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芋头 第57节
“哇,有哥哥就是好哇。”施蓝挽着她手臂,羡慕地感叹,“听说上海租房可麻烦了,他先去那里打点好了,等你去了就能接应你了。”
江枝抿嘴笑了笑,低头整理着登机牌和身份证。
阳光透过机场的玻璃幕墙洒落下来,在登机牌上投下一道刺眼的光斑。
听说上海很大,到即使住在同一条街道,也可能永远都遇不到。
更何况,她连温言蹊住在哪个区都不知道。
飞机开始滑行时,江枝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攥紧了手机。
她不知道该怎样联系温言蹊,也不知道在他们不联系的时光里,温言蹊是不是已经牵起了别人的手。
空姐温柔的声音在机舱内回荡,江枝系好安全带,慢慢闭上眼睛。
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这一次,江枝不怪他。
上海就像一场没有赌注的豪赌,她甚至没想过要赢。
她只是固执地想去他生活过的城市走走,看他看过的风景,吹他吹过的风。
飞机冲破云层的瞬间,阳光刺痛了她的眼睛。
江枝想,或许这就够了。
至少这一次,是她走向他。
江枝拖着行李箱走出浦东机场时,热浪裹挟着潮湿扑面而来。
她抬手遮在额前,眯起眼睛望向这座陌生的城市,摩天大楼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玻璃幕墙折射出万千个太阳。
她在杨浦区附近的老小区租了一间隔断,房东是位和善的上海阿姨。
“小姑娘刚毕业是不啦?”阿姨边递钥匙边说,“长得好白净呀,以后要留在上海不啦?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哇,跟你差不多大,你要不要认识一下哇?”
江枝拿过钥匙,摇了摇头:“不用了。”
阿姨笑眯眯地看着她:“是害羞不啦?想见的话随时跟我说哇,你有我手机号的啦。”
江枝和阿姨道过谢,第二天马不停蹄赶去公司报道。
和她同天入职的应届生不少,她只是穿着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伞裙,就在清一色的黑白t恤中显得格外醒目,像一幅水墨画里不小心晕开的一笔淡彩。
领导介绍团队时特意多看了她两眼:“不容易,咱们干算法的也终于有个姑娘了。”
在算法研发部的工位上,围在江枝一周的全是男生。
市场本就如此,做研发的女生少,算法的就更少。
于是,比起同组的同事,她和产品组的佳姐走得更近。
不仅因为工作交集多,更因为佳姐是锦城人。
一起吃饭时,每当佳姐说起“锦大附近那家煎蛋面”,江枝眼前就会浮现出温言蹊排队给她买早餐的背影。
周五七点的电梯里挤满了下班的人,佳姐挽着江枝的手臂,凑近问:“枝枝,我们组的那个测试,奎奎你知道吗?”
江枝低头思考飞书上+1发来的消息,来不及抬头:“记得,今天给我提了一个jira。”
“靠,谁要跟你说工作啊。”佳姐在拥挤的电梯里压低声音,“他让我问你,你是不是单身来的。”
江枝的手指在屏幕上方顿了一下,电梯镜面映出她微微抿紧的唇角:“你就说我不是就行了。”
“啊?奎奎都不行啊?他可是我认识的最帅的了。”佳姐夸张地瞪大眼睛,开始了洗脑式的夸奖,“你别看奎奎是测试,但也是正经八百名校毕业的!身高一八三,还是上海本地人!!”
江枝回完消息,抬头看向不断跳动的楼层数字,摇了摇头。
满载的电梯直接在一楼打开,人群如潮水般涌出,佳姐挽着江枝,径直走进她们常吃的那家小馆子。
这家馆子的老板是渝市人,做出来的菜很有当地味道。
“枝枝。”佳姐扫码点完单,像是想到什么,突然托腮凑近,“你不会是有喜欢的人吧?”
江枝垂下眼睛,她没说话,就算是默认。
窗外暮色渐沉,一个穿黑色风衣的背影在人群中一闪而过。
江枝的呼吸蓦地一滞,等再定睛看去,却只有陌生的面孔匆匆掠过。
“哇!”佳姐捂住胸口,“得是什么样的人啊,能被我们大美女惦记这么久?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吗?”
江枝抿了抿嘴,避重就轻地说:“佳姐你别开我玩笑啦。”
佳姐笑笑,就当八卦:“是大学时候认识的吗?”
江枝低着头,声音很轻:“算是吧。”
“大学恋情嘛,我懂,一般都特别纯情,特别美好,但我还得说句扫兴的话,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大家都会变的。你这么漂亮又优秀,得学会往前看呀。”佳姐指向刚上桌的毛血旺,“就像这道菜一样,总得尝试一下新口味,才能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不是吗?”
江枝点点头,夹起一块藕片。
她一言不发的样子看起来很认真,仿佛真的把佳姐的话听进了心里。
可当咬到一颗花椒时,突如其来的麻意在舌尖炸开,熟悉的味道像一把钥匙,打开记忆的闸门,让她又想到了温言蹊。
她来上海已经四个月了。
从盛夏到深秋,她走过了外滩的十里洋场,逛遍了静安的梧桐街区,甚至特意去川沙看了一场电影。
可这座城市太大了,大到几百家影院、十几条地铁线,都没有给她一次偶遇的机会。
窗外的落叶打着旋儿落下,江枝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想到他们当初决定上海这个城市时的约定。
要找到全上海最像锦城味道的火锅;
要去苏州河上,收集所有桥的日落颜色;
要去和平饭店老年爵士酒吧,听他们用萨克斯吹《夜来香》。
而如今,那些约定就像这些飘落的落叶。
曾经鲜活地在枝头摇曳,如今只能随着时光的风,无声地散落在记忆的角落。
工作后的春节假期和读书时候完全不同,来得又晚又短。
为了省下些差价,江枝除夕夜当天才到家。
棠里的雪下得纷纷扬扬,当江枝推开家门时,春晚已经开始放歌舞节目了。
餐桌上摆着热好的年夜饭,江芸的轮椅停在桌边,听见动静也没抬头,只是专心摆放着碗筷。
温万华脱下厚重的羽绒服坐在餐桌上,从口袋里摸出老花镜戴上。
“言蹊刚给我发的消息。”温万华和桌上其他的两个人说,“他那个项目赶着上线,今年不回来了。”
江枝正夹菜的筷子悬在半空,透过温万花举起的手机,她看见照片里温言蹊的工位。
落地窗外是上海璀璨的夜景,桌面上散落着三四个空咖啡罐,其中一个歪倒着,里面残留的黑色液体在显示器冷光下泛着微光。
春晚放到小品的时候,温万华突然问:“在上海经常跟你哥见面吗?”
“还没来得及去找他。”江枝低头扒饭,声音闷在碗里,“他太忙了,我俩住的也远。”
对面江芸的轮椅突然发出"吱呀"一声响。
江枝抬头,看见她有些意外的眼神。
温万华叹了口气,往她碗里夹了块鱼:“忙成这个样子,你们年轻人啊,平时一定要注意照顾身体,多吃一点,听到没得?”
话没说完,窗外突然炸开一簇烟花,将他们的对话生生打断。
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尽,江枝刚回到上海,就得知公司了要战略转型的消息。
时代所趋,ai大模型来势汹汹,集团算法将只保留中台,各业务纵向支持的算法裁员70%,多出来的hc分给ai项目部。
周一的茶水间的咖啡机冒着热气,江枝听着同事们压低声音交换着小道消息:“听说咱们是挖来了人家整个ai团队,带着核心专利过来的,人效能提升30%。”
“算了一下,这波估计得裁掉2000人。”
“现在哪都在裁员,而且咱们这个薪资,出去了很难被接住。”
江枝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钱哥的消息:“来我12-003会议室。”
她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放下咖啡的手指冰凉,她缓了几秒,去工位上拿了电脑。
穿过办公区的长廊时,玻璃幕墙外阴云密布,远处的高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江枝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想起半年前入职时,也是沿着这条走廊,钱哥亲自带她熟悉环境。
“坐。”钱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公司的消息想必你也听说了,我跟你直说吧,这事是真的。”
窗外的雨滴开始敲打玻璃,像倒计时的秒针。
“你很优秀,这点我从不怀疑。”钱哥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但这次变动……唉,有些话虽然难听,但得说明白。能力好的人很多,可每个leader都要保自己的嫡系。”
江枝听懂了钱哥的言下之意,就在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的时候,他的声音突然放清,手指从电脑上移开,状似无意地碰了碰她的腕骨:“我还是单身,你可以考虑一下,是否要成为我唯一的嫡系。”
钱哥推来的那杯热茶已经凉了,水面倒映出她微微扭曲的脸。
她也想硬气一把,把手机还是电脑什么的砸到他脸上出气。
但是她忽然明白和她的谈话为什么要选在12楼最角落的003会议室,因为这里远离办公区,连监控都是死角,她连证据都不确凿。
而钱哥这个级别的人在行业内资源交错,他确实有本事让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研发在这个行业寸步难行。
走出会议室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这是今年outing时加了钱哥微信,除了好友验证以外,这是他第一次在这里给她发消息:名单周四上报,周三前等你答复。
周二的办公区比往常安静许多,江枝周围几个空荡荡的工位上留着一些不用的书,他们的主人已经在昨晚离开。
江枝对面的同事正快速滑动招聘app,屏幕光照亮他疲惫的脸。
他没要n+1,选择了n和多留一个月,只为了在上海的社保能不断缴。
“枝枝!快看!”评审完的佳姐小跑过来,打开了飞书照片的电脑屏幕几乎要贴到她脸上,“新来ai总监!老总挖来的那个,我去,帅炸了,听说真人有一米九!!"
江枝还没来得及看清总监的照片,抬头时,看见人事总监领着人从玻璃走廊经过。
晨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来,温言蹊走过那片金色的光晕。
简单的黑色卫衣衬得他肩线越发挺拔,领口露出的一截锁骨仍然清瘦。
他正低头听人事总监说话,下颌线的弧度比记忆中更加锋利。
目光转过来时,他们的视线在空气中短暂相接,温言蹊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就像扫过任何一个陌生同事那样,平静地移开。
江枝抿嘴笑了笑,低头整理着登机牌和身份证。
阳光透过机场的玻璃幕墙洒落下来,在登机牌上投下一道刺眼的光斑。
听说上海很大,到即使住在同一条街道,也可能永远都遇不到。
更何况,她连温言蹊住在哪个区都不知道。
飞机开始滑行时,江枝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攥紧了手机。
她不知道该怎样联系温言蹊,也不知道在他们不联系的时光里,温言蹊是不是已经牵起了别人的手。
空姐温柔的声音在机舱内回荡,江枝系好安全带,慢慢闭上眼睛。
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这一次,江枝不怪他。
上海就像一场没有赌注的豪赌,她甚至没想过要赢。
她只是固执地想去他生活过的城市走走,看他看过的风景,吹他吹过的风。
飞机冲破云层的瞬间,阳光刺痛了她的眼睛。
江枝想,或许这就够了。
至少这一次,是她走向他。
江枝拖着行李箱走出浦东机场时,热浪裹挟着潮湿扑面而来。
她抬手遮在额前,眯起眼睛望向这座陌生的城市,摩天大楼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玻璃幕墙折射出万千个太阳。
她在杨浦区附近的老小区租了一间隔断,房东是位和善的上海阿姨。
“小姑娘刚毕业是不啦?”阿姨边递钥匙边说,“长得好白净呀,以后要留在上海不啦?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哇,跟你差不多大,你要不要认识一下哇?”
江枝拿过钥匙,摇了摇头:“不用了。”
阿姨笑眯眯地看着她:“是害羞不啦?想见的话随时跟我说哇,你有我手机号的啦。”
江枝和阿姨道过谢,第二天马不停蹄赶去公司报道。
和她同天入职的应届生不少,她只是穿着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伞裙,就在清一色的黑白t恤中显得格外醒目,像一幅水墨画里不小心晕开的一笔淡彩。
领导介绍团队时特意多看了她两眼:“不容易,咱们干算法的也终于有个姑娘了。”
在算法研发部的工位上,围在江枝一周的全是男生。
市场本就如此,做研发的女生少,算法的就更少。
于是,比起同组的同事,她和产品组的佳姐走得更近。
不仅因为工作交集多,更因为佳姐是锦城人。
一起吃饭时,每当佳姐说起“锦大附近那家煎蛋面”,江枝眼前就会浮现出温言蹊排队给她买早餐的背影。
周五七点的电梯里挤满了下班的人,佳姐挽着江枝的手臂,凑近问:“枝枝,我们组的那个测试,奎奎你知道吗?”
江枝低头思考飞书上+1发来的消息,来不及抬头:“记得,今天给我提了一个jira。”
“靠,谁要跟你说工作啊。”佳姐在拥挤的电梯里压低声音,“他让我问你,你是不是单身来的。”
江枝的手指在屏幕上方顿了一下,电梯镜面映出她微微抿紧的唇角:“你就说我不是就行了。”
“啊?奎奎都不行啊?他可是我认识的最帅的了。”佳姐夸张地瞪大眼睛,开始了洗脑式的夸奖,“你别看奎奎是测试,但也是正经八百名校毕业的!身高一八三,还是上海本地人!!”
江枝回完消息,抬头看向不断跳动的楼层数字,摇了摇头。
满载的电梯直接在一楼打开,人群如潮水般涌出,佳姐挽着江枝,径直走进她们常吃的那家小馆子。
这家馆子的老板是渝市人,做出来的菜很有当地味道。
“枝枝。”佳姐扫码点完单,像是想到什么,突然托腮凑近,“你不会是有喜欢的人吧?”
江枝垂下眼睛,她没说话,就算是默认。
窗外暮色渐沉,一个穿黑色风衣的背影在人群中一闪而过。
江枝的呼吸蓦地一滞,等再定睛看去,却只有陌生的面孔匆匆掠过。
“哇!”佳姐捂住胸口,“得是什么样的人啊,能被我们大美女惦记这么久?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吗?”
江枝抿了抿嘴,避重就轻地说:“佳姐你别开我玩笑啦。”
佳姐笑笑,就当八卦:“是大学时候认识的吗?”
江枝低着头,声音很轻:“算是吧。”
“大学恋情嘛,我懂,一般都特别纯情,特别美好,但我还得说句扫兴的话,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大家都会变的。你这么漂亮又优秀,得学会往前看呀。”佳姐指向刚上桌的毛血旺,“就像这道菜一样,总得尝试一下新口味,才能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不是吗?”
江枝点点头,夹起一块藕片。
她一言不发的样子看起来很认真,仿佛真的把佳姐的话听进了心里。
可当咬到一颗花椒时,突如其来的麻意在舌尖炸开,熟悉的味道像一把钥匙,打开记忆的闸门,让她又想到了温言蹊。
她来上海已经四个月了。
从盛夏到深秋,她走过了外滩的十里洋场,逛遍了静安的梧桐街区,甚至特意去川沙看了一场电影。
可这座城市太大了,大到几百家影院、十几条地铁线,都没有给她一次偶遇的机会。
窗外的落叶打着旋儿落下,江枝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想到他们当初决定上海这个城市时的约定。
要找到全上海最像锦城味道的火锅;
要去苏州河上,收集所有桥的日落颜色;
要去和平饭店老年爵士酒吧,听他们用萨克斯吹《夜来香》。
而如今,那些约定就像这些飘落的落叶。
曾经鲜活地在枝头摇曳,如今只能随着时光的风,无声地散落在记忆的角落。
工作后的春节假期和读书时候完全不同,来得又晚又短。
为了省下些差价,江枝除夕夜当天才到家。
棠里的雪下得纷纷扬扬,当江枝推开家门时,春晚已经开始放歌舞节目了。
餐桌上摆着热好的年夜饭,江芸的轮椅停在桌边,听见动静也没抬头,只是专心摆放着碗筷。
温万华脱下厚重的羽绒服坐在餐桌上,从口袋里摸出老花镜戴上。
“言蹊刚给我发的消息。”温万华和桌上其他的两个人说,“他那个项目赶着上线,今年不回来了。”
江枝正夹菜的筷子悬在半空,透过温万花举起的手机,她看见照片里温言蹊的工位。
落地窗外是上海璀璨的夜景,桌面上散落着三四个空咖啡罐,其中一个歪倒着,里面残留的黑色液体在显示器冷光下泛着微光。
春晚放到小品的时候,温万华突然问:“在上海经常跟你哥见面吗?”
“还没来得及去找他。”江枝低头扒饭,声音闷在碗里,“他太忙了,我俩住的也远。”
对面江芸的轮椅突然发出"吱呀"一声响。
江枝抬头,看见她有些意外的眼神。
温万华叹了口气,往她碗里夹了块鱼:“忙成这个样子,你们年轻人啊,平时一定要注意照顾身体,多吃一点,听到没得?”
话没说完,窗外突然炸开一簇烟花,将他们的对话生生打断。
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尽,江枝刚回到上海,就得知公司了要战略转型的消息。
时代所趋,ai大模型来势汹汹,集团算法将只保留中台,各业务纵向支持的算法裁员70%,多出来的hc分给ai项目部。
周一的茶水间的咖啡机冒着热气,江枝听着同事们压低声音交换着小道消息:“听说咱们是挖来了人家整个ai团队,带着核心专利过来的,人效能提升30%。”
“算了一下,这波估计得裁掉2000人。”
“现在哪都在裁员,而且咱们这个薪资,出去了很难被接住。”
江枝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钱哥的消息:“来我12-003会议室。”
她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放下咖啡的手指冰凉,她缓了几秒,去工位上拿了电脑。
穿过办公区的长廊时,玻璃幕墙外阴云密布,远处的高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江枝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想起半年前入职时,也是沿着这条走廊,钱哥亲自带她熟悉环境。
“坐。”钱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公司的消息想必你也听说了,我跟你直说吧,这事是真的。”
窗外的雨滴开始敲打玻璃,像倒计时的秒针。
“你很优秀,这点我从不怀疑。”钱哥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但这次变动……唉,有些话虽然难听,但得说明白。能力好的人很多,可每个leader都要保自己的嫡系。”
江枝听懂了钱哥的言下之意,就在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的时候,他的声音突然放清,手指从电脑上移开,状似无意地碰了碰她的腕骨:“我还是单身,你可以考虑一下,是否要成为我唯一的嫡系。”
钱哥推来的那杯热茶已经凉了,水面倒映出她微微扭曲的脸。
她也想硬气一把,把手机还是电脑什么的砸到他脸上出气。
但是她忽然明白和她的谈话为什么要选在12楼最角落的003会议室,因为这里远离办公区,连监控都是死角,她连证据都不确凿。
而钱哥这个级别的人在行业内资源交错,他确实有本事让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研发在这个行业寸步难行。
走出会议室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这是今年outing时加了钱哥微信,除了好友验证以外,这是他第一次在这里给她发消息:名单周四上报,周三前等你答复。
周二的办公区比往常安静许多,江枝周围几个空荡荡的工位上留着一些不用的书,他们的主人已经在昨晚离开。
江枝对面的同事正快速滑动招聘app,屏幕光照亮他疲惫的脸。
他没要n+1,选择了n和多留一个月,只为了在上海的社保能不断缴。
“枝枝!快看!”评审完的佳姐小跑过来,打开了飞书照片的电脑屏幕几乎要贴到她脸上,“新来ai总监!老总挖来的那个,我去,帅炸了,听说真人有一米九!!"
江枝还没来得及看清总监的照片,抬头时,看见人事总监领着人从玻璃走廊经过。
晨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来,温言蹊走过那片金色的光晕。
简单的黑色卫衣衬得他肩线越发挺拔,领口露出的一截锁骨仍然清瘦。
他正低头听人事总监说话,下颌线的弧度比记忆中更加锋利。
目光转过来时,他们的视线在空气中短暂相接,温言蹊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就像扫过任何一个陌生同事那样,平静地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