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常荣的婚事前两年就在相看了,只是那会儿朝堂上形势复杂,常荣身为嫡长子,以后更是要继承国公爵位,他的妻子身份不能太低,但更不能太高。
  从前家里倒看中了蓝玉的长女,亲上加亲又不用担心皇上不放心。
  但常秋栾以骨血不宜回流为由推拒了。
  徐达的二女儿徐妙锦也不错,只那孩子是个枭雄似的性子,聪明的太外露了。
  结果就拖到了现在。
  第474章 常秋栾17
  常荣的婚事拖到现在,反倒麻烦起来。
  锦衣卫指挥使,掌管着皇上在天下各处所有的眼睛和耳朵。这样的人,他的婚事恐怕现在都不是常家能决定的了。
  常秋栾想到之前从朱标那儿隐隐透露出的消息,再对对适龄的人选,心里就有数了。
  “你今年也老大不小了,估摸着父皇已经帮你琢磨出人选了。我只一句,不论是个什么样的姑娘,都得善待人家,至少面子上一定能过去。”
  别显得你好像对皇上赐婚有什么不满似的。
  好在常荣虽然也是个桀骜的性子,却很颇识时务,完全没有燕王当年那股子就要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心,他唯一顾忌的就是……
  “只要皇上别是要叫我尚公主就成。”
  声音又低又小,一般人凑到他嘴边都听不清他在嘟囔什么,秋栾却抬手就呼在他头上,只把他圆滚滚的大脑袋打得一歪。
  “呸,个没皮没脸的,我只当你有长进了,怎地还这么口无遮拦?哼,那也是你能肖想的,还不滚回去照照镜子看自己配不配!”
  虽然挨了顿骂,但常荣还是从姐姐这儿得到了准话,心里还是松了口气,忙笑呵呵凑上前又是赔礼又是道歉。
  没办法,他实在不想娶个祖宗回去供着。当然了,皇上就真要从勋贵里择选驸马,一般也不会选人家的长子,毕竟长子要承爵的。
  但他这不是,关心则乱嘛。
  “大姐你也知道,老二的心思……”
  “我知道个屁,叫他把那些心思都给我断了,天天想着儿女情长能成什么大事。他不是自诩才华出众当世第一?眼看着宁国都要出嫁了,还有没有机会他自己看不出来?”
  说起这个也是笔烂账,宁国与常家老二常盛年纪相仿,两人见面的次数倒也不算多,也不知怎么就到了非卿不娶的地步了。
  偏他是个沉得住气的,要不是前头给他们两兄弟都议亲,老大看出端倪从他嘴里强逼出来,只怕这人就准备眼看着人家宁国嫁人,然后自己来个终生不娶了。
  要常秋栾来说就是纯纯有病,你想娶你早说啊,咱们家跟梅家差哪儿了?虽说它已经嫁入皇家,一般老朱不会竟把鸡蛋扔一个篮子,但也还有操作的空间嘛。
  趁着这会儿他还愿意把女儿嫁给勋贵们,尤其常盛是个读书好模样好脾性好的次子,多么完美的驸马种子?
  搁那儿装深情,装吧,谁装得过他啊,人宁国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心思,他这暗恋那可暗得太完美了。
  关键人家梅殷也很优秀啊,从前在大本堂读书时她也见过,平心而论,的确是位良婿。
  所以他们俩也只能是有缘无分。
  他们原本都觉得,一直隐忍的常盛如今彻底没了念想,自然会跟从前一样,将这段从来都没开始的感情彻底埋葬,谁知没了结果,他反倒消沉起来了。
  这就是人类的复杂性了,即便她能用药剂和灵泉激发他们的天赋,可却不能控制他们的情感。
  常秋栾并不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她也不理解这种行为模式的人。但她一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只要那人别碍了她的事儿。
  “把他丢出去磨练几年,最好是连轴转累到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都顾不上了就好了。”
  太子妃大手一挥:“这事儿你不用管,只用心当好你的差事,那小子我自有地方处理。”
  常荣也不敢问大姐打算把老二塞去哪个地方处理,只是默默行了礼,悄悄退了出去。
  ……
  随着宁国公主下嫁,皇上为鄂国公长子锦衣卫指挥使常荣赐婚信国公长女汤萸这两样喜事之后的,是一道任命鄂国公次子为漳州府龙溪县县令的调令。
  龙溪县,乍一看这地方有点偏僻。但好在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倒也不差,只是配常盛这个身份就太低了。
  但咱们若是以更超前的眼光来看,不用太超前,只以明朝中后期去看,龙溪这里的地理位置便可称一句,得天独厚。
  漳州月港,因“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而闻名。明朝中后期“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的著名外贸通商港口。注[1]
  当然,如今那里百废待兴,它的价值还没能完全被人们所认识到。
  故而在京中许多人眼中,这位常二公子更像是被发配了。也有人猜皇上此举是要敲打常家,更有人觉得这正是皇上为了给常家保留血脉。
  毕竟常荣指挥使这官,能善终的实在少得可怜。到时候这一支没了,还能留下常盛这支。
  这个观点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但与常盛本人却没有什么意义。
  得到旨意的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沉默地收拾好了行囊,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师前往龙溪赴任。
  “希望等他回来,能将过去都放下吧。”
  “会的,那里是一片崭新的地方,他也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对于朱标这话,常秋栾没有多少什么,只是微微颔首:“但愿吧。”
  不崭新开始也没办法,天助自助者,她也一样。看在血缘关系上她能帮一次,可他若提不起脚步追上,也只能被家族放弃。
  “人都已经走了,我啊还是先以眼前这事为重吧。”
  秋栾说得是妙云生产这事,经过她与几位御医和医女共同的诊治,一直认为,燕王妃这胎,恐怕有难产的风险。
  “四弟和徐叔叔都远在北平,她一个在燕王府里生产,我和母后都放心不下,让她进宫生产也不合规矩,我已经和母后商议好了,派了白芷去照看她。”
  白芷是她的贴身宫婢里最通医理的,有她帮忙照看,应当问题不大。
  “再有我做主,把上用的凝血散、益气丹什么的都取了两份让白芷一起带着送去以防万一。有了这些,再让两位御医并医女轮值守着她,应当就无碍了。”
  朱标连连点头:“这安排很妥当,四弟妹这胎就辛苦九娘照看了。”
  第475章 常秋栾18完结
  两年后,皇后笑呵呵地抱着一个约莫两岁大的大胖小子,身侧还坐着一个安静乖巧的男孩,正是燕王朱棣的长子高炽和次子高煦。
  秋栾坐在另一边笑着给高炽递了块糕点,这才转头对着下首的妙云关心道:“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吧?”
  “劳母后和大嫂记挂,都已经收拾好了。”
  徐妙云笑吟吟地看着两个孩子,两年多没能和丈夫团聚,她心中早就十分想念,只是因为生高煦时伤了身体,再加上两个孩子确实都不大,这才又拖了两年。
  如今,总算是要去北平了。
  “老四的书信一封接着一封,我看再不叫你们夫妻团聚,这臭小子都要在北平翻天了。”马皇后调侃了一句,这才让人把高煦抱下去。
  徐妙云想着丈夫在书信里引用吴越王那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便不由又是羞涩又是甜蜜:“他是想着高炽和高煦罢了。”
  马皇后和大儿媳对视一眼,都没再继续说下去,只是脸上这笑容却明晃晃地,叫徐妙云愈发不好意思。
  秋栾带着妙云从大殿中出来,两个同样为丈夫出谋划策的女人,如今只她们彼此两个,说起话来反应更没什么顾忌。
  “其实母后是想多留你一段时间的。”
  “还要多谢大嫂替我周旋。”
  两人这话听起来有些没头没脑,实则只把眼睛往朝堂上看就能看出来。
  从前那批冒头的勋贵被砍了,但活下来的仍然不少。尤其是曾十分得皇上信重的李善长,李先生。
  只怕她再不走,京中闹起这事儿,她就又得等一年。
  “去了北平跟老四好好说,有些事情要早做打算。”
  常秋栾没有说透,但她知道徐妙云能够明白她的意思。
  皇上这个人,虽然论爱民,他已是历朝皇帝中少有的君主,可若说私心,这人也从不比谁少。
  二十来个儿子,一水的世袭亲王,不出三代大明就要养不起了。
  虽然在常秋栾的干预下,大明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该有的问题仍旧存在。
  即便朱标对兄弟们同样是老父亲一般的心态,等他当了皇上,藩王的规矩还是要改。
  而且,常秋栾根本不打算等到朱元璋晚年,藩王势力都已经坐大的时候。
  如今的大明生机勃勃,局面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