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在赵从煊坐稳皇位后,身为大哥的袁良看出帝王的凉薄,便毅然决然地请辞退隐。
而赵从煊命袁良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护送萧伯瑀平安到岭南。
在这件事上,袁山主动请缨。
他敬佩于萧伯瑀的为人,无论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还是边陲的一个小小县令,萧伯瑀始终是那个忧国忧民的忠良之臣。
相处越久,袁山心里越不是滋味。他替萧大人不值,怨陛下当年为何那般狠心,将这样一位忠良之臣贬到这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
他甚至后悔,后悔当年自己替赵从煊做的事情。
袁山是最早知道赵从煊与萧伯瑀私情的人,当年正是他潜伏在萧府,也是他在萧伯瑀的茶里下药。
倘若当年没有那碗药,没有那些阴私算计,今日的一切会不会截然不同?
他愧对于萧大人,也心甘情愿为萧大人效力。
赵从煊的到来,让袁山心里喜忧参半,或许萧大人终于有机会重回长安了,可帝王的情爱,到底有几分可信。
从前,赵从煊亲手将萧伯瑀贬到数千里外的岭南,今日,赵从煊又恍若心无芥蒂般带他回长安,那他日又怎能保证,此事不会重蹈覆辙?
即便位高至百官之首的宰相,在天子面前,也不过是一个臣子。
得知皇帝的到来,袁山曾暗地里劝过萧伯瑀,只不过,萧伯瑀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些什么。
对于袁山的不领情,赵从煊眉宇间拢起一丝不悦。但念及他护萧伯瑀一路周全的功劳,便摆了摆手,罢了,你先退下吧。
袁山重重叩首,他正欲离去,忽地像下定了决心,草民斗胆,想问陛下一句话。
嗯,说吧。赵从煊并未当一回事。
袁山道:陛下,您究竟......将萧大人置于何地?
屋内霎时间安静下来。
赵从煊缓缓放下茶盏,轻声道:你是在质问朕?
草民不敢。
赵从煊道:待他回长安后,官复原职,依旧是百官之首。
很快,这件事便传到了萧伯瑀耳中。
田安得知此事后,便准备回房收拾东西回长安,忽地,他才发觉不对劲,他转头看向萧伯瑀,纳闷道:大少爷,你怎么好像不太高兴?
陛下这次来岭南,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应允他们回长安,想必是陛下后悔对他的贬黜,如今令他官复原职,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萧伯瑀淡淡道:你想回长安?
当然想啊!田安想也不想地回道,眸光发亮,嘴里还念叨着长安的坊市,......我做梦都想回去!
思忖片刻后,萧伯瑀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回去吧。
啊?田安一愣,大少爷,你......你不回去?
萧伯瑀笑了笑,岭南虽偏远,但此地民风淳朴,政务清简,倒是个安身之处。
可陛下不是说了......田安急得脸都红了,话都说不利索,要让您官复原职啊!
萧伯瑀道:此事,我会亲自和陛下说清楚,你若想离开,我不会阻拦。
你不走,我也不走!田安梗着脖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当年你被贬来岭南,我跟着你来了,我怎么能一个人回去!
萧伯瑀反倒是劝道: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成家了,长安总归是好过岭南,去吧。
田安面色一白,竟直接跪下身来,大少爷,你别赶我走!
他只是不明白,大少爷为何不愿回去。
萧伯瑀无奈地笑了笑,他扶起田安,道:罢了罢了......
话落,萧伯瑀抬眸,便见一道人影立于几丈之外,他微微一怔,随即心头又似放松了下来,这样也好......正好把话说清楚。
田安顺着他的目光回头,看清来人的瞬间,三魂险些飞了出来,他颤巍巍跪下,陛下!
都退下。赵从煊开口道,又屏退旁人。
田安惊慌失措,他不知陛下听了多少,但若是知道,大少爷欲抗旨不遵,会不会一怒之下,砍了他们脑袋。
萧伯瑀拍了拍他的肩,轻声道:先下去吧。
庭院里很快便只剩下他们二人,二人对坐于凉亭下,一时安静至极,只有淅沥的雨滴敲打在屋檐之上,发出滴答的声响。
赵从煊先一步开口:你不愿回长安?
嗯。萧伯瑀轻轻颔首,语气平静至极。
为什么?
萧伯瑀抬眸看他,良久,他才道:陛下......真的不知吗?
赵从煊蹙起眉头,他试图将所有的事情回归于两年前,你若回长安,仍居宰相之位,朝中官员任你调度,我绝不干涉。
萧伯瑀只是摇了摇头,他想要的从来不是这些,可赵从煊,始终不明白。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若他只是个寻常臣子,此刻自当叩首谢恩,欣然赴命。
可他不是。
萧伯瑀缓缓站起身,撩起衣袍,郑重地跪了下去,微臣斗胆抗旨不遵,请陛下成全。
萧伯瑀的神色是从未有过的认真,赵从煊慌了,他急切地问道:你不回长安,那我们呢?
明明他们昨日才亲密无间,他以为,萧伯瑀已经接受了他,他也应允了萧伯瑀官复原职,为何不能回到从前?
萧伯瑀沉默片刻,缓缓道:......不过是黄粱一梦。
赵从煊猛地逼近一步,声音几乎失了调,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与恐慌,你当我是什么?!
君主。
赵从煊身形一僵,声音艰涩: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赵从煊脚步踉跄,身形几乎站不稳,他用力摇着头,眼底隐隐泛红,我可以当方才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我们回长安,重新开始。
萧伯瑀轻轻闭了闭眼,恕微臣......不能从命。
话音落地,空气中只有雨水滴落的声响。
赵从煊紧攥着手掌,掌心未愈的伤口泛起刺痛,他猛地拂袖转身,大步走出凉亭,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衣袍。可走出几步,他又骤然回头,他低下头来,似妥协道:我许你大司马之职,统领三军,军政大权尽归你手,这......可以了吗?
如今朝中的太尉之职已成了虚设,赵从煊许他大司马之职,便是将军政之权都交给了他。
这已经是赵从煊极大的退让,以萧氏的根基,一旦执掌军政大权,便是半个江山在握,下一步......甚至可能取而代之。
萧伯瑀抬起头来,可眼中却无半分欣喜,他看向赵从煊,眉间凝着些许倦意,轻声问道:我曾视陛下为此生至爱,甘愿为陛下倾尽所有,可......陛下呢?
赵从煊无权无势时,萧伯瑀尽己之力护他,在他登基后,又竭力为他稳固朝局,甚至在他猜忌时,仍可一步步退让。
直至......一纸贬谪诏书,将他从梦中惊醒。
被贬岭南后,他怨过,恨过,最终归于平静。若从此君臣陌路,也许是二人最好的归宿。
可赵从煊的到来,又将他的心湖搅乱。
赵从煊可以当做从前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但他不可以。
可他却悲哀地发现,他仍难以放下这个人。面对他的贴近,身体比心先一步起了反应,他不想看到赵从煊那双骗人的眼睛,便捂住他的双眼,不想听他口中虚假的甜言蜜语,便堵住他的唇。
就只当做一场梦,梦醒了,就该散了。
今日陛下能因一时愧疚许以大司马之职,来日亦能因一丝猜忌再度将他打入深渊。
萧伯瑀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赵从煊心慌意乱,开口道:我......我也心悦于你!
若非倾心,他不会远赴岭南,他不会为他跪在庙前,也不会为冒险折枝,更不会应允将军政之权交到他的手中......
这一切,还不够吗?
曾经......陛下也这么说过。萧伯瑀的声音很轻,声音几乎要被雨声吞没。
赵从煊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胸口像是被巨石碾过,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他想反驳,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因为萧伯瑀所说的全是事实。
而赵从煊命袁良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护送萧伯瑀平安到岭南。
在这件事上,袁山主动请缨。
他敬佩于萧伯瑀的为人,无论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还是边陲的一个小小县令,萧伯瑀始终是那个忧国忧民的忠良之臣。
相处越久,袁山心里越不是滋味。他替萧大人不值,怨陛下当年为何那般狠心,将这样一位忠良之臣贬到这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
他甚至后悔,后悔当年自己替赵从煊做的事情。
袁山是最早知道赵从煊与萧伯瑀私情的人,当年正是他潜伏在萧府,也是他在萧伯瑀的茶里下药。
倘若当年没有那碗药,没有那些阴私算计,今日的一切会不会截然不同?
他愧对于萧大人,也心甘情愿为萧大人效力。
赵从煊的到来,让袁山心里喜忧参半,或许萧大人终于有机会重回长安了,可帝王的情爱,到底有几分可信。
从前,赵从煊亲手将萧伯瑀贬到数千里外的岭南,今日,赵从煊又恍若心无芥蒂般带他回长安,那他日又怎能保证,此事不会重蹈覆辙?
即便位高至百官之首的宰相,在天子面前,也不过是一个臣子。
得知皇帝的到来,袁山曾暗地里劝过萧伯瑀,只不过,萧伯瑀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些什么。
对于袁山的不领情,赵从煊眉宇间拢起一丝不悦。但念及他护萧伯瑀一路周全的功劳,便摆了摆手,罢了,你先退下吧。
袁山重重叩首,他正欲离去,忽地像下定了决心,草民斗胆,想问陛下一句话。
嗯,说吧。赵从煊并未当一回事。
袁山道:陛下,您究竟......将萧大人置于何地?
屋内霎时间安静下来。
赵从煊缓缓放下茶盏,轻声道:你是在质问朕?
草民不敢。
赵从煊道:待他回长安后,官复原职,依旧是百官之首。
很快,这件事便传到了萧伯瑀耳中。
田安得知此事后,便准备回房收拾东西回长安,忽地,他才发觉不对劲,他转头看向萧伯瑀,纳闷道:大少爷,你怎么好像不太高兴?
陛下这次来岭南,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应允他们回长安,想必是陛下后悔对他的贬黜,如今令他官复原职,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萧伯瑀淡淡道:你想回长安?
当然想啊!田安想也不想地回道,眸光发亮,嘴里还念叨着长安的坊市,......我做梦都想回去!
思忖片刻后,萧伯瑀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回去吧。
啊?田安一愣,大少爷,你......你不回去?
萧伯瑀笑了笑,岭南虽偏远,但此地民风淳朴,政务清简,倒是个安身之处。
可陛下不是说了......田安急得脸都红了,话都说不利索,要让您官复原职啊!
萧伯瑀道:此事,我会亲自和陛下说清楚,你若想离开,我不会阻拦。
你不走,我也不走!田安梗着脖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当年你被贬来岭南,我跟着你来了,我怎么能一个人回去!
萧伯瑀反倒是劝道: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成家了,长安总归是好过岭南,去吧。
田安面色一白,竟直接跪下身来,大少爷,你别赶我走!
他只是不明白,大少爷为何不愿回去。
萧伯瑀无奈地笑了笑,他扶起田安,道:罢了罢了......
话落,萧伯瑀抬眸,便见一道人影立于几丈之外,他微微一怔,随即心头又似放松了下来,这样也好......正好把话说清楚。
田安顺着他的目光回头,看清来人的瞬间,三魂险些飞了出来,他颤巍巍跪下,陛下!
都退下。赵从煊开口道,又屏退旁人。
田安惊慌失措,他不知陛下听了多少,但若是知道,大少爷欲抗旨不遵,会不会一怒之下,砍了他们脑袋。
萧伯瑀拍了拍他的肩,轻声道:先下去吧。
庭院里很快便只剩下他们二人,二人对坐于凉亭下,一时安静至极,只有淅沥的雨滴敲打在屋檐之上,发出滴答的声响。
赵从煊先一步开口:你不愿回长安?
嗯。萧伯瑀轻轻颔首,语气平静至极。
为什么?
萧伯瑀抬眸看他,良久,他才道:陛下......真的不知吗?
赵从煊蹙起眉头,他试图将所有的事情回归于两年前,你若回长安,仍居宰相之位,朝中官员任你调度,我绝不干涉。
萧伯瑀只是摇了摇头,他想要的从来不是这些,可赵从煊,始终不明白。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若他只是个寻常臣子,此刻自当叩首谢恩,欣然赴命。
可他不是。
萧伯瑀缓缓站起身,撩起衣袍,郑重地跪了下去,微臣斗胆抗旨不遵,请陛下成全。
萧伯瑀的神色是从未有过的认真,赵从煊慌了,他急切地问道:你不回长安,那我们呢?
明明他们昨日才亲密无间,他以为,萧伯瑀已经接受了他,他也应允了萧伯瑀官复原职,为何不能回到从前?
萧伯瑀沉默片刻,缓缓道:......不过是黄粱一梦。
赵从煊猛地逼近一步,声音几乎失了调,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与恐慌,你当我是什么?!
君主。
赵从煊身形一僵,声音艰涩: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赵从煊脚步踉跄,身形几乎站不稳,他用力摇着头,眼底隐隐泛红,我可以当方才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我们回长安,重新开始。
萧伯瑀轻轻闭了闭眼,恕微臣......不能从命。
话音落地,空气中只有雨水滴落的声响。
赵从煊紧攥着手掌,掌心未愈的伤口泛起刺痛,他猛地拂袖转身,大步走出凉亭,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衣袍。可走出几步,他又骤然回头,他低下头来,似妥协道:我许你大司马之职,统领三军,军政大权尽归你手,这......可以了吗?
如今朝中的太尉之职已成了虚设,赵从煊许他大司马之职,便是将军政之权都交给了他。
这已经是赵从煊极大的退让,以萧氏的根基,一旦执掌军政大权,便是半个江山在握,下一步......甚至可能取而代之。
萧伯瑀抬起头来,可眼中却无半分欣喜,他看向赵从煊,眉间凝着些许倦意,轻声问道:我曾视陛下为此生至爱,甘愿为陛下倾尽所有,可......陛下呢?
赵从煊无权无势时,萧伯瑀尽己之力护他,在他登基后,又竭力为他稳固朝局,甚至在他猜忌时,仍可一步步退让。
直至......一纸贬谪诏书,将他从梦中惊醒。
被贬岭南后,他怨过,恨过,最终归于平静。若从此君臣陌路,也许是二人最好的归宿。
可赵从煊的到来,又将他的心湖搅乱。
赵从煊可以当做从前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但他不可以。
可他却悲哀地发现,他仍难以放下这个人。面对他的贴近,身体比心先一步起了反应,他不想看到赵从煊那双骗人的眼睛,便捂住他的双眼,不想听他口中虚假的甜言蜜语,便堵住他的唇。
就只当做一场梦,梦醒了,就该散了。
今日陛下能因一时愧疚许以大司马之职,来日亦能因一丝猜忌再度将他打入深渊。
萧伯瑀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赵从煊心慌意乱,开口道:我......我也心悦于你!
若非倾心,他不会远赴岭南,他不会为他跪在庙前,也不会为冒险折枝,更不会应允将军政之权交到他的手中......
这一切,还不够吗?
曾经......陛下也这么说过。萧伯瑀的声音很轻,声音几乎要被雨声吞没。
赵从煊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胸口像是被巨石碾过,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他想反驳,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因为萧伯瑀所说的全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