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他用手指点着西山起点:“西山富产石料木材,京城需用之,此路通,则商贾如织,运输成本陡降。通州乃漕运枢纽,天津为海上门户,此路通,则南粮北货、海贸珍奇,一日可抵京城,卫所兵员调配,更是瞬息可达,此路乃经济动脉、军事坦途、亦是民心之所向。”
多尔衮的目光早已被图纸吸引,眼中精光爆射,这是何等宏大的构想,但他身经百战,深知其中艰难:“皇上此议高瞻远瞩,功在千秋,然此路绵延数百里,若全凭土石夯筑,劳民伤财,恐非一代之功,更怕激起民怨。”
“皇叔所虑极是,此路若循旧法,实乃巨壑难填。”顺崽嘴角微扬,胸有成竹,如同一个要变戏法的小童,却变的是泼天大事。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锦盒里取出几块灰扑扑、带着烧灼痕迹的方形石砖,“故朕另辟蹊径,得此神物——‘水泥’。”
他将石砖递到多尔衮等人面前,豪格率先接过接过,入手沉重冰凉,砖面布满细孔,边缘不甚规整,显然是匆忙制成。
多尔衮也拿起一块,疑惑地掂了掂,运力于指用力一捏,砖块纹丝不动,质地异常坚硬。
“此物以石灰石、粘土为主,辅以少量矿渣,高温煅烧成块,再研磨成细粉。”顺崽开始详述,小脸因兴奋微微发红,“使用时与水、沙石混合,初如稀泥,极易塑形!最神奇之处在于,待其阴干凝固,便坚如磐石,不惧雨打风吹,水火难侵,用以铺路,平整如镜,远胜那遇水即溃的土路十倍百倍,开山筑堤、架桥建堡,无往不利。”
“泥……可化磐石?”多尔衮失声,纵然他见多识广,也被这颠倒常理的说法震撼,他再次用力捏向石砖,指尖甚至因用力微微发白,砖块依旧完好。
豪格则仔细摩挲着砖面,感受着那奇特的质感,眼中异彩涟涟:“皇上此言当真?此物……耗资几何?工期几许?民夫如何征召?”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顺崽仿佛早就料到这些诘问,侃侃而谈:“大哥放心,水泥初造,虽需建窑、采石、研磨,投入确高于夯土,但细水长流,此路一旦建成,坚不可摧,省却年年征夫修桥补路的巨额靡费,长久算来,朝廷得利,且此物奇妙之处,在于可招募大批流民、贫户为工。”
他的声音越发激昂:“正值寒冬,流民衣食无着,嗷嗷待哺。若以朝廷之名,招募其筑路,发给口粮,支付薄酬,使之食有粟、寒有衣,此乃‘以工代赈’,工地之上,儿臣还拟设立暖棚、粥厂、简易医棚,由孟古青等人的新太医院学生主持,保障民工体健,如此一来,朝廷得坚实大道,流民得活命生路,民心自然归附,此路非扰民之路,乃养民、便民、安民之路,‘便民’二字,正当如此。”
“以工代赈……便民道……养民安民……”豪格喃喃复述着,眼中光彩越来越盛,他看着顺崽明亮而坚定的眼睛,胸中的激荡难以言表,这已不再是孩童般的奇思妙想,而是蕴含了深刻治国智慧和悲悯情怀的长远大计,果然顺崽才是更适合皇位的人。
“好!”代善亦是抚掌赞道,目光灼灼地盯着图纸和那灰扑扑的石砖,“皇上洞烛先机,思虑深远,此策上合天道,下应民心,臣愿亲督工部、户部,统筹修路事宜,必先将这西山至京城首段‘便民道’,修成万民表率。”他的声音斩钉截铁,豪气干云,原本因为年纪大了不想管事的心瞬间一扫而空。
“有劳二伯了!”顺崽眼中爆发出璀璨的星芒,郑重一礼。
接下来的日子,西山脚下彻底沸腾了。
在顺崽亲自指导,不少官员都经常捧着厚厚的、画满了复杂图形和符号的《格物图解》小册子啃,偶尔看着看着,脑袋就控制不住地一点一点往下栽,引得周围工匠和官吏憋笑不已下,但都明白这是利国利民的大计,都不去打扰。
工部匠作司调集了全国经验最丰富的一批工匠(包括鲁大用等人),日夜试验,终于掌握了简易水泥的配比与烧制方法。
一座简易的环形土窑依山而建,窑火昼夜不熄,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宣告着一种划时代材料的诞生。
一车车石灰石和粘土被运入窑口,经过烈火的煅烧与融合,最终冷却出炉,变成了一种灰色、散发着热气和奇异矿物气息的熟料块。
巨大的石碾在牲口拉动下发出吱呀的声响,将这些熟料碾磨成细腻的灰粉——水泥。
第一袋水泥诞生的那天,顺崽几乎按捺不住跳起来,他小手沾了点粉末捻了捻,细腻滑润。
“快!鲁师傅!照朕说的配比试试!”他急切地指挥着。
鲁大用指挥匠人按比例混合水泥、河沙、碎石和清水。
灰色的糊状物倾倒在地面上。顺崽在一旁蹲着看,眼睛瞪得溜圆,如同期待一件绝世宝贝出世的模样。
旁边一位官员递上帕子:“皇上,您……脸上沾了些灰。”顺崽却全不介意,甚至下意识地抬起沾了泥水的手背,在脸蛋上蹭了一下,留下两道更明显的猫胡子般的灰印子。“没事没事,明天就能知道结果了。”
这一夜,顺崽翻来覆去,睡得极不踏实,像个惦记着新玩具的幼兽。
天还没亮透,他就一骨碌爬起来,顶着两个浅浅的黑眼圈,带着琪琪格随他赶往试验场。
试验场设在西山皇庄内一处僻静空地,一条短短百步、宽五步的灰色路面静静卧在晨曦微光中,平整、光滑,不同于任何见过的泥土路或石板路。
“上车!”顺崽声音发颤,压抑着巨大的兴奋。
他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几辆马车被赶上“新路”。
这些车都做了特殊准备——一辆装着沉重的石料,车轴老旧,轱辘不圆,是最颠簸的“捣蛋车”。、
一辆干脆拆减了部分缓冲装置,还有一辆是琪琪格选的,轮子故意做了点偏轴。
“驾!”车夫挥鞭。
颠簸之王“捣蛋车”率先冲上路面,奇迹出现了,预想中的剧烈颠簸并未发生,沉重的车身在平整的路面上疾驰,虽因自身结构不良有些摇晃,但那令人心惊胆战的、能将人五脏六腑都颠出来的冲击感,几乎消失了。
接着是减配车、偏轮车……
“稳!稳当!”车夫们惊喜的声音响起。
“天呐!这石头车跑起来像坐船了!”
顺崽和琪琪格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狂喜,工部官员和工匠们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
考验远未结束。
一桶桶冰冷的河水被泼向路面,水花四溅,却没有像泥路那样被吸收造成泥泞,更没有形成恼人的水坑,水迅速地在平整的表面上聚拢,然后沿着顺崽预先设计好的微小坡度,快速流向路边的排水沟渠。
最后是覆冰。
寒冬腊月,井水泼洒,立刻在路面凝成一层薄冰,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穿着特制钉靴的兵士小心地在冰面上行走。
虽然仍有打滑,但只要小心慢行,完全不成问题,用扫帚略一清理冰层,坚实平整的路面便重现眼前,若是土路,此刻早已化成一滩烂泥。
“成了!真的成了!皇天庇佑!皇上圣明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神物!这是老天爷赐给大明的神物啊!”
“修!一定要把这条路修起来!”群情激昂。
顺崽终于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小牙齿,紧张感和一夜没睡好的疲倦一起袭来,他忍不住张大嘴巴,打了个小小的呵欠。
这个动作与他天子身份的威严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令人心头柔软的反差。
琪琪格在旁边偷偷笑弯了眼,伸手替他抹去脸上尚未擦干净的灰印。
顺崽这才后知后觉地摸了摸脸,耳尖微红,强作镇定地咳嗽了一声:“嗯……既然试验已成,当立刻推行!”
招募流民的通告,如同春风,以最快的速度贴遍了京城内外城门、粥厂、窝棚区。
“朝廷修路!西山至西直门,首段‘便民道’!”
“招募流民、贫户上工!”
“管一日三餐!每日发放五文工钱!”
“沿途设粥棚、医棚!有病可治!”
这消息不啻于一道惊雷,对于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流民来说,管饭、还有工钱!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而且不是征发徭役,是招募、
“真的假的?修路还给钱管饭?”
“工部衙门的告示!太后娘娘和皇上钦定的!”
“还设医棚?菩萨显灵了!”
“去!一定要去!拼了这把骨头也要去!”
绝望的人群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名为“希望”的火焰。
开工之日,西山麓下,人山人海,数以千计的流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每一双眼睛里都跳动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拖家带口,带着仅有的破烂家当,汇聚到这新的起点。
多尔衮的目光早已被图纸吸引,眼中精光爆射,这是何等宏大的构想,但他身经百战,深知其中艰难:“皇上此议高瞻远瞩,功在千秋,然此路绵延数百里,若全凭土石夯筑,劳民伤财,恐非一代之功,更怕激起民怨。”
“皇叔所虑极是,此路若循旧法,实乃巨壑难填。”顺崽嘴角微扬,胸有成竹,如同一个要变戏法的小童,却变的是泼天大事。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锦盒里取出几块灰扑扑、带着烧灼痕迹的方形石砖,“故朕另辟蹊径,得此神物——‘水泥’。”
他将石砖递到多尔衮等人面前,豪格率先接过接过,入手沉重冰凉,砖面布满细孔,边缘不甚规整,显然是匆忙制成。
多尔衮也拿起一块,疑惑地掂了掂,运力于指用力一捏,砖块纹丝不动,质地异常坚硬。
“此物以石灰石、粘土为主,辅以少量矿渣,高温煅烧成块,再研磨成细粉。”顺崽开始详述,小脸因兴奋微微发红,“使用时与水、沙石混合,初如稀泥,极易塑形!最神奇之处在于,待其阴干凝固,便坚如磐石,不惧雨打风吹,水火难侵,用以铺路,平整如镜,远胜那遇水即溃的土路十倍百倍,开山筑堤、架桥建堡,无往不利。”
“泥……可化磐石?”多尔衮失声,纵然他见多识广,也被这颠倒常理的说法震撼,他再次用力捏向石砖,指尖甚至因用力微微发白,砖块依旧完好。
豪格则仔细摩挲着砖面,感受着那奇特的质感,眼中异彩涟涟:“皇上此言当真?此物……耗资几何?工期几许?民夫如何征召?”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顺崽仿佛早就料到这些诘问,侃侃而谈:“大哥放心,水泥初造,虽需建窑、采石、研磨,投入确高于夯土,但细水长流,此路一旦建成,坚不可摧,省却年年征夫修桥补路的巨额靡费,长久算来,朝廷得利,且此物奇妙之处,在于可招募大批流民、贫户为工。”
他的声音越发激昂:“正值寒冬,流民衣食无着,嗷嗷待哺。若以朝廷之名,招募其筑路,发给口粮,支付薄酬,使之食有粟、寒有衣,此乃‘以工代赈’,工地之上,儿臣还拟设立暖棚、粥厂、简易医棚,由孟古青等人的新太医院学生主持,保障民工体健,如此一来,朝廷得坚实大道,流民得活命生路,民心自然归附,此路非扰民之路,乃养民、便民、安民之路,‘便民’二字,正当如此。”
“以工代赈……便民道……养民安民……”豪格喃喃复述着,眼中光彩越来越盛,他看着顺崽明亮而坚定的眼睛,胸中的激荡难以言表,这已不再是孩童般的奇思妙想,而是蕴含了深刻治国智慧和悲悯情怀的长远大计,果然顺崽才是更适合皇位的人。
“好!”代善亦是抚掌赞道,目光灼灼地盯着图纸和那灰扑扑的石砖,“皇上洞烛先机,思虑深远,此策上合天道,下应民心,臣愿亲督工部、户部,统筹修路事宜,必先将这西山至京城首段‘便民道’,修成万民表率。”他的声音斩钉截铁,豪气干云,原本因为年纪大了不想管事的心瞬间一扫而空。
“有劳二伯了!”顺崽眼中爆发出璀璨的星芒,郑重一礼。
接下来的日子,西山脚下彻底沸腾了。
在顺崽亲自指导,不少官员都经常捧着厚厚的、画满了复杂图形和符号的《格物图解》小册子啃,偶尔看着看着,脑袋就控制不住地一点一点往下栽,引得周围工匠和官吏憋笑不已下,但都明白这是利国利民的大计,都不去打扰。
工部匠作司调集了全国经验最丰富的一批工匠(包括鲁大用等人),日夜试验,终于掌握了简易水泥的配比与烧制方法。
一座简易的环形土窑依山而建,窑火昼夜不熄,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宣告着一种划时代材料的诞生。
一车车石灰石和粘土被运入窑口,经过烈火的煅烧与融合,最终冷却出炉,变成了一种灰色、散发着热气和奇异矿物气息的熟料块。
巨大的石碾在牲口拉动下发出吱呀的声响,将这些熟料碾磨成细腻的灰粉——水泥。
第一袋水泥诞生的那天,顺崽几乎按捺不住跳起来,他小手沾了点粉末捻了捻,细腻滑润。
“快!鲁师傅!照朕说的配比试试!”他急切地指挥着。
鲁大用指挥匠人按比例混合水泥、河沙、碎石和清水。
灰色的糊状物倾倒在地面上。顺崽在一旁蹲着看,眼睛瞪得溜圆,如同期待一件绝世宝贝出世的模样。
旁边一位官员递上帕子:“皇上,您……脸上沾了些灰。”顺崽却全不介意,甚至下意识地抬起沾了泥水的手背,在脸蛋上蹭了一下,留下两道更明显的猫胡子般的灰印子。“没事没事,明天就能知道结果了。”
这一夜,顺崽翻来覆去,睡得极不踏实,像个惦记着新玩具的幼兽。
天还没亮透,他就一骨碌爬起来,顶着两个浅浅的黑眼圈,带着琪琪格随他赶往试验场。
试验场设在西山皇庄内一处僻静空地,一条短短百步、宽五步的灰色路面静静卧在晨曦微光中,平整、光滑,不同于任何见过的泥土路或石板路。
“上车!”顺崽声音发颤,压抑着巨大的兴奋。
他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几辆马车被赶上“新路”。
这些车都做了特殊准备——一辆装着沉重的石料,车轴老旧,轱辘不圆,是最颠簸的“捣蛋车”。、
一辆干脆拆减了部分缓冲装置,还有一辆是琪琪格选的,轮子故意做了点偏轴。
“驾!”车夫挥鞭。
颠簸之王“捣蛋车”率先冲上路面,奇迹出现了,预想中的剧烈颠簸并未发生,沉重的车身在平整的路面上疾驰,虽因自身结构不良有些摇晃,但那令人心惊胆战的、能将人五脏六腑都颠出来的冲击感,几乎消失了。
接着是减配车、偏轮车……
“稳!稳当!”车夫们惊喜的声音响起。
“天呐!这石头车跑起来像坐船了!”
顺崽和琪琪格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狂喜,工部官员和工匠们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
考验远未结束。
一桶桶冰冷的河水被泼向路面,水花四溅,却没有像泥路那样被吸收造成泥泞,更没有形成恼人的水坑,水迅速地在平整的表面上聚拢,然后沿着顺崽预先设计好的微小坡度,快速流向路边的排水沟渠。
最后是覆冰。
寒冬腊月,井水泼洒,立刻在路面凝成一层薄冰,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穿着特制钉靴的兵士小心地在冰面上行走。
虽然仍有打滑,但只要小心慢行,完全不成问题,用扫帚略一清理冰层,坚实平整的路面便重现眼前,若是土路,此刻早已化成一滩烂泥。
“成了!真的成了!皇天庇佑!皇上圣明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神物!这是老天爷赐给大明的神物啊!”
“修!一定要把这条路修起来!”群情激昂。
顺崽终于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小牙齿,紧张感和一夜没睡好的疲倦一起袭来,他忍不住张大嘴巴,打了个小小的呵欠。
这个动作与他天子身份的威严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令人心头柔软的反差。
琪琪格在旁边偷偷笑弯了眼,伸手替他抹去脸上尚未擦干净的灰印。
顺崽这才后知后觉地摸了摸脸,耳尖微红,强作镇定地咳嗽了一声:“嗯……既然试验已成,当立刻推行!”
招募流民的通告,如同春风,以最快的速度贴遍了京城内外城门、粥厂、窝棚区。
“朝廷修路!西山至西直门,首段‘便民道’!”
“招募流民、贫户上工!”
“管一日三餐!每日发放五文工钱!”
“沿途设粥棚、医棚!有病可治!”
这消息不啻于一道惊雷,对于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流民来说,管饭、还有工钱!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而且不是征发徭役,是招募、
“真的假的?修路还给钱管饭?”
“工部衙门的告示!太后娘娘和皇上钦定的!”
“还设医棚?菩萨显灵了!”
“去!一定要去!拼了这把骨头也要去!”
绝望的人群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名为“希望”的火焰。
开工之日,西山麓下,人山人海,数以千计的流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每一双眼睛里都跳动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拖家带口,带着仅有的破烂家当,汇聚到这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