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他完全没有想过,很快他还可以再回去生活几年。
  所有的变化都是他的侧妃虞氏带来的。
  她父亲是前朝的太傅,他本人也是曾嫁给了前朝勋贵人家的女子。
  独孤钺对她的嫌弃并非这些,不知道为什么第一面见的时候他当真不喜欢。
  第363章 番外:西河的风
  往后很多年之后,独孤钺才想明白一些事。
  那个时候他没看上东君,东君也不见得看上了他。
  他只是单纯的没看上,但是东君可能厌恶极了被命运摆布。
  他不喜欢一个女人对他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但他不喜欢的女人在他的后院会举步维艰。
  尤其是她没有娘家还曾经婚嫁过。
  所以那个时候他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不去看她,而东君却不得不做出一些努力,因为她要的是生存。
  年轻时候的独孤钺不会去想这些,他也想不到这些,等他终于能想到能想通的时候,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年。
  东君是个很厉害的女人。
  她远比柳氏要厉害的多,柳氏其实是个很合格的主母,哪怕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但这并没有什么错。
  只是可惜她遇上的是东君。
  独孤钺并不是一个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的人,后院里的琐事他其实管的很少。
  对待孩子他也只会多给一些物质上的东西,让他去谈心,他做不到。
  那个时候他最宠爱的女人还是白氏。
  独孤钺自己从不去想什么定义,很简单,喜欢就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有最直白的欲望,对白氏他就是有过那样的时候。
  白氏曾跟随他去过很多地方,她进不了军营,时常在一些地方孤单的住着。
  有人照顾她但她的日子显然也不好过。
  独孤钺并非一定要带着她,但也并非他一个人如此。
  只是这些女人们虽然跟着在外面,却也做不到每天都见面。
  白氏也很好,她性格柔弱,却对自己一心一意。她坚持要跟着,独孤钺就一直带着。
  那一次的意外,独孤钺其实没有怪她。确实是她犯了蠢,但她的本意是好的。
  不可否认,那个时候比起柳氏,他确实更喜欢白氏。
  白氏喜欢粘着他,她总是鲜明的表达着自己的需求。
  独孤钺便也就全盘接受了。
  如果遇不到东君,也许独孤钺就会以为一个男人宠爱一个女人就是这样的。
  其实这样本来没什么错。
  但是他遇到了东君。
  东君的好处并不只是美貌,甚至独孤钺后来才发现东君好像一直特别忽略自己的容貌。
  或者换句话来说,她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容貌来争取宠爱。
  一开始她看起来守礼,端庄,温柔娴静。
  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独孤钺不太喜欢。
  他的妻子已经是这样,他不太需要娶个妾还是这样。
  但后来他就发现东君确实守礼,端庄,温柔娴静,但她也疯狂,冷酷,铁面无情。
  最重要的是她很聪明。
  也许很多男人会不喜欢自己的女人太聪明,但东君的聪明却深深的吸引到了独孤钺。
  那个时候他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皇权的争斗。
  从西河一路打到京城的时候,他以为他们的战争都已经结束了,从此以后他们一家就可以安乐无忧。
  二哥做太子并无不妥,小时候他也想过西河的王府,将来也是要二哥来继承的。
  他们一母同胞身上流着一样的血,亲哥哥继承家业做弟弟的还会受委屈吗?
  但是进了京他就发现这一切都变了。
  原来在那把龙椅上的人是不能有兄弟的。
  兄弟都会变成臣子,都得跪下去。
  祖母的偏爱令二哥感到不安。
  兄弟的嫉妒被二哥二嫂利用。
  他以前只恨二哥有了权势就忘了兄弟,但是后来他也想通了。
  二哥确实做的不够好,但正是祖母和父亲的偏爱令二哥觉得不安,二哥不止一个人,他身后有一群人。
  二哥与他想的都是一样的,坐不上那个皇位的人都要跪下去。
  独孤氏的男儿铁骨铮铮,他们宁愿站着死也不想跪着活。
  二哥跪不下去,所以二哥想让他跪下去。
  那一场看似金羚针对东君的阴谋实际上是二哥二嫂针对他的阴谋,老六夫妇只是卷进去了。
  真正闹出了前朝皇子的事在父亲和祖母这里他绝对不会有事。
  但是在大臣们那里,他就已经失去了争夺的资格,至于东君,她非死不可。
  就在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他的东君用最直接的方法破了这个局。
  独孤钺冲进去的时候看到满身是血的东君,她手里握着带血的簪子,浑身都在颤抖。
  她扑进了自己的怀里。
  可是独孤钺分明看到了她眼中有一种光,像什么呢?
  像西河旷野里的狼。
  她可真美!
  也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对东君的情感真正发生了变化。
  柳氏温柔,白氏娇憨,但是她们都没有那么惊艳。
  而浑身是血看起来狼狈的东君那一天的眼神却如同一把利剑直直的刺入了独孤钺内心最深处。
  那是一把温柔的剑,毫无痛觉,却刺的他十数年如一日不能回神。
  再一次带着妻儿回到西河他的内心已经不再摇摆。
  他已经安然接受了命运,从起兵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今日结果,皇位上只能坐一个人,那个人只能是他自己。
  要么赢,要么死。
  他从柳氏的脸上看到失落,从白氏的脸上看到惶惑不安。
  但是唯独没有在东君的脸上看到这些。
  她温柔的握着他的手,坚定而自信的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她他在跟他一起努力。
  她坚信他们只是短暂的离开了京城。
  独孤钺觉得这样的东君好像在散发光芒。
  他相信她,他甚至叫她频频出现在议事的场合。
  一年,两年,三年。
  东君逐渐成为他身边不可或缺的人。
  也已经让他手下所有的人都习惯,她凭着自己的才能让所有人都不能够忽视她。
  从这个时候开始,她早已跟后院所有的女人都不一样了。
  她极力的避免后院争斗,甚至愿意处处忍让柳氏和白氏。
  不是惧怕,而是她想要的根本不在后院。
  再一次踏上回京的旅程,他看着东君,他们要暂时分开了。
  但是将西河的一切留给东君都很放心,把孩子留给东君,他也很放心,很快他们就可以在京城再一次相聚。
  西河的风还在吹。
  那风依然夹杂着从戈壁滩上吹来的沙粒,它们历经了岁月,记录下几千年来经过这里的人们的悲欢离合。
  西河的风还在吹,亘古不变。
  第364章 番外:必死
  清宁宫的侧殿住起来也很舒服,虞侧妃做事一向周全,从未有过什么错处。
  可住的舒服不舒服,柳氏哪里还顾得上呢?
  她静静的躺在那,手放在肚子上。
  她真的不知道肚子里那个可怜的孩子是什么时候没了的,她最近太过惶恐,事情太多,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太后娘家步步紧逼,柳家接连出问题,她的孩子们还没回京
  这一胎怀的不安稳,从一开始她就昏昏沉沉。
  脑子里想不了那么多事。
  肚子疼的时候,也就习惯了。
  只这几日没好好看太医,孩子就
  柳氏感受着肚子里那种闷闷的痛感,感受着身上的虚弱,在这一刻脑子却清明了起来。
  进退两难。
  柳家的事一时不能平息,陛下就算想要偏袒,也不能不顾大臣们的意思。
  大行皇帝还在停灵,陛下登基,她位份还没定下。
  最要紧的是,她的孩子们,还没到
  她好像被困在这里了。
  后来者提起柳皇后,只会说她在德武皇帝出殡当夜病故。
  说些好听的话,就是她纯孝,伤心不已跟随长辈去了。
  说理智一些,就是她怀孕期间累着了,孩子落地就没了,她本人也没撑住就去了。
  可谁又知道,就在五公主落地去了和柳皇后去了之间,还有一些别的事。
  柳氏住在这里,什么都不缺,可她如今再想跟柳家商议一些朝中的事,却做不到。
  她送出去的信件也能落在柳家人手里,可柳家人这时候进不来。
  她不敢大张旗鼓,因为孩子没回来。
  这个时候,她这个正妻不能起身,宫中一切琐事都是虞侧妃打理,她就已经输了一程。
  这个关键时候,虞氏顶上去,她不可能不安排布置。
  她依旧恭敬顺从,可她也明明白白的已经锋芒毕露。
  柳氏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找寻,明确看到了虞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