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宁知序想着,摇头自语道:“我不能见她。”
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说过后来的那些消息,那些说他命中带煞,克死阿朔和阿福的话若是传到她耳中她作何反应?
宁知序觉得她一定不会相信。
也正是因为她不相信,所以她一定会为他出头。
不行,她不想回宁府去面对那些事那就不要回去,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交集,从前的伤心事就让它过去,希望她在宜村能好好过日子。
宁知序正出神,忽然感觉一团柔软从鬓边划过,视线重新聚焦,就看见苏静蘅正伸手抚摸着他的脑袋,边摸边说:“唉,不要伤心了宁知序,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我们改变不了只能接受,日子是要往后看的,你一直念着过去,只会伤心只会难过,你一伤心难过,连做的饭菜都会不好吃了。”
“……”
苏静蘅眼睛里还带着水汽,明明更难过的是她。
说着,攥住袖口擦擦眼角的泪花,叹一声气,正要收回手,宁知序忽然有动作,抬手紧紧握住她的手腕,炽热的感觉往骨头里冲,苏静蘅惊道:“你做什么?”
宁知序紧紧盯着她,看她手指慢慢蜷曲,有些无所适从地回避他的视线,倏然松手,摸摸鼻尖,然后指着她手腕上的编绳转移话题,说:“没什么,这个绳子哪里来的,你编的?我也想要,为什么不给我也编一个?”
“这个是渺渺送的,不过你喜欢我也可以给你编一个,过几天和渺渺一起去明光寺祈福,到时候请大师诵经开光,去晦气保平安。”
宁知序说:“我要,我要你给我编的,桃花宴过后去明光寺?”
苏静蘅点头:“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吗?”
宁知序没回答,他想去又不想去。
想去是因为他想和苏静蘅一块儿去玩,不想去是因为他只想和苏静蘅两个人玩,不想带元渺。
真是,她不是有相公吗?干什么整天要和他娘子在一起,搞得苏静蘅都没空和他一起玩了。
说好了平日没事他在屋外编东西,她在檐下缝衣服,两个人说话聊天,看两只燕子在檐下搭房子,这样的日子多好啊,现在呢,没事就“渺渺长渺渺短”的,感觉渺渺才是她相公,自己真的就是个厨子。
“你要是这一次不去,四月初还有浴佛日,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听说那几天明光寺有法会,还会分七香汤给百姓,我们去随喜供灯,请佛祖保佑以后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哦,那我就四月跟你一起去吧,到时候元渺姑娘也一起吗?”
“当然啦,那么大的事当然要和她一起了。”
“……”
算了,放弃挣扎吧宁知序,你还是安心当个厨子吧,当个厨子有什么不好的?颠勺的时候不是挺有风采的吗?
宁知序在心里安慰自己。
“说到明光寺,我有个认识的人也在那里,不知道去明光寺的时候能不能看见他。”
“哦?他住在那儿?”
“不是,他在那里出家当和尚。”
宁知序:“……”
苏静蘅说:“其实我和他从小就不对付,他娘觉得他出家是因为我,都要恨死我了,若是被他娘见到我,恐怕要追着我撵我呢。”
“为你出家?”
宁知序一颗心瞬间提起来,这里面似乎有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故事。
“嗯。”
苏静蘅回想那时候的景象,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那时候我还小,柱子和我家住在同一个巷子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他总是欺负我,有次我娘给我编了两条麻花辫,一不小心被他剪去一条,差点没把我气死,因为这件事,我自己干脆把另一条也剪掉了,原本想告诉他我一点不在乎我的辫子,可我后来又换了个主意。”
“他把我的辫子剪掉之后整天到我面前晃悠,也编一模一样的麻花辫气我,我那时多聪明,没和他置气,每次他找我炫耀的时候我都夸他的辫子好看,说他就适合扎小辫子,夸了他整整一年之后,他终于真心实意喜欢上了麻花辫,每次都编一脑袋的麻花辫给别人看,认为这样是顶顶好看的。”
“他娘也拦不住他,说他不男不女,但我坚定地站在他那边,告诉他不要怀疑自己,世上男子就应该像他那样,一头麻花辫,看起来有男子气概,就这样和他混了一年他最后对我非常信任,然后——”
“然后怎么样?”宁知序问。
“然后我又教他喝酒,告诉他男子汉都喜欢喝酒,我从家里偷我爹的酒给他喝,等他喝完醉晕了,就把他绑起来,等他醒的时候,一根一根把他的麻花辫都剪了,最后把他剔成了个光头哈哈!”
宁知序:“……”
苏静蘅说起这件事依旧容光焕发。
“后来柱子哭了很多天,他头发长得慢,我虽然被她娘骂了一顿,但因为她娘也看不惯他满头的辫子,对我也就没有继续追究,期间他有点失了魂了,他娘为了哄他,就带他去寺庙逛了一圈,原本是想让他知道天底下光头有很多,寺庙里面满地跑,没必要为几根头发就哭得停不下来,而且这样总比满头辫子要好看,你知道的,小孩子剔光头是很正常的,没人会觉得奇怪。谁知道他去那儿听了寺庙里师父几句安慰开解的话,瞬间就开悟了,非要留在那里当和尚,不想再回家。”
第39章
再后来,她和柱子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柱子娘和柱子之间的矛盾。
一个非要出家,一个不肯放手,吵吵闹闹好几年,柱子还是去出家了,听说就是在明光寺。
苏静蘅记得柱子离开的时候找过她,一改从前的倨傲,向她道歉,又谢她点醒自己,承诺自己以后青灯古佛相伴日日替她祈福。
“这怎么能是我的错呢?明明那寺庙是他娘带他去逛的。”
苏静蘅说,“而且要不是我,他说不定现在坏着呢。小时候剪女娃娃的辫子,长大了一定没出息,因为那件事他得了机缘,潜心思过好几年,不再闯祸,如今为长留寺中,为天下生民诵经,也是为自己积德。”
“你做得没错!”
宁知序合掌支持她,“他娘是觉得好好的孩子当了和尚没人给他家传宗接代才生你的气,可人活着又不是只有成亲生孩子两件事可做,当和尚总比当混混好。”
“就是!”
苏静蘅看宁知序也支持她,放开胆子说,“要是真在明光寺遇到他和他娘我才不怕呢,佛门清净之地,他娘就算记恨我,也不敢对我怎么样。”
将自己说得安心了,苏静蘅抱起面前的汤碗一饮而尽。
宜村和明光寺的事先放一边,桃花宴在即,虽然没有他们需要帮忙的地方,但苏静蘅还是念着没事去凑凑热闹。
只有一天的空闲,第二天她照旧背着箩筐带着绣线绣绷去村里找元渺,村里靠着磨坊那一块除了有一棵老槐树,一条流动不止的河,还有一片晒谷打谷的场。
农忙以外的日子,村里的猫儿狗儿娃娃和老人闲来无事就会去场上晒太阳,桃花宴在场上办,这几日村里人忙极,总往那边去。
元渺每日早起帮忙打打下手,太阳出来之后安心待在自己家,和苏静蘅讨教一些针线功夫。
她要拜师学艺,又生怕苏静蘅没有轻重地把看家本领都教给她,特地提前说了只学普通绣法,苏静蘅忍不住笑,她心里当然知道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普通人家绣衣服没那么精细,用色倒是鲜艳明快,教她绣完鸳鸯继续绣十二花。
她绣花手法果然娴熟,绣荷花时用双勾针法绣制叶边,花枝用接针,针迹圆转自如,衔接处藏针不露,看得元渺好一阵惊叹。
村里的人大多只会缝缝补补,年轻些学过一点绣花的,也只能绣点简单的花样,苏静蘅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绣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比城里那些绣娘还好。
“你家相公也太有福气了,天上掉下来个这么好的媳妇,要是我做梦都能笑醒。”
元渺忍不住感叹,“对了,为什么不叫你家相公也到村里玩?只有你生病那次他才为你来一次,记了宋阿奶的家,其他人他怎么一点也不在意?”
“他有自己的事要做。”
苏静蘅捧着脸,想到宁知序这几天编东西编上瘾了,做了竹床,又做桌子凳子,编竹架子,今天终于觉得有些腻歪,要换换口味,在屋子四周转一转,划了一小块地打算做个棚。
前一夜说搭棚前要先给她做个大绷,看她拿着小绷绣花实在有点难受,先寻了材料,再钻研钻研要怎么做,他小时候倒是见过二叔母的绣绷,依葫芦画瓢能给她搞个差不多的,她今天出门,下午绷大概几做得差不多了,再给她搭个架子,以后做针线会轻松很多。
宁知序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有些东西不用细学,只要看一眼,脑海里就有差不多的思路。
他本可以不用这么累,实在不想做的东西目前也添置得起,可做这些实在太有意思,做完还能被苏静蘅夸,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说过后来的那些消息,那些说他命中带煞,克死阿朔和阿福的话若是传到她耳中她作何反应?
宁知序觉得她一定不会相信。
也正是因为她不相信,所以她一定会为他出头。
不行,她不想回宁府去面对那些事那就不要回去,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交集,从前的伤心事就让它过去,希望她在宜村能好好过日子。
宁知序正出神,忽然感觉一团柔软从鬓边划过,视线重新聚焦,就看见苏静蘅正伸手抚摸着他的脑袋,边摸边说:“唉,不要伤心了宁知序,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我们改变不了只能接受,日子是要往后看的,你一直念着过去,只会伤心只会难过,你一伤心难过,连做的饭菜都会不好吃了。”
“……”
苏静蘅眼睛里还带着水汽,明明更难过的是她。
说着,攥住袖口擦擦眼角的泪花,叹一声气,正要收回手,宁知序忽然有动作,抬手紧紧握住她的手腕,炽热的感觉往骨头里冲,苏静蘅惊道:“你做什么?”
宁知序紧紧盯着她,看她手指慢慢蜷曲,有些无所适从地回避他的视线,倏然松手,摸摸鼻尖,然后指着她手腕上的编绳转移话题,说:“没什么,这个绳子哪里来的,你编的?我也想要,为什么不给我也编一个?”
“这个是渺渺送的,不过你喜欢我也可以给你编一个,过几天和渺渺一起去明光寺祈福,到时候请大师诵经开光,去晦气保平安。”
宁知序说:“我要,我要你给我编的,桃花宴过后去明光寺?”
苏静蘅点头:“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吗?”
宁知序没回答,他想去又不想去。
想去是因为他想和苏静蘅一块儿去玩,不想去是因为他只想和苏静蘅两个人玩,不想带元渺。
真是,她不是有相公吗?干什么整天要和他娘子在一起,搞得苏静蘅都没空和他一起玩了。
说好了平日没事他在屋外编东西,她在檐下缝衣服,两个人说话聊天,看两只燕子在檐下搭房子,这样的日子多好啊,现在呢,没事就“渺渺长渺渺短”的,感觉渺渺才是她相公,自己真的就是个厨子。
“你要是这一次不去,四月初还有浴佛日,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听说那几天明光寺有法会,还会分七香汤给百姓,我们去随喜供灯,请佛祖保佑以后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哦,那我就四月跟你一起去吧,到时候元渺姑娘也一起吗?”
“当然啦,那么大的事当然要和她一起了。”
“……”
算了,放弃挣扎吧宁知序,你还是安心当个厨子吧,当个厨子有什么不好的?颠勺的时候不是挺有风采的吗?
宁知序在心里安慰自己。
“说到明光寺,我有个认识的人也在那里,不知道去明光寺的时候能不能看见他。”
“哦?他住在那儿?”
“不是,他在那里出家当和尚。”
宁知序:“……”
苏静蘅说:“其实我和他从小就不对付,他娘觉得他出家是因为我,都要恨死我了,若是被他娘见到我,恐怕要追着我撵我呢。”
“为你出家?”
宁知序一颗心瞬间提起来,这里面似乎有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故事。
“嗯。”
苏静蘅回想那时候的景象,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那时候我还小,柱子和我家住在同一个巷子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他总是欺负我,有次我娘给我编了两条麻花辫,一不小心被他剪去一条,差点没把我气死,因为这件事,我自己干脆把另一条也剪掉了,原本想告诉他我一点不在乎我的辫子,可我后来又换了个主意。”
“他把我的辫子剪掉之后整天到我面前晃悠,也编一模一样的麻花辫气我,我那时多聪明,没和他置气,每次他找我炫耀的时候我都夸他的辫子好看,说他就适合扎小辫子,夸了他整整一年之后,他终于真心实意喜欢上了麻花辫,每次都编一脑袋的麻花辫给别人看,认为这样是顶顶好看的。”
“他娘也拦不住他,说他不男不女,但我坚定地站在他那边,告诉他不要怀疑自己,世上男子就应该像他那样,一头麻花辫,看起来有男子气概,就这样和他混了一年他最后对我非常信任,然后——”
“然后怎么样?”宁知序问。
“然后我又教他喝酒,告诉他男子汉都喜欢喝酒,我从家里偷我爹的酒给他喝,等他喝完醉晕了,就把他绑起来,等他醒的时候,一根一根把他的麻花辫都剪了,最后把他剔成了个光头哈哈!”
宁知序:“……”
苏静蘅说起这件事依旧容光焕发。
“后来柱子哭了很多天,他头发长得慢,我虽然被她娘骂了一顿,但因为她娘也看不惯他满头的辫子,对我也就没有继续追究,期间他有点失了魂了,他娘为了哄他,就带他去寺庙逛了一圈,原本是想让他知道天底下光头有很多,寺庙里面满地跑,没必要为几根头发就哭得停不下来,而且这样总比满头辫子要好看,你知道的,小孩子剔光头是很正常的,没人会觉得奇怪。谁知道他去那儿听了寺庙里师父几句安慰开解的话,瞬间就开悟了,非要留在那里当和尚,不想再回家。”
第39章
再后来,她和柱子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柱子娘和柱子之间的矛盾。
一个非要出家,一个不肯放手,吵吵闹闹好几年,柱子还是去出家了,听说就是在明光寺。
苏静蘅记得柱子离开的时候找过她,一改从前的倨傲,向她道歉,又谢她点醒自己,承诺自己以后青灯古佛相伴日日替她祈福。
“这怎么能是我的错呢?明明那寺庙是他娘带他去逛的。”
苏静蘅说,“而且要不是我,他说不定现在坏着呢。小时候剪女娃娃的辫子,长大了一定没出息,因为那件事他得了机缘,潜心思过好几年,不再闯祸,如今为长留寺中,为天下生民诵经,也是为自己积德。”
“你做得没错!”
宁知序合掌支持她,“他娘是觉得好好的孩子当了和尚没人给他家传宗接代才生你的气,可人活着又不是只有成亲生孩子两件事可做,当和尚总比当混混好。”
“就是!”
苏静蘅看宁知序也支持她,放开胆子说,“要是真在明光寺遇到他和他娘我才不怕呢,佛门清净之地,他娘就算记恨我,也不敢对我怎么样。”
将自己说得安心了,苏静蘅抱起面前的汤碗一饮而尽。
宜村和明光寺的事先放一边,桃花宴在即,虽然没有他们需要帮忙的地方,但苏静蘅还是念着没事去凑凑热闹。
只有一天的空闲,第二天她照旧背着箩筐带着绣线绣绷去村里找元渺,村里靠着磨坊那一块除了有一棵老槐树,一条流动不止的河,还有一片晒谷打谷的场。
农忙以外的日子,村里的猫儿狗儿娃娃和老人闲来无事就会去场上晒太阳,桃花宴在场上办,这几日村里人忙极,总往那边去。
元渺每日早起帮忙打打下手,太阳出来之后安心待在自己家,和苏静蘅讨教一些针线功夫。
她要拜师学艺,又生怕苏静蘅没有轻重地把看家本领都教给她,特地提前说了只学普通绣法,苏静蘅忍不住笑,她心里当然知道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普通人家绣衣服没那么精细,用色倒是鲜艳明快,教她绣完鸳鸯继续绣十二花。
她绣花手法果然娴熟,绣荷花时用双勾针法绣制叶边,花枝用接针,针迹圆转自如,衔接处藏针不露,看得元渺好一阵惊叹。
村里的人大多只会缝缝补补,年轻些学过一点绣花的,也只能绣点简单的花样,苏静蘅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绣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比城里那些绣娘还好。
“你家相公也太有福气了,天上掉下来个这么好的媳妇,要是我做梦都能笑醒。”
元渺忍不住感叹,“对了,为什么不叫你家相公也到村里玩?只有你生病那次他才为你来一次,记了宋阿奶的家,其他人他怎么一点也不在意?”
“他有自己的事要做。”
苏静蘅捧着脸,想到宁知序这几天编东西编上瘾了,做了竹床,又做桌子凳子,编竹架子,今天终于觉得有些腻歪,要换换口味,在屋子四周转一转,划了一小块地打算做个棚。
前一夜说搭棚前要先给她做个大绷,看她拿着小绷绣花实在有点难受,先寻了材料,再钻研钻研要怎么做,他小时候倒是见过二叔母的绣绷,依葫芦画瓢能给她搞个差不多的,她今天出门,下午绷大概几做得差不多了,再给她搭个架子,以后做针线会轻松很多。
宁知序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有些东西不用细学,只要看一眼,脑海里就有差不多的思路。
他本可以不用这么累,实在不想做的东西目前也添置得起,可做这些实在太有意思,做完还能被苏静蘅夸,满足了他的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