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快步跑向远处,显然是去向某人汇报了。
好在,府邸内部暂时还没有士兵明目张胆地进驻。
孙灵和孔融脚步不停,一路疾行,穿过庭院回廊,径直来到府邸最深处的内室。
孔融亲手关上厚重的木门,又仔细检查了窗棂。
时间紧迫,孙灵开门见山:“师父,魏公如今权倾朝野,地位已成定局,无法更改了。您就不要再做徒劳无功的事了。”
孔融语气带着固有的坚持:“老夫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匡扶汉室,维护纲常,这是老夫的使命!”
话虽如此,他眼中也闪过一丝无奈。他又何尝不知局势艰难?不过是尽己所能,求个问心无愧罢了。
孙灵道:“光喊口号没有用。魏公手握重兵,您有什么?除了一身傲骨、一张能言善辩的嘴、一支犀利的笔,您还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力量能阻止他?”
“死很容易,活着才难!”
“相比起死守着那个早已名存实亡的汉室,把心血和学识用在真正利国利民的地方,比如大兴教育,不是更有意义吗?这天下还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多少人因为愚昧无知而白白送命?多少人想读书却根本没有机会?”
“朝代更迭就像车轮滚滚向前,不是我们个人能阻挡的。这个道理,您难道不明白吗?听我一句劝,好不好?”
她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哽咽,“您若是一死了之,有没有想过……我该怎么办?”
说到最后,孙灵的眼眶已经通红,晶莹的泪水在里面打转,仿佛下一秒就要滚落下来。
孔融看着爱徒泫然欲泣的模样,一股尖锐的刺痛猛地攫住了他的心脏。他一生刚直,不畏强权,却唯独见不得宝贝徒弟伤心落泪。
什么汉室、什么使命,在徒儿滚烫的泪水面前,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好了好了,乖徒儿,别哭!”孔融的声音瞬间软了下来,带着一丝慌乱和心疼,“为师答应你,答应你就是了!”
孙灵一听,那蓄满眼眶的泪水竟神奇地收了回去。她脸上立刻绽开明媚灿烂的笑容,像乌云散尽的晴空:“那我们说定了!您赶紧向朝廷请辞,跟我回江东去。那气候好,正适合养老。您想搞教育,弟子全力支持您,我们就专心教书育人,再不掺和那些朝堂争斗了。”
孔融看着孙灵瞬间由悲转喜的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时心软答应了什么。他张了张嘴,想反悔,可看着徒弟那亮晶晶充满期待的眼睛,话又咽了回去。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啊!
他只能无奈地摇头苦笑:“唉,老夫这一世英名,竟被你这小丫头片子三言两语就忽悠了去!”
孙灵心里偷偷乐开了花,早知道眼泪这么好使,她早就用了,何必费那么多口舌。
成功劝说了孔融,孙灵回到许都的魏宫。她没等曹操开口询问,就主动迎了上去,大大方方地交代了行踪:“魏公,我刚去孔夫子府上了。”
她神情坦然,语气平常:“想着许久未见,正好向他请教些儒家经典。我对那些学问还挺感兴趣的。”
曹操听了,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并未多说什么。
孙灵一时也猜不透他的心思。但看目前的情形,曹操对孔融还只是严密的监视,似乎还没到立刻动手的地步。加上孔融已经答应了她的请求,孙灵心里悬着的那块大石头,总算稍稍落下了一些。
曹操这次回许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孙灵的册封仪式。
仪式一结束,他便带着孙灵启程返回邺城。
途中,车队经过荀彧在许都的府邸。
孙灵怎会放过这个探望的机会?
她立刻转道去了荀彧的府上。
同孔融府邸一样,荀彧的府门外也有士兵把守,戒备森严。府内的人出入都有士兵跟随监视,寻常人等根本无法靠近。
或许是曹操早有吩咐,士兵们见到孙灵,非但没有阻拦,反而恭敬地让开道路,任她畅通无阻地进入府中。
荀彧正恹恹地靠在病榻上看书。
随从进来禀报:“大人,凉州牧孙大人前来探望。”
他一听,心头剧震,握着竹简的手猛地一松,“啪嗒”一声,竹简掉落在床上。
他很喜欢孙灵,无论是当初她化名华梦灵时,还是后来得知她是孙策之妹后。这些年,每逢年节,他都会精心准备礼物,并附上长长的书信。
身为长辈,他在信里总不免絮絮叨叨,写满好几卷竹简,字字句句都是关切。
而孙灵的回信,往往只有寥寥数语,简洁明了。
此刻,乍闻她竟专程前来探望病中的自己,一股巨大的、难以置信的狂喜瞬间冲昏了他的头脑。
当看到那个用世间所有美好词句都难以形容其万一的人儿出现在门口时,荀彧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
他下意识地就想下榻迎接,一条腿刚探出床沿,却因卧病太久有些发软不听使唤,身体失去平衡——
“咚!”
他竟直接跪倒在了床榻前的地板上。
孙灵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荀大哥,你我之间,倒不必行如此大礼迎接吧?”
荀彧顿时满面通红,窘迫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孟英……我……”
他手忙脚乱地想爬起来。孙灵快走几步,上前搀住他的一条胳膊,用力将他扶起。
靠近的瞬间,一股清爽宜人的香气混着一丝淡淡的中药味扑面而来,萦绕鼻尖。
孙灵照顾病人很是熟练,扶他坐回榻上,帮他调整好靠枕的位置,又细心地将锦被拉到他胸口盖好。
就在孙灵俯身帮他掖被角的瞬间,她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人重心不稳,直直向前扑倒,不偏不倚地摔在了荀彧身上。
“唔~”
“啊~”
两人同时发出一声痛呼。
孙灵只觉得胸口压在了荀彧硬邦邦的手肘上,而她的右手在慌乱中下意识地一撑,按上了金箍棒。
金箍棒瞬间变大了。
孙灵一动不敢动。
她的脸几乎贴上了荀彧的脸。如此近的距离,她能清晰地看到他保养得宜的面容。
属于成熟男子的儒雅俊朗,比年轻时更添了几分岁月沉淀的魅力。他的眼神深邃,此刻正定定地看着她,眸底深处似有暗流涌动,却又被强大的自制力死死压抑着。
荀彧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不动声色地伸手,轻轻拢住孙灵撑在他身侧的手。
他的手掌温暖干燥,指腹在她手背上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低头朝着她的手轻轻哈了口气:“外边天寒,手都这么凉?仔细别着凉了。”
孙灵顺势坐起身,坐到床沿:“我身体好着呢。倒是你,”
她伸出手指,示意要搭他的脉搏,“让我替你诊诊脉,看看你到底生的什么病。”
荀彧眸光闪烁:“是魏公让你来的吗?”
孙灵微微偏头,清澈的眼眸直视着他:“我说不是,你信吗?”
当孙灵微凉的指尖轻轻搭上荀彧的手腕时,荀彧只觉得一股细微的电流瞬间窜遍全身。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所有的思绪、所有的防备,在这一刻都变得无关紧要。
他无法拒绝她的触碰,无法拒绝那指尖传来的、带着她体温的微凉触感。
这感觉如同饮鸩止渴,明知不该沉溺,却甘之如饴。
孙灵细细诊了一会儿,眉头轻轻蹙起,带着点疑惑:“也许是我学艺不精,实在没诊出什么不妥。”
荀彧的目光一直黏在她脸上:“没诊出问题,就代表真的没问题吗?”
他顿了顿,眼神幽深,“有时候,病根是可以自己种下的。”
他怀着某种隐秘的期待,紧盯着她问:“你……去看过奉孝了吗?”
“还没。”孙灵回答得很干脆。
一瞬间,荀彧感觉心口被一种奇异的、滚烫的东西填满了,压都压不住。他努力想抿紧唇,可一丝笑意还是不受控制地溜了出来,浮在嘴角。
“他啊,他是真的病了。”
郭嘉是真病,自己是“假病”,可孙灵第一个踏进的,是他的门。此刻,在她心里,他荀彧的分量是不是比郭奉孝更重?
光是想到这一点,那股隐秘的、带着酸楚的快意就像野草一样疯长,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让他脸上的笑容想收都收不回来。
孙灵抬眼道:“等你身子好些了,能撑得住的话,随我回江东。我需要你。”
她的瞳仁极黑,如同最纯粹的黑曜石,专注看人时,仿佛能将人的灵魂吸进去,常常给人一种她眼中只有你的深情错觉。
第66章
荀彧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应道:“好。”但紧接着,他眼神沉凝下来,“不过,在那之前,我还得做最后一件事。”
这些汉室老臣啊,明知大厦将倾,却还抱着那点微末的火光不肯放手。
好在,府邸内部暂时还没有士兵明目张胆地进驻。
孙灵和孔融脚步不停,一路疾行,穿过庭院回廊,径直来到府邸最深处的内室。
孔融亲手关上厚重的木门,又仔细检查了窗棂。
时间紧迫,孙灵开门见山:“师父,魏公如今权倾朝野,地位已成定局,无法更改了。您就不要再做徒劳无功的事了。”
孔融语气带着固有的坚持:“老夫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匡扶汉室,维护纲常,这是老夫的使命!”
话虽如此,他眼中也闪过一丝无奈。他又何尝不知局势艰难?不过是尽己所能,求个问心无愧罢了。
孙灵道:“光喊口号没有用。魏公手握重兵,您有什么?除了一身傲骨、一张能言善辩的嘴、一支犀利的笔,您还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力量能阻止他?”
“死很容易,活着才难!”
“相比起死守着那个早已名存实亡的汉室,把心血和学识用在真正利国利民的地方,比如大兴教育,不是更有意义吗?这天下还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多少人因为愚昧无知而白白送命?多少人想读书却根本没有机会?”
“朝代更迭就像车轮滚滚向前,不是我们个人能阻挡的。这个道理,您难道不明白吗?听我一句劝,好不好?”
她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哽咽,“您若是一死了之,有没有想过……我该怎么办?”
说到最后,孙灵的眼眶已经通红,晶莹的泪水在里面打转,仿佛下一秒就要滚落下来。
孔融看着爱徒泫然欲泣的模样,一股尖锐的刺痛猛地攫住了他的心脏。他一生刚直,不畏强权,却唯独见不得宝贝徒弟伤心落泪。
什么汉室、什么使命,在徒儿滚烫的泪水面前,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好了好了,乖徒儿,别哭!”孔融的声音瞬间软了下来,带着一丝慌乱和心疼,“为师答应你,答应你就是了!”
孙灵一听,那蓄满眼眶的泪水竟神奇地收了回去。她脸上立刻绽开明媚灿烂的笑容,像乌云散尽的晴空:“那我们说定了!您赶紧向朝廷请辞,跟我回江东去。那气候好,正适合养老。您想搞教育,弟子全力支持您,我们就专心教书育人,再不掺和那些朝堂争斗了。”
孔融看着孙灵瞬间由悲转喜的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时心软答应了什么。他张了张嘴,想反悔,可看着徒弟那亮晶晶充满期待的眼睛,话又咽了回去。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啊!
他只能无奈地摇头苦笑:“唉,老夫这一世英名,竟被你这小丫头片子三言两语就忽悠了去!”
孙灵心里偷偷乐开了花,早知道眼泪这么好使,她早就用了,何必费那么多口舌。
成功劝说了孔融,孙灵回到许都的魏宫。她没等曹操开口询问,就主动迎了上去,大大方方地交代了行踪:“魏公,我刚去孔夫子府上了。”
她神情坦然,语气平常:“想着许久未见,正好向他请教些儒家经典。我对那些学问还挺感兴趣的。”
曹操听了,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并未多说什么。
孙灵一时也猜不透他的心思。但看目前的情形,曹操对孔融还只是严密的监视,似乎还没到立刻动手的地步。加上孔融已经答应了她的请求,孙灵心里悬着的那块大石头,总算稍稍落下了一些。
曹操这次回许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孙灵的册封仪式。
仪式一结束,他便带着孙灵启程返回邺城。
途中,车队经过荀彧在许都的府邸。
孙灵怎会放过这个探望的机会?
她立刻转道去了荀彧的府上。
同孔融府邸一样,荀彧的府门外也有士兵把守,戒备森严。府内的人出入都有士兵跟随监视,寻常人等根本无法靠近。
或许是曹操早有吩咐,士兵们见到孙灵,非但没有阻拦,反而恭敬地让开道路,任她畅通无阻地进入府中。
荀彧正恹恹地靠在病榻上看书。
随从进来禀报:“大人,凉州牧孙大人前来探望。”
他一听,心头剧震,握着竹简的手猛地一松,“啪嗒”一声,竹简掉落在床上。
他很喜欢孙灵,无论是当初她化名华梦灵时,还是后来得知她是孙策之妹后。这些年,每逢年节,他都会精心准备礼物,并附上长长的书信。
身为长辈,他在信里总不免絮絮叨叨,写满好几卷竹简,字字句句都是关切。
而孙灵的回信,往往只有寥寥数语,简洁明了。
此刻,乍闻她竟专程前来探望病中的自己,一股巨大的、难以置信的狂喜瞬间冲昏了他的头脑。
当看到那个用世间所有美好词句都难以形容其万一的人儿出现在门口时,荀彧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
他下意识地就想下榻迎接,一条腿刚探出床沿,却因卧病太久有些发软不听使唤,身体失去平衡——
“咚!”
他竟直接跪倒在了床榻前的地板上。
孙灵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荀大哥,你我之间,倒不必行如此大礼迎接吧?”
荀彧顿时满面通红,窘迫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孟英……我……”
他手忙脚乱地想爬起来。孙灵快走几步,上前搀住他的一条胳膊,用力将他扶起。
靠近的瞬间,一股清爽宜人的香气混着一丝淡淡的中药味扑面而来,萦绕鼻尖。
孙灵照顾病人很是熟练,扶他坐回榻上,帮他调整好靠枕的位置,又细心地将锦被拉到他胸口盖好。
就在孙灵俯身帮他掖被角的瞬间,她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人重心不稳,直直向前扑倒,不偏不倚地摔在了荀彧身上。
“唔~”
“啊~”
两人同时发出一声痛呼。
孙灵只觉得胸口压在了荀彧硬邦邦的手肘上,而她的右手在慌乱中下意识地一撑,按上了金箍棒。
金箍棒瞬间变大了。
孙灵一动不敢动。
她的脸几乎贴上了荀彧的脸。如此近的距离,她能清晰地看到他保养得宜的面容。
属于成熟男子的儒雅俊朗,比年轻时更添了几分岁月沉淀的魅力。他的眼神深邃,此刻正定定地看着她,眸底深处似有暗流涌动,却又被强大的自制力死死压抑着。
荀彧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不动声色地伸手,轻轻拢住孙灵撑在他身侧的手。
他的手掌温暖干燥,指腹在她手背上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低头朝着她的手轻轻哈了口气:“外边天寒,手都这么凉?仔细别着凉了。”
孙灵顺势坐起身,坐到床沿:“我身体好着呢。倒是你,”
她伸出手指,示意要搭他的脉搏,“让我替你诊诊脉,看看你到底生的什么病。”
荀彧眸光闪烁:“是魏公让你来的吗?”
孙灵微微偏头,清澈的眼眸直视着他:“我说不是,你信吗?”
当孙灵微凉的指尖轻轻搭上荀彧的手腕时,荀彧只觉得一股细微的电流瞬间窜遍全身。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所有的思绪、所有的防备,在这一刻都变得无关紧要。
他无法拒绝她的触碰,无法拒绝那指尖传来的、带着她体温的微凉触感。
这感觉如同饮鸩止渴,明知不该沉溺,却甘之如饴。
孙灵细细诊了一会儿,眉头轻轻蹙起,带着点疑惑:“也许是我学艺不精,实在没诊出什么不妥。”
荀彧的目光一直黏在她脸上:“没诊出问题,就代表真的没问题吗?”
他顿了顿,眼神幽深,“有时候,病根是可以自己种下的。”
他怀着某种隐秘的期待,紧盯着她问:“你……去看过奉孝了吗?”
“还没。”孙灵回答得很干脆。
一瞬间,荀彧感觉心口被一种奇异的、滚烫的东西填满了,压都压不住。他努力想抿紧唇,可一丝笑意还是不受控制地溜了出来,浮在嘴角。
“他啊,他是真的病了。”
郭嘉是真病,自己是“假病”,可孙灵第一个踏进的,是他的门。此刻,在她心里,他荀彧的分量是不是比郭奉孝更重?
光是想到这一点,那股隐秘的、带着酸楚的快意就像野草一样疯长,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让他脸上的笑容想收都收不回来。
孙灵抬眼道:“等你身子好些了,能撑得住的话,随我回江东。我需要你。”
她的瞳仁极黑,如同最纯粹的黑曜石,专注看人时,仿佛能将人的灵魂吸进去,常常给人一种她眼中只有你的深情错觉。
第66章
荀彧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应道:“好。”但紧接着,他眼神沉凝下来,“不过,在那之前,我还得做最后一件事。”
这些汉室老臣啊,明知大厦将倾,却还抱着那点微末的火光不肯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