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作者有话说】
  ▌山神娘娘的修缮笔记:
  “扩建时忘计量银杏的根系,本该多加安抚,但它于建筑工人梦中哭了半宿,两相抵消,当做无事。”
  第75章 云舆降瑞宴
  ◎一道来自深山的队伍沉默流动。◎
  瑾玉穿过东角门,踩上卵石小径,行至后院。
  她轻柔抚过东厢廊柱,视线凝在壁上挂悬的《二十四节气耕作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裙角徐徐飘过这排十二间客房,视线里的房间皆明窗竹帘,能瞧见里面木榻古朴,因着夏日,还铺上了竹篾席,一派闲适清爽。
  行至东厢尾端,其上节气歌也现出最后一句:“‘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此世寮房、啊,客房建得甚好。比之从前明亮宽敞不说,还多了空调这等妙物,冬暖夏凉,极为宜居呢。”
  山神娘娘当真一万个满意,接着又满怀期待地观摩后院其他地方。
  恰时东厢连廊行尽处也有出口,她笑盈盈循着建筑的指引,站在了后院的一方角门。
  推开望,只见芳菲落尽,绿意葱葱,正是先前赏牡丹的地界,如今隔在后院院墙外,也隔开了后山的葱郁山林。
  院外未加建凿,野趣十足。一株老梅斜探,下摆先前赏茶的石桌椅,移动痕迹尚在,已有青苔慢慢附上。
  瑾玉目光远眺,似乎穿过了牡丹花丛后的繁密树木,望见了许多幽密存在,不由缓缓点头,“庙宇一启,郊市与后山分隔,由我执掌开合,正合我意。”
  她朝一处莫名笑笑,抬脚合上院门,重燃兴致,赏看其他建筑。
  东厢正对之处便是西边,正是从前厨房所在之处,如今亦将前院偏殿的厨具搬迁过来。
  比之偏殿的全封闭,此处西厨正面三分之一的门壁做了开放式设计,新砌的柴灶堵在那里,上边吊着腊肉、干菇、红辣椒等食材。
  敞亮的视野后面,是一墙的榆木橱柜,码着各色陶罐,大大小小五颜六色,估计只有瑾玉能全然点出里面稀奇古怪的物什。
  而紧挨着的,是从前没有的不锈钢架,琳琅缤纷的新式厨具是另一种充满科技钢铁的风格。
  “呀,又多了许多新厨具呢,”瑾玉敏锐察觉出吃饭家伙的增加,“看来要管某人好多年的饭食了。”
  山神娘娘轻轻一笑,重点检查过烟道,厨房验收完毕。
  宽敞的后院说到底也不过按着东西南北建造,而南墙后便是主殿——神明背后岂能建屋?
  于是南边仅有一面红墙,下方挖了花池,堆了甚多花盆,其主人还未有功夫打理。
  那便只有北边未看了。
  “北厢啊……”
  山神娘娘亦有些茫然,因为从前的山神庙未建北厢——北为尊位,除却本地主人无人堪住,而瑾玉与唐代建造者想法一致,都把神像当做归处,自然不考虑北厢。
  至于今次,是裴雪樵主动开口要建的。
  瑾玉心中懵懂亦有些明悟,怀着见证未知事物的好奇,她缓缓推开北厢门扉。
  “诶?”
  很熟悉的布局,是山神娘娘上一轮记忆里凡人起居卧室的模样,左右深纵,以屏风相隔,门框上有帷幔垂落。
  但也有些陌生,比如唐代时的硬榻变成肉眼可见蓬松的大床,比如占据硕大一角的书桌,摆放着超大屏幕的电脑还有许多娱乐设施。
  但最吸引瑾玉目光的,还是那满满一墙的柜架,上边摆放着之前她翻找算盘时,从小宝库带出来的琐碎物件,皆被裴雪樵小心处理好,摆放在柜架格,外有玻璃隔断灰尘。
  ——甚至每格都有照射光,照得每样物件都漂漂亮亮的。
  她把脸贴近,望着擦拭锃亮的金算盘,怔怔了好一会。
  “居然是,属于瑾玉的房间。”
  山神娘娘揉揉胸口,竟在久未生波澜的心里觉出股陌生的酸喜。
  探寻半晌,她没能寻出此情端倪,很快就释然摇头,甚至又乐道:“果然红尘历心,多与人类接触确实有益增进道行呢。”
  神明从来不多纠结,很快心思就只剩纯粹的开心。
  高高兴兴在自己房间的大床上打个滚,再在电脑上笨拙按一通,花了许久把屋子里的小惊喜寻遍了,最后裙角一旋,俏生生立在展览柜边。
  “哎呀呀,还有许多空位,我要把这里装满!”
  说着,她就要去挖神像下的宝库,奈何刚准备化云气钻进神像,先撞上了寻来的高一夫。
  “山神庙整体竣工,你还满意吗?”
  高一夫仰着晒黑好几个度的脸,笑问着,并用尽浑身理智假装没看见瑾玉站在高高神像边。
  瑾玉淡定从神台上跳下,也假装没看见高一夫抽搐的眼角,欢喜道:“这个家、咳,山神庙,我着实喜欢。”
  “喜欢就好……”高一夫搓搓手,干巴巴道。
  “高老这般爽利人,今日怎支支吾吾的?”瑾玉瞧出他的欲言又止,调侃笑道:“莫不是今日的冰盏樱桃酪调得太浓,糊住了嗓子?”
  听到这话,高一夫眼前瞬间浮现出那道用樱桃捣泥兑酸奶的甜点,想起它清新雅致的粉白色皮肤与冰盏的通透的强强结合,以及那酸甜可口又沁凉醇厚的极致滋味。
  “嗨呀,真是回味无穷啊!”他下意识舔舔嘴唇,又在瑾玉笑眯眯的目光里反应过来,老脸一红。
  “瞧我,这把年纪还没你通透。”高一夫满脸羞愧,顿了顿,他试探开口:“就,博物馆那边,对山神庙送去的文物,也很满意……”
  瑾玉挑眉,“所以?”
  “所以,”高一夫期期艾艾道:“我来问问,还有没有什么,比如你不喜欢的文物,我们照单全收!”
  瑾玉似笑非笑,本想再逗几句,可又想起在博物馆被照料得分外体面的酸浆水坛与玻璃瓶,还有讲解者与有荣焉的自豪,神色一软。
  “罢了,我再翻翻。”
  高一夫眼睛一亮,连连点头,然后看着瑾玉又轻盈翻上神台,钻进神像后面窸窸窣窣着,又是眼睛一抽。
  但很快,他就无心吐槽。
  “祖宗!您小心点!”他惊恐抬头看着抱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物件的瑾玉,抬起双手,试图拦截某些疏忽掉落的文物。
  提心吊胆看着瑾玉平稳落地,他这才长舒一口气,抚着胸口来了好几个深呼吸,“年纪大了,看来得常备救心丸。”
  瑾玉不满自己被质疑,“我手很稳的。”
  “是是是,稳稳稳,”高一夫敷衍应和,目光已经定在了她怀里的东西,平时看不清的眼珠子如今无比犀利,“嚯!足有四件!”
  他激动得又想抚胸口,又很诚实地伸手,奉承道:“您老人家歇着,让我来当搬工。”
  瑾玉侧身避开。
  高一夫心里一咯噔,“怎、怎么?”
  “高老很敏锐嘛,”瑾玉弯弯眉眼,“只有一件能送你哦。”
  不详的预感成真,高一夫只觉自己坐了遭违背年龄制度的过山车,心里又上又下。
  小眼神望望瑾玉,再望望文物,他顺着胸口一脸悲痛,只连连“嗟乎”,试图卖可怜让瑾玉心软。
  瑾玉好笑,却不吃这套,“没用,只给你这个碗。”
  高一夫本打算继续卖惨,可随着瑾玉递来的碗,他眼睛渐渐直了。
  “这莲花形状!”
  “这白瓷质地!”
  “这这这还有字!”
  他震惊三连,有点哆嗦地带上老花镜,恨不得把眼贴上碗底,半晌,他把碗从脸前拿走,神色还是不敢置信。
  摩挲着碗底的釉下褐彩,他喃喃重复着,“‘天宝三载’,内底刻‘官様’,绘‘雨顺’。‘天宝三载’……”
  瑾玉听他似乎陷在循环里出不来,挑挑眉,低头从怀里再掏出一方铜镜,放在高一夫面前晃了晃。
  “‘雨顺’——诶诶!让我看看!”高一夫顺利从莲花瓷碗里挣脱,继而陷落进铜镜。
  这是一方螺钿铜镜,因着出自瑾玉之手,默认为唐代文物。
  高一夫摩挲着半点未生锈渍的镜面,突然抬眼看了下瑾玉,眼底尽是沉淀的睿智。
  不曾多问,他又低头,精准念出千年前的文字。
  “‘愿阿兄早愈,信女赵四娘供’。哦,是信众祈祷的供奉啊。”
  瑾玉有些感叹,“千年变迁,文字竟不曾断代,当真神奇。”她干脆把怀里剩下的两样也递过去。
  “读读看?”
  高一夫哪会拒绝,擦净手,忍着激动小心接过,先看向一片小小竹筹。
  “天宝七年求晴签第八十六吉……好好好!那时候的占卜仪式原来是这样!”
  他喜不自胜,激动好一会才看向最后一样,待看清东西,他笑意一缓。
  “这是,孩童戴的银脚镯?”
  熟清习俗的他知晓这种物件一般会送来神庙开光,然后会让孩子戴上,随着长大可能会摘下,但永远是属于孩子的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