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这个时代的人寿命没那么长,王妃这都第三胎了,确实不会那么轻松的。
但这些症状也不算多出格,她自己都能忍受。
这一胎算下来,又是来年正月底二月初生。
现在孩子还小,基本看不出男女。
柳氏需要休息的时间长,虞铮要操心的事当然就多。
此消彼长,这都不可避免。
就在月底最后一天,那两位新人终于姗姗来迟。
胡氏十八岁,于氏十七岁。柳氏之前就嘱咐好了,不过具体还是虞铮安顿了她们俩。
平心而论,这两位长得也好看。但是比起金氏和宋氏来,却差一点。
比范氏和舒氏也差一点。
但胜在年轻,年轻,总是什么都好的。
也就在这两个进府的第三天,金姨娘有孕的事报上来了。
她才有孕月余,觉得不舒服请了府医,这才看出来。
第194章 孝心
金氏有孕,倒也不稀奇。
金姨娘岁数小,人不怎么出头,不过样貌是极好的。
她是温柔的性子,从不与人争锋,她是下面官员送来的人。
娘家也没什么出身,独孤钺大概也没想着拉拔她的娘家。
如今就算是怀孕了,也没有之前范氏那种得意,反倒还是规规矩矩的。
也正因此,虞铮也叫人多照顾了几分。
青鸾殿中,虞铮事无巨细的与柳氏回话:她倒也是个老实的,咱们府上如今孩子虽然不少了,可小公子少。要是娘娘这一胎能生下小公子,那就是咱们府上最尊贵的小公子,最好不过。
柳氏摇摇头:儿女的事,谁也说不准。
是,不过首要还是要身子好。您千万好好休养,什么都没有身子要紧,您的福气长着呢。
我倒是安心养着,就辛苦了你。柳氏摇摇头。
左不过我也闲着,能有点事做,这也是好事。虞铮轻笑:还是您信得过我。
我当然信得过你,咱们也多少年了。柳氏拉她的手:有妹妹你,叫我省心多少了?
两个说了一会闲话后,柳氏问:新来的这两个,依你看是如何?
虞铮想了想摇头:不好说,我瞧着胡氏倒是老实,人不算太精明,说话做事也规矩妥帖。这于氏约莫是因为岁数不大,性子多少有些活泼。
活泼这个词,也看怎么用。
这个语境下用,那就不是夸你了。
嗯,刚来,许是还不懂规矩。柳氏点点头。
虞铮笑道:不碍事,只要别错了规矩,也由着她们便是了。
咱们这府上最没规矩的如今如何呢?柳氏嗤笑一声。
这话,虞铮觉得她说的是白氏。
于是虞铮便也提起了白氏:白姐姐如今也是时好时不好的,她不肯宽心,这病就不得缓解。如今新人来,她又巴巴的使人来问
虞铮也很无奈,白侧妃这一辈子关注的就只有这一件事了。
柳氏也没话说,白氏这样,说实话,她们根本都懒得说她什么。
随她去吧。
虞铮叹口气:唉,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劝她宽心罢了。
不管她,如今咱们这么多事,没心思管她。柳氏淡淡的:京城里如今也不安生,陛下身子不如以前了。
虞铮点头:是,毕竟是征战多年。
战场多年,谁不留下些暗伤?
就是独孤钺身上不也有许多伤疤?陛下只会更多,开国之君,只会说能服众?
他必然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要不然也不会数次陷入险境差点就没了命。
征战的时候,一口气不松懈,他就不知道伤病。
可安生富贵的日子过久了,那就不一样了。
大王不是派人回去了,也好打听一二。有时候咱们也不好问陛下的病情。虞铮道。
柳氏点头,这确实。
问多了就不是关心了。
两个人把这阵子的事都说了之后,虞铮就告辞了。
柳氏说明日正常请安,主要是新人进府还没好好给她行礼。
不叫人家来,好像见不得人一般。
还是正式过个明路好。
鸿雁阁里,虞铮嘱咐下去给两个新人的人也都安顿齐了。
堆雪来回话:那个于氏真不是个安分的,今早听闻跟舒姨娘拌嘴。舒姨娘性子和善,也不与人争锋的。再说了,舒姨娘进府早了几年呢,她也真敢。
虞铮挑眉:这么沉不住气?
可不是,听说舒姨娘也让了一步。堆雪道。
虞铮摇摇头:当不知道就好了。
如今这些侍妾们,范氏和方氏住在一起,金氏和宋氏住在一起,本来慕容氏,左氏和舒氏都是单独住着的。
不过现在于氏安排去了舒氏那。
胡氏自己住。
这是柳氏的意思,但是很明显,胡氏单独住只怕只是暂时。
再以后也不好说。
左氏嘛,柳氏确实也还是照顾的。
慕容氏就不说了,两个孩子了,叫她与别人一起住到底也不合适。
虞铮这边忙别的事,也没空多管这些侍妾,反正怎么争斗也弄不到她这里来。
韩宁一行人七月下旬起身,回到京城的时候,是九月底。
厨子们都是带着家小的,所以也不能太赶。
但这个速度,也不算慢。
韩宁也是有官职的人,他还是晋王府来的,进宫不难。
所以第一站就去拜见陛下。
皇帝看见他也高兴:老四可好?
臣回陛下的话,大王一切都好,就是思念陛下和太后娘娘。此番叫臣进京,是为送两个厨子来给陛下。本该与年礼一道送,可大王想叫陛下和太后娘娘早一日吃上西河的饭菜,所以就叫臣先来送人了。
皇帝哈哈笑:他还能有这个心思?
回陛下的话,大王与臣等商议该如何给陛下和太后娘娘送年礼,大王说父亲什么也不缺。是下面人说那或许陛下想念西北的饭菜。大王便叫人费心去找厨子,找了三十多人,最后挑选出这两个,手艺好,品性好,身家清白。所以大王等不及,就叫臣先送回来了。
这些话当然是李先生交代的。
大王确实不是个会这么体贴的人,要说大王巴巴的想到给父亲请厨子。
那就假了。
那就是大王确实念着陛下呢,但是一时想不出来给什么,毕竟父亲什么都有啊。
可下面的人机灵,提议厨子。
大王便觉得好,所以急不可耐的叫人来送。
这么一说,大王的孝心跃然纸上。
果然,皇帝更高兴了,哈哈大笑:好好好,既然你们选的好,就送去御膳房任职。今天就做!
韩宁忙应了,叩谢陛下。
陛下当即赏赐了他,韩宁又把晋王府众人的问候讲述了,代替晋王与王妃给陛下磕头。
也汇报了晋王妃有孕在身的话。
至于说晋王府如今儿子少这件事,陛下其实是关心的。
但是晋王妃膝下养育着一个孩子就可以,她本人是不是能生出嫡子来,都不要紧。
大王当然有给陛下写亲笔信,余下就要陛下自己看。
第195章 平衡
韩宁又去给太后娘娘磕头请安,自然又是一番宽慰,太后娘娘高兴,也赏赐了不少东西。
韩宁暂时还要留京,随时还可以被召见。
韩宁在京城没有府邸,所以太后开口,准许他直接去晋王府住。
韩宁又是一番感激不尽。
他也还有别的事,三公主这边,也有书信,还有礼物。
既然是晋王府来的,那东宫也要问候。
毕竟这是哥哥。
至于别家王府,也有礼物送上,但是韩宁就不会亲自去拜会了。
太后这边,叫人请了贵妃过来。
娘娘才见过晋王府来的人?四郎可好?贵妃进来一边行礼一边问。
好着呢,听说他媳妇又有了。太后笑了笑。
呀,这是好事,四郎媳妇这是第三胎了?夫妻恩爱,好事呀。谁不知道晋王府孩子养得好。贵妃笑着坐下。
太后听着也高兴:是啊,这小子,这一走几年了,也不说回来。
贵妃赔笑:瞧您说的,没有旨意,他也不好回来。
我叫你来,就是问你这个事。皇帝不想儿子,我还想孙子呢。这也该想法子叫他回来看看我。还有他媳妇,还有孩子们,我也想得慌。太后道。
贵妃一听就明白了。
但这些症状也不算多出格,她自己都能忍受。
这一胎算下来,又是来年正月底二月初生。
现在孩子还小,基本看不出男女。
柳氏需要休息的时间长,虞铮要操心的事当然就多。
此消彼长,这都不可避免。
就在月底最后一天,那两位新人终于姗姗来迟。
胡氏十八岁,于氏十七岁。柳氏之前就嘱咐好了,不过具体还是虞铮安顿了她们俩。
平心而论,这两位长得也好看。但是比起金氏和宋氏来,却差一点。
比范氏和舒氏也差一点。
但胜在年轻,年轻,总是什么都好的。
也就在这两个进府的第三天,金姨娘有孕的事报上来了。
她才有孕月余,觉得不舒服请了府医,这才看出来。
第194章 孝心
金氏有孕,倒也不稀奇。
金姨娘岁数小,人不怎么出头,不过样貌是极好的。
她是温柔的性子,从不与人争锋,她是下面官员送来的人。
娘家也没什么出身,独孤钺大概也没想着拉拔她的娘家。
如今就算是怀孕了,也没有之前范氏那种得意,反倒还是规规矩矩的。
也正因此,虞铮也叫人多照顾了几分。
青鸾殿中,虞铮事无巨细的与柳氏回话:她倒也是个老实的,咱们府上如今孩子虽然不少了,可小公子少。要是娘娘这一胎能生下小公子,那就是咱们府上最尊贵的小公子,最好不过。
柳氏摇摇头:儿女的事,谁也说不准。
是,不过首要还是要身子好。您千万好好休养,什么都没有身子要紧,您的福气长着呢。
我倒是安心养着,就辛苦了你。柳氏摇摇头。
左不过我也闲着,能有点事做,这也是好事。虞铮轻笑:还是您信得过我。
我当然信得过你,咱们也多少年了。柳氏拉她的手:有妹妹你,叫我省心多少了?
两个说了一会闲话后,柳氏问:新来的这两个,依你看是如何?
虞铮想了想摇头:不好说,我瞧着胡氏倒是老实,人不算太精明,说话做事也规矩妥帖。这于氏约莫是因为岁数不大,性子多少有些活泼。
活泼这个词,也看怎么用。
这个语境下用,那就不是夸你了。
嗯,刚来,许是还不懂规矩。柳氏点点头。
虞铮笑道:不碍事,只要别错了规矩,也由着她们便是了。
咱们这府上最没规矩的如今如何呢?柳氏嗤笑一声。
这话,虞铮觉得她说的是白氏。
于是虞铮便也提起了白氏:白姐姐如今也是时好时不好的,她不肯宽心,这病就不得缓解。如今新人来,她又巴巴的使人来问
虞铮也很无奈,白侧妃这一辈子关注的就只有这一件事了。
柳氏也没话说,白氏这样,说实话,她们根本都懒得说她什么。
随她去吧。
虞铮叹口气:唉,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劝她宽心罢了。
不管她,如今咱们这么多事,没心思管她。柳氏淡淡的:京城里如今也不安生,陛下身子不如以前了。
虞铮点头:是,毕竟是征战多年。
战场多年,谁不留下些暗伤?
就是独孤钺身上不也有许多伤疤?陛下只会更多,开国之君,只会说能服众?
他必然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要不然也不会数次陷入险境差点就没了命。
征战的时候,一口气不松懈,他就不知道伤病。
可安生富贵的日子过久了,那就不一样了。
大王不是派人回去了,也好打听一二。有时候咱们也不好问陛下的病情。虞铮道。
柳氏点头,这确实。
问多了就不是关心了。
两个人把这阵子的事都说了之后,虞铮就告辞了。
柳氏说明日正常请安,主要是新人进府还没好好给她行礼。
不叫人家来,好像见不得人一般。
还是正式过个明路好。
鸿雁阁里,虞铮嘱咐下去给两个新人的人也都安顿齐了。
堆雪来回话:那个于氏真不是个安分的,今早听闻跟舒姨娘拌嘴。舒姨娘性子和善,也不与人争锋的。再说了,舒姨娘进府早了几年呢,她也真敢。
虞铮挑眉:这么沉不住气?
可不是,听说舒姨娘也让了一步。堆雪道。
虞铮摇摇头:当不知道就好了。
如今这些侍妾们,范氏和方氏住在一起,金氏和宋氏住在一起,本来慕容氏,左氏和舒氏都是单独住着的。
不过现在于氏安排去了舒氏那。
胡氏自己住。
这是柳氏的意思,但是很明显,胡氏单独住只怕只是暂时。
再以后也不好说。
左氏嘛,柳氏确实也还是照顾的。
慕容氏就不说了,两个孩子了,叫她与别人一起住到底也不合适。
虞铮这边忙别的事,也没空多管这些侍妾,反正怎么争斗也弄不到她这里来。
韩宁一行人七月下旬起身,回到京城的时候,是九月底。
厨子们都是带着家小的,所以也不能太赶。
但这个速度,也不算慢。
韩宁也是有官职的人,他还是晋王府来的,进宫不难。
所以第一站就去拜见陛下。
皇帝看见他也高兴:老四可好?
臣回陛下的话,大王一切都好,就是思念陛下和太后娘娘。此番叫臣进京,是为送两个厨子来给陛下。本该与年礼一道送,可大王想叫陛下和太后娘娘早一日吃上西河的饭菜,所以就叫臣先来送人了。
皇帝哈哈笑:他还能有这个心思?
回陛下的话,大王与臣等商议该如何给陛下和太后娘娘送年礼,大王说父亲什么也不缺。是下面人说那或许陛下想念西北的饭菜。大王便叫人费心去找厨子,找了三十多人,最后挑选出这两个,手艺好,品性好,身家清白。所以大王等不及,就叫臣先送回来了。
这些话当然是李先生交代的。
大王确实不是个会这么体贴的人,要说大王巴巴的想到给父亲请厨子。
那就假了。
那就是大王确实念着陛下呢,但是一时想不出来给什么,毕竟父亲什么都有啊。
可下面的人机灵,提议厨子。
大王便觉得好,所以急不可耐的叫人来送。
这么一说,大王的孝心跃然纸上。
果然,皇帝更高兴了,哈哈大笑:好好好,既然你们选的好,就送去御膳房任职。今天就做!
韩宁忙应了,叩谢陛下。
陛下当即赏赐了他,韩宁又把晋王府众人的问候讲述了,代替晋王与王妃给陛下磕头。
也汇报了晋王妃有孕在身的话。
至于说晋王府如今儿子少这件事,陛下其实是关心的。
但是晋王妃膝下养育着一个孩子就可以,她本人是不是能生出嫡子来,都不要紧。
大王当然有给陛下写亲笔信,余下就要陛下自己看。
第195章 平衡
韩宁又去给太后娘娘磕头请安,自然又是一番宽慰,太后娘娘高兴,也赏赐了不少东西。
韩宁暂时还要留京,随时还可以被召见。
韩宁在京城没有府邸,所以太后开口,准许他直接去晋王府住。
韩宁又是一番感激不尽。
他也还有别的事,三公主这边,也有书信,还有礼物。
既然是晋王府来的,那东宫也要问候。
毕竟这是哥哥。
至于别家王府,也有礼物送上,但是韩宁就不会亲自去拜会了。
太后这边,叫人请了贵妃过来。
娘娘才见过晋王府来的人?四郎可好?贵妃进来一边行礼一边问。
好着呢,听说他媳妇又有了。太后笑了笑。
呀,这是好事,四郎媳妇这是第三胎了?夫妻恩爱,好事呀。谁不知道晋王府孩子养得好。贵妃笑着坐下。
太后听着也高兴:是啊,这小子,这一走几年了,也不说回来。
贵妃赔笑:瞧您说的,没有旨意,他也不好回来。
我叫你来,就是问你这个事。皇帝不想儿子,我还想孙子呢。这也该想法子叫他回来看看我。还有他媳妇,还有孩子们,我也想得慌。太后道。
贵妃一听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