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苏茉儿!”木苔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立刻关闭所有宫门,加强各殿巡查,尤其火烛、灶房、水井、香炉!所有出入内务府下属六局各司各坊的人员、物料、车辆,无论身份,一律重新细查、核验!”
她猛然想起慈宁宫小厨房刚更换的一批新肥皂,正是内务府“日化厂”供应。“去!查查我们用的皂粉是哪一批次。”
一场针对宫墙之内、可能潜伏的“火药”危机的排查,在皇帝受伤、前朝余孽暴露的阴影下,瞬间笼罩了整个紫禁城!紧张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
顺崽因意外造成太监重伤,愧疚万分,小皇帝把自己关在养心殿内殿,抱着琪琪格默默垂泪。
“都是……朕不好……”小皇帝抽噎着。
琪琪格用磕磕绊绊的汉语努力安慰:“表哥……不哭……坏人……做坏事!药……救了!我们……抓坏人!”
孟古青则在自己的静怡斋里,对着那罐空了的“试二号”标签瓷罐发怔。
救人的消息在复杂情绪褪去后,留下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充实感。那份被自己随意调配的药粉,真真切切在危急时发挥了作用。
她不再觉得眼前的药柜令人窒息,反而感觉它们如同一个个未解的谜题,等待着她的探索——当然,要用“正确”的方式。
她第一次,主动拿起了王太医留下的“清热祛瘟散”方子,对着“葛根”二字,真正开始思考其“祛瘟”的含义了,或许……瘟疫也能被“药”打败?
而在宫城外某个深藏的据点里,一个面容隐藏在兜帽下的瘦高身影,看着手中传回的纸条——关于宫内皂粉供应渠道被发现异常,以及皇帝意外受伤导致宫禁森严的消息——发出了低沉的、如同毒蛇吐信般的嘶哑笑声。
“呵……狗咬狗……竟逼得他们自乱阵脚……也好……‘震’字已出……水浑了……正是‘火蛟’翻身、乘乱而起之时……”
他伸出苍白枯*瘦的手指,在墙壁一幅简陋的京城地图上,缓缓滑过内城紫禁之西——那里标着一个不起眼的点,“慈济堂”——木苔设立的、直属妇幼会的京城最大免费医药诊坊与慈幼院,地图上的标注旁,画着一个狰狞的盘蛇衔尾标记!
第63章
肃杀的风暴在宫墙外渐歇。
前朝余孽构筑的“黑药坊”巢穴被连根拔起,缴获的罪证堆积如山,昭示着那群潜伏于幽暗的毒蛇险些完成怎样阴鸷的蛰咬。
宗人府暗无天日的地牢深处,铁链与嘶哑的呻吟昼夜不休,榨取着残存者的最后价值。
多尔衮以无可匹敌的铁腕清洗着内务府的污垢,营造司、织造司十余名牵涉其中的蠹虫被无情碾碎,家产抄没,举族流放宁古塔的寒冰绝域。
一股被彻底震慑的凛冽寒意弥漫在六局二十五司各处,各堂官文书往来比平时恭敬十倍,呈报条目清晰详尽,物料核验的条子盖满了层层印章,雷霆手段换来的,是权力深水表面短暂的、略显僵硬的平静。
但这份深水之下,并非死寂,三股细流正悄然蕴育着截然不同的生机。
养心殿东暖阁的窗纸上,映着一大一小两个凝神屏息的剪影,顺崽身着明黄色常服,眉头紧锁,小手指着桌上一张巨大的、墨迹未干的图纸——不再是之前的信手涂鸦,而是由内务府匠造司谙达指导、辅以顺崽坚持添加的注释完成的“自稳变速纺纱机模工结构详图”。
“…看这里,阿达(师傅)!”顺崽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专注,指着图纸上一根粗重的横梁标记,“上次那根飞出去的槌杆,就是这里不够粗,还有这个榫卯,他指向一个复杂的凹凸接口,图纸上说要用‘老料’,可咱们上次用的杨木太脆了,这次用榆木,榆木硬实。”
被顺崽称为“阿达”的老木匠姓鲁,名大用,是匠造司有数的巧手,被木苔钦点派来协助“百工堂”。
起初他对侍奉这位“玩木头”的小皇帝颇不以为然,只当是哄孩子,可这短短十数天,这位小主子的转变让他心惊。
事故后的顺崽,仿佛一夜褪去了许多孩童的毛躁,他不再只追着问“多久能好”,而是执着于“为什么这样稳?”、“那木头够结实吗?琪琪格推得动吗?”
他开始认真观察鲁大用的每一次下刀、每一次开榫,小手笨拙却无比认真地跟着描画图纸上的榫卯结构。
他记住了鲁大用随口说的“榆木道地”,“老料性韧”,“承重力看截面尺寸”。
这一次,他硬是缠着鲁大用,让他把图纸上所有关键的受力点和连接节点都用更粗重的墨线画出来,标注上“务必用榆木”、“加厚两分”的要求。
鲁大用看着眼前这张远超孩童理解能力的图纸,虽仍显稚嫩,听着小皇帝有理有据地指出问题,老脸发热,既是惊叹,也是汗颜:“皇上圣明!是奴才疏忽!这主枢确实当用榆木,而且这大轴(他指着图纸上的主轴)承力最重,奴才再琢磨给它箍个铁圈保险些?”
“好!”顺崽眼睛一亮,小拳头砸了下手心,“箍铁圈!要厚厚的,就像……就像给大河捆粽子那样结实。”黄河防汛工程的理念竟被他如此联想运用。
他随即想到琪琪格,对着图纸一角比划:“琪琪格说这个地方太高,她够不着摇把试稳不稳,阿达,我们把它放低点?或者给她做个结实的小凳子?”
“奴才遵旨!这就改!”鲁大用哪敢怠慢,立刻执笔改图。
“百工堂”内,更直观地展现着这份成长的锐度。
不再是以前零敲碎打的模型堆叠,整个偏殿被规划得井井有条。
东侧是巨大的拼装台,上面已经立起了纺纱机模型的底座骨架,一根碗口粗的榆木大轴被精钢箍子牢牢固定在上方。
西侧则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区域——“试稳台”。
这是顺崽的主意:用巨大的条石做基座,其上悬吊着一个复杂的配重滑轮组系统,可以精准地施加重物模拟机器运转时的各种扭力和冲击。
此刻,琪琪格正站在一个量身定做的小木梯上,粉嫩的小脸绷得前所未有的严肃,两只小手正用力推拉着悬吊系统下方一个沉重的木制曲柄,是顺崽设计的加力臂末端。
齿轮咬合的“嘎吱”声清晰可闻,悬挂在上方、代表纺锤力量的五十斤沙袋包纹丝不动。
“稳!”琪琪格用力点头,小嗓音清脆笃定。
她旁边的地板上,用石灰粉画着好几道标记线。
刚才有个位置,她推拉时感觉曲柄末端有点“飘”,沙袋微微颤动,立刻被敏锐的琪琪格标记出来。
鲁大用的徒弟正在标记处加固轴承支架的连接,整个测试过程一丝不苟,俨然军阵点兵。
一个太监小跑进来,端着一盘御膳房刚出炉的奶黄酥饼。
香气四溢,以往琪琪格早就欢呼雀跃了,可今天,这位新任“首席安全质检官”只是鼻子皱了皱,小眼神瞟了一眼香喷喷的酥饼,却强忍着扭过头,声音带着小小的委屈但对职责的坚定:“皇上……试稳……要紧!等……等弄好再吃!”
“琪琪格真棒!忍一忍,等我们把这最大的劲试完。”顺崽大声鼓励,也忍住了自己的馋虫。
他看着琪琪格那副严肃认真的“小秤砣”模样,心头暖得发烫,这份共同的责任感,如同一根无形的丝线,将两个孩子紧密地缠绕在了这台共同铸造的、尚未完成的梦想机器上。
从无心玩闹到专注担责,这份蜕变,是在事故的阵痛中开出的坚韧花朵,芬芳远比酥饼诱人。
而静怡斋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复杂的药味,比以往更甚,但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枯燥煎熬,而掺杂了某种奇异的热度。
孟古青立在宽大的乌木药案前,案上摊放着《雷公炮炙论》和她自己整理的一叠涂满标记的纸页。她穿着方便干活的窄袖藕荷色旗装,墨发简单挽起,鼻尖沾着一点白芨粉末,眼神却异常锐利,如同锁定猎物的草原小隼。
案一角,静静摆放着那个空了的“试二号”小瓷罐——她的“急救霸血散”残骸。
正是这罐无心的实验品,让她在药山煎熬的迷宫中,撞开了一线天光!
那被王太医称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效,如同一枚滚烫的烙铁,在她骄傲又迷惘的心田,烙下了一个全新的、名为“可能性”的印记。
或许……不必总拘泥于古法?或许莽撞的尝试也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这股念想如同藤蔓缠绕着她。她对王太医的态度也从被动敷衍,变成了主动的“刨根问底”,带着一种急切想弄懂“为什么偏偏是那样”的执拗。
“王太医,您看!”孟古青指着药钵里用熬得稠厚的蜂蜜调和的鲜三七粉糊,这是她昨晚心血来潮做的实验品,特意选的最好的三七现磨,“我用这个涂在羊肠子做的‘伤口’上,”她指着旁边一截套在竹管上、划了个口子又涂了药糊的羊肠,“它……它好像糊得特别紧!比干粉沾得牢靠多了!是不是止血效果更好?!”
她猛然想起慈宁宫小厨房刚更换的一批新肥皂,正是内务府“日化厂”供应。“去!查查我们用的皂粉是哪一批次。”
一场针对宫墙之内、可能潜伏的“火药”危机的排查,在皇帝受伤、前朝余孽暴露的阴影下,瞬间笼罩了整个紫禁城!紧张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
顺崽因意外造成太监重伤,愧疚万分,小皇帝把自己关在养心殿内殿,抱着琪琪格默默垂泪。
“都是……朕不好……”小皇帝抽噎着。
琪琪格用磕磕绊绊的汉语努力安慰:“表哥……不哭……坏人……做坏事!药……救了!我们……抓坏人!”
孟古青则在自己的静怡斋里,对着那罐空了的“试二号”标签瓷罐发怔。
救人的消息在复杂情绪褪去后,留下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充实感。那份被自己随意调配的药粉,真真切切在危急时发挥了作用。
她不再觉得眼前的药柜令人窒息,反而感觉它们如同一个个未解的谜题,等待着她的探索——当然,要用“正确”的方式。
她第一次,主动拿起了王太医留下的“清热祛瘟散”方子,对着“葛根”二字,真正开始思考其“祛瘟”的含义了,或许……瘟疫也能被“药”打败?
而在宫城外某个深藏的据点里,一个面容隐藏在兜帽下的瘦高身影,看着手中传回的纸条——关于宫内皂粉供应渠道被发现异常,以及皇帝意外受伤导致宫禁森严的消息——发出了低沉的、如同毒蛇吐信般的嘶哑笑声。
“呵……狗咬狗……竟逼得他们自乱阵脚……也好……‘震’字已出……水浑了……正是‘火蛟’翻身、乘乱而起之时……”
他伸出苍白枯*瘦的手指,在墙壁一幅简陋的京城地图上,缓缓滑过内城紫禁之西——那里标着一个不起眼的点,“慈济堂”——木苔设立的、直属妇幼会的京城最大免费医药诊坊与慈幼院,地图上的标注旁,画着一个狰狞的盘蛇衔尾标记!
第63章
肃杀的风暴在宫墙外渐歇。
前朝余孽构筑的“黑药坊”巢穴被连根拔起,缴获的罪证堆积如山,昭示着那群潜伏于幽暗的毒蛇险些完成怎样阴鸷的蛰咬。
宗人府暗无天日的地牢深处,铁链与嘶哑的呻吟昼夜不休,榨取着残存者的最后价值。
多尔衮以无可匹敌的铁腕清洗着内务府的污垢,营造司、织造司十余名牵涉其中的蠹虫被无情碾碎,家产抄没,举族流放宁古塔的寒冰绝域。
一股被彻底震慑的凛冽寒意弥漫在六局二十五司各处,各堂官文书往来比平时恭敬十倍,呈报条目清晰详尽,物料核验的条子盖满了层层印章,雷霆手段换来的,是权力深水表面短暂的、略显僵硬的平静。
但这份深水之下,并非死寂,三股细流正悄然蕴育着截然不同的生机。
养心殿东暖阁的窗纸上,映着一大一小两个凝神屏息的剪影,顺崽身着明黄色常服,眉头紧锁,小手指着桌上一张巨大的、墨迹未干的图纸——不再是之前的信手涂鸦,而是由内务府匠造司谙达指导、辅以顺崽坚持添加的注释完成的“自稳变速纺纱机模工结构详图”。
“…看这里,阿达(师傅)!”顺崽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专注,指着图纸上一根粗重的横梁标记,“上次那根飞出去的槌杆,就是这里不够粗,还有这个榫卯,他指向一个复杂的凹凸接口,图纸上说要用‘老料’,可咱们上次用的杨木太脆了,这次用榆木,榆木硬实。”
被顺崽称为“阿达”的老木匠姓鲁,名大用,是匠造司有数的巧手,被木苔钦点派来协助“百工堂”。
起初他对侍奉这位“玩木头”的小皇帝颇不以为然,只当是哄孩子,可这短短十数天,这位小主子的转变让他心惊。
事故后的顺崽,仿佛一夜褪去了许多孩童的毛躁,他不再只追着问“多久能好”,而是执着于“为什么这样稳?”、“那木头够结实吗?琪琪格推得动吗?”
他开始认真观察鲁大用的每一次下刀、每一次开榫,小手笨拙却无比认真地跟着描画图纸上的榫卯结构。
他记住了鲁大用随口说的“榆木道地”,“老料性韧”,“承重力看截面尺寸”。
这一次,他硬是缠着鲁大用,让他把图纸上所有关键的受力点和连接节点都用更粗重的墨线画出来,标注上“务必用榆木”、“加厚两分”的要求。
鲁大用看着眼前这张远超孩童理解能力的图纸,虽仍显稚嫩,听着小皇帝有理有据地指出问题,老脸发热,既是惊叹,也是汗颜:“皇上圣明!是奴才疏忽!这主枢确实当用榆木,而且这大轴(他指着图纸上的主轴)承力最重,奴才再琢磨给它箍个铁圈保险些?”
“好!”顺崽眼睛一亮,小拳头砸了下手心,“箍铁圈!要厚厚的,就像……就像给大河捆粽子那样结实。”黄河防汛工程的理念竟被他如此联想运用。
他随即想到琪琪格,对着图纸一角比划:“琪琪格说这个地方太高,她够不着摇把试稳不稳,阿达,我们把它放低点?或者给她做个结实的小凳子?”
“奴才遵旨!这就改!”鲁大用哪敢怠慢,立刻执笔改图。
“百工堂”内,更直观地展现着这份成长的锐度。
不再是以前零敲碎打的模型堆叠,整个偏殿被规划得井井有条。
东侧是巨大的拼装台,上面已经立起了纺纱机模型的底座骨架,一根碗口粗的榆木大轴被精钢箍子牢牢固定在上方。
西侧则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区域——“试稳台”。
这是顺崽的主意:用巨大的条石做基座,其上悬吊着一个复杂的配重滑轮组系统,可以精准地施加重物模拟机器运转时的各种扭力和冲击。
此刻,琪琪格正站在一个量身定做的小木梯上,粉嫩的小脸绷得前所未有的严肃,两只小手正用力推拉着悬吊系统下方一个沉重的木制曲柄,是顺崽设计的加力臂末端。
齿轮咬合的“嘎吱”声清晰可闻,悬挂在上方、代表纺锤力量的五十斤沙袋包纹丝不动。
“稳!”琪琪格用力点头,小嗓音清脆笃定。
她旁边的地板上,用石灰粉画着好几道标记线。
刚才有个位置,她推拉时感觉曲柄末端有点“飘”,沙袋微微颤动,立刻被敏锐的琪琪格标记出来。
鲁大用的徒弟正在标记处加固轴承支架的连接,整个测试过程一丝不苟,俨然军阵点兵。
一个太监小跑进来,端着一盘御膳房刚出炉的奶黄酥饼。
香气四溢,以往琪琪格早就欢呼雀跃了,可今天,这位新任“首席安全质检官”只是鼻子皱了皱,小眼神瞟了一眼香喷喷的酥饼,却强忍着扭过头,声音带着小小的委屈但对职责的坚定:“皇上……试稳……要紧!等……等弄好再吃!”
“琪琪格真棒!忍一忍,等我们把这最大的劲试完。”顺崽大声鼓励,也忍住了自己的馋虫。
他看着琪琪格那副严肃认真的“小秤砣”模样,心头暖得发烫,这份共同的责任感,如同一根无形的丝线,将两个孩子紧密地缠绕在了这台共同铸造的、尚未完成的梦想机器上。
从无心玩闹到专注担责,这份蜕变,是在事故的阵痛中开出的坚韧花朵,芬芳远比酥饼诱人。
而静怡斋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复杂的药味,比以往更甚,但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枯燥煎熬,而掺杂了某种奇异的热度。
孟古青立在宽大的乌木药案前,案上摊放着《雷公炮炙论》和她自己整理的一叠涂满标记的纸页。她穿着方便干活的窄袖藕荷色旗装,墨发简单挽起,鼻尖沾着一点白芨粉末,眼神却异常锐利,如同锁定猎物的草原小隼。
案一角,静静摆放着那个空了的“试二号”小瓷罐——她的“急救霸血散”残骸。
正是这罐无心的实验品,让她在药山煎熬的迷宫中,撞开了一线天光!
那被王太医称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效,如同一枚滚烫的烙铁,在她骄傲又迷惘的心田,烙下了一个全新的、名为“可能性”的印记。
或许……不必总拘泥于古法?或许莽撞的尝试也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这股念想如同藤蔓缠绕着她。她对王太医的态度也从被动敷衍,变成了主动的“刨根问底”,带着一种急切想弄懂“为什么偏偏是那样”的执拗。
“王太医,您看!”孟古青指着药钵里用熬得稠厚的蜂蜜调和的鲜三七粉糊,这是她昨晚心血来潮做的实验品,特意选的最好的三七现磨,“我用这个涂在羊肠子做的‘伤口’上,”她指着旁边一截套在竹管上、划了个口子又涂了药糊的羊肠,“它……它好像糊得特别紧!比干粉沾得牢靠多了!是不是止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