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陆谦点头道:“没错,不如我们明日将此事禀告太子,而后由他定夺?”
  沈青江忧心道:“可万一……”
  万一不是她……
  陆谦询问地看向沈青江,沈青江犹豫不决了半晌,终于决定赌一把,毕竟目前也没有其他线索,孙姑姑看上去是个最合适的嫌犯。
  沈青江摇了摇头,道:“没事,明日一早我会去向太子禀明一切。”
  陆谦愣了一下,他明白沈青江这是对明日之事没有把握,不想连累他,所以才说要自己去跟太子回话,而不是拉着陆谦一起。
  陆谦颇为触动地看着沈青江,沈青江和陈璟之间的情谊是他颇为羡慕的,如今沈青江对他推心置腹且又如此替他考虑,陆谦觉得自己似乎也被他们当作了挚友。
  既如此,那自己就更要狠下心来,绝对不能让长赢昏了头脑。
  陆谦攥了攥拳,暗暗下定了决心,而后对沈青江说道:“如此也好,正好明日我还有些要事需处理。”
  沈青江有瞬间的错愕,心想:他莫不是以为我在抢功劳?
  而后又觉得自己这想法有些荒谬,先不说自己对陆谦的了解,这本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自己也只是怕出了岔子连累他,何来功劳之说呢?
  想到这儿,沈青江点了点头道:“好。”
  二人各怀心思相顾无言,陆谦便起身告辞了。
  沈青江一夜无梦,倒是得了个好眠,第二日起了个大早,刚收拾干净,便有内侍来请他了。
  冬日的清晨凛冽异常,沈青江虽然在京城待了多日,依然不喜欢北方冬日早晨的寒冷。他紧了紧衣服快速跟在了宫人身后,一溜小跑来到了御书房。
  经过两日的修养,建安帝杨煊的气色终于有所缓和,他随意地靠坐在案几后的龙椅上翻看着一本奏折,刘喜手握浮尘站在龙椅后,太子杨显、刘瑾、孙猛、还有几位朝臣并列两侧一言不发,御书房里安静得有些令人不安。
  “吱呀”一声,殿门打开,沈青江迈步进屋,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他没想到来见的人不是太子而是皇帝,心里咯噔一下,但很快便沉静下来,规规矩矩五体投地跪在案前见礼:“学生沈青江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煊将奏折放在一旁,眯着眼抬了抬手道:“起来吧。沈青江,你可是找到了下毒之人?”
  沈青江起身道:“谢皇上隆恩!回皇上的话,学生这两日由茶房用水查起,发现的确有一可疑之人,但暂时无确切证据,还需请旨搜查,看能否查到相应证据。”
  皇帝道:“你且讲来。”
  沈青江便把前两日的查访过程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一遍,当然,他刻意隐去了陆谦的部分。
  听完沈青江的话后,皇帝沉吟片刻,道:“你说那宫女姓孙?”
  沈青江点头:“是!”
  皇帝轻轻咳嗽了几声,刘喜立马递上茶水给他润润嗓子。
  刘瑾轻笑一声,开口道:“沈大夫是说前翰林学士孙汀的女儿吗?”
  沈青江一脸茫然地看向刘瑾,刘瑾笑容更大了:“看来你是不知道此事了。孙大人当年被奸人陷害,后来便是皇上亲自为他翻的案,而后又怕他的两个女儿流落在外,才在非选秀年份招了两位姑娘进宫,后来孙家的二姑娘被当年的一位美人刁难丢了性命,皇上知道后立刻将那位美人打入了冷宫,你说那孙姑姑会怨恨皇上吗?”
  沈青江浑身仿佛被雷击中,他看着刘瑾胜券在握的表情,一瞬间有些天旋地转。
  “你这两日就只查到一个孙姑姑?莫不是要来糊弄了事?”刘瑾身旁的吕炎说道。
  沈青江内心慌乱了起来,皇帝喝了茶水后便没再说话,只安静地坐在龙椅上翻看着奏折,难道已经完全不相信我了吗?沈青江悲观地想着。
  此时,孙猛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说道:“启奏陛下,除了孙姑姑,我们还找到了另外一个可疑的人。”
  沈青江不可思议地看向发出声音的地方,那里,陆谦正恭恭敬敬跪在地上,不卑不亢地对着众人说道:“此人出身于冷宫,相信比孙姑姑有更充分的作案动机。”
  第102章 :打赌
  杨煊不动声色地看完了手里的奏折,他并没有搭理跪着的陆谦,也没有搭理呆站着的沈青江,而是对下面站着的几人说道:“定西节度使上的折子,说从年前开始,西疆边境便频频有人来犯,虽都是小打小闹,但常言说得好,小患不弭成大灾,放着不管也确实让朕忧虑啊。“
  孙猛一听此言,马上跪下请旨:“臣原为圣上分忧,请圣上允臣即刻前往西疆大营!”
  太子忙道:“圣上明鉴,几个宵小之徒扰乱边疆安稳,镇守的将士们自会料理,何须大材小用让孙将军亲自上阵?”
  杨煊起身从龙案后走出,来到孙猛身边,亲自将他扶了起来,一脸愧色道:“孙卿年前才从西疆回来,车马劳顿,怎好让你即刻折返啊!”
  孙猛感恩戴德:“谢陛下关怀,镇守西疆本就是臣的职责所在,能回京跟家人吃个团圆饭已是陛下隆恩,臣怎可恃宠而骄,请陛下准臣即可动身前往西疆。”
  孙猛说罢再次跪地请旨,杨煊有些激动地点头说道:“有爱卿为我大梁镇守西土边疆,是朕之福,是大梁之福。年节刚过,天寒地冻,爱卿等过了十五,陪朕吃完元宵再动身吧。”
  孙猛叩拜道:“臣遵旨,谢陛下天恩!”
  杨煊点了点头,又将孙猛扶了起来,亲切又欣慰地握着他的手,笑着点了点头,他身后的刘瑾赞道:“孙将军忧国忧民,实乃我等臣子的典范。”
  孙猛道:“刘阁老言重了,陛下将西疆托付于我,我自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必当鞠躬尽瘁。”
  一直到方才孙猛开口,沈青江才算是从刚才被刘瑾等人为难的窘境中清醒过来,他趁着没人注意,悄默声息地退到一边,安静地看完了这一场君臣之间情深意重的戏码,在他眼里孙猛和杨煊仿佛集市上的买家与卖家,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成交的价码就是元宵节后孙猛就得前往西疆大营。
  沈青江察觉到了一丝异样,皇帝陛下似乎很满意这个“价格”,朝中大臣,比如刘瑾更是乐得看
  孙猛早日离开京城,孙猛一介武将,按理说并不善于察言观色,但刚刚皇帝一开口,孙猛便立马察觉到了皇帝是在催自己回西疆大营,按理说边境的小打小闹根本用不着孙猛这么着急往回赶,这样看来孙猛请旨的速度实在快得有些不自然。
  难道说……
  沈青江不可置信地看向孙猛,心里不住在想,难道咱们这位孙将军在朝中,在皇帝跟前并不得眼?甚至有些……
  忌惮?
  从太子的言语上来看,他倒是颇为依赖孙猛,前几日沈青江第一次跟孙猛见太子的时候就有所察觉,太子似乎很信任这位孙将军,而孙猛不管是带沈青江入宫还是让陆谦帮忙查案,其实都是在有意无意中为太子分忧,如此看来,孙猛是坚定的太子党?
  那么皇帝真正忌惮的人,到底是……
  “沈青江。”杨煊突然发话,打断了沈青江的思路,皇帝头也不回地问道,“你可知罪啊?”
  沈青江一个头磕在地上,道:“学生未能如期查出下毒之人,有负圣上和太子所托。”
  皇帝道:“你既是孙卿推荐的人,也的确治好了朕的病症,理当有赏赐,但你办事不力,不仅拿着太子的印鉴大张旗鼓地查案,打草惊蛇不说,还什么都没查出来,朕不得不罚你,你可明白?”
  其实常人都知道下毒这种事首先极易隐藏,查起来需要时间,短短两日能理出头绪来已实属不易,二来宫里的关系千丝万缕,很多人为了避免惹祸上身都谨言慎行,一言不发,可毕竟太子曾在朝堂上力荐沈青江,这才争取到了两日的时间,此番沈青江出师不利,驳的是太子的面子,刘瑾等朝臣也会参奏太子识人不明,延误查案时机。可如今皇帝一番话将沈青江曾经用过太子印鉴的事情放大,好像是沈青江蒙蔽了太子,狐假虎威还拿着太子的印鉴作威作福一般,三言两语就把太子择了出去。
  沈青江只能硬着头皮道:“学生办事不力,甘愿受罚。”
  皇帝道:“朕便罚你廷杖二十,以儆效尤。”
  雷霆雨露均是君恩,沈青江叩头道:“谢陛下!”
  陆谦见势不妙,立马在一旁叩头道:“启禀圣上,臣在今日日落之前定将凶徒擒拿,请陛下免了沈大夫责罚!”
  廷杖二十,习武之人都得断了筋骨,更何况沈青江一节文人,若是刘瑾等人暗中作梗,这二十杖说不定会要了他的命。
  皇帝低头看了看陆谦,问道:“你就是从禹安调上来的那个陆谦?”
  陆谦恭敬道:“皇上圣明,微臣陆谦现任太常寺卿。”
  皇帝又问道:“你为何要为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