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殿外雷雨交加,风声簌簌。
萧伯瑀将人往怀中拢紧了些,一只手揽住他的腰间,另一只手批阅着政务,偶尔轻声问他如何决断。
赵从煊倒是认真思索着,虽然并非所有决策都是上策,但萧伯瑀总能先是认可了他的回答,再根据形势表明最优之策。
晚膳过后,赵从煊坐在高位亲自给狸猫喂食,又时不时将鱼干高高举起,逗弄得它喵喵叫着。
不多时,殿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小酉子快步入殿,余光瞥了一眼萧伯瑀后,又上前了几步,小声道:陛下,贤妃娘娘身体不适,请陛下过去看看。
贤妃,太尉陈威的侄女陈巧儿的封号。
传太医了吗。赵从煊淡淡道。
小酉子微微抬眸,又道:已经传了太医,可贤妃娘娘说,雨夜惊雷,她煮了茶,恭候陛下。
嗯,我知道了。赵从煊神色不变。
小酉子揣测圣意,那奴才这就去回绝?
不用了。赵从煊将手中的鱼干都喂给狸猫,随即缓缓起身朝殿外走去,又吩咐道:今晚安排萧大人在偏殿住下,不得怠慢。
小酉子连忙应是。
待赵从煊离开后,萧伯瑀手中的动作一滞,他缓缓抬起头,看向赵从煊离去的方向,执笔的手越发收紧。
桂宫主殿。
赵从煊进入殿内,贤妃陈巧儿轻咳了一声,随即屏退了宫女太监,她微微抬眸,只见赵从煊的神色较平常冷了几分。
陈巧儿一怔,但什么也没问,她为赵从煊斟了一杯茶水。
与此同时,她从袖口拿出了一张素笺递了过去,口中却道:不知陛下可喜欢喝这新茶?
赵从煊接过素笺,举起了茶盏但没有喝,他轻声回道:味道淡了些。
两人在殿内交谈了许久。
忽地,陈巧儿又命人换来老茶,但赵从煊似乎没了兴致,恰逢殿外雨已经停了,他吩咐宫人好好照顾贤妃,随即便起身离开。
待赵从煊回到御书房时,殿内已经空无一人,小酉子快步上前,禀告道:陛下,方才雨停,萧大人已经离宫了。
找他回来。赵从煊道。
小酉子一愣,迟疑道:这个时辰,萧大人应该已经到了宫门
赵从煊收紧了手,半晌,他转过身去,罢了。
小酉子退下后,赵从煊缓步坐回至高位上,与白日里闲散的模样截然相反,面容尚未褪尽少年的清隽之气,可那双眼睛却深得骇人,漆黑如墨,无波无澜,像是淬了冰的寒潭,又像是藏了刃的鞘。
他拿出那张素笺,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很快便将其烧掉。
陈威太过自大,在他眼中,女子不过是利益的牺牲品。
自然也想不到,有一天,他手中的棋子会反过来刺他一刀。
陈氏之人皆重利益,从陈巧儿十五岁开始,便商量着要将她送入宫中。陈巧儿不愿入宫,只因她心里已经有了心悦之人。
十六岁时,她瞒着家中之人,和她心爱的人逃出长安,临行之时,被囚禁在深院的母亲看懂了她的心思,却没有阻拦。
她想着,待有朝一日,她一定回来接她母亲离开。
可没想到,逃出长安没多久便被追了上来,无论她如何哀求,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被乱刀砍死,随即跌落悬崖,尸骨无存。
待她被抓回家时,看见的只有母亲冰冷的尸体。
陈巧儿浑身发寒,而陈家还要将她送入宫中,那时永顺帝残暴无仁的名声早已传出
她划伤了容颜,反抗着不公。
然而在几年后的今日,陈巧儿依旧被陈家送入宫中。
第37章 弄假成真
几日后。
宰相府下发敕令, 令鸿胪寺少丞萧回舟率两百人出使西域各国,与大晟王朝建立邦交。
出发之日定于明年开春。
得知此消息后,柳灵儿从扬州赶了过来, 她一来长安便去见了萧回舟,恳请萧回舟带她一起去。
萧回舟这一去, 路险道长,他自然不愿意将柳灵儿带入险境, 他温声劝道:此去路途遥远, 多有险阻, 非比寻常,而且, 西域风沙漫天, 盗匪横行, 实在不是你能承受的。
柳灵儿不断地摇头, 她只知道, 若是她不迈出这一步,她和萧回舟之间, 便再无了可能。
十一月的曲江池畔,冷风夹杂着雪絮吹来,似锋利的银针刮得人耳根发疼。
柳灵儿紧紧攥着衣袖, 指尖微微发颤,却仍固执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着他,萧回舟, 我并非娇弱的女子,我不怕路途艰险,只怕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 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只怕你这一走,便是数年,而我不想再等了。
萧回舟怔然。
柳灵儿拢了拢身上披的氅衣,而后转身往萧府走去。
皇宫,御书房。
陈辙为皇帝赵从煊讲学,只不过,听学之人早已神游太虚,思绪飞远。
陛下,陛下。陈辙喊道。
赵从煊指尖微动,似乏困极了,他抬起头,怎么了?
讲学多日,陈辙也算是了解皇帝的秉性,这放在世家中,就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他心头暗叹,随即躬身行礼,臣先行告退。
嗯。赵从煊不甚在意地点了点头。
许久过后,御书房内一片安静。
赵从煊唤道:小酉子,这几日怎么不见萧大人入宫。
小酉子神色稍微犹豫,随即回道:临近深冬,萧大人估计是忙着来年开春诸事。
嗯。赵从煊轻轻颔首,他看着手上的书,却觉得心头莫名一股烦躁。
他放下书,拿起茶盏灌了一口茶水,却因喝得太急而呛了一下。
小酉子听到声音后,误以为他染了风寒,连忙问道:陛下,可要请太医来?
不必赵从煊方一出口,很快又改变了注意,他又轻咳了几声,吩咐道:小酉子,你安排人去一趟宰相府,就说朕这几日染了风寒,政务之事就劳烦萧爱卿了。
是小酉子连忙退下。
很快,太后便得知皇帝染了风寒,又派了几个太医前去诊脉。
太医们虽觉得脉象正常,可陛下神色虚弱,还时常咳嗽不停,只好开了些养神汤。
赵从煊在寝宫躺了半日,直到天都黑了,也没等到他想等的人。
不知不觉间,他的身体越发沉重,脑袋时不时传来一阵钝疼。
又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似乎传来小酉子的声音,他模模糊糊地应了下来。
萧伯瑀进入殿内时,只觉殿内燥热无比,他眉头微蹙,站在珠帘前,轻声喊道:陛下。
嗯床榻上的人影含糊地应了一声。
萧伯瑀越过珠帘,快步来到床榻前,只见赵从煊面色泛红,呼吸也有些急促。
他伸手探向赵从煊的额头,不知是身体发烫还是殿内的燥热使然,触手微微发烫。
似乎是感受到额头的温凉,赵从煊半睁着眼,眸间水雾氤氲,目光迷蒙地落在萧伯瑀的脸上。
他微微仰头,蹭了蹭萧伯瑀的手心,声音沙哑,又带着病中的几分软糯,你来了
萧伯瑀心头一软,他收回手,转身去倒了一杯茶水,又试探了一下水温,才坐回床边,轻声道:陛下,先喝点水。
赵从煊撑起身子,却不接过茶杯,只是微微张着唇,眼巴巴地看着他。
见状,萧伯瑀无奈地笑了笑,他将人靠在自己的怀中,一手扶着他的肩头,一手将杯沿抵在他的唇边,将温水一点一点渡入他的口中。
温水滋润了干渴的喉咙,赵从煊眸光清明了一些,心头顿时生出委屈之意。
于是,在萧伯瑀转身放下茶杯时,他忽而仰起头,在他的颈侧咬了一口。
萧伯瑀身形一僵,颈侧传来细微的刺痛。
他转过身来,却见赵从煊低垂着头,只攥着他的衣襟发泄着不满。
萧伯瑀将人往怀中拢紧了些,一只手揽住他的腰间,另一只手批阅着政务,偶尔轻声问他如何决断。
赵从煊倒是认真思索着,虽然并非所有决策都是上策,但萧伯瑀总能先是认可了他的回答,再根据形势表明最优之策。
晚膳过后,赵从煊坐在高位亲自给狸猫喂食,又时不时将鱼干高高举起,逗弄得它喵喵叫着。
不多时,殿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小酉子快步入殿,余光瞥了一眼萧伯瑀后,又上前了几步,小声道:陛下,贤妃娘娘身体不适,请陛下过去看看。
贤妃,太尉陈威的侄女陈巧儿的封号。
传太医了吗。赵从煊淡淡道。
小酉子微微抬眸,又道:已经传了太医,可贤妃娘娘说,雨夜惊雷,她煮了茶,恭候陛下。
嗯,我知道了。赵从煊神色不变。
小酉子揣测圣意,那奴才这就去回绝?
不用了。赵从煊将手中的鱼干都喂给狸猫,随即缓缓起身朝殿外走去,又吩咐道:今晚安排萧大人在偏殿住下,不得怠慢。
小酉子连忙应是。
待赵从煊离开后,萧伯瑀手中的动作一滞,他缓缓抬起头,看向赵从煊离去的方向,执笔的手越发收紧。
桂宫主殿。
赵从煊进入殿内,贤妃陈巧儿轻咳了一声,随即屏退了宫女太监,她微微抬眸,只见赵从煊的神色较平常冷了几分。
陈巧儿一怔,但什么也没问,她为赵从煊斟了一杯茶水。
与此同时,她从袖口拿出了一张素笺递了过去,口中却道:不知陛下可喜欢喝这新茶?
赵从煊接过素笺,举起了茶盏但没有喝,他轻声回道:味道淡了些。
两人在殿内交谈了许久。
忽地,陈巧儿又命人换来老茶,但赵从煊似乎没了兴致,恰逢殿外雨已经停了,他吩咐宫人好好照顾贤妃,随即便起身离开。
待赵从煊回到御书房时,殿内已经空无一人,小酉子快步上前,禀告道:陛下,方才雨停,萧大人已经离宫了。
找他回来。赵从煊道。
小酉子一愣,迟疑道:这个时辰,萧大人应该已经到了宫门
赵从煊收紧了手,半晌,他转过身去,罢了。
小酉子退下后,赵从煊缓步坐回至高位上,与白日里闲散的模样截然相反,面容尚未褪尽少年的清隽之气,可那双眼睛却深得骇人,漆黑如墨,无波无澜,像是淬了冰的寒潭,又像是藏了刃的鞘。
他拿出那张素笺,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很快便将其烧掉。
陈威太过自大,在他眼中,女子不过是利益的牺牲品。
自然也想不到,有一天,他手中的棋子会反过来刺他一刀。
陈氏之人皆重利益,从陈巧儿十五岁开始,便商量着要将她送入宫中。陈巧儿不愿入宫,只因她心里已经有了心悦之人。
十六岁时,她瞒着家中之人,和她心爱的人逃出长安,临行之时,被囚禁在深院的母亲看懂了她的心思,却没有阻拦。
她想着,待有朝一日,她一定回来接她母亲离开。
可没想到,逃出长安没多久便被追了上来,无论她如何哀求,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被乱刀砍死,随即跌落悬崖,尸骨无存。
待她被抓回家时,看见的只有母亲冰冷的尸体。
陈巧儿浑身发寒,而陈家还要将她送入宫中,那时永顺帝残暴无仁的名声早已传出
她划伤了容颜,反抗着不公。
然而在几年后的今日,陈巧儿依旧被陈家送入宫中。
第37章 弄假成真
几日后。
宰相府下发敕令, 令鸿胪寺少丞萧回舟率两百人出使西域各国,与大晟王朝建立邦交。
出发之日定于明年开春。
得知此消息后,柳灵儿从扬州赶了过来, 她一来长安便去见了萧回舟,恳请萧回舟带她一起去。
萧回舟这一去, 路险道长,他自然不愿意将柳灵儿带入险境, 他温声劝道:此去路途遥远, 多有险阻, 非比寻常,而且, 西域风沙漫天, 盗匪横行, 实在不是你能承受的。
柳灵儿不断地摇头, 她只知道, 若是她不迈出这一步,她和萧回舟之间, 便再无了可能。
十一月的曲江池畔,冷风夹杂着雪絮吹来,似锋利的银针刮得人耳根发疼。
柳灵儿紧紧攥着衣袖, 指尖微微发颤,却仍固执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着他,萧回舟, 我并非娇弱的女子,我不怕路途艰险,只怕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 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只怕你这一走,便是数年,而我不想再等了。
萧回舟怔然。
柳灵儿拢了拢身上披的氅衣,而后转身往萧府走去。
皇宫,御书房。
陈辙为皇帝赵从煊讲学,只不过,听学之人早已神游太虚,思绪飞远。
陛下,陛下。陈辙喊道。
赵从煊指尖微动,似乏困极了,他抬起头,怎么了?
讲学多日,陈辙也算是了解皇帝的秉性,这放在世家中,就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他心头暗叹,随即躬身行礼,臣先行告退。
嗯。赵从煊不甚在意地点了点头。
许久过后,御书房内一片安静。
赵从煊唤道:小酉子,这几日怎么不见萧大人入宫。
小酉子神色稍微犹豫,随即回道:临近深冬,萧大人估计是忙着来年开春诸事。
嗯。赵从煊轻轻颔首,他看着手上的书,却觉得心头莫名一股烦躁。
他放下书,拿起茶盏灌了一口茶水,却因喝得太急而呛了一下。
小酉子听到声音后,误以为他染了风寒,连忙问道:陛下,可要请太医来?
不必赵从煊方一出口,很快又改变了注意,他又轻咳了几声,吩咐道:小酉子,你安排人去一趟宰相府,就说朕这几日染了风寒,政务之事就劳烦萧爱卿了。
是小酉子连忙退下。
很快,太后便得知皇帝染了风寒,又派了几个太医前去诊脉。
太医们虽觉得脉象正常,可陛下神色虚弱,还时常咳嗽不停,只好开了些养神汤。
赵从煊在寝宫躺了半日,直到天都黑了,也没等到他想等的人。
不知不觉间,他的身体越发沉重,脑袋时不时传来一阵钝疼。
又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似乎传来小酉子的声音,他模模糊糊地应了下来。
萧伯瑀进入殿内时,只觉殿内燥热无比,他眉头微蹙,站在珠帘前,轻声喊道:陛下。
嗯床榻上的人影含糊地应了一声。
萧伯瑀越过珠帘,快步来到床榻前,只见赵从煊面色泛红,呼吸也有些急促。
他伸手探向赵从煊的额头,不知是身体发烫还是殿内的燥热使然,触手微微发烫。
似乎是感受到额头的温凉,赵从煊半睁着眼,眸间水雾氤氲,目光迷蒙地落在萧伯瑀的脸上。
他微微仰头,蹭了蹭萧伯瑀的手心,声音沙哑,又带着病中的几分软糯,你来了
萧伯瑀心头一软,他收回手,转身去倒了一杯茶水,又试探了一下水温,才坐回床边,轻声道:陛下,先喝点水。
赵从煊撑起身子,却不接过茶杯,只是微微张着唇,眼巴巴地看着他。
见状,萧伯瑀无奈地笑了笑,他将人靠在自己的怀中,一手扶着他的肩头,一手将杯沿抵在他的唇边,将温水一点一点渡入他的口中。
温水滋润了干渴的喉咙,赵从煊眸光清明了一些,心头顿时生出委屈之意。
于是,在萧伯瑀转身放下茶杯时,他忽而仰起头,在他的颈侧咬了一口。
萧伯瑀身形一僵,颈侧传来细微的刺痛。
他转过身来,却见赵从煊低垂着头,只攥着他的衣襟发泄着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