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好叫我大明百姓都知道,国家要抓的,都是害国伤民的该死之辈。我大明天子,是站在百姓这边的!
不说别处,至少京中原本因为锦衣卫到处抄家、所过之处总是哀鸿遍野而渐渐变坏的名声竟是转好了不少。
尤其是老百姓看着从那些人家里抄出的金银珠宝、娇妻美妾,听着随行人员用老百姓的话念出的一条条罪状,个个都拍手称快起来。
常秋栾闲来无事,干脆叫朱标自锦衣卫里寻了几个典型案例写了几则小故事,登在了今年朝廷新办的《民报》上。
说来这还是因着新到任的这批礼部的官员普遍年纪不大,颇能接受新鲜事物。
且《民报》打着的便是“晓谕万民、教化世人”的名号。秋栾这几个故事固然有美化锦衣卫的嫌疑,但也都是确有其事,对朝廷形象也有积极作用。
最要紧是这故事写的确实好啊,即便其中一些故事他们自己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可经过这笔墨一浸染,哎呀,简直勾得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所以在经过一番争吵辩论后,那几篇故事还是上了大明第一期《民报》上。
恰恰好,赶在了胡惟庸在狱中自尽的第三天。这个在朝堂上曾经翻云覆雨的权相最终死的悄无声息,甚至没有太多痕迹。
毕竟他的同党们比他死得更快更干净,陈旧的痕迹轻而易举就被新人覆盖,如新雪覆泥……
“今年肯定是个好年景。”
朱标与秋栾并排站在廊下,新年的第一场雪下得格外温吞却持久,今天才将将停下。他特意吩咐了宫人,叫人不必急着将东宫里的雪都扫干净了,除了主路其余都留着,这会儿便难得抽出空和秋栾一道赏雪。
红墙绿瓦映着纯白的初雪,是一种静谧的热闹。
“以后都会是好年景。”
常秋栾呵出一团白茫茫的雾气,脸上是快活地笑容。至少有她陪在他的身边,总不会再叫他经历一番丧子丧母之痛。
大明本就人才济济,她需要做的不过是替大明留下他们的性命。而事实上,她也的确做到了。
“胡惟庸的案子都结束了,父皇打算什么时候叫老四去就藩啊?”
“不着急,高炽也才一岁,现在就让他们回去,路上孩子也吃不消。”朱标摸了把胡子,想起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子脸上也不由露出笑容,“何况海运一开,如今看似清亮的<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又不知要生出多少污浊,锦衣卫只怕还要更忙。”
“难不成父皇和你还打算让老四一直做这个得罪人的活?”
“怎么会,就是父皇舍得我也舍不得。也就这一两年,等各处运转都熟练了,他也就能卸下重任。到时候高炽年纪也大点,他们回北平,也好叫徐叔看看自己的外孙。”
朱标当然不会一直让弟弟做这种名声不大好听的工作,只是做事最要紧是善始善终,现在就这么急着叫他卸任,外头还不定怎么说呢。且接任的人一时也还没选好呢,万一出什么纰漏就不好了。
“其实我看从前检校出身的毛骧倒还不错,本就经验丰富,对父皇也忠心耿耿。唯有一条,太喜欢揣度父皇的心思。”
按理做锦衣卫的不就该体会上意,好及时帮皇上分忧。帮皇上挖出那些想杀却没有理由杀的人的证据,然后再帮皇上合理合法地杀了那些人。
如今的朱棣就是这样做的。虽然锦衣卫皇权特许可以先斩后奏,抓人甚至不需要证据,审问甚至可以不公开。但朱棣行事还是很严谨的,对手下人也是严格要求,务求锦衣卫所逮捕的每一个都是该死之辈。
可若要毛骧来当,只怕他根本不会费这个功夫。捏造证据可比查找证据不知要容易多少辈,上下嘴皮子一碰,立刻就能解皇上心中怒火,何乐不为?
当然,毛骧还是有真本事的,父皇心里也有数。这人若是在要紧时刻便是一把淬了剧毒的利刃,干净利落、见血封喉,还不会脏了自己的手。
但现在的形式,却不至于用到此人。
“还是得找个谨慎持重的,还要有资历,能在老四走后弹压住底下人。”
第473章 常秋栾16
“让六儿接替老四的位置?你没弄错吧?”
常秋栾头一回有了迷茫的时候,那锦衣卫就是个火坑,燕王有皇帝嫡子的金身在手才得以全身而退。
六儿呢?不过是鄂国公常遇春的嫡长子,太子妃的亲弟弟,顶多算个亲戚,那老朱是个在乎亲戚的人吗?
怎么,常家和蓝家都老实这么多年了,皇帝还不放心?非得再填她一个弟弟?
“你别担心,父皇和我都觉得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还是得寻一位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人来坐。不能怕得罪人,更不能对上位太过于曲意逢迎,需得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而常荣,也就是六儿,恰好完美的符合了皇上和太子此时的需要。
六儿小时候就是个暴烈性子,脾气上来连他老子的账都不买,真就像个魔胎。好在常家多年来的辛苦养育总算没有白费,如今六儿刚烈个性不改,却是个忠君爱国、明辨是非的好孩子。生得威武健壮,又武艺高强,一向深得皇上喜爱。
以他的出身和实力,足可以坐稳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而且也能让皇上和太子放心。
只是……现在他们满意,常荣干这些活自然没事。可若有一天他们不满意了呢?
常秋栾可是很清楚,大明锦衣卫头子们的下场,大多可都不怎么样啊。
“放心,爹对六儿可是寄予厚望的,再说还有我看着呢。”朱标宽慰的话只惹来妻子一个白眼。
说得好像皇帝真要杀人你能救的下来一样。常秋栾估摸着真到了那一天,太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常荣要个全尸的体面。
在其他事情上权柄拉满的太子殿下,大约唯一不能阻止的就是他爹杀人。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估计皇帝已经决定好了,根本就没有常家拒绝的权利。既然如此,那就乖乖接了吧。
“赶明儿等正式的任命文书下来了,把常荣叫过来一趟,我有话要嘱咐他。”
朱标闻言笑道:“咱们心有灵犀,我也正打算那会儿叫他来东宫一趟,到时候你有什么话,直接来书房寻我们就是。”
这诏书一等就是三个月,先是命朱棣卸了差事赴藩,接着才是任命常荣为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常秋栾却不急着见自家弟弟,而是先召了妙云进宫给她仔细把了脉。
“这胎略微大了些,从明儿起要注意饮食,没事让老四陪着你多溜达溜达,要不生产的时候该吃亏了。”
大约是因为丈夫这两年一直干那种得罪人的脏活累活,再加上妙云生了高炽后底子亏了不少,竟叫她之前生了场大病。
好在如今都养好了,只是还有些虚弱 所以这胎就格外辛苦些。妙云也怕亏了孩子,稍微有点补过头了。
“我看,你还是先等等,等平安生下这胎在带着高炽去北平。”
徐妙云摸了摸自己圆滚的肚子,本是想着高炽也三岁了,他们一家正好一起走,谁知道这会儿她却有了。到底还是孩子重要,反正北平那儿还有她爹看着。
见妙云点头,秋栾笑容都真切了些。她就喜欢这种能听进去医嘱的好病人。
“太子殿下召了常公子进宫,问您要不要见一见呢。”
这倒巧了。
“多谢殿下,自然是要见的。”
瞧瞧臭小子的应对有没有长进,也顺便给他紧紧弦。
“大姐!”
常秋栾刚走进大殿,原本大马金刀坐在那儿喝茶,显得格外威风凛凛的青年立刻就站了起来。晶亮的瞳仁满是欢快的情绪,瞬间消弭了他凶恶的五官带来的压迫感。
“嗯……刚才还挺像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指挥使,这会儿就又露馅了。”
秋栾示意弟弟坐去对面,常荣一面坐下一面笑道:“以后到了外头,我自然是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头子。可在家里,在大姐面前,我永远只是六儿。”
“这话也对父皇和太子说过了吧?”
“嘿嘿,”常荣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下脑袋,“差不多吧。皇上让我来管这个,不就是放心咱们自家人嘛。”
“话是这么说,平时公私一定要分清。皇上和太子可以跟你论自家人,你却不能主动提。再有,这是个得罪人的活。虽说我常家本就是铁杆亲信,也不一定就是万无一失的,你只读读史书就该知道。”
“是,弟弟明白。这些太子也都细细交代了,姐姐放心,我行事定会小心谨慎,不叫人拿住话柄。”
常荣只是脾气差点又不是傻子,甚至恰恰相反,他这么多年先后混迹大本堂和御前,愣是跟所有皇子都处成了陌生人,没情分也没仇恨。
“行,你如今也大了,一言一行自己都知道该如何思量,姐姐就多说了。这次把你叫来,主要是问问你的婚事,拖了这么多年,也该给你办了,要不以后当值,人家回去都有口热饭,就你孤零零不像样。”
不说别处,至少京中原本因为锦衣卫到处抄家、所过之处总是哀鸿遍野而渐渐变坏的名声竟是转好了不少。
尤其是老百姓看着从那些人家里抄出的金银珠宝、娇妻美妾,听着随行人员用老百姓的话念出的一条条罪状,个个都拍手称快起来。
常秋栾闲来无事,干脆叫朱标自锦衣卫里寻了几个典型案例写了几则小故事,登在了今年朝廷新办的《民报》上。
说来这还是因着新到任的这批礼部的官员普遍年纪不大,颇能接受新鲜事物。
且《民报》打着的便是“晓谕万民、教化世人”的名号。秋栾这几个故事固然有美化锦衣卫的嫌疑,但也都是确有其事,对朝廷形象也有积极作用。
最要紧是这故事写的确实好啊,即便其中一些故事他们自己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可经过这笔墨一浸染,哎呀,简直勾得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所以在经过一番争吵辩论后,那几篇故事还是上了大明第一期《民报》上。
恰恰好,赶在了胡惟庸在狱中自尽的第三天。这个在朝堂上曾经翻云覆雨的权相最终死的悄无声息,甚至没有太多痕迹。
毕竟他的同党们比他死得更快更干净,陈旧的痕迹轻而易举就被新人覆盖,如新雪覆泥……
“今年肯定是个好年景。”
朱标与秋栾并排站在廊下,新年的第一场雪下得格外温吞却持久,今天才将将停下。他特意吩咐了宫人,叫人不必急着将东宫里的雪都扫干净了,除了主路其余都留着,这会儿便难得抽出空和秋栾一道赏雪。
红墙绿瓦映着纯白的初雪,是一种静谧的热闹。
“以后都会是好年景。”
常秋栾呵出一团白茫茫的雾气,脸上是快活地笑容。至少有她陪在他的身边,总不会再叫他经历一番丧子丧母之痛。
大明本就人才济济,她需要做的不过是替大明留下他们的性命。而事实上,她也的确做到了。
“胡惟庸的案子都结束了,父皇打算什么时候叫老四去就藩啊?”
“不着急,高炽也才一岁,现在就让他们回去,路上孩子也吃不消。”朱标摸了把胡子,想起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子脸上也不由露出笑容,“何况海运一开,如今看似清亮的<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又不知要生出多少污浊,锦衣卫只怕还要更忙。”
“难不成父皇和你还打算让老四一直做这个得罪人的活?”
“怎么会,就是父皇舍得我也舍不得。也就这一两年,等各处运转都熟练了,他也就能卸下重任。到时候高炽年纪也大点,他们回北平,也好叫徐叔看看自己的外孙。”
朱标当然不会一直让弟弟做这种名声不大好听的工作,只是做事最要紧是善始善终,现在就这么急着叫他卸任,外头还不定怎么说呢。且接任的人一时也还没选好呢,万一出什么纰漏就不好了。
“其实我看从前检校出身的毛骧倒还不错,本就经验丰富,对父皇也忠心耿耿。唯有一条,太喜欢揣度父皇的心思。”
按理做锦衣卫的不就该体会上意,好及时帮皇上分忧。帮皇上挖出那些想杀却没有理由杀的人的证据,然后再帮皇上合理合法地杀了那些人。
如今的朱棣就是这样做的。虽然锦衣卫皇权特许可以先斩后奏,抓人甚至不需要证据,审问甚至可以不公开。但朱棣行事还是很严谨的,对手下人也是严格要求,务求锦衣卫所逮捕的每一个都是该死之辈。
可若要毛骧来当,只怕他根本不会费这个功夫。捏造证据可比查找证据不知要容易多少辈,上下嘴皮子一碰,立刻就能解皇上心中怒火,何乐不为?
当然,毛骧还是有真本事的,父皇心里也有数。这人若是在要紧时刻便是一把淬了剧毒的利刃,干净利落、见血封喉,还不会脏了自己的手。
但现在的形式,却不至于用到此人。
“还是得找个谨慎持重的,还要有资历,能在老四走后弹压住底下人。”
第473章 常秋栾16
“让六儿接替老四的位置?你没弄错吧?”
常秋栾头一回有了迷茫的时候,那锦衣卫就是个火坑,燕王有皇帝嫡子的金身在手才得以全身而退。
六儿呢?不过是鄂国公常遇春的嫡长子,太子妃的亲弟弟,顶多算个亲戚,那老朱是个在乎亲戚的人吗?
怎么,常家和蓝家都老实这么多年了,皇帝还不放心?非得再填她一个弟弟?
“你别担心,父皇和我都觉得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还是得寻一位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人来坐。不能怕得罪人,更不能对上位太过于曲意逢迎,需得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而常荣,也就是六儿,恰好完美的符合了皇上和太子此时的需要。
六儿小时候就是个暴烈性子,脾气上来连他老子的账都不买,真就像个魔胎。好在常家多年来的辛苦养育总算没有白费,如今六儿刚烈个性不改,却是个忠君爱国、明辨是非的好孩子。生得威武健壮,又武艺高强,一向深得皇上喜爱。
以他的出身和实力,足可以坐稳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而且也能让皇上和太子放心。
只是……现在他们满意,常荣干这些活自然没事。可若有一天他们不满意了呢?
常秋栾可是很清楚,大明锦衣卫头子们的下场,大多可都不怎么样啊。
“放心,爹对六儿可是寄予厚望的,再说还有我看着呢。”朱标宽慰的话只惹来妻子一个白眼。
说得好像皇帝真要杀人你能救的下来一样。常秋栾估摸着真到了那一天,太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常荣要个全尸的体面。
在其他事情上权柄拉满的太子殿下,大约唯一不能阻止的就是他爹杀人。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估计皇帝已经决定好了,根本就没有常家拒绝的权利。既然如此,那就乖乖接了吧。
“赶明儿等正式的任命文书下来了,把常荣叫过来一趟,我有话要嘱咐他。”
朱标闻言笑道:“咱们心有灵犀,我也正打算那会儿叫他来东宫一趟,到时候你有什么话,直接来书房寻我们就是。”
这诏书一等就是三个月,先是命朱棣卸了差事赴藩,接着才是任命常荣为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常秋栾却不急着见自家弟弟,而是先召了妙云进宫给她仔细把了脉。
“这胎略微大了些,从明儿起要注意饮食,没事让老四陪着你多溜达溜达,要不生产的时候该吃亏了。”
大约是因为丈夫这两年一直干那种得罪人的脏活累活,再加上妙云生了高炽后底子亏了不少,竟叫她之前生了场大病。
好在如今都养好了,只是还有些虚弱 所以这胎就格外辛苦些。妙云也怕亏了孩子,稍微有点补过头了。
“我看,你还是先等等,等平安生下这胎在带着高炽去北平。”
徐妙云摸了摸自己圆滚的肚子,本是想着高炽也三岁了,他们一家正好一起走,谁知道这会儿她却有了。到底还是孩子重要,反正北平那儿还有她爹看着。
见妙云点头,秋栾笑容都真切了些。她就喜欢这种能听进去医嘱的好病人。
“太子殿下召了常公子进宫,问您要不要见一见呢。”
这倒巧了。
“多谢殿下,自然是要见的。”
瞧瞧臭小子的应对有没有长进,也顺便给他紧紧弦。
“大姐!”
常秋栾刚走进大殿,原本大马金刀坐在那儿喝茶,显得格外威风凛凛的青年立刻就站了起来。晶亮的瞳仁满是欢快的情绪,瞬间消弭了他凶恶的五官带来的压迫感。
“嗯……刚才还挺像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指挥使,这会儿就又露馅了。”
秋栾示意弟弟坐去对面,常荣一面坐下一面笑道:“以后到了外头,我自然是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头子。可在家里,在大姐面前,我永远只是六儿。”
“这话也对父皇和太子说过了吧?”
“嘿嘿,”常荣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下脑袋,“差不多吧。皇上让我来管这个,不就是放心咱们自家人嘛。”
“话是这么说,平时公私一定要分清。皇上和太子可以跟你论自家人,你却不能主动提。再有,这是个得罪人的活。虽说我常家本就是铁杆亲信,也不一定就是万无一失的,你只读读史书就该知道。”
“是,弟弟明白。这些太子也都细细交代了,姐姐放心,我行事定会小心谨慎,不叫人拿住话柄。”
常荣只是脾气差点又不是傻子,甚至恰恰相反,他这么多年先后混迹大本堂和御前,愣是跟所有皇子都处成了陌生人,没情分也没仇恨。
“行,你如今也大了,一言一行自己都知道该如何思量,姐姐就多说了。这次把你叫来,主要是问问你的婚事,拖了这么多年,也该给你办了,要不以后当值,人家回去都有口热饭,就你孤零零不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