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先前的话宁公子莫要放在心上,眼下说正事,你这病不在急发期,我暂时看不了,宁公子若是还信我,急犯时可再来寻我,到时一定尽全力为你医治,若治不好,我一定不厚着脸皮留在这里讨你的嫌。”
“……”
该认真的时候还是认真起来。
宁知序默然,小时候看过的大夫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没一个能治的,唯有方神医有些本事,只可惜天妒英才,他早逝南疆,连带着一身医术也消散于世。
眼下他并非一定要在无意义的事上与人争论,这老道士话既然这么说,看起来也是颇为认真的模样,不管有没有用,能试还是试一试的好。
“从前有一位方神医倒是研制出压病的方子,在南疆之地又寻得改良之法,可惜他去世得早,后来并没有消息传回,方子不在我手中,药也不在我手中,我——”
宁知序瞄着秦明希,犹豫再三,还是直言道,“那药我拿不到手。”
“拿不了?为何拿不了?”
秦明希问。
宁知序道:“我爹去世后,家中事务皆到二叔和大哥手上,一切和我无关,府里能去的地方不多,我爹留下来的东西也碰不到,只管叫他们处置。”
秦明希痴然后退一步,喃喃:“竟是这样……”
一定还是为了嫂子的事才对他这样。
想来大哥去世之后,他在宁府过得并不好。
都怪她走得决绝,离开宁府之后不愿听到任何洛城的消息,现在再想关照却已经迟了。
老道士问:“你说的药方,可知道里面有哪些药材?”
“能尝出几味。”
“你写来给我。”
“好。”
老道士抚抚胡须:“你说的那位大夫既然是从南疆寻得改进之法,或许关键之处便是在那儿,此番我夸下海口,要是看不好你的病,便自去南疆为你寻药,哼,反正老道我自北向南,居无定所,正要到南面看看,就当是顺路而为了。”
“也并非去了南疆,是在边城亭谷回的信。”宁知序道。
“亭谷也好……亭谷?这地方……”
老道士眉头一皱,“那里曾经打过仗。”
苏静蘅闻言却道:“昭国大地,何处不是百姓血肉堆起来的,虽说那时候世上还无我,不过自小常听老一辈提起,南疆入侵,三王谋反,数年无歇,民不聊生,如今这般算是不易。”
“嗯……”
老道士点头说,“是,当年我四处游走,各处惨状,也都亲眼见过。”
话落,屋里顿时陷入安静。
正不知如何说,那小道士突然冒头出来,拿纸笔给宁知序。
等他写完知道的那几位药材,另一边也给他递好了方子。
“大怀熟、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鹿胶……肾虚多补,除了吃药,其他地方也要注意,房事要节制,吃食上也该讲究……”
“咳咳。”
苏静蘅又咳嗽,老道士闭嘴,将方子折好塞到宁知序怀里:“就这样吧,有事叫我,无事莫扰!”
宁知序揣着拿方子收也不是扔也不是,全靠苏静蘅做周旋,最后拉他出秦宅,还听他嘴硬着:“肾虚?我怎么不觉得?娘子,你也不觉得是不是?都是这老道故意损我的,这药吃不吃都一样,补多了也不太好……”
苏静蘅抿嘴笑,说:“随你!我也觉得他是故意损你的,莫管他!还有几日我这边的事就要结束了,到时候回去,我给你做好吃的帮你补身子!”
“好好!”
这才对么,这些天两边来回跑,可累死他了,等娘子回家,他一定好好补偿补偿自己,各方面都要补,休管那老道士的胡言!
第68章
终于到齐老爷大寿这一日,孙芳馥择了几个绣娘跟她一块上门送礼。
苏静蘅挤在人后,随着孙芳馥走动,遇见人不必说话,只低着头,见着长辈随着孙娘子福福身子,简单应酬过后就入了席,待在角落简单吃些东西。
当日宴席做得不大,来的都是齐老爷亲友学生之徒,院内院外摆了几桌,苏静蘅吃得高兴,期间没少喝两口酒,饭席将将结束,忽见门口来了一行身着官衣的人,为首的捧着一道圣旨,一声高喝,院内宾客哗啦啦当即跪了一地。
宣旨之人说的尽是些苏静蘅听不懂的话。
不过再不识字也能听明白那圣旨的意思,大概是说齐老爷这些年为朝廷操劳,厥功甚伟,皇上太后惦记着他身体,赏了许多名贵药材,又加封其官位,赏赐金银珠宝若干,老爷夫人领了圣旨,在周围人啧啧惊叹声中,苏静蘅方才对这位齐老爷的身份有了些设身处地的了解。
像她这样的小民,平日哪有机会见到官老爷,活了十几年,见到衙门里的那些着官衣吃官粮的人,一样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一只嘴巴,只要不故作严肃叫喝百姓,她从来不怕他们。
今天迷迷糊糊跟着众人下跪,听着诵读圣旨的声音回荡在齐府之中,偷偷抬眼瞄了一下,看见两边护卫双目圆瞪,霸气侧漏,心里觉得有些骇然,酒意瞬间清醒,心道这里住着的人果然还是跟那衙门高堂里的人不一样。
平日待人没有官架子,像家里的长辈,对待小辈平易近人,不轻易发怒,以至于她每次见了老夫人都能大着胆子与其说话玩笑。
前一会儿和老夫人相见,她还招呼自己去拿了点糖吃,话里话外托孙娘子多照拂她,把她当做还没出阁的小丫头照看。
从前当这是件寻常事,如今才知道是殊荣备至。
等宣旨的人散去,苏静蘅站起身来跟着人群走动,一时与孙娘子分开,四处转悠再去寻她,没想到在人群里又遇见那个老道士。
老道士喝酒喝得正开心,见了她,拿着酒壶跌跌撞撞走过来,问:“苏娘子好呀,真巧,又见面了,你相公这几日身子可好?何时用得着老道的,尽管来找我……”
随后打了个饱嗝,鼻尖通红,眼角泪花都醉了出来。
苏静蘅问:“你怎地进这里来了?”
“大人仁心,准我等小民进府贺寿,吃酒同乐。”
老道士不觉她的问题冒犯,笑嘻嘻地说,“待会儿还请我一同看戏,你可留下来一起?”
“我不过是来送绣坊的贺礼留着吃了顿饭,哪有资格与老爷夫人一块看戏。”
苏静蘅道。
今儿结束,她相公便来接她了,之后有三天假,三天过后再来领月钱还有后面几日的活儿,下午的戏便是叫她看她还不想看呢,看别人唱戏,哪有回家找元渺她们玩有意思。
老道士说:“这样真是可惜了,今日请的是本地有名的戏班,唱的也是平日听不着的戏——”
苏静蘅转头就走,同他说:“那您老可一定要好好听戏,改明儿再见,可指望着您说给我听。”
老道士仰头闷一口酒说:“行!下次再见说给你听!”
目送着她离去,竖起手指掐指一算,又自言自语道:“哪要我去说,小姑娘这次听不了这戏班的戏,以后有的是机会听……”
回到绣坊宁知序已经在厅堂内等着,天实在太热,这段日子他又黑了一些,不似初见时那般白净,不过依旧好看。
人瞧着也更加坚实,两人见面不管三七二十一抱上一抱,宁知序揽住她的腰,带着她转了个圈才放下她,收拾好包袱离开绣坊,按规矩先去跟秦明希打声招呼。
老道士没回来,苏静蘅这才听秦明希说那老道士与齐老爷似乎早年就已经相识,他口中的“友”正是齐府二位。
当朝律法严格,齐老当官时不方便与道士和尚之类结交,所以早些年两人相识之后并无太多交集,等他回乡做个闲云野鹤,两人才有机会同席而坐。
这么说来老道士的来头还挺大。
怪不得他这么傲气。
苏静蘅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势利,一听到他与齐老相识,对他顿时有所改观,甚至竟然敢想他是个风流不羁的世外高人,从前招摇撞骗并非故意而为,只是行走江湖身不由己,实际真有本事救苦弭灾。
真是……
一定是脑子被热糊涂了,怎么好端端地替他开脱起来?
苏静蘅摇摇头将这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回到家第一件事先去洗漱,之后便躺在床上等宁知序做解暑绿豆汤给她喝。
新铺的凉席质地光滑,躺上去如触冰肌玉骨,暑气顿消。
她躺作一个“大”字,等躺着的地方捂热了,又在床上滚来滚去,抱着“竹夫人”哼点小曲,看着窗外景色,心里畅快得不得了。
然而等了一会儿,绿豆汤没等来,却见宁知序冲过澡穿着件贴身的衫子走进屋里。
一看他这样,苏静蘅立刻弹坐起来,警惕地问:“你要做什么?大白天的,你要做什么?”
宁知序只是羞涩地笑,一直到他人至面前,一直到那热唇贴上来,一直到衣服半褪,粗糙的手掌在腰腹间摩挲,苏静蘅骂道:“混蛋!我的绿豆汤呢!”
“……”
该认真的时候还是认真起来。
宁知序默然,小时候看过的大夫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没一个能治的,唯有方神医有些本事,只可惜天妒英才,他早逝南疆,连带着一身医术也消散于世。
眼下他并非一定要在无意义的事上与人争论,这老道士话既然这么说,看起来也是颇为认真的模样,不管有没有用,能试还是试一试的好。
“从前有一位方神医倒是研制出压病的方子,在南疆之地又寻得改良之法,可惜他去世得早,后来并没有消息传回,方子不在我手中,药也不在我手中,我——”
宁知序瞄着秦明希,犹豫再三,还是直言道,“那药我拿不到手。”
“拿不了?为何拿不了?”
秦明希问。
宁知序道:“我爹去世后,家中事务皆到二叔和大哥手上,一切和我无关,府里能去的地方不多,我爹留下来的东西也碰不到,只管叫他们处置。”
秦明希痴然后退一步,喃喃:“竟是这样……”
一定还是为了嫂子的事才对他这样。
想来大哥去世之后,他在宁府过得并不好。
都怪她走得决绝,离开宁府之后不愿听到任何洛城的消息,现在再想关照却已经迟了。
老道士问:“你说的药方,可知道里面有哪些药材?”
“能尝出几味。”
“你写来给我。”
“好。”
老道士抚抚胡须:“你说的那位大夫既然是从南疆寻得改进之法,或许关键之处便是在那儿,此番我夸下海口,要是看不好你的病,便自去南疆为你寻药,哼,反正老道我自北向南,居无定所,正要到南面看看,就当是顺路而为了。”
“也并非去了南疆,是在边城亭谷回的信。”宁知序道。
“亭谷也好……亭谷?这地方……”
老道士眉头一皱,“那里曾经打过仗。”
苏静蘅闻言却道:“昭国大地,何处不是百姓血肉堆起来的,虽说那时候世上还无我,不过自小常听老一辈提起,南疆入侵,三王谋反,数年无歇,民不聊生,如今这般算是不易。”
“嗯……”
老道士点头说,“是,当年我四处游走,各处惨状,也都亲眼见过。”
话落,屋里顿时陷入安静。
正不知如何说,那小道士突然冒头出来,拿纸笔给宁知序。
等他写完知道的那几位药材,另一边也给他递好了方子。
“大怀熟、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鹿胶……肾虚多补,除了吃药,其他地方也要注意,房事要节制,吃食上也该讲究……”
“咳咳。”
苏静蘅又咳嗽,老道士闭嘴,将方子折好塞到宁知序怀里:“就这样吧,有事叫我,无事莫扰!”
宁知序揣着拿方子收也不是扔也不是,全靠苏静蘅做周旋,最后拉他出秦宅,还听他嘴硬着:“肾虚?我怎么不觉得?娘子,你也不觉得是不是?都是这老道故意损我的,这药吃不吃都一样,补多了也不太好……”
苏静蘅抿嘴笑,说:“随你!我也觉得他是故意损你的,莫管他!还有几日我这边的事就要结束了,到时候回去,我给你做好吃的帮你补身子!”
“好好!”
这才对么,这些天两边来回跑,可累死他了,等娘子回家,他一定好好补偿补偿自己,各方面都要补,休管那老道士的胡言!
第68章
终于到齐老爷大寿这一日,孙芳馥择了几个绣娘跟她一块上门送礼。
苏静蘅挤在人后,随着孙芳馥走动,遇见人不必说话,只低着头,见着长辈随着孙娘子福福身子,简单应酬过后就入了席,待在角落简单吃些东西。
当日宴席做得不大,来的都是齐老爷亲友学生之徒,院内院外摆了几桌,苏静蘅吃得高兴,期间没少喝两口酒,饭席将将结束,忽见门口来了一行身着官衣的人,为首的捧着一道圣旨,一声高喝,院内宾客哗啦啦当即跪了一地。
宣旨之人说的尽是些苏静蘅听不懂的话。
不过再不识字也能听明白那圣旨的意思,大概是说齐老爷这些年为朝廷操劳,厥功甚伟,皇上太后惦记着他身体,赏了许多名贵药材,又加封其官位,赏赐金银珠宝若干,老爷夫人领了圣旨,在周围人啧啧惊叹声中,苏静蘅方才对这位齐老爷的身份有了些设身处地的了解。
像她这样的小民,平日哪有机会见到官老爷,活了十几年,见到衙门里的那些着官衣吃官粮的人,一样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一只嘴巴,只要不故作严肃叫喝百姓,她从来不怕他们。
今天迷迷糊糊跟着众人下跪,听着诵读圣旨的声音回荡在齐府之中,偷偷抬眼瞄了一下,看见两边护卫双目圆瞪,霸气侧漏,心里觉得有些骇然,酒意瞬间清醒,心道这里住着的人果然还是跟那衙门高堂里的人不一样。
平日待人没有官架子,像家里的长辈,对待小辈平易近人,不轻易发怒,以至于她每次见了老夫人都能大着胆子与其说话玩笑。
前一会儿和老夫人相见,她还招呼自己去拿了点糖吃,话里话外托孙娘子多照拂她,把她当做还没出阁的小丫头照看。
从前当这是件寻常事,如今才知道是殊荣备至。
等宣旨的人散去,苏静蘅站起身来跟着人群走动,一时与孙娘子分开,四处转悠再去寻她,没想到在人群里又遇见那个老道士。
老道士喝酒喝得正开心,见了她,拿着酒壶跌跌撞撞走过来,问:“苏娘子好呀,真巧,又见面了,你相公这几日身子可好?何时用得着老道的,尽管来找我……”
随后打了个饱嗝,鼻尖通红,眼角泪花都醉了出来。
苏静蘅问:“你怎地进这里来了?”
“大人仁心,准我等小民进府贺寿,吃酒同乐。”
老道士不觉她的问题冒犯,笑嘻嘻地说,“待会儿还请我一同看戏,你可留下来一起?”
“我不过是来送绣坊的贺礼留着吃了顿饭,哪有资格与老爷夫人一块看戏。”
苏静蘅道。
今儿结束,她相公便来接她了,之后有三天假,三天过后再来领月钱还有后面几日的活儿,下午的戏便是叫她看她还不想看呢,看别人唱戏,哪有回家找元渺她们玩有意思。
老道士说:“这样真是可惜了,今日请的是本地有名的戏班,唱的也是平日听不着的戏——”
苏静蘅转头就走,同他说:“那您老可一定要好好听戏,改明儿再见,可指望着您说给我听。”
老道士仰头闷一口酒说:“行!下次再见说给你听!”
目送着她离去,竖起手指掐指一算,又自言自语道:“哪要我去说,小姑娘这次听不了这戏班的戏,以后有的是机会听……”
回到绣坊宁知序已经在厅堂内等着,天实在太热,这段日子他又黑了一些,不似初见时那般白净,不过依旧好看。
人瞧着也更加坚实,两人见面不管三七二十一抱上一抱,宁知序揽住她的腰,带着她转了个圈才放下她,收拾好包袱离开绣坊,按规矩先去跟秦明希打声招呼。
老道士没回来,苏静蘅这才听秦明希说那老道士与齐老爷似乎早年就已经相识,他口中的“友”正是齐府二位。
当朝律法严格,齐老当官时不方便与道士和尚之类结交,所以早些年两人相识之后并无太多交集,等他回乡做个闲云野鹤,两人才有机会同席而坐。
这么说来老道士的来头还挺大。
怪不得他这么傲气。
苏静蘅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势利,一听到他与齐老相识,对他顿时有所改观,甚至竟然敢想他是个风流不羁的世外高人,从前招摇撞骗并非故意而为,只是行走江湖身不由己,实际真有本事救苦弭灾。
真是……
一定是脑子被热糊涂了,怎么好端端地替他开脱起来?
苏静蘅摇摇头将这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回到家第一件事先去洗漱,之后便躺在床上等宁知序做解暑绿豆汤给她喝。
新铺的凉席质地光滑,躺上去如触冰肌玉骨,暑气顿消。
她躺作一个“大”字,等躺着的地方捂热了,又在床上滚来滚去,抱着“竹夫人”哼点小曲,看着窗外景色,心里畅快得不得了。
然而等了一会儿,绿豆汤没等来,却见宁知序冲过澡穿着件贴身的衫子走进屋里。
一看他这样,苏静蘅立刻弹坐起来,警惕地问:“你要做什么?大白天的,你要做什么?”
宁知序只是羞涩地笑,一直到他人至面前,一直到那热唇贴上来,一直到衣服半褪,粗糙的手掌在腰腹间摩挲,苏静蘅骂道:“混蛋!我的绿豆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