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呼吸越来越烫,交缠的水声被窗外的风雪掩盖,萧伯瑀搂在他腰后的手收得愈来愈紧。
风雪愈急,暖阁内呼吸交错,赵从煊被他吻得气息不稳,微微偏头躲开,唇瓣泛着水光,低声唤了一声他的名字。
萧伯瑀轻嗯了一声回应,他将人压在榻下。锦缎窸窣,衣袍交叠,赵从煊的衣带不知何时松散了几分,领口微敞,露出一截白皙的锁骨。
他俯身在那上面轻吮着,似要留下些痕迹来,惹得赵从煊浑身一颤,他仰起头,喉间溢出一声极轻的呜咽。
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熏得人昏昏欲醉。
萧伯瑀将人搂在怀中,待他呼吸渐渐平稳后,而后在他眉间落下一吻。
他看向窗外的雪,眸间陷入了沉思,待来年冬天,长安或许已经是另外的光景。
第48章 箭在弦上
永昌四年, 正月。
刚开年不久,长安便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
元日贺宴上,永安公主献舞, 一曲霓裳舞惊艳四座。
舞毕,众人赞叹不已。太后笑着招手, 永安,到哀家跟前来。
永安公主盈盈下拜, 举止有礼有度。她立在殿中, 亭亭玉立, 如一枝初露浸染的牡丹花,矜贵而明艳。
哀家瞧着, 永安如今出落得这般好, 也该寻个良配了。太后微微颔首, 随即看向皇帝, 笑着道:今日元日佳节, 不如皇帝就给永安做个主,择个如意郎君如何?
在座之人无不看出, 元日贺宴,实为公主选亲,众人的目光落在曾经求娶公主的陈伦身上。
陈伦心头暗喜, 正欲起身。
赵从煊缓缓开口:永安可有意属之人?
公主闻言,眼睫微垂,声音温婉:臣妹,但凭皇兄做主。
赵从煊的目光掠过满殿朝臣, 最后落在一道肃立的身影,羽林中郎将,孔岑。
孔爱卿年轻有为, 又是忠烈之后,朕看来,最为适宜。
孔岑猛地抬起头来,他疾步出列,单膝跪在殿前,臣惶恐,公主金枝玉叶......
话音未落。
陛下!陈伦霍地站起身,案上酒盏被带翻,臣求娶公主在前,今日太后既提及公主婚事,臣斗胆请陛下成全!
殿中霎时鸦雀无声。
按大晟祖训,公主婚配悉由圣裁,陛下既已赐婚于孔将军,陈都尉这是何意?太常寺卿周访颤巍巍起身。
陈伦骤然看向周访,眉头紧蹙着,他上前一步,语气强硬:陛下!臣对公主一片赤诚,还请陛下三思!
此话可谓是盛势凌人,完全不把皇权放在眼中,却忘了这是什么场合。
赵从煊淡淡道:永安意属为何?
永安公主此时抬起头来,眸光如水,轻轻扫过孔岑,又迅速垂下眼帘,低声道:孔将军忠勇仁义,臣妹愿意。
陈伦脸色铁青,这是第二次让他沦为长安城的笑柄。
无论各人心思如何,不日后,皇帝下旨,赐婚永安公主下嫁孔家,朝中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
第二件事是:
北城将领蔡术被妻子陈雁儿当众羞辱,并扬言要与他和离。
原因在于上元节那天,蔡术与营中弟兄在乐坊喝酒,雅间内丝竹声声,舞姬翩跹起舞。
蔡术闷头喝酒,一个舞姬不小心歪了脚,身体软倒了他怀中。
恰在这时,雅间的门突然被踹开,陈雁儿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见此情景,她又怒又委屈,厉喝道:蔡术!
舞姬们四散而逃。
蔡术瞥了一眼,却什么也没解释。
陈雁儿见他如此冷漠,心中怒火更盛,可她还是强压下怒气,哽着脸色道:回府。
这酒尚未喝完。蔡术终于回了她的话,却再无往日的顺从。
陈雁儿脸上挂不住,她声音几乎发颤,你什么意思?
雅间内一片死寂,营中弟兄面面相觑,无人敢插话,蔡术依旧沉默。
我陈家待你不薄,没有我爹,你什么都不是陈雁儿嘶声道。
蔡术脸色铁青,猛地站起身:够了!
怎么够?陈雁儿冷笑道:诸位都听好了!我陈雁儿要和蔡术和离,不是你休我,而是我陈雁儿......休了你!
次日,这件事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第三件事情是:
正月下旬,郎中令陈括从北境回长安时,途中偶遇雨雪交加,众人来到一处险谷躲避,正巧峭壁上一块巨大的岩石在积雪重压下松动。
巨石轰然砸下,滚落过程中积雪裹着碎石砸下,众人躲避不及,顿时,峡谷内哀声遍起。
一块尖锐的岩石砸在陈括的右腿上,霎时间,骨头断裂。
当众人将陈括挖出来时,他的右腿已经扭曲成不自然的角度,森白的骨茬刺破皮肉,暴露在寒风中。陈括面色惨白,身体因剧痛而颤抖着。
消息传回时,皇帝特赦其修养好身体,再赶回来长安。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阳春三月,皇帝赵从煊染了风寒,且病症反复,一直缠绵病榻,政事上便全交给了宰相萧伯瑀。
皇宫,寝宫内,檀香浓郁。
萧伯瑀坐在床榻旁,眉头紧蹙着。
榻上之人紧闭着双眼,纤长的睫毛偶尔轻颤着,他脸上苍白,呼吸急促而浅薄,短短几日,他的病情似乎又加重了,一副病弱膏肓的模样。
萧伯瑀伸手轻抚着他消瘦的脸颊,触及微烫,他只轻轻碰了一下,又收回了手,生怕惊扰了病中昏睡的人。
药来了!药煎好了!小酉子端着药碗匆匆进来。
萧伯瑀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药碗。
小酉子一愣,神色有些迟疑,萧大人,还是让奴才来吧......
我来照顾陛下,你先退下吧。萧伯瑀什么也没有解释。
是。小酉子只好躬身退下。
萧伯瑀轻声唤道:陛下,喝药了......
又唤了几遍,赵从煊才缓缓睁开眼睛来。
萧伯瑀试了试汤药的温度,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榻上的人扶起,靠在自己怀中。
他舀了一勺药汁,轻轻送到赵从煊唇边。
赵从煊身体虚弱,他轻咳一声,褐色的药汁从他唇角溢出。
萧伯瑀放下药碗,用手帕擦去他唇角的残渍,随即含了一口药汁,俯身以唇相渡,苦涩的药味在两人唇齿间蔓延。
如此反复,一碗药喂了足有小半个时辰。
陛下病疾为何反复无常?萧伯瑀责问太医院,可太医们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们开的药大体相同,并没有异常之处。
按理来说,一个小小的风寒,几日便能痊愈了,可陛下这病一拖就是大半个月。
而且,有种愈发加重的样子。
萧伯瑀忙于政务,并不能时常入宫伴陛下左右。
每次入宫,便只静静地陪在榻上,偶尔说些朝中之事。
而就在这个时候,冀州传来了异动,尉迟诀得知皇帝病重,似有卷土重来之意。
眼下,各地正休养生息,若是此时交战,定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朝堂上,陈伦一派主张出兵,一举剿灭反叛军。
长安兵权的转移对陈氏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为了稳固权势,陈氏如今急需一场能足以扭转局面的军功。
三军兵权尚在陈威手中,而皇帝病重,陈伦主战,朝中之人几乎没有反对的余地。
四月下旬,皇帝封陈伦为上将军,率八万大兵夺取冀州。
冀州边境,烽火连天,百姓弃田而逃。
陈伦攻势极猛,八万大军压境,先锋营以火矢开路,箭雨如蝗,黑烟滚滚,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际。
尉迟诀占据险要之地,坚守不出。
几轮攻占下来,陈伦不仅没有讨到半分好处,营中弟兄更是士气萎靡。
更重要的一点是,朝中粮草并不足以支持他们僵持数月。
在这个时候,一封讽刺陈家背信弃义的信迅速传遍了军中。
信上是尉迟徽与陈威早有约定,双方互不打扰,可陈家现在背信弃义,早忘了几年前的约定。
无稽之谈!陈伦怒喝一声。
又召州郡各地的兵马包围冀州,势必要斩下尉迟诀的头颅,以正人心。
风雪愈急,暖阁内呼吸交错,赵从煊被他吻得气息不稳,微微偏头躲开,唇瓣泛着水光,低声唤了一声他的名字。
萧伯瑀轻嗯了一声回应,他将人压在榻下。锦缎窸窣,衣袍交叠,赵从煊的衣带不知何时松散了几分,领口微敞,露出一截白皙的锁骨。
他俯身在那上面轻吮着,似要留下些痕迹来,惹得赵从煊浑身一颤,他仰起头,喉间溢出一声极轻的呜咽。
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熏得人昏昏欲醉。
萧伯瑀将人搂在怀中,待他呼吸渐渐平稳后,而后在他眉间落下一吻。
他看向窗外的雪,眸间陷入了沉思,待来年冬天,长安或许已经是另外的光景。
第48章 箭在弦上
永昌四年, 正月。
刚开年不久,长安便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
元日贺宴上,永安公主献舞, 一曲霓裳舞惊艳四座。
舞毕,众人赞叹不已。太后笑着招手, 永安,到哀家跟前来。
永安公主盈盈下拜, 举止有礼有度。她立在殿中, 亭亭玉立, 如一枝初露浸染的牡丹花,矜贵而明艳。
哀家瞧着, 永安如今出落得这般好, 也该寻个良配了。太后微微颔首, 随即看向皇帝, 笑着道:今日元日佳节, 不如皇帝就给永安做个主,择个如意郎君如何?
在座之人无不看出, 元日贺宴,实为公主选亲,众人的目光落在曾经求娶公主的陈伦身上。
陈伦心头暗喜, 正欲起身。
赵从煊缓缓开口:永安可有意属之人?
公主闻言,眼睫微垂,声音温婉:臣妹,但凭皇兄做主。
赵从煊的目光掠过满殿朝臣, 最后落在一道肃立的身影,羽林中郎将,孔岑。
孔爱卿年轻有为, 又是忠烈之后,朕看来,最为适宜。
孔岑猛地抬起头来,他疾步出列,单膝跪在殿前,臣惶恐,公主金枝玉叶......
话音未落。
陛下!陈伦霍地站起身,案上酒盏被带翻,臣求娶公主在前,今日太后既提及公主婚事,臣斗胆请陛下成全!
殿中霎时鸦雀无声。
按大晟祖训,公主婚配悉由圣裁,陛下既已赐婚于孔将军,陈都尉这是何意?太常寺卿周访颤巍巍起身。
陈伦骤然看向周访,眉头紧蹙着,他上前一步,语气强硬:陛下!臣对公主一片赤诚,还请陛下三思!
此话可谓是盛势凌人,完全不把皇权放在眼中,却忘了这是什么场合。
赵从煊淡淡道:永安意属为何?
永安公主此时抬起头来,眸光如水,轻轻扫过孔岑,又迅速垂下眼帘,低声道:孔将军忠勇仁义,臣妹愿意。
陈伦脸色铁青,这是第二次让他沦为长安城的笑柄。
无论各人心思如何,不日后,皇帝下旨,赐婚永安公主下嫁孔家,朝中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
第二件事是:
北城将领蔡术被妻子陈雁儿当众羞辱,并扬言要与他和离。
原因在于上元节那天,蔡术与营中弟兄在乐坊喝酒,雅间内丝竹声声,舞姬翩跹起舞。
蔡术闷头喝酒,一个舞姬不小心歪了脚,身体软倒了他怀中。
恰在这时,雅间的门突然被踹开,陈雁儿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见此情景,她又怒又委屈,厉喝道:蔡术!
舞姬们四散而逃。
蔡术瞥了一眼,却什么也没解释。
陈雁儿见他如此冷漠,心中怒火更盛,可她还是强压下怒气,哽着脸色道:回府。
这酒尚未喝完。蔡术终于回了她的话,却再无往日的顺从。
陈雁儿脸上挂不住,她声音几乎发颤,你什么意思?
雅间内一片死寂,营中弟兄面面相觑,无人敢插话,蔡术依旧沉默。
我陈家待你不薄,没有我爹,你什么都不是陈雁儿嘶声道。
蔡术脸色铁青,猛地站起身:够了!
怎么够?陈雁儿冷笑道:诸位都听好了!我陈雁儿要和蔡术和离,不是你休我,而是我陈雁儿......休了你!
次日,这件事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第三件事情是:
正月下旬,郎中令陈括从北境回长安时,途中偶遇雨雪交加,众人来到一处险谷躲避,正巧峭壁上一块巨大的岩石在积雪重压下松动。
巨石轰然砸下,滚落过程中积雪裹着碎石砸下,众人躲避不及,顿时,峡谷内哀声遍起。
一块尖锐的岩石砸在陈括的右腿上,霎时间,骨头断裂。
当众人将陈括挖出来时,他的右腿已经扭曲成不自然的角度,森白的骨茬刺破皮肉,暴露在寒风中。陈括面色惨白,身体因剧痛而颤抖着。
消息传回时,皇帝特赦其修养好身体,再赶回来长安。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阳春三月,皇帝赵从煊染了风寒,且病症反复,一直缠绵病榻,政事上便全交给了宰相萧伯瑀。
皇宫,寝宫内,檀香浓郁。
萧伯瑀坐在床榻旁,眉头紧蹙着。
榻上之人紧闭着双眼,纤长的睫毛偶尔轻颤着,他脸上苍白,呼吸急促而浅薄,短短几日,他的病情似乎又加重了,一副病弱膏肓的模样。
萧伯瑀伸手轻抚着他消瘦的脸颊,触及微烫,他只轻轻碰了一下,又收回了手,生怕惊扰了病中昏睡的人。
药来了!药煎好了!小酉子端着药碗匆匆进来。
萧伯瑀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药碗。
小酉子一愣,神色有些迟疑,萧大人,还是让奴才来吧......
我来照顾陛下,你先退下吧。萧伯瑀什么也没有解释。
是。小酉子只好躬身退下。
萧伯瑀轻声唤道:陛下,喝药了......
又唤了几遍,赵从煊才缓缓睁开眼睛来。
萧伯瑀试了试汤药的温度,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榻上的人扶起,靠在自己怀中。
他舀了一勺药汁,轻轻送到赵从煊唇边。
赵从煊身体虚弱,他轻咳一声,褐色的药汁从他唇角溢出。
萧伯瑀放下药碗,用手帕擦去他唇角的残渍,随即含了一口药汁,俯身以唇相渡,苦涩的药味在两人唇齿间蔓延。
如此反复,一碗药喂了足有小半个时辰。
陛下病疾为何反复无常?萧伯瑀责问太医院,可太医们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们开的药大体相同,并没有异常之处。
按理来说,一个小小的风寒,几日便能痊愈了,可陛下这病一拖就是大半个月。
而且,有种愈发加重的样子。
萧伯瑀忙于政务,并不能时常入宫伴陛下左右。
每次入宫,便只静静地陪在榻上,偶尔说些朝中之事。
而就在这个时候,冀州传来了异动,尉迟诀得知皇帝病重,似有卷土重来之意。
眼下,各地正休养生息,若是此时交战,定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朝堂上,陈伦一派主张出兵,一举剿灭反叛军。
长安兵权的转移对陈氏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为了稳固权势,陈氏如今急需一场能足以扭转局面的军功。
三军兵权尚在陈威手中,而皇帝病重,陈伦主战,朝中之人几乎没有反对的余地。
四月下旬,皇帝封陈伦为上将军,率八万大兵夺取冀州。
冀州边境,烽火连天,百姓弃田而逃。
陈伦攻势极猛,八万大军压境,先锋营以火矢开路,箭雨如蝗,黑烟滚滚,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际。
尉迟诀占据险要之地,坚守不出。
几轮攻占下来,陈伦不仅没有讨到半分好处,营中弟兄更是士气萎靡。
更重要的一点是,朝中粮草并不足以支持他们僵持数月。
在这个时候,一封讽刺陈家背信弃义的信迅速传遍了军中。
信上是尉迟徽与陈威早有约定,双方互不打扰,可陈家现在背信弃义,早忘了几年前的约定。
无稽之谈!陈伦怒喝一声。
又召州郡各地的兵马包围冀州,势必要斩下尉迟诀的头颅,以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