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不过想来也不会有这个机会,他最近挣了不少零钱,娘子还有绣坊的活,要不了多久就能攒一整盒满三个抽屉的铜板,哼哼,这日子什么都不缺,过得正好!
他心里正得意,抽开下一曾抽屉,拿出里面的银锁,对光摆弄着,恰好苏静蘅洗漱好回来,看见银锁眉梢轻挑,宁知序话不多说,立刻走到她面前比划着要帮她将这银锁带上。
“哪有我这么大的人带长命锁的,不带不带。”
苏静蘅推辞开,宁知序不让,说,“这不是简单的长命锁,这是我爹娘留给我的,你带在身上,能保佑你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说着叹息道:“要不是我天生煞命,邪气太重,长命锁镇不住,不然该是我戴在身上才是。”
苏静蘅听言抽出手对着他的后脑勺就是一个响,飞他一记白眼警告他不许这么说,然后温言细语问:“这是你亲爹娘留给你的?”
“嗯。”
宁知序小心为她带上长命锁,按下暗扣,听见她问,“你有没有想过找你亲生父亲?”
“亲生父亲?”
“嗯。”
苏静蘅任他为自己戴长命锁,想着,道,“既然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会不会你娘家里人那边知道怎么治?”
宁知序低眉,若有所思地替她将肩上垂发理好,然后无所隐瞒地告诉苏静蘅:“我娘去世前跟我说不要去找我的家人,他们犯了事,被抄家,全都死光了没留活口,她是好不容易带我逃出来的,若是被人知道我的身世,这条小命恐怕会不保,她害怕我多嘴,其余的消息就没告诉我,如今要找我家人一点线索都没有,不亚于大海捞针,太难,太难啊。”
苏静蘅愣住:“你是逃犯?”
“可以这么说,娘子,你不会知道这件事就不要我了吧?”
苏静蘅:“……”
跟他在一起这段时间什么事没见过,就算是真逃犯,揭发出去第一个倒霉的也是宁府,干嘛要她担心这件事。
哎——
苏静蘅忽然间想到一个了不得的点子:“相公,你那病要是真的治不好,咱们就跟你大哥同归于尽——啊呸,那你就跟你大哥同归于尽吧,送他一个包藏逃犯的名号,把他抓起来!到时候恶人自有恶人磨,叫他也吃点苦头!”
宁知序:“……”
“嘿嘿,开玩笑的。”
看他那难看的脸色,苏静蘅噗嗤笑出声,随即抱住他,“放心,就算你真是逃犯,哪天被揭发出去了我也会陪你一块面对!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小人,我是你娘子,一辈子都是你娘子!”
第63章
苏静蘅没跟任何人提起这些事,长命锁贴着里衣戴了一天,后来放回盒子里。
初十骑着小驴回绣坊,这一次还叫宁知序同她一块去,等十五再去的时候,便是自己一人来回。
一条路走了许多次,已然习惯了,驴也听话,叫它往哪走它就往哪走,后面拖个车,有时候遇到村里人往宜村去,她也会捎他们一程。
十五来回都与李良月一块,她猎了山货到宜村去卖,去的时候跟苏静蘅说不用等她,回程的路她自己走,苏静蘅嘴上应了“好”,去绣坊办完事,拿到新货,还是在村里桥边的酒坊里等她。
天热要了一碗凉水喝,酒坊那掌柜同昌老伯一样好客,偏要送她酒,苏静蘅笑拒了,说:“这个天喝凉水是最好的,酒啊,要留到更好的时候喝。”
两个人三言两语话家常,隔壁那户人家大门紧闭,苏静蘅问掌柜的:“这两天怎么不见这户人家开门?”
“他家啊,原来是两个老的带两个小的住在对面山间,后来两个小的长大成人,姑娘嫁给一个富商人家,儿子娶了村里教书先生的女儿,两个老的身子不大好,姑娘与那富商家和离归家每两年之后两个老的就病死了,于是家里就只剩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和儿子媳妇。”
年纪大的说起话来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讲到沧海变成桑田,苏静蘅不好催,静静听他说,“女儿身子不大好,整天无精打采的,只有她弟弟和弟媳在家的时候才会开门让她在门口晒太阳,这两天她弟弟弟媳出去做生意去了,只能把门关着,给她留了吃的自己在家休养。”
苏静蘅问:“是姓秦吗?”
“嗯对,就是姓秦!”
苏静蘅不解:“就这么把她放在家里了?也每个人照看她?不是身子不好吗?她这样一个人照顾不了自己吧。”
“有人照看。”
掌柜的说,“托了绣坊的孙娘子每天来瞧她,孙娘子来的时候,也会开门出来一块晒太阳,有时候会带她到绣坊去,做点绣花打发时间,忙不开身的时候,就送她回家。”
“这样。”
苏静蘅了然,“怎么不请人随身伺候着?”
“她不乐意见外人。”
掌柜的没多说,要是愿意受别人的照料,哪会这么麻烦呢?他们家虽然说不上是大富大贵,但请两个下人来照看还是能的。
“不乐意见外人……”
苏静蘅捧着下巴想这件事,面对着石桥发呆,没一会儿看见李良月,便同掌柜的告别,牵驴跟李良月回家去。
路上听李良月说:“我听说阿眉婶婶要走了。”
“走?又去哪?”
“他阿兄高中,在京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求了恩典,要接父母去赡养,叫她一块去,你这两天没到村里来,不知道仁叔脸有多臭,不过他倒是也没说什么,其实两口子日子一开始就过不下去,和离是迟早的事,他也知道他捞不着好处,有个孩子在身边就够了,昨儿阿眉婶婶来村里了,想问问孩子的事,仁叔不肯放手,两边不欢而散,今日阿眉婶婶应当是又去了,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
苏静蘅不说话。
这确实有些难办,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家的事大家伙儿就算想插手也没法子。
对那两个孩子来说,比起在村里跟两个连饭都关不上的男人,当然还是跟在娘身边好。
只是阿眉婶婶兄长才到京城做官,俸禄微薄,房子大概都要租,日子自然也不会过得太富裕,多两张嘴就多两碗饭,养一家人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唉。”
说不出话,只能叹息,苏静蘅又觉得阿眉婶婶和离之后还带着孩子总是不大方便,为自己就要孩子吃点苦,为孩子,就要娘吃点苦。
就要可为娘的怎么会不记挂孩子。
这一桩桩事听进耳朵里绕在心头,没由来给两个女孩子增添几分愁绪。
驴车慢慢行,要到村口山路的时候,李良月翻身下车,两人才挥手作别,山上便下来一行人,苏静蘅见到代眉愣了愣,随后看见她怀里抱着的孩子,有些惊讶,两个人上前打招呼,代眉只是笑着冲她们点点头,之后什么都没说,就带人走了。
没瞧见第二个孩子,阿眉婶婶把小音儿带走了。
苏静蘅将东西放回家,立马上山,村里没什么变化,各人坐着自家的事,锄地的锄地,择菜的择菜,多数人下田去了,也有几个人坐在树阴凉下的木桩上聊天,但聊的都不是村里的事,路过没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好到元渺家找元渺。
元渺正帮着家里人晒豆子晒干粮,又将屋里几床被子还有许久没晒的衣服搬出来晒,她公公婆婆不在,也下地去了,这会儿一大堆活一个人干不完,瞧见苏静蘅,忙拉着她过来帮忙,然后说:“仁叔不肯把小曲儿给阿眉婶婶,只把小音儿给她,阿眉婶婶带着孩子走了,以后恐怕再也不回来了。”
“两个孩子分开?”
苏静蘅一惊,说,“这怎么能行呢?”
“什么行与不行的,总不能来抢人?抢人的话仁叔肯定不让,到时候打起来就不好了,去报官,错的还是阿眉婶婶,唉,真难,因为看不上小音儿是个女娃娃所以让阿眉婶婶把小音儿带走,小曲儿就不成,养大了要干活,要娶媳妇传宗接代,嗤,他以为养孩子多简单啊,给几口饭吃,养不死,以后家里的活就有着落了,也不怕孩子长大了恨他,撂下他去找他娘。”
元渺说,“前些日子不是谋算着再成亲的事吗,第一桩没成,第二桩也被闹了,因为这段日子农忙,没空再找,等歇下来,还要继续看,以后要找新媳妇,生新孩子,我都不知道这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成亲生孩子吗?”
她说着说着就跺脚叹气,“总言之小音儿被带走了,小曲儿不知道怎么办,他们一家这几天可防备着呢,就怕有人来把他家的宝贝孙子骗走!”
谁能骗走?谁都骗不走!
仔细算着阿眉婶婶还要过一个月才会动身去投靠哥哥,这段时间连村里人都不给见小曲儿了,只有豆子那小子能见。
让豆子见,也是想占个便宜,有人做菜做饭帮他们养孩子带孩子,叫他们白捡了个大便宜。
而且豆子年纪小,性格有时候虽然也冲了些,但不敢做越矩的事,他心里自始至终只有一件事:当厨子!当名满天下的大厨!
他心里正得意,抽开下一曾抽屉,拿出里面的银锁,对光摆弄着,恰好苏静蘅洗漱好回来,看见银锁眉梢轻挑,宁知序话不多说,立刻走到她面前比划着要帮她将这银锁带上。
“哪有我这么大的人带长命锁的,不带不带。”
苏静蘅推辞开,宁知序不让,说,“这不是简单的长命锁,这是我爹娘留给我的,你带在身上,能保佑你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说着叹息道:“要不是我天生煞命,邪气太重,长命锁镇不住,不然该是我戴在身上才是。”
苏静蘅听言抽出手对着他的后脑勺就是一个响,飞他一记白眼警告他不许这么说,然后温言细语问:“这是你亲爹娘留给你的?”
“嗯。”
宁知序小心为她带上长命锁,按下暗扣,听见她问,“你有没有想过找你亲生父亲?”
“亲生父亲?”
“嗯。”
苏静蘅任他为自己戴长命锁,想着,道,“既然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会不会你娘家里人那边知道怎么治?”
宁知序低眉,若有所思地替她将肩上垂发理好,然后无所隐瞒地告诉苏静蘅:“我娘去世前跟我说不要去找我的家人,他们犯了事,被抄家,全都死光了没留活口,她是好不容易带我逃出来的,若是被人知道我的身世,这条小命恐怕会不保,她害怕我多嘴,其余的消息就没告诉我,如今要找我家人一点线索都没有,不亚于大海捞针,太难,太难啊。”
苏静蘅愣住:“你是逃犯?”
“可以这么说,娘子,你不会知道这件事就不要我了吧?”
苏静蘅:“……”
跟他在一起这段时间什么事没见过,就算是真逃犯,揭发出去第一个倒霉的也是宁府,干嘛要她担心这件事。
哎——
苏静蘅忽然间想到一个了不得的点子:“相公,你那病要是真的治不好,咱们就跟你大哥同归于尽——啊呸,那你就跟你大哥同归于尽吧,送他一个包藏逃犯的名号,把他抓起来!到时候恶人自有恶人磨,叫他也吃点苦头!”
宁知序:“……”
“嘿嘿,开玩笑的。”
看他那难看的脸色,苏静蘅噗嗤笑出声,随即抱住他,“放心,就算你真是逃犯,哪天被揭发出去了我也会陪你一块面对!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小人,我是你娘子,一辈子都是你娘子!”
第63章
苏静蘅没跟任何人提起这些事,长命锁贴着里衣戴了一天,后来放回盒子里。
初十骑着小驴回绣坊,这一次还叫宁知序同她一块去,等十五再去的时候,便是自己一人来回。
一条路走了许多次,已然习惯了,驴也听话,叫它往哪走它就往哪走,后面拖个车,有时候遇到村里人往宜村去,她也会捎他们一程。
十五来回都与李良月一块,她猎了山货到宜村去卖,去的时候跟苏静蘅说不用等她,回程的路她自己走,苏静蘅嘴上应了“好”,去绣坊办完事,拿到新货,还是在村里桥边的酒坊里等她。
天热要了一碗凉水喝,酒坊那掌柜同昌老伯一样好客,偏要送她酒,苏静蘅笑拒了,说:“这个天喝凉水是最好的,酒啊,要留到更好的时候喝。”
两个人三言两语话家常,隔壁那户人家大门紧闭,苏静蘅问掌柜的:“这两天怎么不见这户人家开门?”
“他家啊,原来是两个老的带两个小的住在对面山间,后来两个小的长大成人,姑娘嫁给一个富商人家,儿子娶了村里教书先生的女儿,两个老的身子不大好,姑娘与那富商家和离归家每两年之后两个老的就病死了,于是家里就只剩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和儿子媳妇。”
年纪大的说起话来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讲到沧海变成桑田,苏静蘅不好催,静静听他说,“女儿身子不大好,整天无精打采的,只有她弟弟和弟媳在家的时候才会开门让她在门口晒太阳,这两天她弟弟弟媳出去做生意去了,只能把门关着,给她留了吃的自己在家休养。”
苏静蘅问:“是姓秦吗?”
“嗯对,就是姓秦!”
苏静蘅不解:“就这么把她放在家里了?也每个人照看她?不是身子不好吗?她这样一个人照顾不了自己吧。”
“有人照看。”
掌柜的说,“托了绣坊的孙娘子每天来瞧她,孙娘子来的时候,也会开门出来一块晒太阳,有时候会带她到绣坊去,做点绣花打发时间,忙不开身的时候,就送她回家。”
“这样。”
苏静蘅了然,“怎么不请人随身伺候着?”
“她不乐意见外人。”
掌柜的没多说,要是愿意受别人的照料,哪会这么麻烦呢?他们家虽然说不上是大富大贵,但请两个下人来照看还是能的。
“不乐意见外人……”
苏静蘅捧着下巴想这件事,面对着石桥发呆,没一会儿看见李良月,便同掌柜的告别,牵驴跟李良月回家去。
路上听李良月说:“我听说阿眉婶婶要走了。”
“走?又去哪?”
“他阿兄高中,在京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求了恩典,要接父母去赡养,叫她一块去,你这两天没到村里来,不知道仁叔脸有多臭,不过他倒是也没说什么,其实两口子日子一开始就过不下去,和离是迟早的事,他也知道他捞不着好处,有个孩子在身边就够了,昨儿阿眉婶婶来村里了,想问问孩子的事,仁叔不肯放手,两边不欢而散,今日阿眉婶婶应当是又去了,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
苏静蘅不说话。
这确实有些难办,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家的事大家伙儿就算想插手也没法子。
对那两个孩子来说,比起在村里跟两个连饭都关不上的男人,当然还是跟在娘身边好。
只是阿眉婶婶兄长才到京城做官,俸禄微薄,房子大概都要租,日子自然也不会过得太富裕,多两张嘴就多两碗饭,养一家人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唉。”
说不出话,只能叹息,苏静蘅又觉得阿眉婶婶和离之后还带着孩子总是不大方便,为自己就要孩子吃点苦,为孩子,就要娘吃点苦。
就要可为娘的怎么会不记挂孩子。
这一桩桩事听进耳朵里绕在心头,没由来给两个女孩子增添几分愁绪。
驴车慢慢行,要到村口山路的时候,李良月翻身下车,两人才挥手作别,山上便下来一行人,苏静蘅见到代眉愣了愣,随后看见她怀里抱着的孩子,有些惊讶,两个人上前打招呼,代眉只是笑着冲她们点点头,之后什么都没说,就带人走了。
没瞧见第二个孩子,阿眉婶婶把小音儿带走了。
苏静蘅将东西放回家,立马上山,村里没什么变化,各人坐着自家的事,锄地的锄地,择菜的择菜,多数人下田去了,也有几个人坐在树阴凉下的木桩上聊天,但聊的都不是村里的事,路过没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好到元渺家找元渺。
元渺正帮着家里人晒豆子晒干粮,又将屋里几床被子还有许久没晒的衣服搬出来晒,她公公婆婆不在,也下地去了,这会儿一大堆活一个人干不完,瞧见苏静蘅,忙拉着她过来帮忙,然后说:“仁叔不肯把小曲儿给阿眉婶婶,只把小音儿给她,阿眉婶婶带着孩子走了,以后恐怕再也不回来了。”
“两个孩子分开?”
苏静蘅一惊,说,“这怎么能行呢?”
“什么行与不行的,总不能来抢人?抢人的话仁叔肯定不让,到时候打起来就不好了,去报官,错的还是阿眉婶婶,唉,真难,因为看不上小音儿是个女娃娃所以让阿眉婶婶把小音儿带走,小曲儿就不成,养大了要干活,要娶媳妇传宗接代,嗤,他以为养孩子多简单啊,给几口饭吃,养不死,以后家里的活就有着落了,也不怕孩子长大了恨他,撂下他去找他娘。”
元渺说,“前些日子不是谋算着再成亲的事吗,第一桩没成,第二桩也被闹了,因为这段日子农忙,没空再找,等歇下来,还要继续看,以后要找新媳妇,生新孩子,我都不知道这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成亲生孩子吗?”
她说着说着就跺脚叹气,“总言之小音儿被带走了,小曲儿不知道怎么办,他们一家这几天可防备着呢,就怕有人来把他家的宝贝孙子骗走!”
谁能骗走?谁都骗不走!
仔细算着阿眉婶婶还要过一个月才会动身去投靠哥哥,这段时间连村里人都不给见小曲儿了,只有豆子那小子能见。
让豆子见,也是想占个便宜,有人做菜做饭帮他们养孩子带孩子,叫他们白捡了个大便宜。
而且豆子年纪小,性格有时候虽然也冲了些,但不敢做越矩的事,他心里自始至终只有一件事:当厨子!当名满天下的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