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64节
这场盛大的烟花,持续了将近两刻钟才结束。
“清河县好些年没有放过烟花了,县令今年怎么舍得花这样大的手笔?这么一场盛大的烟花,要花不少钱呢。”于晓静看得满足,但也有些疑惑,其实距离上次看烟花也没过去多久,就是江孜过年为了热闹,买了不少烟花,可由县衙来组织的可真难得,至少七八年没见过了。
傅怀瑾的手轻轻搭在江孜肩上,防止她被人群挤散,他倒是清楚原因,当下便解释了起来:“这两年收成不错,县衙账上的银两也比往年多,今年咱们的这位县令有望调升,将这上元节举办得热闹些,也是为了展现自己治理清河县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我倒确实是听说咱们这位县令很不错,挺得人心的。”江孜点了点头,下一秒又轻轻摇头:“就是不知道他被调升离开了,又会来一位什么样的县令大人。”
“哎呀,那就不是咱们能管的啦,各自过好各自的日子呗。”于晓静不是很在意接下来的县令是哪位,反正对她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江孜看着她那副无所谓的样子只是摇摇头:“有一位好官,百姓的日子才好过,不过这确实不是我们能跟管的,究竟怎么样,等新县令来了便知道了。”
这个话题算是结束了,石桥上依旧拥堵,又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她们才终于下了桥,找到先一步从石桥上下来的江母和于婶,还有在江谌怀里打着哈欠的江源。
至于于晓晨和张宁宁,还堵在石桥上没下来呢。
“阿源困了,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差不多就回去吧。”于婶往石桥的方向张望,摇摇头:“我看他们还得要一阵子呢。”
“那我们去放河灯吧!”于晓静兴致勃勃的凑到于婶身旁笑:“娘,你瞧,那边就有河灯卖呢,离得不远,哥哥嫂子下了石桥就能看见咱们,来都来了。”
江孜也想放河灯,立刻也附和起来,众人便又往河堤旁的小摊位走去,河灯的样式很多,多是花型的,看了一圈,只觉得莲花样式的最好看,于晓静很干脆的拿出银子:“咱们这里七个人,一会还有两个人,一共九盏河灯,都要莲花样式的。”
小贩乐呵呵的接过银子,又问:“几位夫人公子姑娘,可要写些心愿?我这里可免费提供纸笔。”
“当然是要的。”于晓静想也不想的回答,立马要了白纸和笔,江孜有些意动,就见自己身旁的傅怀瑾先接了小贩递过来的白纸和笔,然后侧身避开她想要偷看的视线,提笔飞快的在纸上写下一行字,然后折叠起来放到莲花河灯中央。
“你怎么这么小气,都不让我看看。”江孜撇嘴,学着他的样子,躲在一旁写下自己的愿望——愿亲人平安喜乐,与爱人白头偕老。
写罢,她也没理会傅怀瑾,和于晓静就朝着河堤旁走去。
“愿望透露出去就不灵了。”傅怀瑾提着莲花河灯跟在她们身后,语气还挺委屈的:“阿孜,这还是你跟我说的。”
“哦。”江孜冷漠应了一声,等于晓静放好河灯,接过她手上的火折子点燃蜡烛,然后将莲花河灯放在水面,轻轻一推,莲花河灯顺着河水慢慢朝着远处飘去。
张宁宁和于晓晨来得也快,写了心愿,放了河灯,一齐望向那满是璀璨河灯的河面。
“这场景还挺壮观的。”于晓静喃喃低语,其他人都没说话。
夜色弯月倒映在河面,无数璀璨河灯仿佛就环绕在弯月周围,有不少人站在河堤边放完河灯,还在闭眼诚心祈福。
“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回了,不然太晚了。”江母第一个开了口,摸了摸江源的脑袋:“现在别睡,小心着凉,等到了车上再睡。”
他们还得回常平镇,清河县江家食肆后院住不下这么多人,顺着原路返回,即便夜深,这一路依旧十分热闹,各色吃食的香味与姑娘们身上的脂粉香气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观看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表演时传出来的阵阵欢呼声,热闹得江孜恍惚间以为自己回到了现代,可周遭的人都是一身古装,让她清晰的知道她还在这个世界,有家人,有朋友。
她看了眼始终跟在自己身侧的傅怀瑾,抿嘴无声的笑了起来——还有爱人,她在这里找到了她喜欢也喜欢她的爱人。
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回到常平镇,白策送傅怀瑾回了私塾,其余人都随着江母回了江宅,于晓静毫不客气的赖进江孜的卧室,还没洗漱就先往桌上一趴:“出去玩一趟,开心归开心,可累也是真累。”
“就数你玩得疯,能不累吗?有热水,去泡个澡去去乏。”江孜从衣柜找出一套于晓静以前留下来的衣服,同她一起去泡澡,也是真的玩累了,于晓静也没像以往一样拉着江孜说话,倒头就睡了,还打起了小呼噜。
第447章、江谌备货(一)
上元节过后,江谌开始正式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他正式和于晓毅结束合作,一切结算清楚,将驴车留给了于晓毅。
于晓毅有些忧愁。
他这个人比较憨厚老实,脑子转得慢,算术方面即使跟着肖茹学了一个多月,依旧还是没什么起色。
“我感觉我二哥如果一个人当货郎,肯定会算错帐的,他脑子转得慢,若是忙起来就很容易出错。”于晓静凑到江孜面前吐槽:“不过现在看来没什么人能帮他咯,大哥大嫂要在加工坊做活,我还要管着杂货铺,我本来跟我娘提议,让林旭留下来帮我看杂货铺,我跟着我二哥去跑商,我娘死活不同意,觉得本来就不太安全,我一个姑娘家跟着,更怕出事。”
“那不如让林旭跟着你哥?”江孜提议,于晓静撇嘴:“我娘也这么说,反正他想留下来干活抵扣看大夫买药花的钱。可是我还想着他留在杂货铺给我帮忙,我就能闲下来呢。”
“尽想着自己偷懒。”江孜懒得理她:“时候可不早了,你还是准备准备跟晓毅哥一起去镇上吧,我要找晴儿姐姐一起去加工坊了。”
胡晴儿要与江谌一起去跑商,江谌想在周边多看看有没有什么时候的货物,胡晴儿便特地过来方山村,帮忙整理打包加工坊货物的。
“晴儿姐姐,你要不在咱们这住两天天?东西挺多的,一天可整理不完。”江孜挽着胡晴儿朝着正在修建得庄子走去,庄子最外围的围墙已经完工了,只有内里还有些工程没结束,不过并没有影响加工坊这边继续工作。
“行啊,我一会打发人回去跟我娘说一声。”胡晴儿没拒绝,和江孜讨论起来:“咱们一共八个人,准备四辆马车,我跟你哥商量了一下,一辆马车专门用来放泡面和酸辣粉,你那的货够不够咱们拿的?一车可不少。”
“放心啦,特地囤了不少,肯定还有多的呢。”江孜想也没想的回答:“我哥老早就跟我说让我给他多留些,这两样东西本来就卖得好,我这里每天都会安排人专门做的。”
“那就行,你那的东西都不错,我可是还要许多的。”胡晴儿挑眉:“先把那些瓜子花生不同口味的都给我来二十斤。”
“行,咱们直接去地窖仓库,想要什么都给你们备上。”江孜带着胡晴儿直接进了地窖仓库,正巧于晓晨和张宁宁在清点数量。
由于加工坊加工物品越来越多,正好村尾的地都被江孜买下来修建庄子,加工坊现在的地窖仓库便开始扩大,每个区域防止不同的物品。
“你们这地窖够大的啊。”胡晴儿粗略的打量了一番感慨:“看样子我是完全不用担心货品不够了,就算阿谌没有寻到其他合适的东西,从你这拿也足够塞满那四辆马车。”
“可别。”江孜连忙摇头:“总要给我的食肆和晓静的杂货铺留点东西吧?我和清风茶楼还有乔家酒楼可都是有合作的。”
“你急什么,这东西这么多,再来四辆马车都塞不下。”胡晴儿往里走,瞧见一堆又一堆的红薯,轻啧了一声:“你这红薯收得可真够多的,听你哥说还需要继续收的,你家的地都在种呢?可别收太多放坏了。”
“不会,这才多少点红薯。”江孜顿了顿,问:“要不要给你们带些红薯,真要是在荒郊野外的,把红薯扔进火堆里烤着,天天吃馒头之类的会腻吧?也换换口味?”
“也行,帮我来五十斤。”胡晴儿非常的大手笔:“那些个大老爷们,个个都能吃得很呢。”
“行。”江孜手上拿着用木炭做的炭笔和小簿子,将五十斤红薯记上,又指了指墙上的木架:“这里我们熬煮的各种肉酱,有那么五六种口味,抹在馒头上吃比干啃馒头强。”
“这种陶罐装的有五斤,一样拿两罐路上吃正好。”
胡晴儿瞧着架子上满满的陶罐,冲江孜笑:“我尝过你这肉酱,味道可好了,一样给我来二十罐,路上吃些,也拿些去卖,肯定好卖的。”
“行啊。”江孜点头,领着她到了存放泡面的地方:“现在的泡面有三种口味,香菇猪肉、酸菜猪肉和麻辣鸡丝的,你看你们打算要多少?这泡面你们路上吃最方便了,有热水就行,就是估计他们一份是不够吃的。”
“多带些馒头就是了,一份泡面配上几个馒头,肯定够吃的。”胡晴儿无所谓的摆摆手:“每种口味都给我来两百份。”
“行,那边放的是酸辣粉,两种辣度,在食肆和杂货铺卖得比较好的一般都是微辣的,我建议你们多拿些微辣的,更辣的那种不用拿太多,我们这边做得也不多就是了。”江孜非常尽心尽力的跟胡晴儿介绍,胡晴儿其实也早就跟江谌商量过的,也没有思索,直接跟江孜说出想要的数量:“微辣的来五百份,辣一些的来两百份。”
“你这数量,估计一辆马车是要塞不下。”江孜记在手中的小簿子上,提醒胡晴儿。
“先往上装着再说。”胡晴儿歪着脑袋想了想:“瓜子花生那些的,每种口味也都给我各来五十斤带走。”
“行。”江孜点头,又道:“晴儿姐姐,腐竹、豆干、豆皮、素鸡要不要?这类豆制品可以长期保存的,应当会好卖。”
“要的,这几种都给我来五十斤。”胡晴儿对江孜的建议完全不反对,统统应下,还问:“你这还有些什么?我也是全都清楚。“
“那些零嘴之类的要不要拿一些?像江米条、芝麻花生酥糖、猪肉脯,果丹皮、橘子软膏这些的,放得久,可以各拿二十斤试试水,要是好卖,下次再多拿些。”
“糕点之类的不宜长期保存,倒是我娘教做的核桃酥也好吃得很,就是如果要带上的话,路上要小心些,那东西磕碰不得的。”
第448章、江谌备货(二)
江孜领着胡晴儿在地窖仓库转了一圈,确定好要的东西,就将记好的小簿子递给了张宁宁:“嫂子,你算下这边多少银子,过几天我哥要出发的时候,让晓晨哥带些人帮忙把这些货都搬上马车。”
“这些东西斤两可不少。”张宁宁翻看了一下,点头:“我先把这边清点好就算下。”
忙完已经快中午了,两人回了江宅,中午是江母亲自下厨,就是寻常简单的家常菜——木耳炒鸡蛋、酸辣土豆丝、冬笋炒肉和虾皮鱼丸汤
是江母一贯的清淡做法。
“一直都知道阿孜厨艺好,没想到江姨你的手艺也这般好呢。”胡晴儿可不是刻意讨好,她说的是实话,看她盛了两碗饭就能看出来她是真喜欢,且一点也没客气,完全没把自己当外人——这也是胡晴儿的性格,豪爽大方,一点也不扭捏。
江母喜欢胡晴儿,就喜欢她这真性情,忍不住拼命往她碗里夹菜,而她的亲闺女在一旁被无视得彻底,叹了叹气:“阿娘这是有了媳妇忘了亲闺女。”
“胡说八道什么呢。”江母好笑又好气的伸手弹了弹江孜的额头,给她夹了一筷子的酸辣土豆丝:“赶紧吃,你们事情都弄好了?”
“差不多吧,数量定好了,等晓晨哥和嫂子清点一下,到时候搬出来就行。”江孜还在喝汤,这放了些虾皮的鱼丸汤格外鲜美,清淡但是滋味很足。
“那行,你哥和晴儿头一次外出,忙起来的时候很多细节没注意,你也帮着多留心一下。”江母自己是不懂这些的,也只能叮嘱着这兄妹两个互相帮衬了,正说着话,厨房那边就送来了一碟子柿饼和热茶,算是饭后点心,胡晴儿看到了就笑:“瞧,咱们还漏了一样好东西,阿孜你家做的柿饼可好吃了,刚刚都没在地窖看到,也没想起来,我记得你说过,做了好几百斤呢?”
“对,之前地窖没有扩大,都放不下,就搬到咱家宅的地窖里存着呢。”江孜也差点忘了这事,又笑:“这边的地窖放的多是些果脯果酱的,数量不多,还得留着做糕点了,就不给你们了,柿饼倒是多着呢。”
“那就给我们来五十斤先试试水。”胡晴儿要得也不算多,其他的东西她也不打算再要了,原本想着江孜加工坊的东西装满一辆马车便好,现在估摸着得装上两辆马车了,那留给其他货物的位置就不多了。
饭后坐着说话消消食,聊得话题也总归是围绕着江谌和胡晴儿外出跑商在打转,也能感受到江母的担忧,江孜干脆站了起来:“阿娘,我和晴儿姐姐还有事要忙,你去睡会午觉,或者找于婶聊聊天,别老在那里做绣活,伤眼睛。”
“好,你们忙你们的,就不用操心我了,我自己会注意的。”江母摆摆手答应着,胡晴儿就被江孜拉出了堂屋,江孜回头看了眼摇头:“我阿娘其实还是不太愿意让哥哥外出跑商的,她如今也没什么事做,一个人坐在那里就开始瞎想,和我们闲聊就说要问这跑商的准备做得怎么样,一件事儿反复问来问去的,总是怕路上出什么意外,忧心的很,我和我哥只能尽量不跟她说这些事,省得她更担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很正常。”胡晴儿很理解:“我阿娘这几日也用念叨,我就想着来你们这看看加工坊的货物,顺便躲两天清闲。”
“文婶还要帮着打理胡家产业,要忙的事情多也就没那么多闲工夫胡思乱想了,我娘如今太闲,她这身子一直都在养着,也不敢让她操心太多事,可挨不住闲下来就乱想。”江孜叹气,挽着胡晴儿去加工坊:“晴儿姐姐,我打算去做些姜片糖,这生姜性味辛温,能驱寒解风寒,像咱们女孩子有时候手脚冰凉,一天吃上几片,对身体有好处的。”
“那你还带上我,这样是被我偷学了可怪不到我身上啊。”胡晴儿笑着开玩笑,江孜不在意的摆摆手:“没事,你尽管学,咱们都是自家人。”
更何况姜片糖做法简单得很,厨艺不错的人,或许看到成品,尝一口就能复刻出来呢。
加工坊每天都挺忙的,江孜随手叫来人帮忙,她自己不动手,嘴上吩咐着教人做:“洗两斤鲜姜,切成薄片,放进锅里开水煮沸大约半刻钟就好。”
过来的是个手脚麻利的婶子,江孜对她不太熟,只是隐约记得厨艺还行,时常帮着给加工坊的众人准备午饭——江孜站在对加工坊的人不太熟悉,主要是因为村尾扩建庄子,地方大了,她便找通记牙行又买了一批人,现在这里的人太多了,她是真的记不住所有人的。
当然,这些人肯定是认得江孜这个小东家的。
时候差不多了,江孜又指挥起来:“把姜片捞出来过凉水,沥干水分,然后放进锅里,再往里倒入倒入白糖,两斤姜片得用一斤白糖,要一直用大火翻炒,炒到水分变少,泡沫绵密,锅边开始起霜就可以关火了。”
“关火以后继续翻炒,直到姜片挂上白霜就可以了,等凉透装进陶罐密封保存起来。”
胡晴儿就在旁边听着,笑:“你这做法确实简单,我听着就感觉会了。”
“但是动手就废。”江孜接话飞快,胡晴儿忍不住笑:“你这倒是说的没错。”
盯着婶子将姜片糖做好已然是两刻钟以后了,江孜看着成品满意点头:“婶子,做成这样就成了,凉了就密封保存,教给大伙,做个几十斤备着就成,告诉晓晨哥等我哥拿货出发的时候拿上两斤给晴儿姐姐路上吃。”
说着又看向胡晴儿:“晴儿姐姐,咱们女孩子吃些姜片糖是有好处的,但是一天也别多吃,吃上三五片就行了。”
“行,听你的。”胡晴儿也不拒绝江孜的好意,乐呵呵的应下了。
第449章、江谌备货(三)
江孜和胡晴儿手挽手从加工坊出来,这会估摸着也就是下午四点多得样子,正好碰上江谌架着马车回来了。
“阿孜,晴儿。”江谌从马车上跳下来,虽然是喊了两个人,可他眼里只有胡晴儿,江孜假装不高兴的瞪他:“哥,你现在越发重色轻妹了,你瞧瞧你眼里有我吗?当我不存在。”
“我哪敢。”江谌连忙上前拍了拍江孜的肩膀:“你这么大个人站在这里,我怎么可能当你不存在呢。”
“我很大只吗?我明明这么娇小可爱!”江孜气哼哼的拍开他的手,江谌愣了愣,无奈:“阿孜,别闹。”
胡晴儿哈哈大笑起来:“好了好了,阿孜,别逗你哥了,他那张嘴笨得要死。”
江孜啧了一声:“算了,看在晴儿姐姐的面子上这事就算过了……哥,你今儿都带了些什么东西回来?让我们瞧瞧。”
“好,我把马车先停进去。”江谌答应着,又上了马车,江孜和胡晴儿便转身又回了加工坊——现在这边外墙已经修建起来了,招来的护院轮流三班倒,这要是还被人钻了空子又放火之类的,江孜就真的只能自认倒霉了。
总之,现在看来江家庄子已经算很安全的了,把马车和货物停放在庄子里才放心。
“之前我就知道有周围几个村子里有人会做油纸伞、竹制扇和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玩的玩意,我就特地跑了一趟。”江谌停好马车,掀开车帘,江孜叫人过来帮忙把车厢里的东西都搬了下来。
“这油纸伞瞧着做工还是不错,就是伞面上图样的画工差了些。”胡晴儿顺手拿起一把油纸伞看了看,摇头:“你买来花了多少银子?贵了可不划算。”
“一把油纸伞三十文钱,我就定了三十把,先拿了十把回来。”江谌一边搬东西一边解释:“我要得多些,价格不算高,我也跟那人说了,若是有画工好些的留给我,我愿意40文钱一把收。”
“清河县好些年没有放过烟花了,县令今年怎么舍得花这样大的手笔?这么一场盛大的烟花,要花不少钱呢。”于晓静看得满足,但也有些疑惑,其实距离上次看烟花也没过去多久,就是江孜过年为了热闹,买了不少烟花,可由县衙来组织的可真难得,至少七八年没见过了。
傅怀瑾的手轻轻搭在江孜肩上,防止她被人群挤散,他倒是清楚原因,当下便解释了起来:“这两年收成不错,县衙账上的银两也比往年多,今年咱们的这位县令有望调升,将这上元节举办得热闹些,也是为了展现自己治理清河县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我倒确实是听说咱们这位县令很不错,挺得人心的。”江孜点了点头,下一秒又轻轻摇头:“就是不知道他被调升离开了,又会来一位什么样的县令大人。”
“哎呀,那就不是咱们能管的啦,各自过好各自的日子呗。”于晓静不是很在意接下来的县令是哪位,反正对她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江孜看着她那副无所谓的样子只是摇摇头:“有一位好官,百姓的日子才好过,不过这确实不是我们能跟管的,究竟怎么样,等新县令来了便知道了。”
这个话题算是结束了,石桥上依旧拥堵,又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她们才终于下了桥,找到先一步从石桥上下来的江母和于婶,还有在江谌怀里打着哈欠的江源。
至于于晓晨和张宁宁,还堵在石桥上没下来呢。
“阿源困了,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差不多就回去吧。”于婶往石桥的方向张望,摇摇头:“我看他们还得要一阵子呢。”
“那我们去放河灯吧!”于晓静兴致勃勃的凑到于婶身旁笑:“娘,你瞧,那边就有河灯卖呢,离得不远,哥哥嫂子下了石桥就能看见咱们,来都来了。”
江孜也想放河灯,立刻也附和起来,众人便又往河堤旁的小摊位走去,河灯的样式很多,多是花型的,看了一圈,只觉得莲花样式的最好看,于晓静很干脆的拿出银子:“咱们这里七个人,一会还有两个人,一共九盏河灯,都要莲花样式的。”
小贩乐呵呵的接过银子,又问:“几位夫人公子姑娘,可要写些心愿?我这里可免费提供纸笔。”
“当然是要的。”于晓静想也不想的回答,立马要了白纸和笔,江孜有些意动,就见自己身旁的傅怀瑾先接了小贩递过来的白纸和笔,然后侧身避开她想要偷看的视线,提笔飞快的在纸上写下一行字,然后折叠起来放到莲花河灯中央。
“你怎么这么小气,都不让我看看。”江孜撇嘴,学着他的样子,躲在一旁写下自己的愿望——愿亲人平安喜乐,与爱人白头偕老。
写罢,她也没理会傅怀瑾,和于晓静就朝着河堤旁走去。
“愿望透露出去就不灵了。”傅怀瑾提着莲花河灯跟在她们身后,语气还挺委屈的:“阿孜,这还是你跟我说的。”
“哦。”江孜冷漠应了一声,等于晓静放好河灯,接过她手上的火折子点燃蜡烛,然后将莲花河灯放在水面,轻轻一推,莲花河灯顺着河水慢慢朝着远处飘去。
张宁宁和于晓晨来得也快,写了心愿,放了河灯,一齐望向那满是璀璨河灯的河面。
“这场景还挺壮观的。”于晓静喃喃低语,其他人都没说话。
夜色弯月倒映在河面,无数璀璨河灯仿佛就环绕在弯月周围,有不少人站在河堤边放完河灯,还在闭眼诚心祈福。
“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回了,不然太晚了。”江母第一个开了口,摸了摸江源的脑袋:“现在别睡,小心着凉,等到了车上再睡。”
他们还得回常平镇,清河县江家食肆后院住不下这么多人,顺着原路返回,即便夜深,这一路依旧十分热闹,各色吃食的香味与姑娘们身上的脂粉香气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观看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表演时传出来的阵阵欢呼声,热闹得江孜恍惚间以为自己回到了现代,可周遭的人都是一身古装,让她清晰的知道她还在这个世界,有家人,有朋友。
她看了眼始终跟在自己身侧的傅怀瑾,抿嘴无声的笑了起来——还有爱人,她在这里找到了她喜欢也喜欢她的爱人。
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回到常平镇,白策送傅怀瑾回了私塾,其余人都随着江母回了江宅,于晓静毫不客气的赖进江孜的卧室,还没洗漱就先往桌上一趴:“出去玩一趟,开心归开心,可累也是真累。”
“就数你玩得疯,能不累吗?有热水,去泡个澡去去乏。”江孜从衣柜找出一套于晓静以前留下来的衣服,同她一起去泡澡,也是真的玩累了,于晓静也没像以往一样拉着江孜说话,倒头就睡了,还打起了小呼噜。
第447章、江谌备货(一)
上元节过后,江谌开始正式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他正式和于晓毅结束合作,一切结算清楚,将驴车留给了于晓毅。
于晓毅有些忧愁。
他这个人比较憨厚老实,脑子转得慢,算术方面即使跟着肖茹学了一个多月,依旧还是没什么起色。
“我感觉我二哥如果一个人当货郎,肯定会算错帐的,他脑子转得慢,若是忙起来就很容易出错。”于晓静凑到江孜面前吐槽:“不过现在看来没什么人能帮他咯,大哥大嫂要在加工坊做活,我还要管着杂货铺,我本来跟我娘提议,让林旭留下来帮我看杂货铺,我跟着我二哥去跑商,我娘死活不同意,觉得本来就不太安全,我一个姑娘家跟着,更怕出事。”
“那不如让林旭跟着你哥?”江孜提议,于晓静撇嘴:“我娘也这么说,反正他想留下来干活抵扣看大夫买药花的钱。可是我还想着他留在杂货铺给我帮忙,我就能闲下来呢。”
“尽想着自己偷懒。”江孜懒得理她:“时候可不早了,你还是准备准备跟晓毅哥一起去镇上吧,我要找晴儿姐姐一起去加工坊了。”
胡晴儿要与江谌一起去跑商,江谌想在周边多看看有没有什么时候的货物,胡晴儿便特地过来方山村,帮忙整理打包加工坊货物的。
“晴儿姐姐,你要不在咱们这住两天天?东西挺多的,一天可整理不完。”江孜挽着胡晴儿朝着正在修建得庄子走去,庄子最外围的围墙已经完工了,只有内里还有些工程没结束,不过并没有影响加工坊这边继续工作。
“行啊,我一会打发人回去跟我娘说一声。”胡晴儿没拒绝,和江孜讨论起来:“咱们一共八个人,准备四辆马车,我跟你哥商量了一下,一辆马车专门用来放泡面和酸辣粉,你那的货够不够咱们拿的?一车可不少。”
“放心啦,特地囤了不少,肯定还有多的呢。”江孜想也没想的回答:“我哥老早就跟我说让我给他多留些,这两样东西本来就卖得好,我这里每天都会安排人专门做的。”
“那就行,你那的东西都不错,我可是还要许多的。”胡晴儿挑眉:“先把那些瓜子花生不同口味的都给我来二十斤。”
“行,咱们直接去地窖仓库,想要什么都给你们备上。”江孜带着胡晴儿直接进了地窖仓库,正巧于晓晨和张宁宁在清点数量。
由于加工坊加工物品越来越多,正好村尾的地都被江孜买下来修建庄子,加工坊现在的地窖仓库便开始扩大,每个区域防止不同的物品。
“你们这地窖够大的啊。”胡晴儿粗略的打量了一番感慨:“看样子我是完全不用担心货品不够了,就算阿谌没有寻到其他合适的东西,从你这拿也足够塞满那四辆马车。”
“可别。”江孜连忙摇头:“总要给我的食肆和晓静的杂货铺留点东西吧?我和清风茶楼还有乔家酒楼可都是有合作的。”
“你急什么,这东西这么多,再来四辆马车都塞不下。”胡晴儿往里走,瞧见一堆又一堆的红薯,轻啧了一声:“你这红薯收得可真够多的,听你哥说还需要继续收的,你家的地都在种呢?可别收太多放坏了。”
“不会,这才多少点红薯。”江孜顿了顿,问:“要不要给你们带些红薯,真要是在荒郊野外的,把红薯扔进火堆里烤着,天天吃馒头之类的会腻吧?也换换口味?”
“也行,帮我来五十斤。”胡晴儿非常的大手笔:“那些个大老爷们,个个都能吃得很呢。”
“行。”江孜手上拿着用木炭做的炭笔和小簿子,将五十斤红薯记上,又指了指墙上的木架:“这里我们熬煮的各种肉酱,有那么五六种口味,抹在馒头上吃比干啃馒头强。”
“这种陶罐装的有五斤,一样拿两罐路上吃正好。”
胡晴儿瞧着架子上满满的陶罐,冲江孜笑:“我尝过你这肉酱,味道可好了,一样给我来二十罐,路上吃些,也拿些去卖,肯定好卖的。”
“行啊。”江孜点头,领着她到了存放泡面的地方:“现在的泡面有三种口味,香菇猪肉、酸菜猪肉和麻辣鸡丝的,你看你们打算要多少?这泡面你们路上吃最方便了,有热水就行,就是估计他们一份是不够吃的。”
“多带些馒头就是了,一份泡面配上几个馒头,肯定够吃的。”胡晴儿无所谓的摆摆手:“每种口味都给我来两百份。”
“行,那边放的是酸辣粉,两种辣度,在食肆和杂货铺卖得比较好的一般都是微辣的,我建议你们多拿些微辣的,更辣的那种不用拿太多,我们这边做得也不多就是了。”江孜非常尽心尽力的跟胡晴儿介绍,胡晴儿其实也早就跟江谌商量过的,也没有思索,直接跟江孜说出想要的数量:“微辣的来五百份,辣一些的来两百份。”
“你这数量,估计一辆马车是要塞不下。”江孜记在手中的小簿子上,提醒胡晴儿。
“先往上装着再说。”胡晴儿歪着脑袋想了想:“瓜子花生那些的,每种口味也都给我各来五十斤带走。”
“行。”江孜点头,又道:“晴儿姐姐,腐竹、豆干、豆皮、素鸡要不要?这类豆制品可以长期保存的,应当会好卖。”
“要的,这几种都给我来五十斤。”胡晴儿对江孜的建议完全不反对,统统应下,还问:“你这还有些什么?我也是全都清楚。“
“那些零嘴之类的要不要拿一些?像江米条、芝麻花生酥糖、猪肉脯,果丹皮、橘子软膏这些的,放得久,可以各拿二十斤试试水,要是好卖,下次再多拿些。”
“糕点之类的不宜长期保存,倒是我娘教做的核桃酥也好吃得很,就是如果要带上的话,路上要小心些,那东西磕碰不得的。”
第448章、江谌备货(二)
江孜领着胡晴儿在地窖仓库转了一圈,确定好要的东西,就将记好的小簿子递给了张宁宁:“嫂子,你算下这边多少银子,过几天我哥要出发的时候,让晓晨哥带些人帮忙把这些货都搬上马车。”
“这些东西斤两可不少。”张宁宁翻看了一下,点头:“我先把这边清点好就算下。”
忙完已经快中午了,两人回了江宅,中午是江母亲自下厨,就是寻常简单的家常菜——木耳炒鸡蛋、酸辣土豆丝、冬笋炒肉和虾皮鱼丸汤
是江母一贯的清淡做法。
“一直都知道阿孜厨艺好,没想到江姨你的手艺也这般好呢。”胡晴儿可不是刻意讨好,她说的是实话,看她盛了两碗饭就能看出来她是真喜欢,且一点也没客气,完全没把自己当外人——这也是胡晴儿的性格,豪爽大方,一点也不扭捏。
江母喜欢胡晴儿,就喜欢她这真性情,忍不住拼命往她碗里夹菜,而她的亲闺女在一旁被无视得彻底,叹了叹气:“阿娘这是有了媳妇忘了亲闺女。”
“胡说八道什么呢。”江母好笑又好气的伸手弹了弹江孜的额头,给她夹了一筷子的酸辣土豆丝:“赶紧吃,你们事情都弄好了?”
“差不多吧,数量定好了,等晓晨哥和嫂子清点一下,到时候搬出来就行。”江孜还在喝汤,这放了些虾皮的鱼丸汤格外鲜美,清淡但是滋味很足。
“那行,你哥和晴儿头一次外出,忙起来的时候很多细节没注意,你也帮着多留心一下。”江母自己是不懂这些的,也只能叮嘱着这兄妹两个互相帮衬了,正说着话,厨房那边就送来了一碟子柿饼和热茶,算是饭后点心,胡晴儿看到了就笑:“瞧,咱们还漏了一样好东西,阿孜你家做的柿饼可好吃了,刚刚都没在地窖看到,也没想起来,我记得你说过,做了好几百斤呢?”
“对,之前地窖没有扩大,都放不下,就搬到咱家宅的地窖里存着呢。”江孜也差点忘了这事,又笑:“这边的地窖放的多是些果脯果酱的,数量不多,还得留着做糕点了,就不给你们了,柿饼倒是多着呢。”
“那就给我们来五十斤先试试水。”胡晴儿要得也不算多,其他的东西她也不打算再要了,原本想着江孜加工坊的东西装满一辆马车便好,现在估摸着得装上两辆马车了,那留给其他货物的位置就不多了。
饭后坐着说话消消食,聊得话题也总归是围绕着江谌和胡晴儿外出跑商在打转,也能感受到江母的担忧,江孜干脆站了起来:“阿娘,我和晴儿姐姐还有事要忙,你去睡会午觉,或者找于婶聊聊天,别老在那里做绣活,伤眼睛。”
“好,你们忙你们的,就不用操心我了,我自己会注意的。”江母摆摆手答应着,胡晴儿就被江孜拉出了堂屋,江孜回头看了眼摇头:“我阿娘其实还是不太愿意让哥哥外出跑商的,她如今也没什么事做,一个人坐在那里就开始瞎想,和我们闲聊就说要问这跑商的准备做得怎么样,一件事儿反复问来问去的,总是怕路上出什么意外,忧心的很,我和我哥只能尽量不跟她说这些事,省得她更担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很正常。”胡晴儿很理解:“我阿娘这几日也用念叨,我就想着来你们这看看加工坊的货物,顺便躲两天清闲。”
“文婶还要帮着打理胡家产业,要忙的事情多也就没那么多闲工夫胡思乱想了,我娘如今太闲,她这身子一直都在养着,也不敢让她操心太多事,可挨不住闲下来就乱想。”江孜叹气,挽着胡晴儿去加工坊:“晴儿姐姐,我打算去做些姜片糖,这生姜性味辛温,能驱寒解风寒,像咱们女孩子有时候手脚冰凉,一天吃上几片,对身体有好处的。”
“那你还带上我,这样是被我偷学了可怪不到我身上啊。”胡晴儿笑着开玩笑,江孜不在意的摆摆手:“没事,你尽管学,咱们都是自家人。”
更何况姜片糖做法简单得很,厨艺不错的人,或许看到成品,尝一口就能复刻出来呢。
加工坊每天都挺忙的,江孜随手叫来人帮忙,她自己不动手,嘴上吩咐着教人做:“洗两斤鲜姜,切成薄片,放进锅里开水煮沸大约半刻钟就好。”
过来的是个手脚麻利的婶子,江孜对她不太熟,只是隐约记得厨艺还行,时常帮着给加工坊的众人准备午饭——江孜站在对加工坊的人不太熟悉,主要是因为村尾扩建庄子,地方大了,她便找通记牙行又买了一批人,现在这里的人太多了,她是真的记不住所有人的。
当然,这些人肯定是认得江孜这个小东家的。
时候差不多了,江孜又指挥起来:“把姜片捞出来过凉水,沥干水分,然后放进锅里,再往里倒入倒入白糖,两斤姜片得用一斤白糖,要一直用大火翻炒,炒到水分变少,泡沫绵密,锅边开始起霜就可以关火了。”
“关火以后继续翻炒,直到姜片挂上白霜就可以了,等凉透装进陶罐密封保存起来。”
胡晴儿就在旁边听着,笑:“你这做法确实简单,我听着就感觉会了。”
“但是动手就废。”江孜接话飞快,胡晴儿忍不住笑:“你这倒是说的没错。”
盯着婶子将姜片糖做好已然是两刻钟以后了,江孜看着成品满意点头:“婶子,做成这样就成了,凉了就密封保存,教给大伙,做个几十斤备着就成,告诉晓晨哥等我哥拿货出发的时候拿上两斤给晴儿姐姐路上吃。”
说着又看向胡晴儿:“晴儿姐姐,咱们女孩子吃些姜片糖是有好处的,但是一天也别多吃,吃上三五片就行了。”
“行,听你的。”胡晴儿也不拒绝江孜的好意,乐呵呵的应下了。
第449章、江谌备货(三)
江孜和胡晴儿手挽手从加工坊出来,这会估摸着也就是下午四点多得样子,正好碰上江谌架着马车回来了。
“阿孜,晴儿。”江谌从马车上跳下来,虽然是喊了两个人,可他眼里只有胡晴儿,江孜假装不高兴的瞪他:“哥,你现在越发重色轻妹了,你瞧瞧你眼里有我吗?当我不存在。”
“我哪敢。”江谌连忙上前拍了拍江孜的肩膀:“你这么大个人站在这里,我怎么可能当你不存在呢。”
“我很大只吗?我明明这么娇小可爱!”江孜气哼哼的拍开他的手,江谌愣了愣,无奈:“阿孜,别闹。”
胡晴儿哈哈大笑起来:“好了好了,阿孜,别逗你哥了,他那张嘴笨得要死。”
江孜啧了一声:“算了,看在晴儿姐姐的面子上这事就算过了……哥,你今儿都带了些什么东西回来?让我们瞧瞧。”
“好,我把马车先停进去。”江谌答应着,又上了马车,江孜和胡晴儿便转身又回了加工坊——现在这边外墙已经修建起来了,招来的护院轮流三班倒,这要是还被人钻了空子又放火之类的,江孜就真的只能自认倒霉了。
总之,现在看来江家庄子已经算很安全的了,把马车和货物停放在庄子里才放心。
“之前我就知道有周围几个村子里有人会做油纸伞、竹制扇和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玩的玩意,我就特地跑了一趟。”江谌停好马车,掀开车帘,江孜叫人过来帮忙把车厢里的东西都搬了下来。
“这油纸伞瞧着做工还是不错,就是伞面上图样的画工差了些。”胡晴儿顺手拿起一把油纸伞看了看,摇头:“你买来花了多少银子?贵了可不划算。”
“一把油纸伞三十文钱,我就定了三十把,先拿了十把回来。”江谌一边搬东西一边解释:“我要得多些,价格不算高,我也跟那人说了,若是有画工好些的留给我,我愿意40文钱一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