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小酉子阻拦道:萧大人......
让我进去,我要见陛下。萧伯瑀神色凛然,眸中似凝着寒霜。
小酉子骤然一震,寻常时萧伯瑀温润如玉,可此刻的他,周身气势令人胆寒。
萧大人,陛下......陛下身子不适......
话音未落,萧伯瑀便越过小酉子闯入殿内,周遭禁卫面色犹豫,还是上前阻拦:萧大人,没有陛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闯禁宫,违者......
违者如何?萧伯瑀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今日,他一定要见到陛下。
小酉子连忙上前劝道:奴才这就去通传,这就去!
不多时,小酉子趋步回来,萧大人,陛下有请。
闻言,禁卫放下横刀,侧身让开。
寝宫内,药香浓郁。
隔着层层纱幔,萧伯瑀顿住了脚步,道:退下。
小酉子瞥了瞥萧伯瑀的神色,小声提醒道:陛下身子不适,萧大人您......
退下。萧伯瑀再次道。
小酉子连声应是,趋步躬身退下。
萧伯瑀掀开纱幔,只见赵从煊倚在床榻上,脸色虽然虚弱,但还不至于到神志不清的地步。
你怎么来了?赵从煊缓缓开口,像是许久没有说过话,声音有些沙哑。
萧伯瑀眉头微蹙,他问道:陛下为何给陈太尉加封九锡之礼?
赵从煊闻言,眼睫轻颤,随即又咳嗽起来,似乎是身体难受得很。
见状,萧伯瑀连忙来到榻前,又倒了一杯温水,小心服侍他喝下。
我......赵从煊靠在他怀里,时而轻咳着,身体气虚,根本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萧伯瑀轻抚着他的后背,将他抱在怀中时,才发觉怀中之人单薄的身体微微颤抖着。
他将人搂得更紧,不忍再苛责他半句。
陛下......萧伯瑀声音低沉,眼中闪过一丝痛色,自古以来,九锡只赐予功勋卓著之臣,非开国功臣不可轻授,陈太尉虽位高权重,可何德何能受此殊荣?
这个问题,赵从煊无法回答他。
我很困了,你陪我睡一会儿吧......赵从煊声音极轻,他蜷缩在萧伯瑀怀里,像是刻意回避那个问题。
萧伯瑀轻声回道:臣,等陛下醒来。
他脱去外袍,在龙榻外侧躺下,旋即小心翼翼地将他拥入怀中。赵从煊的额头抵在他颈窝处,呼吸渐渐平稳。
不知过了多久,殿内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酉子禀报道:陛下、萧大人,陈伦陈将军求见。
隔着纱幔,小酉子看不到内室的人影,只是有些疑惑,萧大人什么时候离开了寝宫。
片刻,内室传来一阵窸窣声,赵从煊道:让他进来。
是。
小酉子躬身退下,不多时,陈伦剑履入殿。
臣参见陛下。陈伦淡淡道,对天子无恭敬之心。
赵从煊轻咳了几声,小酉子见状,连忙问道:陛下身子不适,陈将军若有什么事......
话音未落,陈伦便已经开口道:臣听闻陛下梦魇,特从民间寻了几个方士,来给陛下,解梦。
爱卿,有心了......赵从煊说着便咳了起来。
陈伦丝毫不在意,兴冲冲地便唤那几个方士进来。
其中一个长须花白的方士张口便道:老朽昨夜观星,见有赤气贯日,正应圣人受命,赤帝当兴之谶。
哦?那是何意?陈伦故作不懂。
方士捋须一笑,眼中精光闪烁,此乃天意更迭之兆,陛下近日梦魇,想必是感应到了天命变化。
其他几人连连应是。
纱幔后传来赵从煊剧烈的咳嗽声,小酉子忍不住出声:陈将军,陛下,陛下需要静养!
陈伦见目的已经达成,便悠悠道:既然如此,那臣便先行告退。
那几位方士面面相觑。
赵从煊道:小酉子,好生......善待几位......
小酉子又急又气,这几个人说的话足以砍几次脑袋了,陛下还要善待他们。
可圣令在前,小酉子只能连声应是,便派人带这几位术士下去。
待人都离开后,榻上的萧伯瑀不发一语地起身,他已经没有必要追问那个问题了。
赵从煊神色微诧,他下意识想要伸出手攥住萧伯瑀的衣袖,可手悬至空中又停了下来,他缓缓放下手,垂下了眼眸,隐去了眼中的神色。
第50章 逼宫
永昌五年, 春。
太尉陈威回朝受礼,终于在二月廿一这一天,陈威率八百亲兵抵达长安。
在他抵达长安的前几日, 两道密敕同时传到荆州。
二月廿七,陈威受封太师, 赐九锡之礼。
残春的晨光本应清冷,可那日, 却是赤气贯日。
东方既明时, 天边忽然漫开一层薄雾, 起初只是淡色绯红,而后越来越浓, 直到整片天空都染成了绛色。
赤气如纱, 缓缓缠上日轮。
晨光微露之时, 萧伯瑀便起身入宫, 马车刚驶出相府大门, 便被十余名玄甲士卒拦住去路,这些都是陈威亲兵。
为首之人抱拳行礼, 铁胄下的眼睛却冷得像淬了冰,太尉忧心萧大人安危,特命末将护送。
话音落地, 便将马夫强行赶下去,而后换成了自己的人。
马车并没有朝宫门驶去,而去停在了城东的一座别院。
院中之人,坐着的是陈威长子, 当今少傅,陈辙。
萧大人,请。陈辙示意他坐下。
萧伯瑀立于庭院之中, 与陈辙相隔数尺,而后缓缓开口,今天是太尉受九锡之礼的日子,少傅不在殿前侍奉,反而请我在此相见,是为何意?
陈辙笑了笑,萧伯瑀,你又何必明知故问。
萧伯瑀眼神骤冷,食君之禄,却行不臣之事,陈辙,这便是你学的仁道吗?
多年前,二人曾在太学馆论学,萧伯瑀以为,以陈辙的才学,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陈辙的眼神闪烁,他瞥开了眼神,双手紧攥。片刻后,他的脊背挺直了一些,下巴微微抬起,眼神带上了一丝冷硬的光,民间皆传图谶,方士龟甲占卜,都说是陈当代赵,这都是天意罢了。
说罢,陈辙上前一步,继续道:大晟国祚二百余年,可这些年来,天子昏庸无能,天灾屡降,兵戈不息,黎元困苦,大晟气数早已将尽。
你萧伯瑀自以为忠君为民,可你忠的是什么君,是昏君,暴君,庸君,是无能之君,我陈氏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你这是篡逆。萧伯瑀寒声道。
陈辙朝他走来,讽笑道:你清高,你风节凛然,要不是我替你求情,你以为你今日还能站在这里?若你愿忠于新朝,父亲可留你一命,若你执意赴死......
............
皇宫,前朝大殿。
诺大的宫殿内没有一个朝臣,皇帝赵从煊斜倚在龙榻上,他微阖着眼眸,似闭目养神。
身旁的小酉子心头不安,小心翼翼道:吉时将至,朝臣们怎么还不来?
急什么,该来的人很快就来了。赵从煊淡淡道。
话音落地,殿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铁甲铮铮,轰隆震响。小酉子心头骤然一紧,只见一队玄甲亲兵列阵而入,分列两侧,肃杀之气瞬间笼罩大殿。
随后,陈威终于现身,在他身后的是御史大夫石正、上将军陈伦、北城将领蔡术、虎贲中郎将许寅,还有数十位陈氏一族的朝臣。
陈威父子均未着朝服,而是一身戎装,腰间佩剑,步履沉稳地踏入殿中。
陛下,人已经齐了,可以开始了。陈伦笑着道。
小酉子汗毛陡立,他咽了咽口水,朗声道:朝中大臣尚未到......
话音未落,便有人将小酉子拖了下去,赵从煊缓缓抬眸,他轻咳了一声,开口道:陈太师,这是何意?
此时,御史大夫石正忽然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圣体违和,久不视朝,殊不知太卜署夜观星象,大晟国祚至今,天数将终,而国不可一日无主,民不可一日无君。
让我进去,我要见陛下。萧伯瑀神色凛然,眸中似凝着寒霜。
小酉子骤然一震,寻常时萧伯瑀温润如玉,可此刻的他,周身气势令人胆寒。
萧大人,陛下......陛下身子不适......
话音未落,萧伯瑀便越过小酉子闯入殿内,周遭禁卫面色犹豫,还是上前阻拦:萧大人,没有陛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闯禁宫,违者......
违者如何?萧伯瑀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今日,他一定要见到陛下。
小酉子连忙上前劝道:奴才这就去通传,这就去!
不多时,小酉子趋步回来,萧大人,陛下有请。
闻言,禁卫放下横刀,侧身让开。
寝宫内,药香浓郁。
隔着层层纱幔,萧伯瑀顿住了脚步,道:退下。
小酉子瞥了瞥萧伯瑀的神色,小声提醒道:陛下身子不适,萧大人您......
退下。萧伯瑀再次道。
小酉子连声应是,趋步躬身退下。
萧伯瑀掀开纱幔,只见赵从煊倚在床榻上,脸色虽然虚弱,但还不至于到神志不清的地步。
你怎么来了?赵从煊缓缓开口,像是许久没有说过话,声音有些沙哑。
萧伯瑀眉头微蹙,他问道:陛下为何给陈太尉加封九锡之礼?
赵从煊闻言,眼睫轻颤,随即又咳嗽起来,似乎是身体难受得很。
见状,萧伯瑀连忙来到榻前,又倒了一杯温水,小心服侍他喝下。
我......赵从煊靠在他怀里,时而轻咳着,身体气虚,根本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萧伯瑀轻抚着他的后背,将他抱在怀中时,才发觉怀中之人单薄的身体微微颤抖着。
他将人搂得更紧,不忍再苛责他半句。
陛下......萧伯瑀声音低沉,眼中闪过一丝痛色,自古以来,九锡只赐予功勋卓著之臣,非开国功臣不可轻授,陈太尉虽位高权重,可何德何能受此殊荣?
这个问题,赵从煊无法回答他。
我很困了,你陪我睡一会儿吧......赵从煊声音极轻,他蜷缩在萧伯瑀怀里,像是刻意回避那个问题。
萧伯瑀轻声回道:臣,等陛下醒来。
他脱去外袍,在龙榻外侧躺下,旋即小心翼翼地将他拥入怀中。赵从煊的额头抵在他颈窝处,呼吸渐渐平稳。
不知过了多久,殿内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酉子禀报道:陛下、萧大人,陈伦陈将军求见。
隔着纱幔,小酉子看不到内室的人影,只是有些疑惑,萧大人什么时候离开了寝宫。
片刻,内室传来一阵窸窣声,赵从煊道:让他进来。
是。
小酉子躬身退下,不多时,陈伦剑履入殿。
臣参见陛下。陈伦淡淡道,对天子无恭敬之心。
赵从煊轻咳了几声,小酉子见状,连忙问道:陛下身子不适,陈将军若有什么事......
话音未落,陈伦便已经开口道:臣听闻陛下梦魇,特从民间寻了几个方士,来给陛下,解梦。
爱卿,有心了......赵从煊说着便咳了起来。
陈伦丝毫不在意,兴冲冲地便唤那几个方士进来。
其中一个长须花白的方士张口便道:老朽昨夜观星,见有赤气贯日,正应圣人受命,赤帝当兴之谶。
哦?那是何意?陈伦故作不懂。
方士捋须一笑,眼中精光闪烁,此乃天意更迭之兆,陛下近日梦魇,想必是感应到了天命变化。
其他几人连连应是。
纱幔后传来赵从煊剧烈的咳嗽声,小酉子忍不住出声:陈将军,陛下,陛下需要静养!
陈伦见目的已经达成,便悠悠道:既然如此,那臣便先行告退。
那几位方士面面相觑。
赵从煊道:小酉子,好生......善待几位......
小酉子又急又气,这几个人说的话足以砍几次脑袋了,陛下还要善待他们。
可圣令在前,小酉子只能连声应是,便派人带这几位术士下去。
待人都离开后,榻上的萧伯瑀不发一语地起身,他已经没有必要追问那个问题了。
赵从煊神色微诧,他下意识想要伸出手攥住萧伯瑀的衣袖,可手悬至空中又停了下来,他缓缓放下手,垂下了眼眸,隐去了眼中的神色。
第50章 逼宫
永昌五年, 春。
太尉陈威回朝受礼,终于在二月廿一这一天,陈威率八百亲兵抵达长安。
在他抵达长安的前几日, 两道密敕同时传到荆州。
二月廿七,陈威受封太师, 赐九锡之礼。
残春的晨光本应清冷,可那日, 却是赤气贯日。
东方既明时, 天边忽然漫开一层薄雾, 起初只是淡色绯红,而后越来越浓, 直到整片天空都染成了绛色。
赤气如纱, 缓缓缠上日轮。
晨光微露之时, 萧伯瑀便起身入宫, 马车刚驶出相府大门, 便被十余名玄甲士卒拦住去路,这些都是陈威亲兵。
为首之人抱拳行礼, 铁胄下的眼睛却冷得像淬了冰,太尉忧心萧大人安危,特命末将护送。
话音落地, 便将马夫强行赶下去,而后换成了自己的人。
马车并没有朝宫门驶去,而去停在了城东的一座别院。
院中之人,坐着的是陈威长子, 当今少傅,陈辙。
萧大人,请。陈辙示意他坐下。
萧伯瑀立于庭院之中, 与陈辙相隔数尺,而后缓缓开口,今天是太尉受九锡之礼的日子,少傅不在殿前侍奉,反而请我在此相见,是为何意?
陈辙笑了笑,萧伯瑀,你又何必明知故问。
萧伯瑀眼神骤冷,食君之禄,却行不臣之事,陈辙,这便是你学的仁道吗?
多年前,二人曾在太学馆论学,萧伯瑀以为,以陈辙的才学,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陈辙的眼神闪烁,他瞥开了眼神,双手紧攥。片刻后,他的脊背挺直了一些,下巴微微抬起,眼神带上了一丝冷硬的光,民间皆传图谶,方士龟甲占卜,都说是陈当代赵,这都是天意罢了。
说罢,陈辙上前一步,继续道:大晟国祚二百余年,可这些年来,天子昏庸无能,天灾屡降,兵戈不息,黎元困苦,大晟气数早已将尽。
你萧伯瑀自以为忠君为民,可你忠的是什么君,是昏君,暴君,庸君,是无能之君,我陈氏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你这是篡逆。萧伯瑀寒声道。
陈辙朝他走来,讽笑道:你清高,你风节凛然,要不是我替你求情,你以为你今日还能站在这里?若你愿忠于新朝,父亲可留你一命,若你执意赴死......
............
皇宫,前朝大殿。
诺大的宫殿内没有一个朝臣,皇帝赵从煊斜倚在龙榻上,他微阖着眼眸,似闭目养神。
身旁的小酉子心头不安,小心翼翼道:吉时将至,朝臣们怎么还不来?
急什么,该来的人很快就来了。赵从煊淡淡道。
话音落地,殿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铁甲铮铮,轰隆震响。小酉子心头骤然一紧,只见一队玄甲亲兵列阵而入,分列两侧,肃杀之气瞬间笼罩大殿。
随后,陈威终于现身,在他身后的是御史大夫石正、上将军陈伦、北城将领蔡术、虎贲中郎将许寅,还有数十位陈氏一族的朝臣。
陈威父子均未着朝服,而是一身戎装,腰间佩剑,步履沉稳地踏入殿中。
陛下,人已经齐了,可以开始了。陈伦笑着道。
小酉子汗毛陡立,他咽了咽口水,朗声道:朝中大臣尚未到......
话音未落,便有人将小酉子拖了下去,赵从煊缓缓抬眸,他轻咳了一声,开口道:陈太师,这是何意?
此时,御史大夫石正忽然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圣体违和,久不视朝,殊不知太卜署夜观星象,大晟国祚至今,天数将终,而国不可一日无主,民不可一日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