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50节
  李渊见到这个二儿子满面泪痕地过来为部下求情,陈说前些日子自己心中的惶恐。
  大哥数度逼迫,连自己想要远离中枢去过清静日子,他都容不下,自己夜夜难安,但还是心存希望,派张亮去山东,也只是例行公事视察巡检,见一见当地军容,也是代他行事,不知道为什么就被齐王打成谋反大罪,他战战兢兢,只有来求父亲了。
  想起秦王连年征战在外,天下平定了却日日提心,前些日子他承诺了秦王外任洛阳,也未能成行,李渊叹了口气,扶起二儿子,开释了张亮。
  李世民感激涕零地出了宫门,进了秦王府看见被折磨拷打得没一处好地方的张亮就阴下脸来,朝臣犯法,也轮不到他李元吉去动用私刑!
  二凤是个骄傲的人,你动了他的人比动他自己都难受,只有没本事的老大才会护不住底下人。
  这件事还没过去,尉迟敬德又出事了。
  李建成攥到手里的张亮还没从嘴里挖出点东西来,就被李世民救走了,心里老大地不痛快,但“孤立秦王然后搞死他”的计划还是要进行下去,秦王府猛将多啊,馋得李建成流口水,他先是派人偷偷接触尉迟敬德,送了一大箱金子。
  “太子殿下仰慕将军已久,又是承继天下的正统储君,将军何不弃暗投明呢?我太子府必然倾心以待。”
  尉迟敬德心里不屑:什么鬼东西也来招揽老子,我是那种背信弃义的人吗?拿点钱来就觉得我会背叛秦王,真是让人不爽。
  他敷衍地拱拱手:“多谢太子厚爱,只是,秦王殿下于我有再造之恩,我要先还完恩情啊。”
  太子的说客也不灵光,听了这话,还傻傻地上来追问一句:“那,这恩情何时才能报答完呢?”
  尉迟敬德让人关门送客:“这辈子是还不完咯。”
  门外那人气得脸发黑,尉迟敬德,你给脸不要脸!
  当即回转太子府陈说厉害,当然添油加醋是肯定的,太子这些日子也在不停地收揽人心,但是,秦王府的人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的好二弟灌了迷魂汤了,说什么,给什么,就是不接话,他昨天去拉拢段志玄也是被人直接拒绝。
  李建成的面子被挫了一回又一回,这次是气得狠了,很好,看来利诱不管用,那就让你们看看拒绝我的下场!
  李建成很不爽自己被撅了面子,没两天,尉迟敬德被人罗织罪名下狱,李世民又气又急,又是跑了一趟仁智宫找李渊才把人救出来。
  太子好像是疯狗一样追着秦王府的人赶尽杀绝,李世民有些不耐烦了。
  就在这时,齐王的一个举动,彻底引燃了秦王府的怒火。
  李元吉进言李渊,陈说秦王悖逆之举,力劝李渊杀掉秦王。
  但李渊毕竟是亲爹,还不像是李元吉那么丧心病狂,认为李世民平定四海有功劳且天下皆知,若随意杀害,必然招致天下的怨言。
  李元吉是一点都不遮掩他对二哥的杀意了,直言道:“秦王常违抗诏敕,当年初平洛阳,便顾望四地不肯回长安,还分散钱帛以树私惠,违背陛下的心思,便是反逆。”
  ——“但须速杀,何患无辞”。
  就是明说了,只要先把秦王弄死,罪名随便安就行了。
  李渊沉默不语。
  但,这个沉默不语,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了。
  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李建成看着自己对秦王府人才的招揽计划几乎没有任何进取,干脆就采取另一种办法——以公文的方式,把亲王府中的重要人才都调离。
  像是房玄龄和杜如晦,都高升了,但这俩人都挂着一张脸,升个鬼啊,老子在秦王府干得好好地!
  为什么这些人这么暴躁呢?
  这与唐朝的政令有关,按唐律,一旦是作为大唐的朝臣而非秦王府的臣子,那就得跟藩王保持距离,不能私下会见,否则就是犯法。
  出了这一招后,李建成还专门派人盯梢,就是要抓他们的小辫子。
  逼得几个人装成道士,大晚上地从墙头上进来见面。
  随后,突厥又有异动,李世民请兵,李元吉又在私下里诋毁。
  “秦王想要在外领兵,所以才对迁都之计多次阻挠,只要突厥一直来犯,那秦王就能一直领兵,这是有了篡夺皇权之心啊!”
  从理智上,李渊知道这是齐王太子集团与秦王双方的争端,彼此有些言语上的诋毁是正常的,但是从感情上,他也确实有些心理波动——秦王军功太盛,的确不能再领兵了。
  这档口,李建成举荐李元吉领兵出征。
  “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账,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
  既然拉拢不了,那就强行征兵,皇令如山,你拒绝就是谋逆!
  李世民沉默良久,当即叫人去找李渊告发太子与齐王祸乱后宫,另一面,当晚便叫人都来秦王府。
  对太子和齐王的指控不是凭空捏造,毕竟,李渊也隐隐知道齐王与后宫妃嫔交往不少,这一告发,他急火攻心便叫了人来问,又彻查真相,当了皇帝,要是被自己儿子在眼皮子底下戴了绿帽子,那他真要疯了。
  这事儿不体面,但时间被牵扯住了,给秦王府留了喘息之机。
  当晚,被调离秦王府,不能在明面上往来的人们,以各种伪装进了秦王府。
  鬼知道李盛正在好好地吃草,突然看见从墙头上探进来一个大头的时候有多惊悚啊,为了遮掩面容,房玄龄的头上还顶着一大坨杂草,身上的道士服也是破破烂烂的,沾了不少草叶,看起来也就比街上的乞丐体面一点点。
  杜如晦名门出身,还有点形象包袱,但也是一身伪装,一个文士,打扮成亲兵的样子来的,把头盔摘下来的时候李盛都看呆了。
  随后又有别的人到了,有的是从后门肩膀上挑着扁担进来的,还有人是从后面小门跟着长随混进来的。
  毕竟最近太子跟疯了一样盯着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人到齐了,让秦王稍有宽慰的是,尽管被从秦王府调离,但大家都是很有坚守的,秦王有诏,大家都来了。
  夜晚烛火昏暗,秦王府小花厅里挤满了人,大家都看着面向地图沉默不语的秦王,等着他作出决定。
  齐王征用秦王府中将领,若不做出对策,那就是等死了,战场上,齐王作为主帅,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让你带着步兵去打骑兵,你去不去?去,是送死,不去,违抗军令,当即处决。
  这就是针对秦王府的明牌,这个牌局,到现在,太子联合齐王,已经把秦王府逼到了墙角,没办法再打下去了。
  牌局打不下去了,有人压着把你的牌都拿走,这怎么办呢?
  李世民的手抚过地图上的宫城布防安排,眼神一厉——简单,既然这局牌我被逼得打不下去了,那就谁都不要打了,干脆,掀桌子!
  第70章
  眼下的局面已经是不死不休。
  李世民见属臣皆已齐备,边转过身来朝向众人。
  “而今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而今之计,是等太子发难我也好师出有名,还是我等主动出击?”
  太子李建成往这边收买人屡屡碰壁,但李世民去太子府挖墙角那可是一挖一个准,故此,关于“太子、齐王与后宫勾连”一事,早有人来报给他。
  要说李建成与后宫妃嫔有没有过度交往,这谁也不知道,但他与齐王,与后宫之中的张婕妤和尹德妃确实有很多往来,包括金钱上的贿赂、给妃嫔家属安排官职、包庇其罪行等等,这也经不住查,因此,李建成在面对李渊传他第二天进宫分辨的时候,也是早有准备的。
  关于这件事,李元吉的建议是“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先拖着再说。
  但李建成则认为大局在握不必忧心,就算李渊要翻脸,他们也不是毫无准备——“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建成也有自己的私兵,还招募散兵游勇,在长林门操练,号为“长林兵”,明天入朝被查问,他们也是两手准备,何况,李建成觉得当值驻守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是自己的人,玄武门可是朝臣晋见的必经之路,这种地方都被我掌控,有什么可忧心的。
  由此可见,太子在明天估计也不是就束手就缚等着李渊问他,若太子就责问,领兵入宫,那他再进宫救驾,才是最优解。
  “同气之情,终所未忍,欲待其先起,然后以文讨之,公等以为如何?”
  如何?不如何,相比李世民,秦王府的属臣们就是一个字:干就完了!
  于是这个计划几乎遭到了秦王府全体属臣的反对。
  李渊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斗中,反复多次,端水端得秦王府对这位皇帝已经没有丝毫信任了,万一这次他被李建成说得心软放过去,人家两父子又和好如初了,那秦王府便是错失良机。
  别忘了,李渊对秦王早已有了杀意,太子把秦王府中人贬斥调离,李元吉检阅秦王府兵账,李渊“知起谋而不制”,这已经是默许的态度。
  更有太史令向李渊禀告“太白经天”的天象,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将有天下”,李渊在晚上召秦王入宫以天象告知,逼迫秦王自行了断。
  其间种种,都可以说明,李渊的心意,早就定在了李建成身上,李世民在他心里已经是弃子。
  既然皇帝的心意已然不可控,那么事情的发展,还是由自己这一方来掌控最好!
  长孙无忌看出秦王的疑虑,无非就是父兄尊长人伦大礼,但这种时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于是上来劝他:“若殿下退避,李唐天下落入太子齐王之手,殿下您征战数年之地,只怕不过数月,就落入突厥之手,天下百姓再临战火,才是祸事!”
  ——咱这可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天下啊。
  先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咱这是正义之师。
  房玄龄也拱手道:“为国者不拘小节,何况这天下,一多半都是殿下打下来的!殿下若再犹豫,我等不如这便改换衣装逃入山林罢了!”
  闻言,旁边的尉迟敬德也上来附和。
  “我等家国身命,全在殿下一身,且在外勇士八百人,皆已控弦披甲,情势如此,殿下不要再等了!”
  老大你再不动手,我们就是擎等着死了!
  李世民咬一咬牙,那就动手吧,但是他还是试探道:“不若占卜为卦?”
  龟壳都找出来了,旁边的张公瑾上来就一把抢过来扔在地上——“占卜是因为心存疑虑才要占卜,如今还有什么可占卜的?万一占卜不吉,难道殿下便要放弃吗?!“
  于是“取龟投地”,而后直视着秦王。
  李盛在窗户那边一边吃瓜一边录像,这可是珍贵影像啊。
  见到这一幕,他在心里给张公瑾叫好,真是猛男,就是,都这时候了,还搞什么唯心主义迷信活动?老张干得好!
  其实,他也能理解李世民的犹豫不决,就像后世病人在做手术的时候,内心最痛苦最纠结的反而是手术室外的家人,做决定的那个人,注定要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二凤是很看重秦王府中的人,生怕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害了他们。
  被属臣们一劝一激,看来众人心意已决,于是李世民便也下定了决心,不等太子先起事了,他要先动手!
  长剑出鞘,在月色下映出冷光,李世民挥剑指到地图上的玄武门,他将在那里与太子做出最后的决断——是非成败便在今日!
  众人坐下来商议明天的细节问题。
  轮守玄武门的常何,面上是李建成的人,但实际上,早就投向了秦王府。
  在常何的墓碑上曾有记载:“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数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
  可见他与李世民早有渊源。
  “常何在玄武门,那我们的八百人便可顺利入宫,且禁军首领也在我麾下听令,敬君弘与吕世衡也早有默契,不必担心。”
  “殿下早两日便派了屈突通与张亮驰镇洛阳,后方安稳,殿下放心。”
  “临湖殿周边有密林,我们的人进了玄武门便隐匿在那里即可。”
  “听闻今晚齐王宿在太子宫中,明日便可方便行事了。”——一窝端正好。
  ......
  事情定下来后,已经到了后半夜,李世民让大家进食,短暂休息,然后便率兵从自己的弘义宫往玄武门去。
  李盛自然是当仁不让,他还很有闲心地给自己挑了那块装饰有银边镶嵌有黑曜石的当胸护具,李世民看见飒露紫还挑东西,虽然面上不显,但暗地里不由得心头松了两分,轻轻顺了顺它的鬃毛。
  李世民率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亲信九人,马裹蹄口衔枚,一路悄然潜行至玄武门,到了门下,他摘下头盔,跟城门口的常何遥遥对了个眼色,大门便转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