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可要是不好,就会如历史上那些被掀翻的王朝一样。
所以在清军入关前,木苔借着顺崽剃发一事,就与多尔衮等人谈论了一番,实行了如今的政策,也不出所料的收获了许多民兴。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譬如就有索尼等人觉得麻烦,再加上汉人又不是他们满族人,为何要如此顾忌。
听着他们说话的顺崽却头一次摇了摇头,在众人眼中第一次对政治发言道:“不一样哒,额娘说啦,以前是以前,现在我们清军入关,那百姓们自然也是我们的百姓,不再是大明的百姓,既然是我们的百姓,为何不对他们好一些?”他话落音,不少人都诧异的看了过来,似乎没想到年纪小小的顺崽会有这样的见解。
顺崽被他们盯得的一懵,皱着小眉头疑惑的问道:“朕说错了吗?”
“没,皇上说得很对。”代善瞧着他的样子摸了摸胡子,微笑着鼓励道:“不知皇上还有什么见解?正好今日大家都在,我们也能更好的讨论讨论。”
一旁的豪格也像是醒了神一样,看着顺崽望过来的眼神,也是忙点鼓励道:“的确很好,要不是皇上我都还没从这角度考虑过呢。”
被夸赞道的顺崽显然有些高兴,坐在龙椅上忍不住晃了晃小脚,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在代善等人赞许的眼光中他又将自己的想法继续讲了出来。
“朕前几天还听额娘提起过一件事,现在我们满人一共也才二十万人,而汉人可有五千万人。”他这话一出,倒是引起不少人哗了一声,毕竟不少人只知道汉人多,可没曾想过有这么多人。
心算快的,立马就得出了结论,如果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强硬对待这些汉人,那恐怕就是一个满人对上二百多汉人,虽他们不一定会都团结起来,可大明被反的前车之鉴还在前头,一些对中原历史颇有研究的官员这知道,自古以来有多少王朝因暴政的问题被推翻。
如此一来,圣母皇太后所说的政策反而是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管制这些汉人,诚如皇帝所说的,既然他们满清夺得了这天下,那普天之下不都是他们满清的百姓,这么一想,似乎不少人都开始赞同。
大部分赞同的情况下,这条政令便落实了下去,由皇帝下旨,两位摄政王下令,这条有利于平民百姓的指令得以传了下去。
尤其是在木苔的妇幼会早一步渗入中原后,有了她们的情报,只要是清军路过的地方都能准确的抓住当地为非作歹的一些官员,又或是和他们勾结的地主乡绅,倒是让多尔衮越发觉得木苔的确很不简单。
不过有了她们的情报,清军倒是富裕了不少,特别是这些清军都不会对百姓下手的情况下,不少地方的百姓原本准备跑的,但在听说了之后甚至还期待他们过来。
这才有了清军一路如同无人之境一般,直取京师。
在取得京师后,多尔衮第一时间向盛京奏请迁都,兹定鼎燕京,再也不是以前的期望了。
不过顺崽虽同意了他的迁都请求,但迁都可不是小事,自然是得慢慢来,再加上盛京这边宫内怎么办、留下谁,都得一样安排下去,
木苔这些日子是忙得停都停不下来,好在还有哲哲和她一起主持宫内事宜,两人的身份也从清军进入京师后,有了一个大升级。
哲哲被尊为“母后皇太后”,而木苔则是“圣母皇太后”,至于娜木钟等人自然依旧是按照太妃称呼,并未多加封号。
自从皇太极没了,哲哲与木苔合作之后,娜木钟似乎就再没什么心思算计了,再加上她幼子早殇,整个人都没了之前那股要斗垮所有人的精神气,一直缩在自己宫中,轻易不在出门。
至于巴特玛璪,更是谨小慎微了。
现在要迁都,木苔对于这两人处置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老话说的话,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她还真有些不敢把这两人带去紫禁城,谁知道什么时候又恢复干劲了,扰得木苔不得安生,她可没工夫在和她们搞什么宫斗,她目前的注意力都全放在努力建设大清上了。
哲哲似乎看出她所想,嘴角勾起了笑,拉住木苔的手说道:“既然不放心,就将他们留在盛京好了,左右在这她们也翻不出什么火花来。”
“我也想,可娜木钟背后还有部落,万一”说到这,木苔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嘟囔道:“这事还真有点难办。”
相较于木苔,哲哲反而要淡定一些,她摆了摆手道:“有我在这怕什么。”
“有你在这的确是不怕,可过段日子姑母你得和我们一起去紫禁城呀。”木苔被她的话弄得懵了一下,早些年她就和哲哲说了不少中原的有趣,两人也约好了,等忙完了一切就一起到处游玩,可如今哲哲这话的意思是?
“我啊,还是打算留在盛京了。”哲哲冲她笑了笑,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她脸上,显得格外慈爱,木苔在她眼里似乎看到了怀念、释怀,仿佛一瞬间哲哲在和这座困住了她半身的地方和解了。
看着她这样,木苔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喊了一声:“姑母。”
自从木苔和哲哲坦白了身份之后,私下里哲哲就让她这么称呼自己,也是真的把她当做亲侄女一样对待,让木苔在这个时空有了第三个亲人的感觉。
“没事,教你的你都学会了,剩下的你就要学着去做了。”哲哲冲她摇头,似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说道:“娜木钟的事你不用担心,前些日子林丹汗遗腹子阿布鼐曾向我求情,请求接他母亲出宫,我也与娜木钟谈了,她同意了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反,只是让顺崽莫要因为她的原因,对她儿子不重用,我做主同意了,你不会怪我吧?”
“我怎么会怪姑母,我感谢姑母帮我处理这事还来不及呢。”木苔见她已经决定自己留下来,索性就不在劝了,转而应下了阿布鼐的事。
哲哲见此欣慰的笑了起来,也许是今日阳光和煦,照的她浑身松散,与木苔说了不少以前的事,以及她年少时纵马草原的快乐时光,眼里满是怀念。
“原来姑母留在盛京是想要骑马了。”木苔故作打趣的说道,惹得哲哲伸手点了点她的脑袋。
见状,木苔也跟着讨饶,两人又说了一会顺崽最近的趣事,这才又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既然姑母留在这,那我也有事拜托姑母,你知道的,阿图嫁到喀尔喀巴岳特部已有快一年了,我虽不是她亲母,可养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忍不住挂念了,还有雅图,姑母若是没事就多帮我看着点他们。”
阿图被木苔养了几年倒是学了不少东西,但作为一个母亲,木苔多少还是记挂着这个孩子的,再说她查过历史,阿图第一段婚姻只存活了一年,顺治五年才会复嫁。
木苔计划着结束第一段婚姻之后,阿图就先跟着她回紫禁城,帮着她管理妇幼会,若是想再嫁,她也不拦着。
哲哲听到这话自然是点了点头,应诺道:“放心,阿图那孩子我也是看着长大的,一定帮你看着,还有雅图,不过还有一事。”
说到这事时,哲哲难免有些迟疑,她似乎有点犹豫要不要和木苔提起这事,在木苔再三催促下,她才缓缓说道:“前阵子你兄长吴克善来过一次,他想额尔德尼布木巴和顺崽联姻。”
额尔德尼布木巴,这名字木苔听着还楞了一下,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吴克善的长女,也就是日后的废后静妃吗?!
第22章
额尔德尼布木巴这个名字木苔不熟,但提起清世祖废后,她就想起是谁了,要知道她可是在顺崽有百科全书后,她将围绕在顺崽以后的人都查了个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和顺崽都是穿越的,这个百科全科只有她和顺崽看的到,打开更是只有顺崽才能打开。
也幸亏她也能看到,不然天天让顺崽念资料,估摸着都能念蔫他,顺带着木苔也得出不少利息。
话说回来,作为大清第一位被废的皇后,再加上清王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她在历史上也是不少人知道的存在,历史上是说她因为喜奢善妒,导致顺治不满,最后强硬的将她废掉。
但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最不缺的就是女儿,她被废除后。
紧接着博尔济吉特又送进来了一位,接任位置的就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也是这位废后的堂侄女。
也许是博尔济吉特想着上一任皇后被废的原因,这次送来的反倒是个闷葫芦,性子也很温和,入宫后就很老实,这也导致历史上顺治二废时不成功。
历史上的顺治就是个叛逆的主,也许是因为母亲太过强势,导致他掌握权利后,别人说什么他就反着做,总之和他妈反着干就行。
对多尔衮更是深恶痛绝,实际上历史上的多尔衮对这位侄儿的感情也颇为复杂,一方便又不想给他早早安排老师,怕他掌权后对自己不利,一方便又对他极好,有扶持之恩,于生活起居上也极尽满足。
所以在清军入关前,木苔借着顺崽剃发一事,就与多尔衮等人谈论了一番,实行了如今的政策,也不出所料的收获了许多民兴。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譬如就有索尼等人觉得麻烦,再加上汉人又不是他们满族人,为何要如此顾忌。
听着他们说话的顺崽却头一次摇了摇头,在众人眼中第一次对政治发言道:“不一样哒,额娘说啦,以前是以前,现在我们清军入关,那百姓们自然也是我们的百姓,不再是大明的百姓,既然是我们的百姓,为何不对他们好一些?”他话落音,不少人都诧异的看了过来,似乎没想到年纪小小的顺崽会有这样的见解。
顺崽被他们盯得的一懵,皱着小眉头疑惑的问道:“朕说错了吗?”
“没,皇上说得很对。”代善瞧着他的样子摸了摸胡子,微笑着鼓励道:“不知皇上还有什么见解?正好今日大家都在,我们也能更好的讨论讨论。”
一旁的豪格也像是醒了神一样,看着顺崽望过来的眼神,也是忙点鼓励道:“的确很好,要不是皇上我都还没从这角度考虑过呢。”
被夸赞道的顺崽显然有些高兴,坐在龙椅上忍不住晃了晃小脚,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在代善等人赞许的眼光中他又将自己的想法继续讲了出来。
“朕前几天还听额娘提起过一件事,现在我们满人一共也才二十万人,而汉人可有五千万人。”他这话一出,倒是引起不少人哗了一声,毕竟不少人只知道汉人多,可没曾想过有这么多人。
心算快的,立马就得出了结论,如果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强硬对待这些汉人,那恐怕就是一个满人对上二百多汉人,虽他们不一定会都团结起来,可大明被反的前车之鉴还在前头,一些对中原历史颇有研究的官员这知道,自古以来有多少王朝因暴政的问题被推翻。
如此一来,圣母皇太后所说的政策反而是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管制这些汉人,诚如皇帝所说的,既然他们满清夺得了这天下,那普天之下不都是他们满清的百姓,这么一想,似乎不少人都开始赞同。
大部分赞同的情况下,这条政令便落实了下去,由皇帝下旨,两位摄政王下令,这条有利于平民百姓的指令得以传了下去。
尤其是在木苔的妇幼会早一步渗入中原后,有了她们的情报,只要是清军路过的地方都能准确的抓住当地为非作歹的一些官员,又或是和他们勾结的地主乡绅,倒是让多尔衮越发觉得木苔的确很不简单。
不过有了她们的情报,清军倒是富裕了不少,特别是这些清军都不会对百姓下手的情况下,不少地方的百姓原本准备跑的,但在听说了之后甚至还期待他们过来。
这才有了清军一路如同无人之境一般,直取京师。
在取得京师后,多尔衮第一时间向盛京奏请迁都,兹定鼎燕京,再也不是以前的期望了。
不过顺崽虽同意了他的迁都请求,但迁都可不是小事,自然是得慢慢来,再加上盛京这边宫内怎么办、留下谁,都得一样安排下去,
木苔这些日子是忙得停都停不下来,好在还有哲哲和她一起主持宫内事宜,两人的身份也从清军进入京师后,有了一个大升级。
哲哲被尊为“母后皇太后”,而木苔则是“圣母皇太后”,至于娜木钟等人自然依旧是按照太妃称呼,并未多加封号。
自从皇太极没了,哲哲与木苔合作之后,娜木钟似乎就再没什么心思算计了,再加上她幼子早殇,整个人都没了之前那股要斗垮所有人的精神气,一直缩在自己宫中,轻易不在出门。
至于巴特玛璪,更是谨小慎微了。
现在要迁都,木苔对于这两人处置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老话说的话,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她还真有些不敢把这两人带去紫禁城,谁知道什么时候又恢复干劲了,扰得木苔不得安生,她可没工夫在和她们搞什么宫斗,她目前的注意力都全放在努力建设大清上了。
哲哲似乎看出她所想,嘴角勾起了笑,拉住木苔的手说道:“既然不放心,就将他们留在盛京好了,左右在这她们也翻不出什么火花来。”
“我也想,可娜木钟背后还有部落,万一”说到这,木苔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嘟囔道:“这事还真有点难办。”
相较于木苔,哲哲反而要淡定一些,她摆了摆手道:“有我在这怕什么。”
“有你在这的确是不怕,可过段日子姑母你得和我们一起去紫禁城呀。”木苔被她的话弄得懵了一下,早些年她就和哲哲说了不少中原的有趣,两人也约好了,等忙完了一切就一起到处游玩,可如今哲哲这话的意思是?
“我啊,还是打算留在盛京了。”哲哲冲她笑了笑,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她脸上,显得格外慈爱,木苔在她眼里似乎看到了怀念、释怀,仿佛一瞬间哲哲在和这座困住了她半身的地方和解了。
看着她这样,木苔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喊了一声:“姑母。”
自从木苔和哲哲坦白了身份之后,私下里哲哲就让她这么称呼自己,也是真的把她当做亲侄女一样对待,让木苔在这个时空有了第三个亲人的感觉。
“没事,教你的你都学会了,剩下的你就要学着去做了。”哲哲冲她摇头,似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说道:“娜木钟的事你不用担心,前些日子林丹汗遗腹子阿布鼐曾向我求情,请求接他母亲出宫,我也与娜木钟谈了,她同意了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反,只是让顺崽莫要因为她的原因,对她儿子不重用,我做主同意了,你不会怪我吧?”
“我怎么会怪姑母,我感谢姑母帮我处理这事还来不及呢。”木苔见她已经决定自己留下来,索性就不在劝了,转而应下了阿布鼐的事。
哲哲见此欣慰的笑了起来,也许是今日阳光和煦,照的她浑身松散,与木苔说了不少以前的事,以及她年少时纵马草原的快乐时光,眼里满是怀念。
“原来姑母留在盛京是想要骑马了。”木苔故作打趣的说道,惹得哲哲伸手点了点她的脑袋。
见状,木苔也跟着讨饶,两人又说了一会顺崽最近的趣事,这才又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既然姑母留在这,那我也有事拜托姑母,你知道的,阿图嫁到喀尔喀巴岳特部已有快一年了,我虽不是她亲母,可养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忍不住挂念了,还有雅图,姑母若是没事就多帮我看着点他们。”
阿图被木苔养了几年倒是学了不少东西,但作为一个母亲,木苔多少还是记挂着这个孩子的,再说她查过历史,阿图第一段婚姻只存活了一年,顺治五年才会复嫁。
木苔计划着结束第一段婚姻之后,阿图就先跟着她回紫禁城,帮着她管理妇幼会,若是想再嫁,她也不拦着。
哲哲听到这话自然是点了点头,应诺道:“放心,阿图那孩子我也是看着长大的,一定帮你看着,还有雅图,不过还有一事。”
说到这事时,哲哲难免有些迟疑,她似乎有点犹豫要不要和木苔提起这事,在木苔再三催促下,她才缓缓说道:“前阵子你兄长吴克善来过一次,他想额尔德尼布木巴和顺崽联姻。”
额尔德尼布木巴,这名字木苔听着还楞了一下,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吴克善的长女,也就是日后的废后静妃吗?!
第22章
额尔德尼布木巴这个名字木苔不熟,但提起清世祖废后,她就想起是谁了,要知道她可是在顺崽有百科全书后,她将围绕在顺崽以后的人都查了个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和顺崽都是穿越的,这个百科全科只有她和顺崽看的到,打开更是只有顺崽才能打开。
也幸亏她也能看到,不然天天让顺崽念资料,估摸着都能念蔫他,顺带着木苔也得出不少利息。
话说回来,作为大清第一位被废的皇后,再加上清王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她在历史上也是不少人知道的存在,历史上是说她因为喜奢善妒,导致顺治不满,最后强硬的将她废掉。
但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最不缺的就是女儿,她被废除后。
紧接着博尔济吉特又送进来了一位,接任位置的就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也是这位废后的堂侄女。
也许是博尔济吉特想着上一任皇后被废的原因,这次送来的反倒是个闷葫芦,性子也很温和,入宫后就很老实,这也导致历史上顺治二废时不成功。
历史上的顺治就是个叛逆的主,也许是因为母亲太过强势,导致他掌握权利后,别人说什么他就反着做,总之和他妈反着干就行。
对多尔衮更是深恶痛绝,实际上历史上的多尔衮对这位侄儿的感情也颇为复杂,一方便又不想给他早早安排老师,怕他掌权后对自己不利,一方便又对他极好,有扶持之恩,于生活起居上也极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