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听说那些空中小姐,还有负责接待外宾的女性办事人员,规定都要穿着文胸,这样不仅显得身姿挺拔,更是展现了现代女性气质。”
以上女同志们讨论话题,都是近期报纸上的新闻内容。
省城和上海的女性市民看到报纸,“报纸上说慎州女性都穿一款叫‘妍美’牌子的文胸,这个文胸和港货一模一样,价格还很便宜,不知道我们这边商店有没有卖?”
慎州这边的市民看到本地报纸则说,“我们这边有一款叫“妍美”的文胸吗?听说在上海和省城的商场都卖断货了!大城市的人都穿的东西,那应该很好吧,不知道贵不贵?”
第一批货出的急,江梨没来得及制作挂牌,她在各地报纸上大力推广女性穿着文胸,可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肯定要推销一下自己的文胸,而给文胸挂上一个吊牌是最快的识别标识。
吊牌上除了‘妍美’两个中文字体,下面还有一行英文:beautifullady。
为了让文胸看起来更高档一点,挂牌上不仅有中英文,还设计了一个图案。
江梨本来想找美术老师画一个,结果林麦冬知道,积极的把这个活揽过去。
江梨看过她给陈玉珠画的服装图,林川柏说他妹妹没有学过画画,她能自学画成那个水平,可以说很有天赋了,江梨也同意交给她试试。
林麦冬一天就交货了,图案就是一笔粗细有致的曲线,虽然简单,但一眼就能看出是女性的身体曲线,有创意也很别致,江梨看了后就决定用它,给了林麦冬一百块设计费。
林麦冬很激动,跟对大佬赚钱原来这么容易,至于抄袭的是几十年后一个女性品牌的logo这件事,她一点也不心虚。
这次吊牌上还标注了文胸的尺寸,第一批文胸大小只有两个型号,第二批江梨给王家兄弟多送去几个型号的港版文胸让他们拆仿,所以码数更全一些。
第二批文胸价格提了0.5元,主要增加在吊牌的制作上,这也是江梨事先和这些供销员们说好的。
虽然贵了0.5元,但‘妍美’知名度都打出去了,多一个吊牌,他们不仅可以提价,也更好出货,这些供销员都没异议。
有一个供销员,拿到第一批货的时候,跑了一趟义乌小商品市场,手头两千个文胸不到三天全订出去了,他紧急打电话联系江梨,听到第二批文胸还在生产,现在没货,他都后悔死,早知道当时把江梨手头一万个全拿下来了。
等报纸出来,各地都在问‘妍美’文胸,那些知道情况的供销员,连忙上门说自己有货源,马上就能到。
有了江梨的推广预热,第二批七万个文胸,销路已经不成问题。
自从报纸上刊登了联系方式,江梨饭店每天电话不断,都是外地的订货、催货电话,还有来询问业务的,江梨还特地又招了一个普通话还不错,嗓音甜美的年轻姑娘坐着饭店柜台里面专门负责接电话、回答咨询和登记来电信息。
为了合法给文胸挂‘妍美’的牌子,江梨又去注册了一张营业执照,这次是拿她娘的名字去办的,上面有刘秘书打招呼,下面有黄秋霞帮忙联系,工商所两天里就帮她把手续办好,直接给她发执照。
她暂时来不及再找一个办事处,先在饭店外面挂了一个牌子——‘妍美针织品经营部’,经营部目前在职两人,一个是王秋妹,就是她娘,一个就是接电话的姑娘毛小燕。
江梨这边文胸卖的好,陈玉珠的衣服也卖的很不错,天气一热,路上一半县城姑娘都是穿她卖的那款泡泡袖、蕾丝领边的衬衫,等到色彩鲜艳的涤纶乔其纱连衣裙出来,更是引起年轻女孩们的哄抢。
江梨没有时间去关注陈玉珠衣服卖的怎么样,陈玉珠这边盯着人赶工,又要出摊,也不知道江梨除了饭店这摊事,还卖上了文胸。
直到她的服装摊前经常有姑娘来问,有没有妍美文胸,她一打听才知道是江梨的买卖。
她以为自己现在服装赚的不错,继续干下去,不会比江梨开饭店差,结果江梨不声不响搞出这么大的动静,竟然报纸上都有她文胸的新闻了。
她心里不免嘀咕,觉得人还是有私心的,江梨帮自己想的卖服装的买卖,起初看起来是不错,但更容易赚钱的文胸生意,她就把在手里自己做了。
县城这两个月以来,除了个体作坊越来越多,外地客商增加之外,没有太大的变化,要说还有变化,就是路上穿文胸的女性越来越多。
年轻姑娘们私下谈论的话题,“你怎么没穿文胸?大家都穿呢,穿起来人要挺拔好看一些,你也去买一个吧,解放街的个体服装店就有卖,集市上面也有,记得买‘妍美’的,其他文胸不行,上海人也穿我们这个牌子。”
“多少钱一个?贵不贵啊?”
“有八块到十块不等的,东西不一样,你可以自己去挑一挑,这个钱不能省,要想外面的衣服穿的好看,里面的文胸还是很重要的。”
“解放路那几家我去问过,都说没货了,让我们等,现在货都优先供应大城市去了,怎么我们本地的东西,我们自己还买不到了!”
“那就再等等,好东西才有人抢。现在集市上卖的文胸倒是越来越多,质量和妍美根本没办法比。”
第49章 第49章税收(修改)‘……
‘妍美’文胸除了吸引来女性消费者,也吸引到了看到商机的跟风者,就慎州一地,文胸作坊就开了好几家,这些人大部份是去买了‘妍美’的文胸来仿制,也有去找‘水客’要新货来仿的。
跟风者参与进来后,市面上文胸的选择多了起来,或多或少分割了‘妍美’文胸的市场,但是因为江梨抢占了先机,第二批七万个文胸出货速度也很快,货款也在陆续回款中。
江梨这段时间心情一直很好,饭店每天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似乎都在提醒她,有钱要进帐了。
对着江晓晓那让人发愁的学习进度,她也更有耐心了。
月月从省城回来后,经常提起外婆家的钢琴,她说自己都会弹小星星了,在这里就没有钢琴,江梨说,那我们也买一台!
她赚了这么多钱,一台钢琴算什么,培养孩子的钱是不能省的,她也想让江晓晓跟着学,如果有一天她能给自己弹一首小星星,她这老母亲都会感动的流下眼泪。
江梨还和林川柏说,找了刘秘书打听,现在有一套公房在转让,她想买下来。
她已经找了很长时间房子,小而老的私人房屋她看不上,他们也没有宅基地,可以自建房,更不指望林川柏医院分房了。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房子,江梨早就搬出去了。
好不容易刘秘书这边有消息,他说的这套公房是可以转让使用权,但没有产权,是砖混4层楼房,要出让的这套在二楼,三居室,75平方,总价是16500。
江梨本来还想买去年刚建成的华侨新村,那里的房子面积大,还是全县唯一通了管道煤气的小区,只是那边房子购房款必须要用到一部份侨汇券,这个她还真没有。
如果金额少一点,她还可以想办法去“收购”一些,购房款要用的侨汇券太多了,她要去冒险“收购”的话,动静太大,可能会被打击办当成投机倒把份子抓走。
她之前没和林川柏说过买房的事,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房源,她现在提起这事,林川柏倒是第一次听说,有些惊讶与犹豫。
江梨以为他考虑的是搬过去以后,三个孩子没人帮忙代看,或者他想住得离父母近一点。
林川柏道:“你有没有考虑,以后去省城开饭店?”
江梨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你是想回省城?”
林川柏过了一下会儿,才点点头。
他之前回到县城,一来是因为在医院工作中遇到问题,他开药大胆,省城医院严格执行药房规定,院领导也不会给他签字特批,有几个他认为能救回来的病人,因为《药典》对附子这类有毒性的药材用量限制,他没办法开出方子,导致病人最后没有救下来。这过程中他与院领导与科室主任沟通不畅,也有些灰心。
二来离婚后,孩子没人帮忙照顾,他就想先回老家过渡两年,等孩子上小学,再回省城。
他回来的这一年里,省城的老师也一直联系想让他回去,在大城市,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病症,也有和更多的专家交流,像上次参加乙脑医疗专家组,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交流辩证,他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比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几年医书更有收获。
如果不是老师提携,他在县城医院,是绝不会遇到这样的机会。
他也把自己的想法和江梨说了,“……除了我自己的工作外,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省城的教育资源肯定更好,他们也能接触到更多信息,也有更多拓广视野的机会。”
江梨面无表情地问,“那你想什么时候回省城?”
林川柏道:“明年吧,我想让孩子们直接在省城上小学……”
以上女同志们讨论话题,都是近期报纸上的新闻内容。
省城和上海的女性市民看到报纸,“报纸上说慎州女性都穿一款叫‘妍美’牌子的文胸,这个文胸和港货一模一样,价格还很便宜,不知道我们这边商店有没有卖?”
慎州这边的市民看到本地报纸则说,“我们这边有一款叫“妍美”的文胸吗?听说在上海和省城的商场都卖断货了!大城市的人都穿的东西,那应该很好吧,不知道贵不贵?”
第一批货出的急,江梨没来得及制作挂牌,她在各地报纸上大力推广女性穿着文胸,可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肯定要推销一下自己的文胸,而给文胸挂上一个吊牌是最快的识别标识。
吊牌上除了‘妍美’两个中文字体,下面还有一行英文:beautifullady。
为了让文胸看起来更高档一点,挂牌上不仅有中英文,还设计了一个图案。
江梨本来想找美术老师画一个,结果林麦冬知道,积极的把这个活揽过去。
江梨看过她给陈玉珠画的服装图,林川柏说他妹妹没有学过画画,她能自学画成那个水平,可以说很有天赋了,江梨也同意交给她试试。
林麦冬一天就交货了,图案就是一笔粗细有致的曲线,虽然简单,但一眼就能看出是女性的身体曲线,有创意也很别致,江梨看了后就决定用它,给了林麦冬一百块设计费。
林麦冬很激动,跟对大佬赚钱原来这么容易,至于抄袭的是几十年后一个女性品牌的logo这件事,她一点也不心虚。
这次吊牌上还标注了文胸的尺寸,第一批文胸大小只有两个型号,第二批江梨给王家兄弟多送去几个型号的港版文胸让他们拆仿,所以码数更全一些。
第二批文胸价格提了0.5元,主要增加在吊牌的制作上,这也是江梨事先和这些供销员们说好的。
虽然贵了0.5元,但‘妍美’知名度都打出去了,多一个吊牌,他们不仅可以提价,也更好出货,这些供销员都没异议。
有一个供销员,拿到第一批货的时候,跑了一趟义乌小商品市场,手头两千个文胸不到三天全订出去了,他紧急打电话联系江梨,听到第二批文胸还在生产,现在没货,他都后悔死,早知道当时把江梨手头一万个全拿下来了。
等报纸出来,各地都在问‘妍美’文胸,那些知道情况的供销员,连忙上门说自己有货源,马上就能到。
有了江梨的推广预热,第二批七万个文胸,销路已经不成问题。
自从报纸上刊登了联系方式,江梨饭店每天电话不断,都是外地的订货、催货电话,还有来询问业务的,江梨还特地又招了一个普通话还不错,嗓音甜美的年轻姑娘坐着饭店柜台里面专门负责接电话、回答咨询和登记来电信息。
为了合法给文胸挂‘妍美’的牌子,江梨又去注册了一张营业执照,这次是拿她娘的名字去办的,上面有刘秘书打招呼,下面有黄秋霞帮忙联系,工商所两天里就帮她把手续办好,直接给她发执照。
她暂时来不及再找一个办事处,先在饭店外面挂了一个牌子——‘妍美针织品经营部’,经营部目前在职两人,一个是王秋妹,就是她娘,一个就是接电话的姑娘毛小燕。
江梨这边文胸卖的好,陈玉珠的衣服也卖的很不错,天气一热,路上一半县城姑娘都是穿她卖的那款泡泡袖、蕾丝领边的衬衫,等到色彩鲜艳的涤纶乔其纱连衣裙出来,更是引起年轻女孩们的哄抢。
江梨没有时间去关注陈玉珠衣服卖的怎么样,陈玉珠这边盯着人赶工,又要出摊,也不知道江梨除了饭店这摊事,还卖上了文胸。
直到她的服装摊前经常有姑娘来问,有没有妍美文胸,她一打听才知道是江梨的买卖。
她以为自己现在服装赚的不错,继续干下去,不会比江梨开饭店差,结果江梨不声不响搞出这么大的动静,竟然报纸上都有她文胸的新闻了。
她心里不免嘀咕,觉得人还是有私心的,江梨帮自己想的卖服装的买卖,起初看起来是不错,但更容易赚钱的文胸生意,她就把在手里自己做了。
县城这两个月以来,除了个体作坊越来越多,外地客商增加之外,没有太大的变化,要说还有变化,就是路上穿文胸的女性越来越多。
年轻姑娘们私下谈论的话题,“你怎么没穿文胸?大家都穿呢,穿起来人要挺拔好看一些,你也去买一个吧,解放街的个体服装店就有卖,集市上面也有,记得买‘妍美’的,其他文胸不行,上海人也穿我们这个牌子。”
“多少钱一个?贵不贵啊?”
“有八块到十块不等的,东西不一样,你可以自己去挑一挑,这个钱不能省,要想外面的衣服穿的好看,里面的文胸还是很重要的。”
“解放路那几家我去问过,都说没货了,让我们等,现在货都优先供应大城市去了,怎么我们本地的东西,我们自己还买不到了!”
“那就再等等,好东西才有人抢。现在集市上卖的文胸倒是越来越多,质量和妍美根本没办法比。”
第49章 第49章税收(修改)‘……
‘妍美’文胸除了吸引来女性消费者,也吸引到了看到商机的跟风者,就慎州一地,文胸作坊就开了好几家,这些人大部份是去买了‘妍美’的文胸来仿制,也有去找‘水客’要新货来仿的。
跟风者参与进来后,市面上文胸的选择多了起来,或多或少分割了‘妍美’文胸的市场,但是因为江梨抢占了先机,第二批七万个文胸出货速度也很快,货款也在陆续回款中。
江梨这段时间心情一直很好,饭店每天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似乎都在提醒她,有钱要进帐了。
对着江晓晓那让人发愁的学习进度,她也更有耐心了。
月月从省城回来后,经常提起外婆家的钢琴,她说自己都会弹小星星了,在这里就没有钢琴,江梨说,那我们也买一台!
她赚了这么多钱,一台钢琴算什么,培养孩子的钱是不能省的,她也想让江晓晓跟着学,如果有一天她能给自己弹一首小星星,她这老母亲都会感动的流下眼泪。
江梨还和林川柏说,找了刘秘书打听,现在有一套公房在转让,她想买下来。
她已经找了很长时间房子,小而老的私人房屋她看不上,他们也没有宅基地,可以自建房,更不指望林川柏医院分房了。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房子,江梨早就搬出去了。
好不容易刘秘书这边有消息,他说的这套公房是可以转让使用权,但没有产权,是砖混4层楼房,要出让的这套在二楼,三居室,75平方,总价是16500。
江梨本来还想买去年刚建成的华侨新村,那里的房子面积大,还是全县唯一通了管道煤气的小区,只是那边房子购房款必须要用到一部份侨汇券,这个她还真没有。
如果金额少一点,她还可以想办法去“收购”一些,购房款要用的侨汇券太多了,她要去冒险“收购”的话,动静太大,可能会被打击办当成投机倒把份子抓走。
她之前没和林川柏说过买房的事,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房源,她现在提起这事,林川柏倒是第一次听说,有些惊讶与犹豫。
江梨以为他考虑的是搬过去以后,三个孩子没人帮忙代看,或者他想住得离父母近一点。
林川柏道:“你有没有考虑,以后去省城开饭店?”
江梨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你是想回省城?”
林川柏过了一下会儿,才点点头。
他之前回到县城,一来是因为在医院工作中遇到问题,他开药大胆,省城医院严格执行药房规定,院领导也不会给他签字特批,有几个他认为能救回来的病人,因为《药典》对附子这类有毒性的药材用量限制,他没办法开出方子,导致病人最后没有救下来。这过程中他与院领导与科室主任沟通不畅,也有些灰心。
二来离婚后,孩子没人帮忙照顾,他就想先回老家过渡两年,等孩子上小学,再回省城。
他回来的这一年里,省城的老师也一直联系想让他回去,在大城市,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病症,也有和更多的专家交流,像上次参加乙脑医疗专家组,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交流辩证,他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比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几年医书更有收获。
如果不是老师提携,他在县城医院,是绝不会遇到这样的机会。
他也把自己的想法和江梨说了,“……除了我自己的工作外,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省城的教育资源肯定更好,他们也能接触到更多信息,也有更多拓广视野的机会。”
江梨面无表情地问,“那你想什么时候回省城?”
林川柏道:“明年吧,我想让孩子们直接在省城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