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63节
  “不要紧,随他们去学。”江孜不在乎,捏起一块江米条塞进嘴里,继续道:“要不是吴婶说懒得去逛灯会,留下做点儿事,我本来连这些零嘴吃食都不打算摆上的。”
  于晓静没好气的瞪她:“好好的赚钱机会被你浪费了!”
  “今日过节,好歹让大伙们休息休息呀。”江孜捏起一块江米条塞进于晓静嘴里:“少说话,多吃东西。”
  几人帮着打包了些零嘴吃食,见天色已经微暗,铺子外已经有不少摊位开始叫卖了,游街的人群也多了起来,于晓静在打包好的零嘴吃食里挑挑拣拣拿了几包,兴奋的拉着江孜:“走走走,出去玩!”
  这个时候倒是不念叨着要赚钱了。
  于晓静挽着江孜走在最前面,江孜身侧是傅怀瑾,他们后面便是于晓晨和张宁宁两夫妻,江谌则把江源抱着坐到肩上,与江母于婶一起走在最后面。
  除了街道两旁的摊位,沿路还有些提篮小贩,卖的都是一些小玩意小零嘴,叫卖声此起彼伏,江孜和于晓静对那些提篮小贩篮子里东西还挺感兴趣,平日可见不着这样游街叫卖的,特地买了一包猪油糖分给众人一起吃着。
  “这阿婆做的猪油糖还真好吃,比以前买的那种好吃。”于晓静吃了一颗又塞了一颗,被限制不许多吃糖的江源看得羡慕狠了,偷悄悄的扯着她的衣袖,顺利从她手上得了一颗猪油糖。
  江孜自然是瞧见了这两人的小动作,今天过节,就不扫兴了。
  这猪油糖做起来简单,江孜也是会的,就是把猪油、白糖、面粉混合做出来的糖果,吃起来香甜不腻,润滑爽口,满口生香。
  阿婆做的味道就很好。
  众人往前继续走着,夜色渐深,华灯初上,满街灯光灿烂,人也越来越多,男女老少皆有,既有豪门富贵公子小姐、也有平民百姓,或是专心看灯,或者逛着摊位。
  远处隐隐传来悦耳的琴声,是河堤之上那花船在路过,江孜忍不住踮起脚尖往看,花船上亦是挂满了不同样式的灯笼,灯光璀璨。
  “还是那些富家公子哥们会玩。”于晓静凑到江孜耳边啧了一声:“这样一艘花船,得花多少银钱?丢进水里还能听到声响,用在这花船上是真的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人家那是为了享乐,又不是为了听那一声响。”江孜笑出了声,指了指不远处围成一圈的人群,正中央的一男一女正踩在高跷上辗转腾挪,当即就拉着于晓静往那一处跑去:“瞧,是踩高跷的,咱们过去看看。”
  “慢些慢些,人这么多,别走散了。”张宁宁在后面喊,拉着于晓晨追了上去,江源坐在江谌肩上看得远,兴奋极了:“哥哥,快看!他们好厉害!”
  第444章、上元夜市灯会(二)
  越是靠近人群,铜锣声越是响亮,江孜不由的抬手捂了捂耳朵,再一抬眼,那踩着高跷的男女一齐来了个前空翻,她终于看清楚了那高跷的长度,近乎一米。
  “天,这是怎么站得稳的?”于晓静在一旁惊呼:“得练上多少年才能有现在的成就?”
  话虽这么说,那一男一女明显年纪也不算太大,估摸着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怕不是五六七岁就开始练习踩高跷了吧?日夜苦练,得废了多少心血才能练到这般模样?
  这类技艺放在现代都是少见的。
  几人站在人群外围,看着那一男一女踩着高跷做出一个又一个惊险的动作,赢得众人的掌声和欢呼,直到结束,两人满脸通红,显然是累得不行,旁边有人拿起托盘走向人群要赏银,无论多少,那人皆是一句道谢,不卑不亢,江孜也从荷包随手抓了十几枚铜板,于晓静更大方,她喜欢,便表现得很明显,那一把铜板怕是能有二三十枚,看得于婶都忍不住偷偷掐了她一把,她一点也不在意,还问那人:“这踩高跷得从小学吗?我要是想学还来得及吗?”
  中年男人接了赏银,脸上的笑意很深:“姑娘,这踩高跷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年岁小的时候学才好,人小平衡力也好些,但那也不安全的,学的时候经常会摔得一身青紫,严重的断手断脚都是常有的事,还是看看就好。”
  “那岂不是很辛苦。”于晓静看向已经靠在一旁准备取下高跷的一男一女,感叹:“挣钱可真不容易。”
  中年男人笑着摇摇头,没再说什么边走了。
  “知道挣钱不容易,你还抓那么一大把铜板出去?那都能买上一两斤斤上等的五花肉了!”于婶心疼钱,狠狠瞪了于晓静一眼,于晓静嘿嘿笑了一声,做了个鬼脸,跑过去挽着江母,江母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替她说话,于婶嘀咕着江母会把于晓静宠坏,但最后到底没再继续说什么了。
  踩高跷的换了人,又开始新一轮的表演,这次是三个女子,踩着高跷跳起了舞,身姿妙曼,舞姿迷人——更重要是能跳的那么稳。
  江孜都差点看得入了迷,啧啧称奇:“真的好厉害,这要是换成我,刚踩着高跷,就要摔得个五体投地屁股朝天。”
  这话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又看了一阵,江孜就拉着于晓静继续往前走,沿路有舞狮的队伍,披着华丽狮皮手持狮头的舞狮者路过街道两边的铺子时还会停下,随着铜锣声声响,时而跳跃时而翻滚,表演一番,就有穿着一身喜庆红衣的人上前讨赏,店家一般都会准备上一个红封——在传统观念中,狮子是驱赶邪灵的伸手,表演时能将不祥之物驱逐,能带来好运与平安,商户们就算是冲着这番好兆头也会备上个红封。
  于晓静好奇的凑到江孜面前询问:“阿孜,你准备了多少银钱的红封啊?”
  “五十八枚铜板。”江孜笑得一脸财迷,反问于晓静:“只知道这个数是什么意思吗?”
  “五十八?什么意思?”于晓静琢磨着念叨了好一会,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江孜又看向傅怀瑾,看他也摇头,当即笑了起来:“其实就是个谐音,五的谐音是我,八的谐音是发。”
  于晓静听得哦了一声,抬手就往江孜肩上一拍:“可以啊,这都能想得到!五十八,我要发啊!发财发财恭喜发财。”
  江孜被逗笑:“那就借你吉言咯!”
  “这两姐妹,个个都是财迷。”江母好笑的摇头,偏头看到路边的摊位上有卖糖画的,当即就来了兴致,朝着江谌招手:“阿谌,带阿源去看看糖画。”
  江母的声音不小,江孜和于晓静也听到了,立刻就跟了上去,小贩见围来了好些人,眉开眼笑的打着招呼:“来来来,快瞧瞧喜欢什么,什么都可以画,保管你们满意。”
  温煮着糖浆的小碳炉,一块大理石板,石板前还插着几幅画好的糖画,简简单单的就构成了糖画摊。
  “小狮子!”江源一眼就瞧中了插在石板前已经画好的糖画,那小狮子栩栩如生的,画得极好,于晓静忍不住夸道:“摊主大哥,你这画得真好啊,你就算是去做个画师都行啊。”
  摊主大哥大约也就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闻言乐得直笑:“我哪能当什么画师,这做糖画的技艺是家里传下来的,跟作画还是有差异的,我专心卖卖糖画就好了。”
  “要我说普普通通的作画可比做糖画简单得多。”江孜挤开于晓静,凑近看江源喜欢的那副小狮子糖画,继续道:“糖画的技艺可不容易学,熬糖的火候本就不好掌控,然后作画时不仅要画得好,还得注意速度和力道,非常考验技巧和经验的。”
  “姑娘这是也会做糖画?”摊主大哥有些诧异的看过来,江孜不好意思的摆摆手:“试过几次,不过我画得实在太难看了。”
  那还是在现代的时候,有次闲着没事想要录一段做糖画的视频,结果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
  因为江孜根本不会画画,连个圆都画不好,更别提那些复杂的糖画图样了。
  “这画得多就熟练了,就像了。”摊主大哥倒是谦虚的摆摆手,见江孜跟摊主大哥聊起来了,江源有些急了,催促起来:“我要狮子!我要狮子!”
  “好好,狮子是吧?我这就给你画个威武的狮子!”摊主大哥乐呵呵的应下来,拿起铜勺,舀了一勺糖液,以勺为笔,手下毫不犹豫,很快就在石板上勾勒出一只金黄透亮且威风凛凛的大狮子,江源看得直鼓掌:“好厉害!”
  见那狮子糖画已经到了江源手上,于晓静迫不及待的开口了:“我要只小狐狸!跟这个一样的!”
  江孜不甘落后,她想要一只软萌的小兔子,其余人都要了自己想要的糖画,连江母和于婶也不例外,她们要的是梅花。
  但无论是小动物还是花花草草,那摊主大哥都是一气呵成的,都是栩栩如生。
  第445章、上元夜市灯会(三)
  如愿拿到威武狮子糖画的江源依旧坐在江谌的肩上,喜滋滋的舔着糖画,歪着脑袋指着前方。
  “夫子,前面就是举办灯展的地方吗我要去猜灯谜!”江源显得很积极,江孜当然知道他的积极从哪里来的——傅怀瑾答应江源,如果他能在灯展的时候答对五道灯谜,春社日的时候就给他多一天休假。
  为了这一天休假,江源怎么着都得努力一下。
  上河街是清河县的主街,整条街都是商铺,街尾右拐就到了河堤旁,那是横穿大华朝的母亲河,县令筹备的上元灯展就在河堤旁的一大片空地,这里架起了高大的舞台,高架上悬挂着几十盏精美的灯笼,比一路走来的千百盏灯笼都要好看。
  “阿孜,你快瞧,最上面的那盏百蝶戏花的蝴蝶灯好漂亮呀!”
  “阿姐,那边的兔子灯好可爱,跟你手上的小兔子糖画好像呀!”
  江源和于晓静都是同款激动,坐得高得江源扯了扯江孜的头发,就在江孜身旁的于晓静使劲晃了晃江孜的胳膊,江孜被那些精美的灯笼迷了眼,一时没有理会他们。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张宁宁眨着眼跟于晓晨说话:“晓晨,我喜欢那盏喜鹊灯,瞧着多喜庆。”
  “可是。”于晓晨有些为难的摸了摸脑袋:“宁宁,这里的灯笼不是卖的,只有猜灯谜才能得的,你知道我不会的......”
  “呆子。”张宁宁无奈的笑起来:“我还能不知道你我就是说说而已,好看也不一定要占为己有啊,你瞧瞧那边有多少卖灯笼的小摊贩我们一会也去买一盏灯笼,还有好多人在放河灯呢!”
  小夫妻成亲时间不长,正是感情最好的时候,大伙都很自觉地没有和他们挨得近。
  江母和于婶也在说放河灯的事儿,到她们这个年纪,儿女都长大了,也就是求儿女婚事儿女健康罢了。
  “你喜欢那盏蝴蝶灯吗我去帮你把它赢来,算作上元节的礼物如何”傅怀瑾见江孜的目光落了好几次在那盏百蝶戏花的蝴蝶灯上,原本不太喜欢在人多的地方出风头的傅怀瑾没等江孜的回应就往舞台上走,江源见了连忙大喊:“夫子,等等我,我也要去!”
  傅怀瑾牵着江源上了舞台,猜灯谜的人不少,但是像江源这样小的孩子是真没几个,小家伙也很厉害,头三个灯谜都猜对了,离与傅怀瑾约定的五个灯谜已经很近了。
  至于傅怀瑾,这些灯谜对他来说都很简单。
  “白糖梅子真稀奇——元宵。”
  “一去无音讯——查。”
  “红嘴绿鹦哥,吃了营养多——菠菜。”
  “白床铺,黄帐子——龙眼。”
  “没有一日得安生——宴。”
  “半坛酒——酝。”
  “元宵节日喧声响——宣。”
  “客中觅得意中人——复。”
  ......
  台上的傅怀瑾几乎没有停歇,一个接着一个,几乎都不用深思,答案就出来了,自信又认真,让江孜移不开视线,连于晓静都在旁边小声嘀咕:“还是挺有能耐的,能为你赢下这百蝶戏花的蝴蝶灯,算他表现不错。”
  结果当然是不会让江孜失望的,那盏挂得最高,做工最精致的百蝶戏花蝴蝶灯自然是被傅怀瑾提着送到了江孜手上,换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怀瑾,你太厉害了。”江孜提着蝴蝶灯,毫不吝啬的给出了自己的称赞,兴奋提着兔子灯跑到江孜身旁的江源抓住江孜的裤脚,不甘示弱的争宠:“阿姐,你瞧,我答对六个灯谜,给你赢了一盏兔子灯!”
  江孜弯下腰抱了抱江源,脸上的笑容完全收不住:“不愧是我们阿源,真是太厉害了,台上那么多人都没能赢过你!”
  “阿源当然是最厉害的。”江源得意叉腰,把手上的兔子灯往江孜面前递,于晓静见了赶紧挡住并且接过江源手上的兔子灯:“阿源,你真是太厉害了!晓静姐姐经没有灯笼,你就赢了这么可爱的兔子灯,给晓静姐姐好不好。”
  “给阿姐的!”江源有点不高兴的扭过身子躲开于晓静的手,于晓静眨了眨眼,忽悠单纯的小朋友:“阿源,你看你阿姐手上是不是有盏百蝶戏花蝴蝶灯了,还是最好的那盏灯笼,可是晓静姐姐要是没有灯笼多丢人呀,你看咱们周围的人都有灯笼呢,所以你把兔子灯笼借给晓静姐姐好不好我保证明天晚上给你送过来怎么样呀”
  江源歪着脑袋看着于晓静好一会才算信了,将小兔子灯接了过去。
  她热闹的人群中,灯会旁不远处就有一座清河桥,江母温和的微笑着开口:“咱们去桥上走走。”
  看着人满为患的石桥,江孜拒绝的话还没说出来,就见江母与于婶已经朝着石桥走了过去,于晓静见状拍了拍江孜的肩膀道:“行了,别想了,人再多一些也得去桥上走一圈,毕竟上元过桥,百病全无。”
  江孜这才恍然想起上元节走百病的说话,简单来说就是上元散步,百病皆消。
  但散步并不只是简单的散步,仪式感还是不少的,比如走墙即遇墙靠墙走,摸钉即遇寺庙摸门钉,过桥即遇桥登桥。
  桥上人太多,几乎寸步难行,挤在人群中的于晓静还有心思盯着河面上数不尽的河灯:“咱们一会下了桥也去放河灯吧”
  灯火映照着河面,璀璨耀眼,江孜仔细看了好几眼,还能在灯光中能看到灯芯处都放着字条,这些精美的河灯都承载着人们的心愿。
  “行啊。”江孜扬起笑,伸手悄悄地的捏了捏一直在人群中护着她的傅怀瑾,他立刻就察觉到了,反手将她的手握住,轻笑着:“那阿孜你有什么愿望”
  “愿望那当然是秘密了,秘密可不是能随便说出口的哦。”江孜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傅怀瑾的试探,手下微微用力,从傅怀瑾手心中溜走——这里人多,被人看到还是有些不好的。
  第446章、上元夜市灯会(四)
  时间已经不太早了,大约是戌时三刻的样子,江孜还因为人群太多被堵在石桥中央,傅怀瑾护在她身后,那盏蝴蝶灯被她高高举起,伸长了胳膊,悬在石桥之外,以防止被人群挤压而弄坏。
  “我从来没觉得清河县有这么多人!”于晓静抱怨着,努力想离前面的人远一些,可根本不可能挪动一点点,只能气得嘟着嘴,像个小河豚。
  “今天上元节,十里八乡能来的都来了,单单一个清河县,哪能有这么多人。”江孜无奈的推了推于晓静:“你再往前走走。”
  “我倒是想啊!”于晓静脸都要绿了,还想说什么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破空的声响,下意识的抬了头,然后惊喜极了:“阿孜,快瞧,是烟花。”
  暗沉沉的夜幕成了最好的背景,绚丽的烟花绽放,流光溢彩,让人挪不开视线。
  “好漂亮。”江孜仰着头,瞧见了在空中绽放的莲花,也有飞舞的龙凤,将夜空点缀得如梦如幻,周围的惊叹声此起彼伏,烟花绽放的声响,一声接着一声,最终化作点点星光,缓缓的洒落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