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59节
不想这丫头笑起来,脸也红了:“小姐,我娘给我定了门亲事,我要成亲啦!”不能去看看直隶的风俗了。还有小姐说的瀛海河,河上整夜的烟花。
“真的吗?那么早。”赵明宜一时没缓过来:“你见过那人是谁么?还是只是你娘安排的?”她害怕月牙嫁人是家中逼迫的。
她到她身边的时候,身上的衫子洗得发旧,一双鞋也小了,补了又补。听她说家里还有哥哥,下头两个弟弟,便有些担忧。
月牙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再加上临别在即,也有些伤怀,拉着她的手道:“小姐您别担心,我认得他,他是我的邻家兄长,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是他去我家提的亲事。”
月牙儿看起来有些羞怯,低了低头:“我是愿意的,不嫁给他也会是别人。旁人我都不认得,那还不如他呢。”眼中还有一丝对未来的憧憬。
“小姐您定过亲吗?您不知道,我听嫂嫂说他那天过来的时候脸都红了……我都不敢想,他那样愣木头一样的人,竟然也会脸红,嫂嫂说别人都笑话他。”
月牙儿初次识得情爱的滋味,说话忽然多了起来,拉着她在窗下说了许多。她也静静地听着。
赵明宜怎么会没定过亲呢。
她定亲的时候排场可大呢……只是这样的排场不是她即将要嫁的那人给她的。是哥哥亲自为她办的。
她记得很久之后,冯僚与她说,她妆奁中的所有首饰,几乎每一件,他都过目了。还有田庄、商铺、比赵家给她的多了许多,她那时看账本都看了许久。
最贵重的那匣子首饰里有一对耳坠子,她记得很清楚,红石榴样式的,她很喜欢。后来她就一直很喜欢这个样式,直到现在。
她觉得是她猜错了,大哥那样的人……虽面上不显,其实骨子里还是很强势的。他若真的有别的心思,不可能会那般平静地为她操办这些。只会找个机会把孟蹊贬了,远远地调到地方去。让她再也见不着他。
那半杯烧刀子把她喝得头晕脑胀,都能把那么重要的事忘了。记忆错乱也是有的吧。
兴许就是她记错了。
“小姐,您怎么了,是不是困了。”月牙方才还在说自己的绣嫁衣的事情,转头见小姐眼睫有些垂着,似乎有些犯困。遂转身去铺床。
的确是困了。今夜的筵席也不太好吃,他们光顾着喝酒了,估计也没吃什么东西。
“月牙儿……”她倾身唤了一声:“你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粥什么的,送一份到刘先生那里吧。”哥哥那里还有杨大人,这时候应该也不方便进去,给刘崇正好。等人散了他会送进去的。
月牙儿笑了笑:“嗳,我刚见陈嫂子还在厨下呢,应是还忙着,这就去。”
夜过得很快,又是第二日了。
刘崇与月牙说差不多明日就得动身回河间了,问她还有没有什么事需要办的。赵明宜想了想,问了他金城公主的事情:“公主可有见到辽王殿下?”
这次平叛比前世顺利了许多,公主能早一点脱离辽王的掌箍,应该……不会落得如前世那般的结果了吧。没有了那个人的强迫,她可以好好的生活,流言蜚语也会淡去。
“小姐,不久前属下已经引了公主前去平角楼,也没发生什么,只是说了几句话……公主神色也很平静。”刘崇也没仔细听,赵大人吩咐过的,公主与辽王的谈话他需回避。
想来也是因着那次公主的相救之恩。
“那就好。”她喃喃了一句,放下了心来。
那日她问刘崇要了些银子,带着月牙儿去城中的衣料铺子里,买了好些料子,用来给她裁嫁衣。还提前封了一个红封一块儿给她,相伴一场,也算她的一份心意。
辽地那几日的天气很好,两位指挥使还上着值,专程腾出了一天过来送他们。六架马车,侍从护卫将百,黄指挥使还带了一坛子好酒来。
各喝了一杯酒,
赵明宜在马车里,遥遥望着不远处那一行人,发现梁棋在,反而王璟没来。有几分好奇。却又很快抛到脑后了。
在路上的这几日,赵枢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姑娘有几分紧张。不仅是紧张,她应该还心慌。每当停下车马休整的时候她都要下来,绕着马车走来走去。
离河间越近,她反而越心慌。走动得更频繁了。他只能停下来安抚她。
“哥哥,你教我写字罢……娘说写字能静心,便是写得不好,也当练心了。”她坐在他身侧,一黑葡萄似的眼睛,眼巴巴地望着他。
赵枢手里正拿着一本书,闻言默了一会儿:“我让刘崇找纸笔来。”遂放下书。
他是知道她不喜欢练字的。也不喜欢旁人要教她写……今日倒是头一回。想必还是心慌。
修长的指节捻了墨条,先研了墨,侧头看了她一眼,只见她乌黑的发髻,头上簪了海棠宫花。
“过来。”
赵明宜心下正慌张着,终于找了一件事情做,心下稍安,跪坐在小桌前,顺着他的走笔一点一点写了起来。她脑子里塞得满满的都是林氏,赵枢眼中却只有她的柔软白皙的耳垂。
“等回了河间,我让人给你做几副耳坠罢。”他握着她的手,忽而说了一句。
赵明宜忽而抬起了头:“啊?”为什么忽然说起这个。
“没事。”他收了手,碰了碰她的耳垂:“有些空了,戴了好看。”她很白净,白皙的皮肤上一颗红艳小巧的石榴,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他莫名觉得很衬她。
略带粗粝的手指,划过柔软的皮肤。
激起她一阵颤栗。
她哦了一声。又低下头去写。
第58章 愿望
路上也走了几天。
夏天本就烦闷,路途遥远,她有点吃不消了。等到第四日的时候,刘崇忽然过来说途经锦州之处有一处寺庙,询问他们要不要下去走走。
在马车上待久了不免烦闷。
“我们去看看罢。”赵明宜掀了车帘子往外瞧,只见不远处高山掩映的地方果然有一处高大的庙宇。群山处传来钟声,一下一下,让人感觉到悠远沉静,如空灵的梵音。
赵枢自然无所不依。
吩咐刘崇去安排。
等她再次下马车时候,便已经到寺庙山脚下了。沿途空无一人,只有高高的千级石阶,让人感到十分震撼,她转头问刘崇:“先生,这是什么地方。”
刘崇笑道:“姑娘,我们已经到锦州了,这是锦州的松山,前头便是千佛寺的山门了。”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苍翠,一座峰头接连着一座,延绵不绝,十分壮观。
赵明宜看了,忽然觉得心胸都开阔起来。拉了兄长的袖子便要上去。
刘崇自然跟在后头,随行的亲卫也都不远不近地跟着。
不知道是不是赵明宜的错觉,她忽然觉得跟着的护卫多了许多,但是这种感觉又没有十分强烈。想过又抛到脑后了,牵着赵枢的袖子往石阶上走:“哥哥,这里为什么这么安静啊,好似都没有人。”
赵枢任由她牵着,看了她一眼,只见她的脸在阳光下被晒得红润润的,比起前段时日来气色好了一些。淡淡地道:“兴许如今尚早,来的人不多。”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跟着。
赵明宜转头看了眼刘崇,只见他在跟在后头,不远不近的距离。
其实不是的吧……应该是刘崇清过场了。可能赵枢不想她有心理负担。
侧眸看了看他,只见他站在身侧,将要晒在她身上的太阳悉数挡了,她好端端地待在他的影子下。
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站在阳光下,绚烂的烈日悬在当空,她需得仰头看他。他的威势愈发重了,出行也愈加小心,便如此次回京,明里的亲卫只有百余,可是她知道在她视线未及处还有许多。
从前他去别处也不喜欢兴师动众。
可是如今他要去的地方,也得清了场才行。
赵枢不知道她小小的脑袋瓜子里在想什么,只是她忽然低下了头,站定了一会儿。他摸了摸她的头,问她:“累了么?”
“我没有。”她摇摇头。
她只是觉得,他与前世的他,真的越来越像了。笑了笑:“我们继续走吧。”
上了佛寺。
她也只是在阴凉的地方逛了逛,听僧人说寺庙里有一棵古树,如果她有什么心愿,可以写了挂在枝头,会很灵验的。赵明宜听了,忽而停了下来,把赵枢拉了进去:“哥哥,你陪我进去写一个罢,我知道这个,往日大音寺也有,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抛这个。”
她走得很快,提着裙摆上了石阶。
层层的裙摆在跨过门槛的时候微微拂了起来,像只欢快的小蝴蝶。她今日难得高兴。
细细写在了红绸上。知客师父将他们引到了那棵古树下。
赵枢微微抬了抬头。这是一个高大的银杏树,树干粗大,约有四人环抱粗,枝叶繁茂,肆意伸展,此时枝头充满绿意,上头挂着许多细细的红绸。
有求姻缘的,也有祈求平安的,更有盼求权势财富的。
世俗与欲望交织,十分真实。
她正抬头看着树梢上的一截红绸,手里拿着的还未抛上去。
“蓁蓁,你求的是什么?”他忽而笑着问了一句。她仰脖子仰得辛苦,却还是想看清上头写的什么,闻言也笑了,侧头看了他一眼:“哥哥要帮我实现吗?”
“那要看看你写的是什么,我也不是什么都能做到的。”他的声音低沉如玉。话虽如此,面上神情却是很有几分漫不经心的味道,那是一种自信和从容。
她看得出了神,就连手上拉下来的银杏枝都松了开来,闷声道:“我这个哥哥可不一定能帮我……”
还未反应过来,身后便有一阵热意,原是他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身后来,微微俯身,她稍一侧头,便对上那张五官极具优越的脸。心忽然慢了一拍。
“哥哥你什么时候过来的。”她立马将手里写了字的红绸背到了身后去。
只是犹豫了一下,她又拿出来,脸有些红了,与他拉开半步距离,仰头递给他:“你看吧……如果能帮我实现就更好了。”
她脸白皙如玉,鼻尖有一点红,长长的睫毛眨了眨,一双眼睛像葡萄一样黑黑亮亮的。她长高了,方及他的肩膀。伸手接了过来。
那一笔字迹十分熟悉。勉强能说得上秀气,他看了一眼,很快便收了起来。声音愈发柔和了:“你这个算什么,再写一个罢。”
她说希望他能幸福。
望林娉平安喜乐。
这是把他跟林娉摆在同一位置了。后半句是人之常情,只是前半句算什么……这柔软的半句话终究在他心底划开了涟漪。红绸在他手里揉成了一团,他顿了顿,将之抛上了树上最高处。
“嗳,哥哥!”她瞪大了眼睛,本来准备自己扔的,急忙上前扶着他:“您身上还有伤呢。”左看看右看看,生怕他衣裳渗出了血迹。也不知道伤口有没有裂开。
她搀着他胳膊,又抬头往树上瞧了瞧,只见那红绸已然好端端地挂着了,不免斗起胆子数落他:“下回不能这样了!你太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了!”
紧接着又是一番絮絮叨叨。念了好长一段路,才在山门口处停了。
两人肩并肩走下的长阶。
“我怎么觉得,我好像来过这里。”她最后回望了一眼这座寺庙,只见高大的佛寺梵音声重,钟声回响,总觉得有一点熟悉。又说不上来。
天下寺庙千千万万,应该很多都相像罢。或是前世的记忆已经太过久远,让她很多事情都快要忘了。
长阶很长很长,走到一半的时候,她也不太累。
赵枢一直负着手,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看着她头上的海棠宫花摇摇曳曳。很像她小的时候。忽而喊住了她:“蓁蓁。”
“啊?”她也回头。
“我背你罢。”他笑了笑,忽而道。
这怎么行!不说这距离合不合适,便说他身上还有伤,怎么可劲儿糟蹋自己的身体呢!又是一阵长长久久的絮叨。直到下了后山。
赵枢一路都笑着听她念经。
刘崇在后头都看出来了。爷在逗小姐呢,看起来心情也不错。这样的时候可真是不多,他总觉得大人身上压着什么,总是卸不下去,一年到头总是漠然更多。今年却是多了许多笑容。
“真的吗?那么早。”赵明宜一时没缓过来:“你见过那人是谁么?还是只是你娘安排的?”她害怕月牙嫁人是家中逼迫的。
她到她身边的时候,身上的衫子洗得发旧,一双鞋也小了,补了又补。听她说家里还有哥哥,下头两个弟弟,便有些担忧。
月牙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再加上临别在即,也有些伤怀,拉着她的手道:“小姐您别担心,我认得他,他是我的邻家兄长,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是他去我家提的亲事。”
月牙儿看起来有些羞怯,低了低头:“我是愿意的,不嫁给他也会是别人。旁人我都不认得,那还不如他呢。”眼中还有一丝对未来的憧憬。
“小姐您定过亲吗?您不知道,我听嫂嫂说他那天过来的时候脸都红了……我都不敢想,他那样愣木头一样的人,竟然也会脸红,嫂嫂说别人都笑话他。”
月牙儿初次识得情爱的滋味,说话忽然多了起来,拉着她在窗下说了许多。她也静静地听着。
赵明宜怎么会没定过亲呢。
她定亲的时候排场可大呢……只是这样的排场不是她即将要嫁的那人给她的。是哥哥亲自为她办的。
她记得很久之后,冯僚与她说,她妆奁中的所有首饰,几乎每一件,他都过目了。还有田庄、商铺、比赵家给她的多了许多,她那时看账本都看了许久。
最贵重的那匣子首饰里有一对耳坠子,她记得很清楚,红石榴样式的,她很喜欢。后来她就一直很喜欢这个样式,直到现在。
她觉得是她猜错了,大哥那样的人……虽面上不显,其实骨子里还是很强势的。他若真的有别的心思,不可能会那般平静地为她操办这些。只会找个机会把孟蹊贬了,远远地调到地方去。让她再也见不着他。
那半杯烧刀子把她喝得头晕脑胀,都能把那么重要的事忘了。记忆错乱也是有的吧。
兴许就是她记错了。
“小姐,您怎么了,是不是困了。”月牙方才还在说自己的绣嫁衣的事情,转头见小姐眼睫有些垂着,似乎有些犯困。遂转身去铺床。
的确是困了。今夜的筵席也不太好吃,他们光顾着喝酒了,估计也没吃什么东西。
“月牙儿……”她倾身唤了一声:“你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粥什么的,送一份到刘先生那里吧。”哥哥那里还有杨大人,这时候应该也不方便进去,给刘崇正好。等人散了他会送进去的。
月牙儿笑了笑:“嗳,我刚见陈嫂子还在厨下呢,应是还忙着,这就去。”
夜过得很快,又是第二日了。
刘崇与月牙说差不多明日就得动身回河间了,问她还有没有什么事需要办的。赵明宜想了想,问了他金城公主的事情:“公主可有见到辽王殿下?”
这次平叛比前世顺利了许多,公主能早一点脱离辽王的掌箍,应该……不会落得如前世那般的结果了吧。没有了那个人的强迫,她可以好好的生活,流言蜚语也会淡去。
“小姐,不久前属下已经引了公主前去平角楼,也没发生什么,只是说了几句话……公主神色也很平静。”刘崇也没仔细听,赵大人吩咐过的,公主与辽王的谈话他需回避。
想来也是因着那次公主的相救之恩。
“那就好。”她喃喃了一句,放下了心来。
那日她问刘崇要了些银子,带着月牙儿去城中的衣料铺子里,买了好些料子,用来给她裁嫁衣。还提前封了一个红封一块儿给她,相伴一场,也算她的一份心意。
辽地那几日的天气很好,两位指挥使还上着值,专程腾出了一天过来送他们。六架马车,侍从护卫将百,黄指挥使还带了一坛子好酒来。
各喝了一杯酒,
赵明宜在马车里,遥遥望着不远处那一行人,发现梁棋在,反而王璟没来。有几分好奇。却又很快抛到脑后了。
在路上的这几日,赵枢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姑娘有几分紧张。不仅是紧张,她应该还心慌。每当停下车马休整的时候她都要下来,绕着马车走来走去。
离河间越近,她反而越心慌。走动得更频繁了。他只能停下来安抚她。
“哥哥,你教我写字罢……娘说写字能静心,便是写得不好,也当练心了。”她坐在他身侧,一黑葡萄似的眼睛,眼巴巴地望着他。
赵枢手里正拿着一本书,闻言默了一会儿:“我让刘崇找纸笔来。”遂放下书。
他是知道她不喜欢练字的。也不喜欢旁人要教她写……今日倒是头一回。想必还是心慌。
修长的指节捻了墨条,先研了墨,侧头看了她一眼,只见她乌黑的发髻,头上簪了海棠宫花。
“过来。”
赵明宜心下正慌张着,终于找了一件事情做,心下稍安,跪坐在小桌前,顺着他的走笔一点一点写了起来。她脑子里塞得满满的都是林氏,赵枢眼中却只有她的柔软白皙的耳垂。
“等回了河间,我让人给你做几副耳坠罢。”他握着她的手,忽而说了一句。
赵明宜忽而抬起了头:“啊?”为什么忽然说起这个。
“没事。”他收了手,碰了碰她的耳垂:“有些空了,戴了好看。”她很白净,白皙的皮肤上一颗红艳小巧的石榴,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他莫名觉得很衬她。
略带粗粝的手指,划过柔软的皮肤。
激起她一阵颤栗。
她哦了一声。又低下头去写。
第58章 愿望
路上也走了几天。
夏天本就烦闷,路途遥远,她有点吃不消了。等到第四日的时候,刘崇忽然过来说途经锦州之处有一处寺庙,询问他们要不要下去走走。
在马车上待久了不免烦闷。
“我们去看看罢。”赵明宜掀了车帘子往外瞧,只见不远处高山掩映的地方果然有一处高大的庙宇。群山处传来钟声,一下一下,让人感觉到悠远沉静,如空灵的梵音。
赵枢自然无所不依。
吩咐刘崇去安排。
等她再次下马车时候,便已经到寺庙山脚下了。沿途空无一人,只有高高的千级石阶,让人感到十分震撼,她转头问刘崇:“先生,这是什么地方。”
刘崇笑道:“姑娘,我们已经到锦州了,这是锦州的松山,前头便是千佛寺的山门了。”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苍翠,一座峰头接连着一座,延绵不绝,十分壮观。
赵明宜看了,忽然觉得心胸都开阔起来。拉了兄长的袖子便要上去。
刘崇自然跟在后头,随行的亲卫也都不远不近地跟着。
不知道是不是赵明宜的错觉,她忽然觉得跟着的护卫多了许多,但是这种感觉又没有十分强烈。想过又抛到脑后了,牵着赵枢的袖子往石阶上走:“哥哥,这里为什么这么安静啊,好似都没有人。”
赵枢任由她牵着,看了她一眼,只见她的脸在阳光下被晒得红润润的,比起前段时日来气色好了一些。淡淡地道:“兴许如今尚早,来的人不多。”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跟着。
赵明宜转头看了眼刘崇,只见他在跟在后头,不远不近的距离。
其实不是的吧……应该是刘崇清过场了。可能赵枢不想她有心理负担。
侧眸看了看他,只见他站在身侧,将要晒在她身上的太阳悉数挡了,她好端端地待在他的影子下。
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站在阳光下,绚烂的烈日悬在当空,她需得仰头看他。他的威势愈发重了,出行也愈加小心,便如此次回京,明里的亲卫只有百余,可是她知道在她视线未及处还有许多。
从前他去别处也不喜欢兴师动众。
可是如今他要去的地方,也得清了场才行。
赵枢不知道她小小的脑袋瓜子里在想什么,只是她忽然低下了头,站定了一会儿。他摸了摸她的头,问她:“累了么?”
“我没有。”她摇摇头。
她只是觉得,他与前世的他,真的越来越像了。笑了笑:“我们继续走吧。”
上了佛寺。
她也只是在阴凉的地方逛了逛,听僧人说寺庙里有一棵古树,如果她有什么心愿,可以写了挂在枝头,会很灵验的。赵明宜听了,忽而停了下来,把赵枢拉了进去:“哥哥,你陪我进去写一个罢,我知道这个,往日大音寺也有,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抛这个。”
她走得很快,提着裙摆上了石阶。
层层的裙摆在跨过门槛的时候微微拂了起来,像只欢快的小蝴蝶。她今日难得高兴。
细细写在了红绸上。知客师父将他们引到了那棵古树下。
赵枢微微抬了抬头。这是一个高大的银杏树,树干粗大,约有四人环抱粗,枝叶繁茂,肆意伸展,此时枝头充满绿意,上头挂着许多细细的红绸。
有求姻缘的,也有祈求平安的,更有盼求权势财富的。
世俗与欲望交织,十分真实。
她正抬头看着树梢上的一截红绸,手里拿着的还未抛上去。
“蓁蓁,你求的是什么?”他忽而笑着问了一句。她仰脖子仰得辛苦,却还是想看清上头写的什么,闻言也笑了,侧头看了他一眼:“哥哥要帮我实现吗?”
“那要看看你写的是什么,我也不是什么都能做到的。”他的声音低沉如玉。话虽如此,面上神情却是很有几分漫不经心的味道,那是一种自信和从容。
她看得出了神,就连手上拉下来的银杏枝都松了开来,闷声道:“我这个哥哥可不一定能帮我……”
还未反应过来,身后便有一阵热意,原是他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身后来,微微俯身,她稍一侧头,便对上那张五官极具优越的脸。心忽然慢了一拍。
“哥哥你什么时候过来的。”她立马将手里写了字的红绸背到了身后去。
只是犹豫了一下,她又拿出来,脸有些红了,与他拉开半步距离,仰头递给他:“你看吧……如果能帮我实现就更好了。”
她脸白皙如玉,鼻尖有一点红,长长的睫毛眨了眨,一双眼睛像葡萄一样黑黑亮亮的。她长高了,方及他的肩膀。伸手接了过来。
那一笔字迹十分熟悉。勉强能说得上秀气,他看了一眼,很快便收了起来。声音愈发柔和了:“你这个算什么,再写一个罢。”
她说希望他能幸福。
望林娉平安喜乐。
这是把他跟林娉摆在同一位置了。后半句是人之常情,只是前半句算什么……这柔软的半句话终究在他心底划开了涟漪。红绸在他手里揉成了一团,他顿了顿,将之抛上了树上最高处。
“嗳,哥哥!”她瞪大了眼睛,本来准备自己扔的,急忙上前扶着他:“您身上还有伤呢。”左看看右看看,生怕他衣裳渗出了血迹。也不知道伤口有没有裂开。
她搀着他胳膊,又抬头往树上瞧了瞧,只见那红绸已然好端端地挂着了,不免斗起胆子数落他:“下回不能这样了!你太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了!”
紧接着又是一番絮絮叨叨。念了好长一段路,才在山门口处停了。
两人肩并肩走下的长阶。
“我怎么觉得,我好像来过这里。”她最后回望了一眼这座寺庙,只见高大的佛寺梵音声重,钟声回响,总觉得有一点熟悉。又说不上来。
天下寺庙千千万万,应该很多都相像罢。或是前世的记忆已经太过久远,让她很多事情都快要忘了。
长阶很长很长,走到一半的时候,她也不太累。
赵枢一直负着手,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看着她头上的海棠宫花摇摇曳曳。很像她小的时候。忽而喊住了她:“蓁蓁。”
“啊?”她也回头。
“我背你罢。”他笑了笑,忽而道。
这怎么行!不说这距离合不合适,便说他身上还有伤,怎么可劲儿糟蹋自己的身体呢!又是一阵长长久久的絮叨。直到下了后山。
赵枢一路都笑着听她念经。
刘崇在后头都看出来了。爷在逗小姐呢,看起来心情也不错。这样的时候可真是不多,他总觉得大人身上压着什么,总是卸不下去,一年到头总是漠然更多。今年却是多了许多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