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这一日,任久言依旧在天未亮时登上了城墙,述律然犹豫再三,端了一小杯算不上上好,却是军中难得的茶水,还有一小碟干果,默默跟了上去。
城墙上热浪滚滚,站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任久言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气中显得有些模糊。
述律然走到他身边,将东西放下,声音有些干涩:“任大人,今日…是你的生辰。”
任久言的身体似乎极其轻微地顿了一下,他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固执地望着东方,仿佛没有听见。
述律然看着他被晒得通红脱皮的后颈,看着他倔强的侧脸,心中涌起巨大的酸楚。
他笨拙地将茶水递了过去:“…弱冠之年…按你们中原的礼数…该…该喝碗酒庆贺一下,任大人既然不饮酒,总归还是要喝杯茶的。”
任久言终于缓缓侧过头,他的眼神落在述律然手中的茶盏上,又缓缓移到述律然脸上。
那双总是沉静如水的眼眸里,此刻没有任何过生辰的喜悦,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一种被强行压抑的、汹涌的悲伤。
那悲伤浓烈得,让述律然端着茶杯的手都有些发颤。
任久言伸出手,没有去接茶盏,而是轻轻拂过身下被烈日晒得滚烫的城砖,指尖感受着那灼人的温度。
“是啊…二十了。”
他抬起头,再次望向那空无一物、只有热浪扭曲视线的东方地平线,嘴角极其艰难地扯出一个微小的弧度,那笑容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脆弱和固执:
“他说过,要回来给我行冠礼的,他说过的,他从不曾骗我,他会赶回来的。”
话音落下,他转过头,不再看述律然,也不再说话。
只是那挺直的背脊,在灼热的阳光下,似乎又绷紧了几分,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倔强。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生命力都化作穿透空间的目光,去寻找那渺茫的希望。
述律然端着那杯茶,僵在原地。碗中的清茶在烈日下蒸腾着微弱的茶香,他看着任久言那被汗水和风沙模糊的、却依旧固执守望的侧影,只觉得手中的茶杯沉重得如同灌了铅。
最终,他仰起头,自己将那碗苦涩的茶一饮而尽。
茶香瞬间弥漫整个口腔,却压不下心头的酸涩与沉重。
烈日当空,热风如刀,任久言依旧站在那里,如同一棵扎根在滚烫城墙上的胡杨,孤独地、沉默地、用尽全身力气地等待着,等待着一个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承诺,等待着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归来的身影。
他用这种日复一日的煎熬,欺骗着自己,也支撑着自己,只要他不放弃等待,那远去的人,就仿佛还活着,还在归来的路上。
这无望的守望本身,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也成了这酷暑边城最沉重最坚毅的风景。
永隆二十年,九月。
白昼的酷热如同熔炉,将戈壁滩烤得升腾起扭曲的蜃气。
然而,当最后一缕灼目的阳光沉入地平线,夜幕如同巨大的墨色绒布骤然覆盖下来时,刺骨的寒意便如同潜伏的野兽,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大地。
任久言依旧站在鸿滇新城最高的垛口。
他的轮廓在渐浓的夜色中模糊不清,他的目光,如同生了锈的指针,固执地钉死在东方那片被黑暗彻底吞没的沙海深处。
那里,除了偶尔掠过的风声,只有一片令人心悸的空茫。
三百二十天。
三千八百四十个时辰。
每分每秒的心跳都伴随着希望被碾碎又强行粘合的钝痛。
述律然曾劝过他,季太平的书信里也隐晦地提过帝都局势复杂世事难料。
连那些最崇拜萧将军的韩远兮眼神里也渐渐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但任久言不听,不看,不想。
他用一种近乎自虐的坚韧,筑起一道隔绝外界所有声音的高墙。
墙内,只有一句不断回响的誓言:“等我回来”。
这成了他呼吸的空气,成了支撑他站立的骨骼。
他不允许自己去想“回不来”这个可能,一旦想了,那支撑他熬过这漫长酷暑和无数个冰冷长夜的信念,就会瞬间崩塌。他宁愿沉溺在这自欺欺人的等待里,用日复一日的瞭望,去喂养那渺茫如风中残烛的希望。
只要他还在等,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等,萧凌恒就仿佛还在某个地方活着,还在归来的路上。
子时的风声在寂静的城下营区响起,空洞而悠长,如同丧钟敲在心上,守夜的士兵裹紧了皮袄,缩在避风的角落。
任久言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长时间的站立和心力的巨大消耗,让他疲惫到了极点,骨头缝里都透着酸涩的寒意,眼前阵阵发黑。
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吸了一口气,那冰冷的空气刺得肺叶生疼。
终于,他像是耗尽了最后一丝支撑的力气,极其缓慢地转过身。
走下城墙的每一步,都沉重得如同灌了铅,靴底摩擦着粗糙的砖石,发出沙哑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的背影在稀薄的星光下透着一股被风一吹就会散掉的脆弱,他低垂着头,视线落在脚下模糊的台阶上,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方寸之地。
就在他即将踏上最后一级台阶,走向城内那片同样死寂的黑暗时:
“哒…哒…哒…”
一个极其微弱、极其遥远的声音,穿透了呜咽的风声,如同细小的鼓点,轻轻敲击在他的耳膜上。
任久言的脚步猛地顿住,整个人如同被瞬间冻结的冰雕,僵立在台阶上。
是幻觉吗?
又是那该死的、折磨了他无数个夜晚的幻听?
他屏住呼吸,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动,几乎要撞碎肋骨。
风,依旧在呜咽。
“哒…哒…哒…”
那声音又响起了,比刚才清晰了一点点,不再是幻觉的虚无缥缈,而是带着一种真实的、有节奏的马蹄踏沙的声响。
任久言猛地转回身,他踉跄着冲回垛口,双手死死抓住冰冷的砖石边缘,身体因为极度的激动和紧张而剧烈颤抖,他睁大了双眼,拼命地向声音传来的那片浓得化不开的东方黑暗中望去。
可是,什么也看不见。
夜色如同泼洒的浓墨,将天地万物都吞噬殆尽。
目之所及,只有一片深不见底、令人绝望的漆黑。那马蹄声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又像是来自遥远天际的幻音,在风中时隐时现,捉摸不定。
“哒…哒…哒…哒…”
声音似乎更近了些,节奏也更加清晰稳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任久言的心跳得如同脱缰的野马,全身的血液都涌向了头顶,又在极度的紧张中瞬间冷却。
他死死地盯着那片黑暗,眼睛瞪得酸涩发痛,却依旧捕捉不到任何移动的影子。
只有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的马蹄声,如同踏在他的心尖上,一下,又一下。
是谁?
是商队夜行的驼铃?不,不可能,驼铃不是这个声音。
是巡逻的斥候归来?也不对,时间不对,方向不对。
还是…还是…
他不敢想下去,巨大的希望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冲垮了他用三百二十天筑起的、名为“克制”的堤坝。
恐惧、狂喜、难以置信、患得患失…无数种情绪如同沸腾的岩浆,在他胸中翻滚冲撞,几乎要将他撕裂。
他死死咬住下唇,尝到了浓重的血腥味,他全部的感官都集中在那片黑暗和越来越近的马蹄声上,身体前倾,几乎大半个身子都探出了垛口,仿佛这样就能看得更远一些。
“哒哒哒…哒哒哒…”
马蹄声变得急促起来,如同密集的鼓点,敲碎了夜的死寂,那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仿佛已经冲到了城墙之下。
可眼前,依旧是浓稠的、令人窒息的黑暗。
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看不清。
任久言的呼吸彻底紊乱,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灼烧般的疼痛,他像是溺水的人,拼命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却只能在无边的黑暗中徒劳挣扎。
就在这时,那疾驰的马蹄声,在似乎近在咫尺的地方,突然戛然而止。
消失了。
如同从未出现过。
一片死寂。
比之前更甚的死寂瞬间笼罩下来,只有风声还在呜咽,嘲弄般地吹过空旷的城头。
任久言的身体猛地一僵,如同被无形的重锤狠狠击中,他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绝望和茫然。
难道…又是幻觉?
是这无尽的等待终于将他逼疯了吗?那清晰得如同在耳边的马蹄声…难道只是他濒临崩溃的神经制造出来的幻听?
他无力地松开抓着垛口的手,身体晃了晃,几乎要向前栽下去。
无数个日夜天的煎熬,无数个日夜的期盼,在这一刻似乎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残酷的玩笑。
城墙上热浪滚滚,站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任久言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气中显得有些模糊。
述律然走到他身边,将东西放下,声音有些干涩:“任大人,今日…是你的生辰。”
任久言的身体似乎极其轻微地顿了一下,他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固执地望着东方,仿佛没有听见。
述律然看着他被晒得通红脱皮的后颈,看着他倔强的侧脸,心中涌起巨大的酸楚。
他笨拙地将茶水递了过去:“…弱冠之年…按你们中原的礼数…该…该喝碗酒庆贺一下,任大人既然不饮酒,总归还是要喝杯茶的。”
任久言终于缓缓侧过头,他的眼神落在述律然手中的茶盏上,又缓缓移到述律然脸上。
那双总是沉静如水的眼眸里,此刻没有任何过生辰的喜悦,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一种被强行压抑的、汹涌的悲伤。
那悲伤浓烈得,让述律然端着茶杯的手都有些发颤。
任久言伸出手,没有去接茶盏,而是轻轻拂过身下被烈日晒得滚烫的城砖,指尖感受着那灼人的温度。
“是啊…二十了。”
他抬起头,再次望向那空无一物、只有热浪扭曲视线的东方地平线,嘴角极其艰难地扯出一个微小的弧度,那笑容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脆弱和固执:
“他说过,要回来给我行冠礼的,他说过的,他从不曾骗我,他会赶回来的。”
话音落下,他转过头,不再看述律然,也不再说话。
只是那挺直的背脊,在灼热的阳光下,似乎又绷紧了几分,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倔强。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生命力都化作穿透空间的目光,去寻找那渺茫的希望。
述律然端着那杯茶,僵在原地。碗中的清茶在烈日下蒸腾着微弱的茶香,他看着任久言那被汗水和风沙模糊的、却依旧固执守望的侧影,只觉得手中的茶杯沉重得如同灌了铅。
最终,他仰起头,自己将那碗苦涩的茶一饮而尽。
茶香瞬间弥漫整个口腔,却压不下心头的酸涩与沉重。
烈日当空,热风如刀,任久言依旧站在那里,如同一棵扎根在滚烫城墙上的胡杨,孤独地、沉默地、用尽全身力气地等待着,等待着一个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承诺,等待着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归来的身影。
他用这种日复一日的煎熬,欺骗着自己,也支撑着自己,只要他不放弃等待,那远去的人,就仿佛还活着,还在归来的路上。
这无望的守望本身,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也成了这酷暑边城最沉重最坚毅的风景。
永隆二十年,九月。
白昼的酷热如同熔炉,将戈壁滩烤得升腾起扭曲的蜃气。
然而,当最后一缕灼目的阳光沉入地平线,夜幕如同巨大的墨色绒布骤然覆盖下来时,刺骨的寒意便如同潜伏的野兽,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大地。
任久言依旧站在鸿滇新城最高的垛口。
他的轮廓在渐浓的夜色中模糊不清,他的目光,如同生了锈的指针,固执地钉死在东方那片被黑暗彻底吞没的沙海深处。
那里,除了偶尔掠过的风声,只有一片令人心悸的空茫。
三百二十天。
三千八百四十个时辰。
每分每秒的心跳都伴随着希望被碾碎又强行粘合的钝痛。
述律然曾劝过他,季太平的书信里也隐晦地提过帝都局势复杂世事难料。
连那些最崇拜萧将军的韩远兮眼神里也渐渐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但任久言不听,不看,不想。
他用一种近乎自虐的坚韧,筑起一道隔绝外界所有声音的高墙。
墙内,只有一句不断回响的誓言:“等我回来”。
这成了他呼吸的空气,成了支撑他站立的骨骼。
他不允许自己去想“回不来”这个可能,一旦想了,那支撑他熬过这漫长酷暑和无数个冰冷长夜的信念,就会瞬间崩塌。他宁愿沉溺在这自欺欺人的等待里,用日复一日的瞭望,去喂养那渺茫如风中残烛的希望。
只要他还在等,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等,萧凌恒就仿佛还在某个地方活着,还在归来的路上。
子时的风声在寂静的城下营区响起,空洞而悠长,如同丧钟敲在心上,守夜的士兵裹紧了皮袄,缩在避风的角落。
任久言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长时间的站立和心力的巨大消耗,让他疲惫到了极点,骨头缝里都透着酸涩的寒意,眼前阵阵发黑。
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吸了一口气,那冰冷的空气刺得肺叶生疼。
终于,他像是耗尽了最后一丝支撑的力气,极其缓慢地转过身。
走下城墙的每一步,都沉重得如同灌了铅,靴底摩擦着粗糙的砖石,发出沙哑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的背影在稀薄的星光下透着一股被风一吹就会散掉的脆弱,他低垂着头,视线落在脚下模糊的台阶上,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方寸之地。
就在他即将踏上最后一级台阶,走向城内那片同样死寂的黑暗时:
“哒…哒…哒…”
一个极其微弱、极其遥远的声音,穿透了呜咽的风声,如同细小的鼓点,轻轻敲击在他的耳膜上。
任久言的脚步猛地顿住,整个人如同被瞬间冻结的冰雕,僵立在台阶上。
是幻觉吗?
又是那该死的、折磨了他无数个夜晚的幻听?
他屏住呼吸,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动,几乎要撞碎肋骨。
风,依旧在呜咽。
“哒…哒…哒…”
那声音又响起了,比刚才清晰了一点点,不再是幻觉的虚无缥缈,而是带着一种真实的、有节奏的马蹄踏沙的声响。
任久言猛地转回身,他踉跄着冲回垛口,双手死死抓住冰冷的砖石边缘,身体因为极度的激动和紧张而剧烈颤抖,他睁大了双眼,拼命地向声音传来的那片浓得化不开的东方黑暗中望去。
可是,什么也看不见。
夜色如同泼洒的浓墨,将天地万物都吞噬殆尽。
目之所及,只有一片深不见底、令人绝望的漆黑。那马蹄声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又像是来自遥远天际的幻音,在风中时隐时现,捉摸不定。
“哒…哒…哒…哒…”
声音似乎更近了些,节奏也更加清晰稳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任久言的心跳得如同脱缰的野马,全身的血液都涌向了头顶,又在极度的紧张中瞬间冷却。
他死死地盯着那片黑暗,眼睛瞪得酸涩发痛,却依旧捕捉不到任何移动的影子。
只有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的马蹄声,如同踏在他的心尖上,一下,又一下。
是谁?
是商队夜行的驼铃?不,不可能,驼铃不是这个声音。
是巡逻的斥候归来?也不对,时间不对,方向不对。
还是…还是…
他不敢想下去,巨大的希望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冲垮了他用三百二十天筑起的、名为“克制”的堤坝。
恐惧、狂喜、难以置信、患得患失…无数种情绪如同沸腾的岩浆,在他胸中翻滚冲撞,几乎要将他撕裂。
他死死咬住下唇,尝到了浓重的血腥味,他全部的感官都集中在那片黑暗和越来越近的马蹄声上,身体前倾,几乎大半个身子都探出了垛口,仿佛这样就能看得更远一些。
“哒哒哒…哒哒哒…”
马蹄声变得急促起来,如同密集的鼓点,敲碎了夜的死寂,那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仿佛已经冲到了城墙之下。
可眼前,依旧是浓稠的、令人窒息的黑暗。
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看不清。
任久言的呼吸彻底紊乱,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灼烧般的疼痛,他像是溺水的人,拼命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却只能在无边的黑暗中徒劳挣扎。
就在这时,那疾驰的马蹄声,在似乎近在咫尺的地方,突然戛然而止。
消失了。
如同从未出现过。
一片死寂。
比之前更甚的死寂瞬间笼罩下来,只有风声还在呜咽,嘲弄般地吹过空旷的城头。
任久言的身体猛地一僵,如同被无形的重锤狠狠击中,他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绝望和茫然。
难道…又是幻觉?
是这无尽的等待终于将他逼疯了吗?那清晰得如同在耳边的马蹄声…难道只是他濒临崩溃的神经制造出来的幻听?
他无力地松开抓着垛口的手,身体晃了晃,几乎要向前栽下去。
无数个日夜天的煎熬,无数个日夜的期盼,在这一刻似乎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残酷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