旧唐书记载,当年李世民随李渊去太和宫避暑,他对李建成道:“待至宫所,当兴精兵袭取之,置土窑中,唯开一气孔以通饮食耳。”
——对于李世民这样骄傲的人,这种计谋,都可称为恶毒了,杀人不过头点地,这简直是蓄意折辱!
就连李建成,想要秦王的命不错,可他也没想过要这样羞辱秦王。
此时想起看过的资料,李盛只觉得心口都气得疼起来,于是脚底下更用力了,他按着人的脸往地上砸,不过几个瞬息,李元吉呼吸不畅,便晕死了过去。
第71章
李盛眼看着他晕死过去,马蹄却并未放开,李元吉的命是必要留在临湖殿的,既然如此,是死在二凤手里,还是死在他的马蹄下,又有什么不同?
想到这里,他脚底下用力使劲儿,但被一只手拽住了,他回头一看,是二凤。
李世民醒过神来便看见飒露紫正踩在齐王的背上,看那样子是要下死手了,飒露紫骁勇有力,他是知道的,当年随他出战,马蹄下也踏死了不少敌兵,但李元吉——他要亲自动手。
李世民温和地伸手抚过飒露紫的鬃毛,用自己的脸侧碰碰大马的耳朵,然后便轻轻把他拽了过来。
“这一场,是我与太子齐王的恩怨,来日史书工笔,逼杀兄弟篡权上位,那也是我的罪过,我都认了。但无论是秦王府臣属,还是飒露紫你,我都不会让你们动手结果他们的命,骂名我来承担,我不能让你们承担这份干系。”
李盛眨眨眼睛,他不怕的。
但二凤的眼睛温和又坚定,李盛低头蹭蹭他的胳膊,便放开了力道,依着他的力气往后退了两步。
“嗡——”长剑清鸣一声倏然出鞘,李世民一脚把人翻了个个儿,看着这个弟弟。
李元吉呼吸到新鲜空气,意识恢复了些,眼前模模糊糊地能看到秦王的样子,但是,还不等他出声,他只觉脖子那里传来一阵冰寒的刺痛。
剑锋划过他的颈项,血色沾染了剑身,李元吉的眼睛骤然睁大,喉咙里发出些沉闷的声响,但他的头随即便向一边栽倒过去。
李世民的眼神无悲无喜,顺势把箭上的血珠抖落,对于太子,他尚且还有一分不忍,但对于这个弟弟,他实在是一丝兄弟情谊也无。
秦王府的信息一向灵透,李世民舍得花钱,拉拢人也无所谓官职出身,说句不好听的,在事变前夕,齐王和太子的宫殿早被他挖成了筛子,故而,齐王那些堪称恶毒的计谋他都知道。
他实在是想不清楚,齐王对他,缘何恨意如此深重,直到后面才明白,齐王所谋,根本不是辅佐太子,而是自己继承皇位!
那场驯马,是故意找了野马;他在外征战被绊住,齐王便说是他眷恋权位不肯归还;那次的毒酒,也是他的主意;尉迟敬德被下狱,也少不了他的算计,就因为曾经比武他输给尉迟因此衔恨;随陛下去仁智宫,他便曾经在自己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刀斧手,只是那次飒露紫半路要去追兔子才错过......
这一桩桩一件件,早把那些兄弟之情消磨干净了。
李世民杀了两人,便往外面去主持大局——太子的部下已经围过来了。
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两人争斗的时候,玄武门外也没消停。
早在昨日,李建成便吩咐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冯立和薛万彻时刻警醒,这边他进了宫,那边大门便紧闭不开,又有秦王的八百兵士身披重甲后背长弓而至,这情景,傻子也知道出事儿了!
冯立和薛万彻两人当机立断便挥兵上前,与秦王府府兵交起手来,这时候容不得他犹豫了。
这边一看到东宫的两千人跟秦王府的八百人对上了,禁军中的将领也从玄武门中率兵而出,和秦王府兵一起,对战太子兵。
可以说是态度鲜明了,刚才太子在宫墙里面单方面挨打,这大哥跟没事儿人一样看着大门不管,这会儿太子兵众上来要打秦王,他一亮刀子就下来加入了战场。
要说起来,这是禁军啊!皇帝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门墙,为什么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倒向了秦王呢,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影视作品中,这个位置,都得是帝王心腹纯臣啊,说到这那就不得不再次把李渊拉出来鄙视一下了。
自古开国君主,大都是身先士卒马上定天下,少有坐镇后方看着别人打的,就连大家以为出战比较少的汉昭烈帝刘备同学,后面确实不怎么打了,但人家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那也是亲身上阵的。
相比之下,李渊的统治地位有一个很大的纰漏就是——他没有军队中的基本盘,开国之君,一般都有几个一起打过仗的老兄弟忠心耿耿,但是唐朝呢?
开国将军都是跟着谁混的?——秦王李世民。
唐朝最能打的那一拨将领都是谁的手下?——秦王李世民。
在天下军队中,谁带着他们立下战功,谁在军中最得军心?——李世民。
唐初的禁军都是要跟前线来回调换的,什么意思呢?这些禁军也在前线打过仗,都是秦王带过的兵,深受秦王恩惠啊,那这场战役,偏向老领导也是应有之意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虽然秦王府与太子兵有人数上的差异,但随后加入战斗的禁军武装力量迅速弥补上了这个差距,两边打得有来有回。
正当战况激烈的时候,到了,他从城楼上举起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太子府的兵立刻就没了斗志,很快溃败。
薛万彻和冯立逃走。
敬君弘与常何都受了伤,这会儿被挪回去包扎休息。
尉迟敬德眼看控制住了局面,便又快马加鞭去了太极宫。
李渊正跟一众老臣说话,就听得外面一阵喧哗,随后,全身披挂的尉迟敬德便到了。
李渊大惊:“今日何人作乱?卿为何来此?”
尉迟敬德甲胄在身便拱手行礼:“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已率军诛杀二人,请皇帝示下。”
李渊只觉得像是兜头挨了一闷棍,整个人都呆住了。
愣了好一会儿,他才艰难地开口:“卿往偏殿稍歇,随后传召。”
尉迟敬德倒也不催促,大局已定,还有什么可急的呢?但他是离开了,他带来的守将可没走,脸上还有血迹的秦王亲兵迅速接管了太极宫的守备力量。
李渊看向身边的几个人,一直支持太子的裴寂无言相对默然低头,倒是萧瑀站了起来。
“建成、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无预谋,建立以来又无功绩,因而忧虑,因此为祸,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天下自然安定。”
都不是建议李渊封李世民做太子,直接就建议李渊把军国大事都交给秦王算了。
到了这个时候,萧瑀也不用假装中立了——老子不装啦,我就是秦王的人,我的意思,就是秦王的意志,建议陛下呢你好好想一想,识相一点,这样父子都体面。
李渊沉默良久,点头同意,但是他要见一见秦王。
李世民进入正殿的时候,殿中只有李渊一人,佝偻的身躯,花白的头发,仿佛突然老了好几岁。
李世民上前行礼,李渊慢慢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二儿子。
“二郎,何至于此啊!”
李世民不躲不避,就这样直视着自己的父亲。
“父亲,我也想问一句,何至于此?”
“当年太子谋逆私运盔甲,你许诺平定杨文干后,我便是太子,事未成;太子与元吉以毒酒害我,你允诺我出镇洛阳两分天下,事亦未成,父亲是顾念大哥,我知道。”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往前走了一步:“可前日太白经天日见秦分,不过是天象而已,父亲便要这样逼迫我,父亲为何不能像顾念大哥一样顾念一下我呢?!”
李渊对上他已经红了的眼睛,不禁张口结舌无言相对。
不待他说话,李世民便垂下眼眸,拱手一礼转身离开——他已经不需要李渊的回答了。
第72章
武德九年六月甲子,李世民受诏,是为皇太子。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李世民即位的前一天晚上,明月高悬星光熠熠,连一丝云形都没有,这昭示了第二天的好天气。
李盛把全部身家都砸进去不算,还倒欠系统一大笔积分,签下了两倍返还的高利贷条约,相应地,从六月到八月,李盛把系统折腾地欲生欲死,明明是无机质的代码,却被李盛折磨得关机了三回。
不过,最终的效果图相当完美,李盛已经等不及了。
当日一早,天还有些蒙蒙黑的时候,便有接连天幕的瑰丽色彩惊艳了长安城的清晨。
神秘的青蓝色从天界一点点过渡到深重而浓艳的紫色,到了靠近中间的位置,紫色又慢慢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深重起来的红色色调,紫色变成了紫红色,再往中间,从紫红到玫红,再到最正的大红色,最中间的那一抹红,仿佛是最纯的朱砂饱蘸后重重一笔,惊人心魄。
李世民正在显德殿中由长孙氏亲自束发。
李世民跪坐在铜镜前,握住妻子按在他肩膀上的手,那一日起事,临走前长孙氏也是这样为他束发,他永远记得妻子望着他的眼睛,安静又坚韧,孩子们被她拢在身边,他看了妻儿最后一眼,便上马离开去了宫城。
想到这里,他握紧了手中细白的手指:“观音婢,我觉得就像是做梦一样。”
“所幸,这场梦是个好结局。”长孙氏的声音依然很安稳沉静,但她今天也是心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