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陈迹舟:“好啊,到时候我带你打天下。”
江萌看着他,没有头绪地想着那句“就这么离不开我?”
静了一会儿,她说:“你去哪里上学。”
“新加坡。”
“决定了?”
“嗯。”
“你申国外的学校,是不是要看高考成绩啊?”
陈迹舟点头。
那他还会待满一年,江萌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他们在一起,从来不讲成绩,排名,考试。
也不谈离别。
很多次,说到那些会让情绪跌宕的部分,就会自动中止对话。
江萌转过身去,又伏案看起书来了。她随便拿了手边的一个小本子,是陈迹舟的数学错题集,江萌看得自然心不在焉,余光里的人起了身。
陈迹舟进了屋。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在小石桌上放了一盏电池款的台灯,“啪”的一下按下开关,江萌面前的文字骤然变清晰。
他又转身进了屋,过了会儿,又出来了。
陈迹舟不知道拿了什么东西,因为江萌再偏头看他时,他已经蹲下来了,她下意识往旁边偏了偏小腿闪躲,“什么啊。”
她定睛一看,是一盘蚊香,为保证安全,他把蚊香放在镂空的盒子里。
陈迹舟说:“有蚊子,小心别踢到。”
“……哦。”
他帮她摆好蚊香盒,眼见陈迹舟要落座,江萌咬了咬笔头,又说:“其实还有点热。”
陈迹舟愣了下。
接着,江萌的头顶传来一声无奈的轻笑。
他没再进屋了,去了院子外面,找到外公,进来的时候,手里多了把王京舶的蒲扇。
陈迹舟在她身侧坐下,一边轻轻地晃着扇子,帮她驱散暑气,一边好笑地对上江萌无语的面色,说道:“院子里没电,你非得坐这儿,我真没辙了。要么你忍忍,要么我忍忍。”
江萌以为他在逗她,没想到,他真的帮她扇了很久的风。
她心里过意不去,却也没有叫停,沉浸在这份被照顾的安全感里,又因它无法长久的延续,而提前体悟到遗失的酸楚。
余光里是少年白皙骨感的手腕,低体脂的形态极具观赏性,筋脉与骨骼的痕迹都很分明,错落的青色像他鲜活而蓬勃的生命力,永恒地流淌、跳动。
“你不累吗?”她问。
陈迹舟慢慢悠悠:“刚睡醒,精力无限。”
“妈妈那天还说我:你迟早被陈迹舟惯得无法无天。”
他听了,浑不在意地一笑:“那就无法无天啊。”
“……”
他语气嚣张:“陈迹舟不是还在吗?”
江萌也笑了,对上他明媚又张扬的眼神:“怎么这么胆大包天,别被我妈听见了。”
陈迹舟倒是很有担当,他甚至连担当都表现得那么轻盈,不过轻轻一点头:“来吧,来找我,我负责到底。”
江萌总觉得,他许多的玩笑话都讲得像真的,不过在热闹戏谑的氛围里,被削弱了本意的重量。
厚厚的错题集在她的手中,江萌没有将纸张按牢固,纸面一片一片飞快地跌下去,直到扉页龙飞凤舞的字迹显现出来。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江萌眼眸一亮:“哪个大佬给你写的?”
她知道,他或者外公总能有本事找到一些高端的手笔。
陈迹舟把那层纸掀起来,语气挺稀松平常的:“要么,撕下来给你?”
她抬脸看着他,用询问的眼神:快说啊。
“我写的。”他说。
“……”
江萌实力演绎一秒黑脸。
陈迹舟松开那页纸,笑着,指她额头:“势利啊,势利。”
好朋友这个词还是太笼统,江萌可以有很多的好朋友,但是她只有一个陈迹舟。
他是特别的。
具体一点来说,这份特别表现在,他是最懂她的人,最愿意照顾她感受的人,最愿意为她付出的人。
也是她在炎热的暑天里,最难耐无趣的每一个时刻,最想见到的人。
江萌有时很好奇,宏大的历史要怎么注解细腻至极的感情呢?
他说,人类的每一种痛苦都能在历史中找到解药,烽火连天里的大局观,轻如鸿毛、重若泰山的生死观。可他从不和她说起,那些翻不到谜底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江萌低下了头,手指做着重复的动作,把他错题集的页面一角卷得变形。
过了会儿,她出声说了句:“你不在的话,我会很想你的。”
这声音太小,像蚊子嗡了两下。
陈迹舟停下了扇扇子的动作,挨近了些,眼神和语气都很温柔:“什么?”
她漂亮的眼珠轻轻右转,就看到他下颌和喉结的流畅线条在慢慢靠近。
他是真的没听见,静静等候她的二次发言,但江萌不好意思再说了。
第17章 第17章你一直一直在我的心里面
江萌回到家里,叶昭序从外面旅游完回来了,额头上还架着她的墨镜,在厨房做了简单的宵夜。
她看起来心情挺不错的,嘴里还哼着歌,在油锅里噼里啪啦炒着菜。
叶昭序也放了暑假,终于能悠闲悠闲了,她在家待着无聊,经常自己报团出去玩几趟,就在国内,三两天的行程。叶昭序出门从来独来独往,江萌忙着学习,她就没耽误她,每次同行队伍的人问她老公孩子,她就笑笑说,我没老公,孩子准备高考了。
江萌靠在厨房门口,看了看她:“妈妈,我要是想出国,你还是不支持吗?”
哼歌的声音中断了,叶昭序说:“怎么又提这事?”
说这个“又”字,是因为之前江萌也考虑过出国留学的事。
但父母不同意。
叶昭序不支持,原因很简单,她认为江萌孤身在外照顾不好自己。
在大人眼里,小孩子是很稚嫩的,刚成年的年纪,心智还没那么成熟,怎么去面对那些自由到没下限的花花世界呢?她是觉得,非要出国的话,研究生再出去稍微好一点,别人的孩子她不清楚,但是对心理年龄偏小的江萌来说,一定得有个面对成人世界的过渡期。
江萌告诉她:“陈迹舟说他去新加坡。”
叶昭序没回头看她表情,但听她的语气显然是有点不服气了,还有点气呼呼的:凭什么他能去我不能?
她这回倒是不假思索地点了头:“那你跟他走吧,这个我同意——不过新加坡就那两个好点的学校,你考得上吗?”
江萌刚因为她的同意面露喜色,听到后半句又噘起嘴巴:“你就会泼我冷水。”
叶昭序失笑:“我这叫泼你冷水?我是劝你审时度势。”
身后的人又开始自说自话:“谢琢去美国
,那我去美国好了,美国学校多。”
“谢琢啊,”叶昭序摇摇头说,“还是算了,你被人掳走了,他走出去三百米才发现。”
江萌哈哈一笑:“这也太过分了吧。”
妈妈补刀:“他眼里就没你。”
“陈迹舟眼里就有我了?”
叶昭序说:“他心细,正适合你这粗枝大叶的。”
江萌觉得这话题越聊越歪了,她不解地蹙眉:“适合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适合做男朋友。”
江萌差点跳起来:“你不要看到个男的就男朋友男朋友的,我们是革命友谊好不好!”
她气得转身走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好好好,我就是打个比方。”叶昭序笑着说,“开个玩笑还急眼。”
叶昭序坐那吃饭的时候,打开手机看了看:“明天晚自习别上了,我带你去看电影吧,最近上了个美国片,看着挺刺激的。”
江萌:“爸爸不去吗?”
叶昭序沉默了一会儿,视线从手机屏幕挪到女儿的脸上,声音柔和了些:“非得要他一起?跟妈妈不好吗?”
江萌把抱枕搭在小肚子上,往沙发后面仰,“我就问问。”
江萌小时候,一家三口还挺经常出去看电影的,不过江宿显然并不热衷于这种家庭活动。而且叶昭序说过,在江萌出生之前,她跟江宿从来没有单独看过电影。
父母的相识相遇对江萌来说像是个谜,他们从没聊起从前,关于恋爱与相处的部分,江萌偶尔问起,两人对好口供似的跟她说,相亲认识的。
-
最后,陈迹舟那张写在扉页上的字还是被她撕下来带走了。她把它塞到文具盒里,天天见到。
江萌经常抢走陈迹舟的东西,她偶尔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他挺“坏”的。
可是她的确想要留住些什么。礼物、信物,所有人跟人交集的点滴都在其中,是一段感情存在过的痕迹,也代表自己经历过的某部分重要的时光。
一定要时常交换与馈赠,因为痕迹和时光本身无从保全。
这张纸对她来讲,字的意义超过了内容。
江萌看着他,没有头绪地想着那句“就这么离不开我?”
静了一会儿,她说:“你去哪里上学。”
“新加坡。”
“决定了?”
“嗯。”
“你申国外的学校,是不是要看高考成绩啊?”
陈迹舟点头。
那他还会待满一年,江萌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他们在一起,从来不讲成绩,排名,考试。
也不谈离别。
很多次,说到那些会让情绪跌宕的部分,就会自动中止对话。
江萌转过身去,又伏案看起书来了。她随便拿了手边的一个小本子,是陈迹舟的数学错题集,江萌看得自然心不在焉,余光里的人起了身。
陈迹舟进了屋。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在小石桌上放了一盏电池款的台灯,“啪”的一下按下开关,江萌面前的文字骤然变清晰。
他又转身进了屋,过了会儿,又出来了。
陈迹舟不知道拿了什么东西,因为江萌再偏头看他时,他已经蹲下来了,她下意识往旁边偏了偏小腿闪躲,“什么啊。”
她定睛一看,是一盘蚊香,为保证安全,他把蚊香放在镂空的盒子里。
陈迹舟说:“有蚊子,小心别踢到。”
“……哦。”
他帮她摆好蚊香盒,眼见陈迹舟要落座,江萌咬了咬笔头,又说:“其实还有点热。”
陈迹舟愣了下。
接着,江萌的头顶传来一声无奈的轻笑。
他没再进屋了,去了院子外面,找到外公,进来的时候,手里多了把王京舶的蒲扇。
陈迹舟在她身侧坐下,一边轻轻地晃着扇子,帮她驱散暑气,一边好笑地对上江萌无语的面色,说道:“院子里没电,你非得坐这儿,我真没辙了。要么你忍忍,要么我忍忍。”
江萌以为他在逗她,没想到,他真的帮她扇了很久的风。
她心里过意不去,却也没有叫停,沉浸在这份被照顾的安全感里,又因它无法长久的延续,而提前体悟到遗失的酸楚。
余光里是少年白皙骨感的手腕,低体脂的形态极具观赏性,筋脉与骨骼的痕迹都很分明,错落的青色像他鲜活而蓬勃的生命力,永恒地流淌、跳动。
“你不累吗?”她问。
陈迹舟慢慢悠悠:“刚睡醒,精力无限。”
“妈妈那天还说我:你迟早被陈迹舟惯得无法无天。”
他听了,浑不在意地一笑:“那就无法无天啊。”
“……”
他语气嚣张:“陈迹舟不是还在吗?”
江萌也笑了,对上他明媚又张扬的眼神:“怎么这么胆大包天,别被我妈听见了。”
陈迹舟倒是很有担当,他甚至连担当都表现得那么轻盈,不过轻轻一点头:“来吧,来找我,我负责到底。”
江萌总觉得,他许多的玩笑话都讲得像真的,不过在热闹戏谑的氛围里,被削弱了本意的重量。
厚厚的错题集在她的手中,江萌没有将纸张按牢固,纸面一片一片飞快地跌下去,直到扉页龙飞凤舞的字迹显现出来。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江萌眼眸一亮:“哪个大佬给你写的?”
她知道,他或者外公总能有本事找到一些高端的手笔。
陈迹舟把那层纸掀起来,语气挺稀松平常的:“要么,撕下来给你?”
她抬脸看着他,用询问的眼神:快说啊。
“我写的。”他说。
“……”
江萌实力演绎一秒黑脸。
陈迹舟松开那页纸,笑着,指她额头:“势利啊,势利。”
好朋友这个词还是太笼统,江萌可以有很多的好朋友,但是她只有一个陈迹舟。
他是特别的。
具体一点来说,这份特别表现在,他是最懂她的人,最愿意照顾她感受的人,最愿意为她付出的人。
也是她在炎热的暑天里,最难耐无趣的每一个时刻,最想见到的人。
江萌有时很好奇,宏大的历史要怎么注解细腻至极的感情呢?
他说,人类的每一种痛苦都能在历史中找到解药,烽火连天里的大局观,轻如鸿毛、重若泰山的生死观。可他从不和她说起,那些翻不到谜底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江萌低下了头,手指做着重复的动作,把他错题集的页面一角卷得变形。
过了会儿,她出声说了句:“你不在的话,我会很想你的。”
这声音太小,像蚊子嗡了两下。
陈迹舟停下了扇扇子的动作,挨近了些,眼神和语气都很温柔:“什么?”
她漂亮的眼珠轻轻右转,就看到他下颌和喉结的流畅线条在慢慢靠近。
他是真的没听见,静静等候她的二次发言,但江萌不好意思再说了。
第17章 第17章你一直一直在我的心里面
江萌回到家里,叶昭序从外面旅游完回来了,额头上还架着她的墨镜,在厨房做了简单的宵夜。
她看起来心情挺不错的,嘴里还哼着歌,在油锅里噼里啪啦炒着菜。
叶昭序也放了暑假,终于能悠闲悠闲了,她在家待着无聊,经常自己报团出去玩几趟,就在国内,三两天的行程。叶昭序出门从来独来独往,江萌忙着学习,她就没耽误她,每次同行队伍的人问她老公孩子,她就笑笑说,我没老公,孩子准备高考了。
江萌靠在厨房门口,看了看她:“妈妈,我要是想出国,你还是不支持吗?”
哼歌的声音中断了,叶昭序说:“怎么又提这事?”
说这个“又”字,是因为之前江萌也考虑过出国留学的事。
但父母不同意。
叶昭序不支持,原因很简单,她认为江萌孤身在外照顾不好自己。
在大人眼里,小孩子是很稚嫩的,刚成年的年纪,心智还没那么成熟,怎么去面对那些自由到没下限的花花世界呢?她是觉得,非要出国的话,研究生再出去稍微好一点,别人的孩子她不清楚,但是对心理年龄偏小的江萌来说,一定得有个面对成人世界的过渡期。
江萌告诉她:“陈迹舟说他去新加坡。”
叶昭序没回头看她表情,但听她的语气显然是有点不服气了,还有点气呼呼的:凭什么他能去我不能?
她这回倒是不假思索地点了头:“那你跟他走吧,这个我同意——不过新加坡就那两个好点的学校,你考得上吗?”
江萌刚因为她的同意面露喜色,听到后半句又噘起嘴巴:“你就会泼我冷水。”
叶昭序失笑:“我这叫泼你冷水?我是劝你审时度势。”
身后的人又开始自说自话:“谢琢去美国
,那我去美国好了,美国学校多。”
“谢琢啊,”叶昭序摇摇头说,“还是算了,你被人掳走了,他走出去三百米才发现。”
江萌哈哈一笑:“这也太过分了吧。”
妈妈补刀:“他眼里就没你。”
“陈迹舟眼里就有我了?”
叶昭序说:“他心细,正适合你这粗枝大叶的。”
江萌觉得这话题越聊越歪了,她不解地蹙眉:“适合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适合做男朋友。”
江萌差点跳起来:“你不要看到个男的就男朋友男朋友的,我们是革命友谊好不好!”
她气得转身走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好好好,我就是打个比方。”叶昭序笑着说,“开个玩笑还急眼。”
叶昭序坐那吃饭的时候,打开手机看了看:“明天晚自习别上了,我带你去看电影吧,最近上了个美国片,看着挺刺激的。”
江萌:“爸爸不去吗?”
叶昭序沉默了一会儿,视线从手机屏幕挪到女儿的脸上,声音柔和了些:“非得要他一起?跟妈妈不好吗?”
江萌把抱枕搭在小肚子上,往沙发后面仰,“我就问问。”
江萌小时候,一家三口还挺经常出去看电影的,不过江宿显然并不热衷于这种家庭活动。而且叶昭序说过,在江萌出生之前,她跟江宿从来没有单独看过电影。
父母的相识相遇对江萌来说像是个谜,他们从没聊起从前,关于恋爱与相处的部分,江萌偶尔问起,两人对好口供似的跟她说,相亲认识的。
-
最后,陈迹舟那张写在扉页上的字还是被她撕下来带走了。她把它塞到文具盒里,天天见到。
江萌经常抢走陈迹舟的东西,她偶尔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他挺“坏”的。
可是她的确想要留住些什么。礼物、信物,所有人跟人交集的点滴都在其中,是一段感情存在过的痕迹,也代表自己经历过的某部分重要的时光。
一定要时常交换与馈赠,因为痕迹和时光本身无从保全。
这张纸对她来讲,字的意义超过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