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她抱着一个软枕,舒舒服服地趴伏在曹操的大腿上。这姿势,恰好是当年她为曹操按摩时,曹操躺的位置,如今两人调换了角色。
曹操拿起耳勺探入孙灵的耳道。
孙灵毫不客气地指挥起来:“往左边一点,嗯,过了,右边回来些。轻点轻点、哎呀太轻了,没感觉,再重一点点。对了对了,就是这儿!嗯~~好舒服……”
曹操觉得这体验颇为新奇。他膝下女儿不少,但从未有人像孙灵这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最脆弱的部位交到他手里。
这需要何等的信任。
耳朵娇嫩,稍有不慎便会受伤。自己这双习惯舞弄刀剑的手,做起这精细的采耳活,确实显得笨拙,手指和眼神有些配合不过来。
但他很有耐心,这就够了。
孙灵惬意地享受着曹操的服务,开始分析起天象来。她曾在诸葛亮身边学了些星相皮毛,懂得如何通过观察星辰云气来推测天气吉凶。
她指着夜空,说得头头是道:“您瞧,这天幕干净得像刚洗过,一丝杂乱的云气也没有,星宿排列清晰,光芒又亮又稳。明天准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
曹操看着她专注的侧脸,问道:“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这么喜欢学别人的本事,你打算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他语气变得深沉,带着过来人的点拨,“最要紧的,是懂得驾驭人心。让那些身怀绝技的人心甘情愿为你所用,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他想到的是帝王之道,是真心为孙灵的长远打算。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事事精通。关键在于学会识人、用人,将天下英才收拢起来,成为自己的智囊和臂膀,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孙灵眨眨眼,语气轻快:“我就是喜欢学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多有趣。您看这星相学,不是挺有意思的吗?”
随从们看着眼前这难得的一幕,心中无不感叹。这是多年来,他们极少见到的主公真正放下心防、彻底放松的时刻。
尤其是封魏公之后,更是头一回见他如此开怀畅快。
那父女间自然流露的温馨愉悦,仿佛有感染力一般,让这些平日里见惯了杀伐决断的侍卫们,紧绷的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孙灵随口说道:“改日有空,我想去拜访一下孔先生。”
曹操捏着耳勺的手一顿。他慢慢放下耳勺,原本温和的目光沉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投向腿上的人儿:“拜访他做什么?”
孙灵依旧趴着没动,语气自然,带着点对学问的向往:“当初孔先生在江东办学育人,很有建树。邺城离许都不远,我想着顺便去请教请教。”
言语间,透出几分对孔融才学的敬仰。
曹操沉默了半晌,气氛稍稍凝滞,孙灵恍若未闻,身体依旧轻松。
过了好一会儿,曹操才再次开口,语气变得有些捉摸不定:“你这次来邺城……是为了孔夫子,还是为了我?”
这才是那个真实的曹操。
重情重义是真,心思深沉难测也是真。稍有不慎,便会让人如坠深渊。
孙灵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抬起头,斜睨了他一眼,带着点嗔怪:“当然是为了你啊!只是既然都到邺城了,难道还不能顺道去看看老朋友?我还想去探望荀大哥、郭大哥呢。怎么?”
她反问,“你不准啊?”
听到她这毫不犹豫的回答,尤其是那句“当然是为了你”,曹操脸上瞬间阴霾尽散,又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他介意只是自己在孙灵心中的位置罢了。
“去看其他人当然可以,”他语气轻松下来,带着点孩子气的独占欲,“不过,陪我的时间得最多!”
孙灵“哎呀”一声,拖长了调子:“知道啦知道啦。”
或许是连日奔波劳累,也或许是这宽厚温暖的怀抱太过安心,孙灵说着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不一会儿,呼吸变得均匀绵长,竟甜甜地睡着了。
看着怀中孙灵毫无防备的甜美睡颜,曹操的心头仿佛被最柔软的羽毛拂过。
他伸出手指,极轻极轻地抚过她的脸颊,动作无比轻柔,生怕惊醒了她。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被这份全然信赖所冲击的幸福和满足。
他渴望的,正是她这样依恋他、向他提要求、甚至支使他。
只要不违背他的根本原则,他愿意倾其所有,满足她的一切愿望。
孙灵便在铜雀台安顿了下来。
无忧无虑、痛快地玩了几天后,曹操神神秘秘地对孙灵说,要送她一份大礼。
曹操亲自陪着孙灵前往许都。
到达许都的第二天清晨,孙灵被盛装打扮,参加了庄严的朝会。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由当今天子刘协亲自下诏,册封她为“陇西君”。
殿内肃穆,侍立的宦官展开诏书,高声宣读册封旨意,无非是些“淑德贤良”、“功在社稷”之类的褒奖之词。
刘协端坐龙椅之上,依照礼仪说了几句勉励的场面话。
孙灵依礼下拜,口称谢陛下隆恩。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道极具分量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那是端坐在御座下首的曹操。
这“陇西君”的封号,归根结底是曹操的意思。天子,不过是个摆设。
面见天子的机会难得,孙灵本想趁此与这位名义上的君王寒暄几句。然而,曹操那存在感极强的目光始终如影随形,带着无形的威压。
孙灵只得敛眉垂目,谨守臣节,任由安排。
她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有欣赏她容貌气度的,有羡慕她得此殊荣的,也有真心道贺的。
在众多目光中,她只关注孔融。
在一片或热切或恭敬的氛围里,孔融的神色显得格外凝重,眉头微锁,与周遭的喜庆格格不入。
孙灵心头疑窦丛生。她朝孔融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散朝后请他留步,有事相谈。
她确信孔融看到了她的暗示,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但孔融非但没有回应,反而几不可察地微微摇了摇头,眉头皱得更紧了些。
孙灵的心沉了沉,强压着疑问等到散朝。
刚走出大殿,呼啦一下就被一大群官员围住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沾亲带故的,八竿子打不着的,都涌上来拱手道贺,说着恭维的话。
孙灵耐着性子,一一应付。
好不容易摆脱了人群,孙灵快步追出宫门。远远就看到孔融正被几个身材高大、身着黑衣的护卫围在中间,簇拥着向他的马车走去。
孔融步履不快,频频回头张望,正好与孙灵追来的视线撞上。
那几个护卫见状,毫不客气地推搡了他一下,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色。
这架势,绝非保护,分明是严密的监视!
孙灵心头猛地一紧。相比起曹操派给她那些暗中护卫的影子,对孔融的监视简直明目张胆,毫不掩饰。
难道……她来迟了?
难道曹操对孔融的杀心已起,无法挽回?
来不及细想,孙灵扬声喊道:“师父!请留步!”
孔融已走到自己的马车旁,闻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等着孙灵。
孙灵快步上前。那几个原本紧贴着孔融的黑衣护卫,见她过来,便稍微散开了些,但仍在不远处站定,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包围圈。
这个距离,足以听清他们所有的对话。
孙灵脸上堆起笑容:“师父!弟子今日得了封号,您还没当面道贺我呢?”
孔融紧皱的眉头这才稍稍舒展,宽厚的大手搭在孙灵头顶,声音带着长辈的慈和:“乖徒儿,为师……为你感到高兴。”
他语气真诚,但那丝忧虑仍藏在眼底。
孙灵眉眼弯弯,笑得开心:“对了师父,这么久没见,弟子有好多话想跟您说呢。择日不如撞日,不如我们现在就找个地方,好好叙叙旧?”
孔融闻言,目光飞快地扫了一眼周围虎视眈眈的护卫,轻轻咳了一声,眼神闪烁,带着明显的推拒之意:“老夫今日恐怕不便,不如改日……”
“就今日!就今日嘛!”
孙灵不等他说完,身子一矮,飞快地钻进了孔融的马车里。她掀开车帘,探出头来催促道:“师父,快上车呀!”
孔融无奈地深深叹了口气。
他自己如何都无所谓,他只怕……连累了他这个不知险恶的傻徒儿啊。
第65章
马车缓缓行驶。
一路上,师徒俩谁都没有开口说话,气氛有些沉闷。
马车最终停在府邸侧门。
孙灵一下车就注意到,府邸大门和侧门处都有士兵把守。
他们身披甲胄,手持长戟,如同泥塑木雕般挺立着,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四周,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肃杀之气。
在她前脚刚踏进孔府门槛的瞬间,其中一个如同雕塑般的士兵,眼神立刻活络起来。
曹操拿起耳勺探入孙灵的耳道。
孙灵毫不客气地指挥起来:“往左边一点,嗯,过了,右边回来些。轻点轻点、哎呀太轻了,没感觉,再重一点点。对了对了,就是这儿!嗯~~好舒服……”
曹操觉得这体验颇为新奇。他膝下女儿不少,但从未有人像孙灵这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最脆弱的部位交到他手里。
这需要何等的信任。
耳朵娇嫩,稍有不慎便会受伤。自己这双习惯舞弄刀剑的手,做起这精细的采耳活,确实显得笨拙,手指和眼神有些配合不过来。
但他很有耐心,这就够了。
孙灵惬意地享受着曹操的服务,开始分析起天象来。她曾在诸葛亮身边学了些星相皮毛,懂得如何通过观察星辰云气来推测天气吉凶。
她指着夜空,说得头头是道:“您瞧,这天幕干净得像刚洗过,一丝杂乱的云气也没有,星宿排列清晰,光芒又亮又稳。明天准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
曹操看着她专注的侧脸,问道:“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这么喜欢学别人的本事,你打算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他语气变得深沉,带着过来人的点拨,“最要紧的,是懂得驾驭人心。让那些身怀绝技的人心甘情愿为你所用,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他想到的是帝王之道,是真心为孙灵的长远打算。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事事精通。关键在于学会识人、用人,将天下英才收拢起来,成为自己的智囊和臂膀,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孙灵眨眨眼,语气轻快:“我就是喜欢学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多有趣。您看这星相学,不是挺有意思的吗?”
随从们看着眼前这难得的一幕,心中无不感叹。这是多年来,他们极少见到的主公真正放下心防、彻底放松的时刻。
尤其是封魏公之后,更是头一回见他如此开怀畅快。
那父女间自然流露的温馨愉悦,仿佛有感染力一般,让这些平日里见惯了杀伐决断的侍卫们,紧绷的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孙灵随口说道:“改日有空,我想去拜访一下孔先生。”
曹操捏着耳勺的手一顿。他慢慢放下耳勺,原本温和的目光沉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投向腿上的人儿:“拜访他做什么?”
孙灵依旧趴着没动,语气自然,带着点对学问的向往:“当初孔先生在江东办学育人,很有建树。邺城离许都不远,我想着顺便去请教请教。”
言语间,透出几分对孔融才学的敬仰。
曹操沉默了半晌,气氛稍稍凝滞,孙灵恍若未闻,身体依旧轻松。
过了好一会儿,曹操才再次开口,语气变得有些捉摸不定:“你这次来邺城……是为了孔夫子,还是为了我?”
这才是那个真实的曹操。
重情重义是真,心思深沉难测也是真。稍有不慎,便会让人如坠深渊。
孙灵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抬起头,斜睨了他一眼,带着点嗔怪:“当然是为了你啊!只是既然都到邺城了,难道还不能顺道去看看老朋友?我还想去探望荀大哥、郭大哥呢。怎么?”
她反问,“你不准啊?”
听到她这毫不犹豫的回答,尤其是那句“当然是为了你”,曹操脸上瞬间阴霾尽散,又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他介意只是自己在孙灵心中的位置罢了。
“去看其他人当然可以,”他语气轻松下来,带着点孩子气的独占欲,“不过,陪我的时间得最多!”
孙灵“哎呀”一声,拖长了调子:“知道啦知道啦。”
或许是连日奔波劳累,也或许是这宽厚温暖的怀抱太过安心,孙灵说着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不一会儿,呼吸变得均匀绵长,竟甜甜地睡着了。
看着怀中孙灵毫无防备的甜美睡颜,曹操的心头仿佛被最柔软的羽毛拂过。
他伸出手指,极轻极轻地抚过她的脸颊,动作无比轻柔,生怕惊醒了她。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被这份全然信赖所冲击的幸福和满足。
他渴望的,正是她这样依恋他、向他提要求、甚至支使他。
只要不违背他的根本原则,他愿意倾其所有,满足她的一切愿望。
孙灵便在铜雀台安顿了下来。
无忧无虑、痛快地玩了几天后,曹操神神秘秘地对孙灵说,要送她一份大礼。
曹操亲自陪着孙灵前往许都。
到达许都的第二天清晨,孙灵被盛装打扮,参加了庄严的朝会。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由当今天子刘协亲自下诏,册封她为“陇西君”。
殿内肃穆,侍立的宦官展开诏书,高声宣读册封旨意,无非是些“淑德贤良”、“功在社稷”之类的褒奖之词。
刘协端坐龙椅之上,依照礼仪说了几句勉励的场面话。
孙灵依礼下拜,口称谢陛下隆恩。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道极具分量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那是端坐在御座下首的曹操。
这“陇西君”的封号,归根结底是曹操的意思。天子,不过是个摆设。
面见天子的机会难得,孙灵本想趁此与这位名义上的君王寒暄几句。然而,曹操那存在感极强的目光始终如影随形,带着无形的威压。
孙灵只得敛眉垂目,谨守臣节,任由安排。
她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有欣赏她容貌气度的,有羡慕她得此殊荣的,也有真心道贺的。
在众多目光中,她只关注孔融。
在一片或热切或恭敬的氛围里,孔融的神色显得格外凝重,眉头微锁,与周遭的喜庆格格不入。
孙灵心头疑窦丛生。她朝孔融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散朝后请他留步,有事相谈。
她确信孔融看到了她的暗示,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但孔融非但没有回应,反而几不可察地微微摇了摇头,眉头皱得更紧了些。
孙灵的心沉了沉,强压着疑问等到散朝。
刚走出大殿,呼啦一下就被一大群官员围住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沾亲带故的,八竿子打不着的,都涌上来拱手道贺,说着恭维的话。
孙灵耐着性子,一一应付。
好不容易摆脱了人群,孙灵快步追出宫门。远远就看到孔融正被几个身材高大、身着黑衣的护卫围在中间,簇拥着向他的马车走去。
孔融步履不快,频频回头张望,正好与孙灵追来的视线撞上。
那几个护卫见状,毫不客气地推搡了他一下,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色。
这架势,绝非保护,分明是严密的监视!
孙灵心头猛地一紧。相比起曹操派给她那些暗中护卫的影子,对孔融的监视简直明目张胆,毫不掩饰。
难道……她来迟了?
难道曹操对孔融的杀心已起,无法挽回?
来不及细想,孙灵扬声喊道:“师父!请留步!”
孔融已走到自己的马车旁,闻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等着孙灵。
孙灵快步上前。那几个原本紧贴着孔融的黑衣护卫,见她过来,便稍微散开了些,但仍在不远处站定,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包围圈。
这个距离,足以听清他们所有的对话。
孙灵脸上堆起笑容:“师父!弟子今日得了封号,您还没当面道贺我呢?”
孔融紧皱的眉头这才稍稍舒展,宽厚的大手搭在孙灵头顶,声音带着长辈的慈和:“乖徒儿,为师……为你感到高兴。”
他语气真诚,但那丝忧虑仍藏在眼底。
孙灵眉眼弯弯,笑得开心:“对了师父,这么久没见,弟子有好多话想跟您说呢。择日不如撞日,不如我们现在就找个地方,好好叙叙旧?”
孔融闻言,目光飞快地扫了一眼周围虎视眈眈的护卫,轻轻咳了一声,眼神闪烁,带着明显的推拒之意:“老夫今日恐怕不便,不如改日……”
“就今日!就今日嘛!”
孙灵不等他说完,身子一矮,飞快地钻进了孔融的马车里。她掀开车帘,探出头来催促道:“师父,快上车呀!”
孔融无奈地深深叹了口气。
他自己如何都无所谓,他只怕……连累了他这个不知险恶的傻徒儿啊。
第65章
马车缓缓行驶。
一路上,师徒俩谁都没有开口说话,气氛有些沉闷。
马车最终停在府邸侧门。
孙灵一下车就注意到,府邸大门和侧门处都有士兵把守。
他们身披甲胄,手持长戟,如同泥塑木雕般挺立着,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四周,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肃杀之气。
在她前脚刚踏进孔府门槛的瞬间,其中一个如同雕塑般的士兵,眼神立刻活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