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弘历的声音瞬间大了起来,如懿立刻愧疚地向他道歉:“臣妾失言,让皇上伤心了。”
“罢了,朕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性子吗?”
如懿这才笑了,顺着弘历递来的手又坐在了他的身边,弘历拍了拍她的手背,有些语重心长:“如懿,之前皇后的事……”
如果此刻在这里的是卫嬿婉,她肯定能发现对方那炉火纯青的pua大法,可惜此刻在场的是如懿,她分明不满皇上再一次地委屈自己,却还是为了皇帝同意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决定。
此刻的她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相信,对弘历来说,他的面子是比自己这个所谓的爱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
皇后的葬礼极为隆重,甚至超过了大清百年以来的所有成例。这固然可以说是皇帝不忘旧情,也可能是如懿说的人死了想起她从前的好。
可在嬿婉看来,这不过是因为他可怜的自卑心。因为自卑,所以就连真情都只敢冲着死人去发泄。
卫嬿婉跪在地上,听着一声祭酒礼已过,诸位可自行休息片刻,这才缓缓起身,转头就看见嘉妃和略有些局促的苏贵人一起出去了。
这可真是,嘉妃怎么尽逮这一个人霍霍,还有苏绿筠也是记吃不记打,怎么又被别人三言两语给糊弄过去了。
卫嬿婉搅着手里的甜汤,又发现娴贵妃和愉妃竟是也不知所踪,心里暗笑。
这倒比她从前做任务还轻松些,只要低调苟着,她们自己自会斗个你死我活,压根不需要旁人挑拨。
“趁热喝了,你再搅它该凉了。”
玫妃哄着璟嫣喝完,看向笑得不怀好意的嬿婉,都快把那碗甜汤搅得没有热气了,没好气地在她眼前晃了晃。
“哦哦,知道啦~”
第296章 卫嬿婉36
“臣妾参见皇上。”
“儿臣参见皇阿玛。”
卫嬿婉没想到这种时候他居然会主动召见,但面对近来神经兮兮的弘历,她和孩子却比往常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付。
还不如让我们在灵前跪着呢。
卫嬿婉一边想着,一边冲对她伸手的弘历摇了摇头,反而拉着永琪退到了火盆旁:“臣妾和永琪方才一路迎着雨来,虽然顶着伞,身上却带着寒气。皇上这些日子总是伤神,别沾了我们身上的寒气才好。”
弘历的眉眼肉眼可见地松散了些,甚至还笑着说了句:“哪里就这么娇贵了,你这是把我当永琪哄呢。”
“永琪可没有皇上好哄,今儿随着我们一道哭狠了,臣妾和意欢、蕊姬三个人哄了半天都停不下来,嗓子都哭哑了。”
嬿婉说着,坐在了弘历身边。永琪有些不好意思地倚在弘历身边喊了句额娘,声音又小又乖。
弘历低头看向永琪,见那双眼睛清澈明亮,眼里满是对君父的孺慕,心里也去了三分怀疑。摸了摸儿子的头,冲嬿婉道:“永琪至情至性,又孝敬恭谨,我看比你这个做额娘的还强些。”
接着他又想到了什么,哼笑了句:“永琪纯孝,不似他几个哥哥,个个都有自己的心思,只当朕看不出来。”
这话嬿婉不好接,便只低头去瞧皇上给富察皇后写的述悲赋。偏偏弘历不肯放过她:“这些日子娴贵妃主持孝贤皇后的葬礼可有什么纰漏?”
卫嬿婉瞟了眼弘历,此刻看不出他脸上在想些什么。饶是经过了两个世界,她还是觉得弘历这个皇帝的心思不那么好把握。
譬如现在,他究竟是对如懿有所不满,还是对其他妃嫔有所不满,又或者这是对自己的一次试探,这些都不好说。
但也不是全无线索,比如方才皇帝提到了永琪的几位哥哥。
大阿哥永璜,曾被娴贵妃、苏贵人先后扶养过一段时日。不过之前因为纯贵妃谋害嫡子一事,她在慈宁宫为了自保说的话却让永璜找到机会趁机和苏绿筠撕捋开了。
三阿哥永璋,苏绿筠亲子,这些天大约是被嘉妃挑拨的,整日忙着和大阿哥比着结交大臣,私下似乎还有别的小动作。
四阿哥永珹,今年只有九岁,却老成稳重,近来不知为何频频受到皇帝的夸耀,原先还稚气未脱的孩子,如今倒越来越有大人样了。
前朝以这三位皇子最炙手可热,后宫却以娴贵妃和嘉妃为首。
卫嬿婉心念电转间眉眼温婉,一派淡然:“娴贵妃娘娘人品贵重、体恤下情,宫中诸人无不拜服,怎会有什么纰漏呢?”
“哦?嘉妃一贯与贵妃不和,她对贵妃也拜服吗?”
玛德,咋还能明着问,咱们后宫不是一直主打鬼鬼祟祟,说话藏头露尾吗?
卫嬿婉在心里狠狠把弘历这个狗皇帝骂个狗血淋头,脸上依然不露声色:“皇上说笑了,贵妃与嘉妃素日不过小有争执,如今是孝贤皇后的大事,孰轻孰重两位姐姐心里自然是明白的。”
“是啊,死者为大,这样的道理便是三岁幼童也该明白,若有人不明白,那便只能是被猪油蒙了心,忘了自己为妻为子的本分。”
卫嬿婉带着儿子从养心殿出来,永琪抬起头看向额娘,眨巴了下眼睛:“额娘似乎心情不错?”
“能给鹬蚌添添堵,自然心情不错。”
卫嬿婉没有给儿子继续解释,方才那一瞬间她也只是凭着对人心和情绪的把握做出来决定,但最关键的还是旁人已经将事做过了,她的话不过是帮着皇帝确定他自以为的事实。
这一次没有纯贵妃挡在前面做靶子,嘉妃在帮着儿子扫清障碍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后宫的真正对手。
而愉妃同样也发现了另一股野心,两人如今各自谋划,只怕这一世富察皇后梓棺奉移景山观德殿的那天,会有一出比前世更加精彩的大戏。
这才好呢,隐在幕后的嘉妃也好、愉妃也罢,既然做了,怎么能锦衣夜行呢?都好好站到台前来,这才有意思呢。
卫嬿婉看着这场瓢泼大雨,不知能浇熄多少人熊熊燃起的欲火。
………
“额娘~”
永琪噔噔噔跑了过来,脸上都跑出了一层薄汗。
“慢些跑,别摔了。”
卫嬿婉接住儿子,拿起手帕细细给他擦了脸和手,这才问起:“不是和你的兄弟们陪着你皇阿玛吗,怎么提前回来了?”
“四哥说起孝贤皇后,哭得不能自抑,昏过去了。接着三哥就跟着说起孝贤皇后生前的慈爱,说着说着又提起苏贵人的不易,皇阿玛就生气了。”
“大哥见皇阿玛脸色不对,就反驳了三哥的话,转而夸赞起娴贵妃娘娘,正巧太医来了,皇阿玛就让太医先给四哥诊脉,说是四哥哀凄太过,损了心脉,又染了风寒。”
“总之是乱成一团了,皇阿玛就让儿子们先回来。”
“……那你皇阿玛是什么反应?”
“皇阿玛一开始夸赞了四哥,还很是宽慰了他一番,后来还让嘉妃娘娘把四哥接回去,还给了一大堆赏赐呢。”
“没有申饬你其他几位哥哥?”
“没有。”
卫嬿婉幸灾乐祸地笑出了声,该啊,吊在后妃和儿子面前的胡萝卜引得众人大打出手,不论是被迫还是主动,如今都跌在墨池里看不清颜色了。
这样的一团乱麻,估计狗皇帝现在是又烦躁又惊怒吧?
翌日一早,众人都来到灵堂前跪好。卫嬿婉一眼就看见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的四阿哥永珹,还有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的大阿哥和三阿哥。
再看她身边这几位母亲,不论是养母还是亲母,显然都有些担忧。
弘历蓄起的胡须配上他明显削瘦的身形,看起来竟露出几分老态,分明正值壮年,他看向下首的几个儿子,却已经有了忌惮之心。
第297章 卫嬿婉37
“永璜,你的脸上怎么没有一点悲戚之色?难道你并不为孝贤皇后的故去难过吗?”
弘历沉沉的声音似有万钧,压在了大阿哥永璜的头上。他瞬间从万千思绪中清醒过来,听见弘历的询问心中很是慌乱。
没等永璜想好借口,一旁曾与他关系不错的三阿哥永璋就迫不及待开了口:“皇阿玛有所不知,大哥一向以长子自居,说自己要辅佐皇阿玛所以不敢过于悲痛。”
“是吗?那你是因为学着你大哥,所以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吗?”
“儿臣是见父皇近来为孝贤皇后哀伤太过,儿臣心疼不已,也觉得自己应该保持一点清醒和理智为皇阿玛分忧,所以不敢悲戚太过。”
“好啊,好,真是朕的好儿子。这个时候倒都挂念起朕来了。”
弘历说着,踱步到两人面前。他居高临下地看着面前这两个儿子,心里被一股巨大的怒火灼烧的心肺都疼痛起来,于是顺着自己此时的心情扬起了手,在众人的目光中狠狠给了他们二人一巴掌。
“啪——啪——”
抡圆了手挥下去的巴掌清脆响亮,这一下几乎用了弘历八成的力气,两个儿子都被扇到在地。
“罢了,朕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性子吗?”
如懿这才笑了,顺着弘历递来的手又坐在了他的身边,弘历拍了拍她的手背,有些语重心长:“如懿,之前皇后的事……”
如果此刻在这里的是卫嬿婉,她肯定能发现对方那炉火纯青的pua大法,可惜此刻在场的是如懿,她分明不满皇上再一次地委屈自己,却还是为了皇帝同意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决定。
此刻的她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相信,对弘历来说,他的面子是比自己这个所谓的爱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
皇后的葬礼极为隆重,甚至超过了大清百年以来的所有成例。这固然可以说是皇帝不忘旧情,也可能是如懿说的人死了想起她从前的好。
可在嬿婉看来,这不过是因为他可怜的自卑心。因为自卑,所以就连真情都只敢冲着死人去发泄。
卫嬿婉跪在地上,听着一声祭酒礼已过,诸位可自行休息片刻,这才缓缓起身,转头就看见嘉妃和略有些局促的苏贵人一起出去了。
这可真是,嘉妃怎么尽逮这一个人霍霍,还有苏绿筠也是记吃不记打,怎么又被别人三言两语给糊弄过去了。
卫嬿婉搅着手里的甜汤,又发现娴贵妃和愉妃竟是也不知所踪,心里暗笑。
这倒比她从前做任务还轻松些,只要低调苟着,她们自己自会斗个你死我活,压根不需要旁人挑拨。
“趁热喝了,你再搅它该凉了。”
玫妃哄着璟嫣喝完,看向笑得不怀好意的嬿婉,都快把那碗甜汤搅得没有热气了,没好气地在她眼前晃了晃。
“哦哦,知道啦~”
第296章 卫嬿婉36
“臣妾参见皇上。”
“儿臣参见皇阿玛。”
卫嬿婉没想到这种时候他居然会主动召见,但面对近来神经兮兮的弘历,她和孩子却比往常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付。
还不如让我们在灵前跪着呢。
卫嬿婉一边想着,一边冲对她伸手的弘历摇了摇头,反而拉着永琪退到了火盆旁:“臣妾和永琪方才一路迎着雨来,虽然顶着伞,身上却带着寒气。皇上这些日子总是伤神,别沾了我们身上的寒气才好。”
弘历的眉眼肉眼可见地松散了些,甚至还笑着说了句:“哪里就这么娇贵了,你这是把我当永琪哄呢。”
“永琪可没有皇上好哄,今儿随着我们一道哭狠了,臣妾和意欢、蕊姬三个人哄了半天都停不下来,嗓子都哭哑了。”
嬿婉说着,坐在了弘历身边。永琪有些不好意思地倚在弘历身边喊了句额娘,声音又小又乖。
弘历低头看向永琪,见那双眼睛清澈明亮,眼里满是对君父的孺慕,心里也去了三分怀疑。摸了摸儿子的头,冲嬿婉道:“永琪至情至性,又孝敬恭谨,我看比你这个做额娘的还强些。”
接着他又想到了什么,哼笑了句:“永琪纯孝,不似他几个哥哥,个个都有自己的心思,只当朕看不出来。”
这话嬿婉不好接,便只低头去瞧皇上给富察皇后写的述悲赋。偏偏弘历不肯放过她:“这些日子娴贵妃主持孝贤皇后的葬礼可有什么纰漏?”
卫嬿婉瞟了眼弘历,此刻看不出他脸上在想些什么。饶是经过了两个世界,她还是觉得弘历这个皇帝的心思不那么好把握。
譬如现在,他究竟是对如懿有所不满,还是对其他妃嫔有所不满,又或者这是对自己的一次试探,这些都不好说。
但也不是全无线索,比如方才皇帝提到了永琪的几位哥哥。
大阿哥永璜,曾被娴贵妃、苏贵人先后扶养过一段时日。不过之前因为纯贵妃谋害嫡子一事,她在慈宁宫为了自保说的话却让永璜找到机会趁机和苏绿筠撕捋开了。
三阿哥永璋,苏绿筠亲子,这些天大约是被嘉妃挑拨的,整日忙着和大阿哥比着结交大臣,私下似乎还有别的小动作。
四阿哥永珹,今年只有九岁,却老成稳重,近来不知为何频频受到皇帝的夸耀,原先还稚气未脱的孩子,如今倒越来越有大人样了。
前朝以这三位皇子最炙手可热,后宫却以娴贵妃和嘉妃为首。
卫嬿婉心念电转间眉眼温婉,一派淡然:“娴贵妃娘娘人品贵重、体恤下情,宫中诸人无不拜服,怎会有什么纰漏呢?”
“哦?嘉妃一贯与贵妃不和,她对贵妃也拜服吗?”
玛德,咋还能明着问,咱们后宫不是一直主打鬼鬼祟祟,说话藏头露尾吗?
卫嬿婉在心里狠狠把弘历这个狗皇帝骂个狗血淋头,脸上依然不露声色:“皇上说笑了,贵妃与嘉妃素日不过小有争执,如今是孝贤皇后的大事,孰轻孰重两位姐姐心里自然是明白的。”
“是啊,死者为大,这样的道理便是三岁幼童也该明白,若有人不明白,那便只能是被猪油蒙了心,忘了自己为妻为子的本分。”
卫嬿婉带着儿子从养心殿出来,永琪抬起头看向额娘,眨巴了下眼睛:“额娘似乎心情不错?”
“能给鹬蚌添添堵,自然心情不错。”
卫嬿婉没有给儿子继续解释,方才那一瞬间她也只是凭着对人心和情绪的把握做出来决定,但最关键的还是旁人已经将事做过了,她的话不过是帮着皇帝确定他自以为的事实。
这一次没有纯贵妃挡在前面做靶子,嘉妃在帮着儿子扫清障碍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后宫的真正对手。
而愉妃同样也发现了另一股野心,两人如今各自谋划,只怕这一世富察皇后梓棺奉移景山观德殿的那天,会有一出比前世更加精彩的大戏。
这才好呢,隐在幕后的嘉妃也好、愉妃也罢,既然做了,怎么能锦衣夜行呢?都好好站到台前来,这才有意思呢。
卫嬿婉看着这场瓢泼大雨,不知能浇熄多少人熊熊燃起的欲火。
………
“额娘~”
永琪噔噔噔跑了过来,脸上都跑出了一层薄汗。
“慢些跑,别摔了。”
卫嬿婉接住儿子,拿起手帕细细给他擦了脸和手,这才问起:“不是和你的兄弟们陪着你皇阿玛吗,怎么提前回来了?”
“四哥说起孝贤皇后,哭得不能自抑,昏过去了。接着三哥就跟着说起孝贤皇后生前的慈爱,说着说着又提起苏贵人的不易,皇阿玛就生气了。”
“大哥见皇阿玛脸色不对,就反驳了三哥的话,转而夸赞起娴贵妃娘娘,正巧太医来了,皇阿玛就让太医先给四哥诊脉,说是四哥哀凄太过,损了心脉,又染了风寒。”
“总之是乱成一团了,皇阿玛就让儿子们先回来。”
“……那你皇阿玛是什么反应?”
“皇阿玛一开始夸赞了四哥,还很是宽慰了他一番,后来还让嘉妃娘娘把四哥接回去,还给了一大堆赏赐呢。”
“没有申饬你其他几位哥哥?”
“没有。”
卫嬿婉幸灾乐祸地笑出了声,该啊,吊在后妃和儿子面前的胡萝卜引得众人大打出手,不论是被迫还是主动,如今都跌在墨池里看不清颜色了。
这样的一团乱麻,估计狗皇帝现在是又烦躁又惊怒吧?
翌日一早,众人都来到灵堂前跪好。卫嬿婉一眼就看见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的四阿哥永珹,还有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的大阿哥和三阿哥。
再看她身边这几位母亲,不论是养母还是亲母,显然都有些担忧。
弘历蓄起的胡须配上他明显削瘦的身形,看起来竟露出几分老态,分明正值壮年,他看向下首的几个儿子,却已经有了忌惮之心。
第297章 卫嬿婉37
“永璜,你的脸上怎么没有一点悲戚之色?难道你并不为孝贤皇后的故去难过吗?”
弘历沉沉的声音似有万钧,压在了大阿哥永璜的头上。他瞬间从万千思绪中清醒过来,听见弘历的询问心中很是慌乱。
没等永璜想好借口,一旁曾与他关系不错的三阿哥永璋就迫不及待开了口:“皇阿玛有所不知,大哥一向以长子自居,说自己要辅佐皇阿玛所以不敢过于悲痛。”
“是吗?那你是因为学着你大哥,所以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吗?”
“儿臣是见父皇近来为孝贤皇后哀伤太过,儿臣心疼不已,也觉得自己应该保持一点清醒和理智为皇阿玛分忧,所以不敢悲戚太过。”
“好啊,好,真是朕的好儿子。这个时候倒都挂念起朕来了。”
弘历说着,踱步到两人面前。他居高临下地看着面前这两个儿子,心里被一股巨大的怒火灼烧的心肺都疼痛起来,于是顺着自己此时的心情扬起了手,在众人的目光中狠狠给了他们二人一巴掌。
“啪——啪——”
抡圆了手挥下去的巴掌清脆响亮,这一下几乎用了弘历八成的力气,两个儿子都被扇到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