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王太医捻起一点药糊细看,又凑近羊肠模型观察。
果然,湿润粘稠的药糊牢牢附着在伤口内壁模拟组织上,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格格此法……”老医者眼中第一次露出不加掩饰的欣赏,“心思灵动!药借载体之力,附着更深更久,药力发挥自然更佳!这便是古方‘药引’、‘赋形’之理!格格若能耐下性子琢磨药性调和,前途不可限量啊!”他不再称“格格当学”,而是“前途不可限量”,这近乎平等的评价,让孟古青心头猛地一跳,仿佛一只被压抑的鸟骤然抖开了些许羽翼,从未有过的光彩在她眼中闪烁。
就在孟古青初尝探索滋味时,一场更为隐秘的“破壁”正在慈宁宫最深处的“暗室”中悄然发生。
苏茉儿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在她眼前的白瓷碟上,盛着一小块颜色异常的豆腐乳。
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浓郁、细腻且呈现独特灰白色泽的厚实绒状霉层。一股强烈的、略带刺激性的类似兽皮或湿稻草的霉味弥漫在空气里。
旁边另一个洁净的小碟里,是木苔亲手用锋利的小银勺刮下的一点点灰白绒毛。
两人面前,是数个木苔提前制作好的简易培养皿,鱼胶混合牛肉汤熬成的凝胶载体,这些都是通过顺崽提供的资料做成的。
木苔神情肃穆,用小号毛笔尖蘸取稀释过的葡萄球菌菌液,取自一名患脓疮宫女的伤处分泌物培养而成,极其均匀地涂抹在半数培养皿上。
“等等。”木苔声音低哑,带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微颤。
她将那小银勺尖端的灰白霉绒粉末,极其精准地点在了每一个涂抹过细菌的培养皿正中央,每一个点都是如此微小,却又蕴藏着决定性的希望,剩下未涂抹细菌的培养皿也做了同样处理,作为对照。
完成这精密操作,木苔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
她极其小心地将所有培养皿盖好,放入预先准备好的阴凉潮湿的孵育暗箱中。
“接下来,便是天定了……”木苔喃喃道,目光深邃如同凝望着星空尽头。
她很清楚,即便成功生成抑菌圈,也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微小一步,后续的毒性、提纯、人体适应……步步天堑。
但这点星火,她必须点燃,为了那些在刀兵、在瘟疫、在普通脓疮溃烂中挣扎的万千生命。
三日后。
孟古青正对着几根翠绿欲滴的药草冥思苦想,这是王太医给她留的难题:辨识几味驱寒药性相近但效用侧重点不同的根茎药。
她正拿着小刀和捣钵,对着其中一根外形酷似生姜、但气味略有辛辣的药根较劲。
她嫌老师讲的“茎细味辛走窜力强”太模糊,非要亲手捣碎尝尝药汁浓淡差别。
就在她蹙着秀眉,认真品味那股在舌尖炸开的辛凉辣意时,一阵急促而轻巧的脚步声在静怡斋外响起。
“格格!太后急召您去一趟慈宁宫药园!”一个小太监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红晕。
孟古青一愣,下意识放下手中的药杵,心念飞转:药园?难道我昨天偷偷采回来研究的那几株防风被人告发了?要挨骂?
她有些忐忑地被引到慈宁宫后僻静的小药圃,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瞬间忘记了所有顾虑。
阳光透过斑驳的竹棚筛下光点,木苔一身素雅的月白常服,背对着她站在一处半掩的暖棚前。
棚架垂落的藤蔓和摆放的盆栽巧妙地遮掩着棚内景象,空气中有浓烈的泥土气息、草药芬芳,还混杂着一丝……极其特殊的浓重霉味?
“姑母。”孟古青规规矩矩行礼。
木苔缓缓转过身,她的脸色在阴影中看不分明,唯有那双眼睛,亮得如同烧红的炭火,炽烈得让孟古青心头莫名一跳。
“青儿,过来。”木苔的声音异常温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她亲自牵起孟古青的手,引她走进暖棚深处。
一股更强烈的、混杂着腐败与生机的特殊气息扑面而来。
棚内光线昏暗,一排排木架上摆着许多白色、盖着盖子的奇怪小碟子,木苔点亮一盏特制风灯,走到最角落的一个架子前。
苏茉儿早已在此侍立,激动得手指都有些颤抖。
木苔轻轻打开其中一个盖子的半边,在昏黄的光线下,孟古青清晰地看到,在白瓷碟表面的凝胶层上,原本均匀涂抹的一大片黄白色粘稠物,此刻竟然在靠近中心一小撮灰白粉末点的地方,空出了一个极其清晰的、指甲盖大小的圆形空白地带。
边缘如同被无形之火烧灼退缩,极其干净分明,而空白区域之外的菌苔,依旧茂密生长。
这奇异而鲜明的对比,带着一种无声的力量,瞬间击中了孟古青。
“这……这是什么?!”她失声轻呼,完全被那“洁净之圆”吸引,她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粘稠物仿佛在恐惧那中心的灰点。
木苔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悠远:“看清楚了,青儿,这是一场无形的战争,那黄色的,是能要人命的毒物,而这中央的灰白,哀家叫它——‘磺胺’,它,是克制那毒物的微光。”
她关上盖子,转向呆若木鸡的孟古青,目光灼灼:“这微光,来自那不起眼、甚至惹人厌恶的霉变豆腐,就像你那罐‘霸血散’,源于莽撞加量。青儿,哀家今日叫你来,是想告诉你:这世间至理,有时藏匿于表象的污垢与不经意的碰撞之中。以敬畏之心探求,以勇毅之心尝试,方有可能在这黑暗的长夜里,撕开一道缝隙,捕获那转瞬即逝的生之芒。”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在孟古青耳边,她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位仿佛从幽冥战场凯旋而归的太后姑母,再看看那已然盖上的、蕴藏着奇异力量的白瓷小碟,又想起自己那罐意外救人的药粉……
一种前所未有的、澎湃汹涌的渴望猛然攥住了她,不是为了逃避,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真切地想要去……撕开黑暗,抓住那道光!那“磺胺”的名字和她“霸血散”的名字在脑海中轰然碰撞!
“姑母!”孟古青猛地抬头,眼中再无一丝娇蛮与迷茫,只剩下火山熔岩般的炽热和不顾一切的冲动,“这灰白……这‘磺胺’!我能……我也能试试弄出来吗?我能帮您一起去抓那道光吗?!”她甚至忘记用敬称,脱口而出的是最质朴的、混合着满蒙腔调的汉语,带着破釜沉舟般的决心!
木苔看着少女眼中燃烧的星火,嘴角终于绽放出发自内心的、深远的笑意,她轻轻拉起孟古青的手,一起触摸到那个承载着“抑菌之圆”的小小瓷碟冰冷的边缘。
“好,青儿,从今日起,你便是新医学的第一员小先锋,我们一同,去守这一点星火,等它燎原。”她话音未落,目光却锐利如鹰隼般扫过暖棚入口竹帘微微晃动留下的缝隙。
一丝极其微弱的、混杂着药草之外的、属于某种廉价劣质香薰的味道……若有似无地在暖棚中盘桓了一瞬,又悄然消散,伺候在木苔身边的紫绡似有所觉,微不可查地侧了下头,手已按在了腰间软剑机簧之上。
第64章
那缕混杂着廉价草木灰烬与刺鼻劣质麝香的诡异气味,如同毒蛇冰冷的信子,在暖棚温热潮湿、充满生药与新霉气息的空气中倏忽一探,随即迅速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只留下一丝令人心悸的寒意。
木苔握着孟古青的手尚未松开,脸上因“磺胺”初现曙光而绽放的笑意甚至尚未完全展开,但那双深邃眼眸中的温煦光芒瞬间凝固,继而沉淀为深不见底的寒潭。
她无需言语,牵着孟古青的手却无意识地收紧了一瞬,那力道传递着无声的警讯。
孟古青原本被“磺胺”奇迹点亮的眼眸,如同被冰水浇淋,瞬间捕捉到了木苔和旁边苏茉儿气息的瞬间变化。
那并非惊恐,而是一种沉淀到极致的、带着金属般冷硬质地的警戒,如同草原狼群嗅到天敌逼近时的瞬间凝滞。
棚内温馨求索、充满希望的氛围被一根无形的冰锥悄然刺入,温度骤降。
紫绡按在腰间软剑机簧上的手指并未松开,反而更紧地贴合了冰冷的金属,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如同蓄势待发的弓弦。
她是妇幼会最近送进宫的人,贴身跟在木苔身边,就是防止前朝余孽危害到木苔,顺崽身边也有安排。
哪曾想还真撞上,她如同最机警的灵狐,无声而迅捷地微侧过头,眼角的余光如同最锋利的剃刀,无声而快速地扫过。
入口处微微摇曳的竹帘缝隙,还是药柜与药柜之间狭窄的阴影空隙,又或者是头顶被繁茂藤蔓遮蔽的天棚角落?
每一个可能藏匿的阴影处,都被她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无声地、反复地剜过一遍,不留丝毫死角。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息。
没有任何异动,没有脚步声,没有多余的呼吸声,只有药园里风吹过藤蔓发出的单调沙沙声,以及暖棚深处角落里,几株实验性培育的草药幼苗破土而出时,那几乎微不可闻的、象征着生命力的细微裂响。
果然,湿润粘稠的药糊牢牢附着在伤口内壁模拟组织上,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格格此法……”老医者眼中第一次露出不加掩饰的欣赏,“心思灵动!药借载体之力,附着更深更久,药力发挥自然更佳!这便是古方‘药引’、‘赋形’之理!格格若能耐下性子琢磨药性调和,前途不可限量啊!”他不再称“格格当学”,而是“前途不可限量”,这近乎平等的评价,让孟古青心头猛地一跳,仿佛一只被压抑的鸟骤然抖开了些许羽翼,从未有过的光彩在她眼中闪烁。
就在孟古青初尝探索滋味时,一场更为隐秘的“破壁”正在慈宁宫最深处的“暗室”中悄然发生。
苏茉儿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在她眼前的白瓷碟上,盛着一小块颜色异常的豆腐乳。
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浓郁、细腻且呈现独特灰白色泽的厚实绒状霉层。一股强烈的、略带刺激性的类似兽皮或湿稻草的霉味弥漫在空气里。
旁边另一个洁净的小碟里,是木苔亲手用锋利的小银勺刮下的一点点灰白绒毛。
两人面前,是数个木苔提前制作好的简易培养皿,鱼胶混合牛肉汤熬成的凝胶载体,这些都是通过顺崽提供的资料做成的。
木苔神情肃穆,用小号毛笔尖蘸取稀释过的葡萄球菌菌液,取自一名患脓疮宫女的伤处分泌物培养而成,极其均匀地涂抹在半数培养皿上。
“等等。”木苔声音低哑,带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微颤。
她将那小银勺尖端的灰白霉绒粉末,极其精准地点在了每一个涂抹过细菌的培养皿正中央,每一个点都是如此微小,却又蕴藏着决定性的希望,剩下未涂抹细菌的培养皿也做了同样处理,作为对照。
完成这精密操作,木苔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
她极其小心地将所有培养皿盖好,放入预先准备好的阴凉潮湿的孵育暗箱中。
“接下来,便是天定了……”木苔喃喃道,目光深邃如同凝望着星空尽头。
她很清楚,即便成功生成抑菌圈,也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微小一步,后续的毒性、提纯、人体适应……步步天堑。
但这点星火,她必须点燃,为了那些在刀兵、在瘟疫、在普通脓疮溃烂中挣扎的万千生命。
三日后。
孟古青正对着几根翠绿欲滴的药草冥思苦想,这是王太医给她留的难题:辨识几味驱寒药性相近但效用侧重点不同的根茎药。
她正拿着小刀和捣钵,对着其中一根外形酷似生姜、但气味略有辛辣的药根较劲。
她嫌老师讲的“茎细味辛走窜力强”太模糊,非要亲手捣碎尝尝药汁浓淡差别。
就在她蹙着秀眉,认真品味那股在舌尖炸开的辛凉辣意时,一阵急促而轻巧的脚步声在静怡斋外响起。
“格格!太后急召您去一趟慈宁宫药园!”一个小太监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红晕。
孟古青一愣,下意识放下手中的药杵,心念飞转:药园?难道我昨天偷偷采回来研究的那几株防风被人告发了?要挨骂?
她有些忐忑地被引到慈宁宫后僻静的小药圃,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瞬间忘记了所有顾虑。
阳光透过斑驳的竹棚筛下光点,木苔一身素雅的月白常服,背对着她站在一处半掩的暖棚前。
棚架垂落的藤蔓和摆放的盆栽巧妙地遮掩着棚内景象,空气中有浓烈的泥土气息、草药芬芳,还混杂着一丝……极其特殊的浓重霉味?
“姑母。”孟古青规规矩矩行礼。
木苔缓缓转过身,她的脸色在阴影中看不分明,唯有那双眼睛,亮得如同烧红的炭火,炽烈得让孟古青心头莫名一跳。
“青儿,过来。”木苔的声音异常温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她亲自牵起孟古青的手,引她走进暖棚深处。
一股更强烈的、混杂着腐败与生机的特殊气息扑面而来。
棚内光线昏暗,一排排木架上摆着许多白色、盖着盖子的奇怪小碟子,木苔点亮一盏特制风灯,走到最角落的一个架子前。
苏茉儿早已在此侍立,激动得手指都有些颤抖。
木苔轻轻打开其中一个盖子的半边,在昏黄的光线下,孟古青清晰地看到,在白瓷碟表面的凝胶层上,原本均匀涂抹的一大片黄白色粘稠物,此刻竟然在靠近中心一小撮灰白粉末点的地方,空出了一个极其清晰的、指甲盖大小的圆形空白地带。
边缘如同被无形之火烧灼退缩,极其干净分明,而空白区域之外的菌苔,依旧茂密生长。
这奇异而鲜明的对比,带着一种无声的力量,瞬间击中了孟古青。
“这……这是什么?!”她失声轻呼,完全被那“洁净之圆”吸引,她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粘稠物仿佛在恐惧那中心的灰点。
木苔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悠远:“看清楚了,青儿,这是一场无形的战争,那黄色的,是能要人命的毒物,而这中央的灰白,哀家叫它——‘磺胺’,它,是克制那毒物的微光。”
她关上盖子,转向呆若木鸡的孟古青,目光灼灼:“这微光,来自那不起眼、甚至惹人厌恶的霉变豆腐,就像你那罐‘霸血散’,源于莽撞加量。青儿,哀家今日叫你来,是想告诉你:这世间至理,有时藏匿于表象的污垢与不经意的碰撞之中。以敬畏之心探求,以勇毅之心尝试,方有可能在这黑暗的长夜里,撕开一道缝隙,捕获那转瞬即逝的生之芒。”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在孟古青耳边,她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位仿佛从幽冥战场凯旋而归的太后姑母,再看看那已然盖上的、蕴藏着奇异力量的白瓷小碟,又想起自己那罐意外救人的药粉……
一种前所未有的、澎湃汹涌的渴望猛然攥住了她,不是为了逃避,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真切地想要去……撕开黑暗,抓住那道光!那“磺胺”的名字和她“霸血散”的名字在脑海中轰然碰撞!
“姑母!”孟古青猛地抬头,眼中再无一丝娇蛮与迷茫,只剩下火山熔岩般的炽热和不顾一切的冲动,“这灰白……这‘磺胺’!我能……我也能试试弄出来吗?我能帮您一起去抓那道光吗?!”她甚至忘记用敬称,脱口而出的是最质朴的、混合着满蒙腔调的汉语,带着破釜沉舟般的决心!
木苔看着少女眼中燃烧的星火,嘴角终于绽放出发自内心的、深远的笑意,她轻轻拉起孟古青的手,一起触摸到那个承载着“抑菌之圆”的小小瓷碟冰冷的边缘。
“好,青儿,从今日起,你便是新医学的第一员小先锋,我们一同,去守这一点星火,等它燎原。”她话音未落,目光却锐利如鹰隼般扫过暖棚入口竹帘微微晃动留下的缝隙。
一丝极其微弱的、混杂着药草之外的、属于某种廉价劣质香薰的味道……若有似无地在暖棚中盘桓了一瞬,又悄然消散,伺候在木苔身边的紫绡似有所觉,微不可查地侧了下头,手已按在了腰间软剑机簧之上。
第64章
那缕混杂着廉价草木灰烬与刺鼻劣质麝香的诡异气味,如同毒蛇冰冷的信子,在暖棚温热潮湿、充满生药与新霉气息的空气中倏忽一探,随即迅速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只留下一丝令人心悸的寒意。
木苔握着孟古青的手尚未松开,脸上因“磺胺”初现曙光而绽放的笑意甚至尚未完全展开,但那双深邃眼眸中的温煦光芒瞬间凝固,继而沉淀为深不见底的寒潭。
她无需言语,牵着孟古青的手却无意识地收紧了一瞬,那力道传递着无声的警讯。
孟古青原本被“磺胺”奇迹点亮的眼眸,如同被冰水浇淋,瞬间捕捉到了木苔和旁边苏茉儿气息的瞬间变化。
那并非惊恐,而是一种沉淀到极致的、带着金属般冷硬质地的警戒,如同草原狼群嗅到天敌逼近时的瞬间凝滞。
棚内温馨求索、充满希望的氛围被一根无形的冰锥悄然刺入,温度骤降。
紫绡按在腰间软剑机簧上的手指并未松开,反而更紧地贴合了冰冷的金属,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如同蓄势待发的弓弦。
她是妇幼会最近送进宫的人,贴身跟在木苔身边,就是防止前朝余孽危害到木苔,顺崽身边也有安排。
哪曾想还真撞上,她如同最机警的灵狐,无声而迅捷地微侧过头,眼角的余光如同最锋利的剃刀,无声而快速地扫过。
入口处微微摇曳的竹帘缝隙,还是药柜与药柜之间狭窄的阴影空隙,又或者是头顶被繁茂藤蔓遮蔽的天棚角落?
每一个可能藏匿的阴影处,都被她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无声地、反复地剜过一遍,不留丝毫死角。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息。
没有任何异动,没有脚步声,没有多余的呼吸声,只有药园里风吹过藤蔓发出的单调沙沙声,以及暖棚深处角落里,几株实验性培育的草药幼苗破土而出时,那几乎微不可闻的、象征着生命力的细微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