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正巧赶上下课敲铃,众人鱼贯而出,于蛮冲在最前面。
一早上的“之乎者也”,哪怕她未动几分脑子,也已被那堆文言文捶得油光满面、神魂憔悴。
她一见着谷星,立马精神了几分,断断续续抱怨着今日的讲义如天书,一路挽着人往膳堂而去。
国子监的膳堂主要供食太学生,据说伙食一日两次,虽不至饿人,但也难言饱暖。
就连上舍生,平日也不过清汤寡水,荤菜更属稀罕。
两人走至门前,于蛮望着那贴于门口的今日菜式,眉毛都皱成了川字:
“全是我不爱吃的。”她摇头叹气,“不吃了。”
她说完,心情还是难掩郁闷,又追了几句,“再说了,这地方规矩多得很,吃不完还要罚浪费,书童也不得入内。”
她转过头瞥了眼谷星,神色不善:“若要我独自面对乌凝平的脸,还未吃便饱了。”
谷星被她说得一乐,刚想接话,膳堂内忽然传来一声尖叫,划破空气,直刺耳膜。
两人一惊,尚未来得及反应,便见一人跌跌撞撞从膳堂中奔出,面色煞白,见着于蛮便急急拽住她袖子:
“速去……速去请值日医员!快——!”
话音尚未落,又一人自内冲出,一把拉住先人,气喘如牛,语气惨淡:
“……不必了。”
“乌学子已然断气。”
谷星心口猛地一震,脸色青了半边。
她转头望向于蛮,见对方也怔在原地,一时半刻未作声……
第104章
愣是谷星如何想,也想不到乌凝平竟死在此时此刻。
都说恶人命硬,煞星不落常人前。可这人八字的尽头,竟就断在今日这一顿饭后。
她微微侧身,自膳堂外沿窗抬眼而望,便见乌凝平仰面倒于地,口吐猩红,面容扭曲如凝霜,胸前血迹鲜明,膳食尚带余温,盏中汤羹尚未凉透。
再扫一圈人群,只见混乱惊呼之中,卫桉独坐一角,执着热茶抿了一口,眉目未动。
片刻后,他方缓缓起身,衣袍未皱,步履稳重,穿过喧哗人群,走向场中,似乎是充当了临时控场的角色。
于蛮皱着眉,脸色发青,却也未惊慌失措。
她手探入谷星带回的纸包,取出一块糕点,愣是在这命案现场的不远处寻了个安全的角落,蹲着狼吞虎咽起来。
她一边嚼得飞快,一边含混地说:“快吃点,未来几天这地只怕是都要吃草了。”
谷星眼角一抽,见她神色不像玩笑,便也蹲下啃了两口。
香气扑鼻,入口酥糯。可惜此刻乌凝平还死在旁边,这糕点入口,总觉糖馅中带了股铁锈味。
于蛮一边吞咽,一边叽里咕噜地抱怨:“死谁都好,偏偏死了个乌凝平。”
“这下好了,监内必然封闭查案,书童杂役这等外人,肯定第一批清出去。”
谷星一愣:“那我——”
“跑不掉。”于蛮咽下最后一口糕,“我们俩凑巧站在命案现场外围。”
谷星眉毛一挑,鼻子哼出气来,唇边勾起笑意,“那还真是巧。”
她忽然凑近,声音一低,唇几乎贴着于蛮耳廓:“你认不认识萧枫凛?”
于蛮猛地一怔,手里的烧饼掉渣扑簌簌地落了一身。但她只顿了半瞬,便笑嘻嘻地转过头来,语气一如既往轻快:“不仅认识,还很熟。”
“《大事件》我每期都不落,萧枫凛的八卦我门儿清!你想听哪一段?”
话未说完,谷星便一个弹指就赏了过去,弹得于蛮额头红了一个小点。
这两日的观察中,不难看出贺古这傻小子,总是有意无意的照顾于蛮,但这种“照顾”,恐怕并非是出于利益。然而哪怕于蛮当真神通广大,能文能武。但仅凭贺古一人相助,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若只是普通土匪团,怎会把怀乐容的身份之衣穿得如此服帖,若外面无人接应,于蛮又怎能每次考试测验都逢凶化吉?
答案只有一个。
那脑瓜崩的力气并不重,可于蛮还是借题发挥,嘤嘤地往谷星身上靠,又蹭了蹭,额前的碎发全蹭了出来,惨兮兮地哼唧服软,“好姐姐,若是二选一,我肯定选你。我自从读了《大事件》,我最崇拜的人可只会是你。”
最崇拜?于蛮此话倒是不假。毕竟她头顶的好感度一直标着一百。
但好感度这些东西,今日可以是一百,明日又可能是负数,这又如何说得准?
谷星偏头看她一眼,又缓缓移开。
她望向膳堂内,那倒地之人此刻已由太医检视完毕。太医神色复杂,抿唇看了眼尸体,又低声对卫桉说了几句话后摇了摇头。
乌凝平,是注定命落此处了。
那少年胸前衣袍已被鲜血浸透,颜色深得发黑,双目圆睁未闭,嘴角尚残有汤汁,像是饭菜之中杯下了毒。
谷星眼尖,见远处走来一人白衣墨带、步履匆匆,正是司业师元白,心中一紧,赶忙将手中最后一块糕点往嘴里一塞,跟着于蛮一同站起身来,做出乖觉模样。
师元白方一现身,原本尚在低声议论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这位传言中“只知修书、不问政务”的学问老成之人,此刻气场全开,衣袂微振,眉目未动,却使众人如芒在背。
仅片刻,几道封令落下,众人便有了去处,卫桉留驻现场,以监课□□身份陈述案发经过。
随师元白而来的司监亦动作利落,迅速封锁膳堂四周要道,遣人看守。
而谷星与于蛮,因抵达时间正巧未及入内,暂未被列入核心嫌疑人,仅被安排与数位案发边缘者一同休息,等候后续调遣。
两人被送至膳堂侧的一处小屋,屋内已有数人。
四名上舍生,四名书童,一名守卫。
正巧,贺古也在其中。
他坐于屋角,神色阴沉,手边书童捧着热茶,他却半点未动,仿佛沉在自己的世界里。
谷星吃饱喝足,席地一坐,困意泛起,索性倚墙半靠着打量屋内众人。
她本还寻思,这贺古平日与乌凝平吵嘴惯了,怕不是怼出感情来了,如今骤然死了同窗,一时难以转过情绪。
可下一瞬,她便察觉不对。
贺古忽然抬眼,一双眸子神色复杂地望向这边。
谷星下意识循着他目光扫去,只见于蛮懒洋洋地伏在矮几边上,脸贴在胳膊上,看似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神色未动。
两人相隔足有五六丈,无任何交流。可贺古望她的眼神,却并非寻常。
谷星心中一跳。觉得屋内气氛压抑得像悬在雨前的雷,有股说不出的秘密味道,藏在众人呼吸之间。
她今晨偷偷溜回新宅时,除了查得卫桉的些许来历,还顺手翻了翻于蛮提及的那支京北土匪团的情报。
这一查,倒真有些端倪。
该团在七年前成立,恰逢新政推行、宗族解体,尤其在京北一带,原有的宗法力量大为削弱。更不巧的是,同年又遭逢蝗灾,田地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山多、林密、道远、官轻。
所谓山多林多贼多,便是此地的真实写照。
那京北土匪团,虽与流民街的众人有同样的背景,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然这一土匪团扎根山林已久,朝廷怀柔剿抚多年,却始终难解其根。传闻近年虽未生事,但也未曾真降。
至于那怀乐容,家世平平,起初不过是个中舍生,却不知为何突然脱颖而出,升上了上舍,据说“成绩优异、有人举荐”。
可惜其籍贯遥远,情报闭塞,哪怕谷星手握流民街情报网,也查不到其太多的来历。
可正是如此,于蛮却能将这人的信息说得事无巨细。
她嘴上说人死了,可到底是真死还是假死?如今连谷星都不敢轻断。
更何况,这个看似吊儿郎当的小狐狸,行事处处谨慎,谈吐滴水不漏,还与萧枫凛似有往来。
若真如此,那恐怕她没摸清这国子监的底细前,一时半会都没法回小队。
乌凝平乃枢密大臣之子,竟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中毒身亡,这事绝非能轻易了结。
她们被困于屋中将近一个时辰,期间轮番有学子被唤去隔屋问话。
直到贺古面沉似水地回座,终于轮到了她与于蛮。
两人被带入隔间,房中只有两人,一人坐于书案之后,正低头翻阅文册;一人立于窗前,负手而立,神情阴郁。
刚入门,谷星便觉一股寒意自脊背直窜上头。
那立于窗侧之人,高鼻薄唇,轮廓冷峻,眼神如刀,竟与乌凝平颇有几分相似。
她心中一震,直觉不好。
谷星心急难耐,可此人定然不会自己开口报上姓名。
她微一偏头,悄悄朝于蛮递去一眼,见于蛮神情如常,只是嘴角微抿得更紧了些。
案前那人终于抬头,目光不善,开口便是一连串细致入微的追问,连她们近日在学堂的去留、课后去向都一一细问。
一早上的“之乎者也”,哪怕她未动几分脑子,也已被那堆文言文捶得油光满面、神魂憔悴。
她一见着谷星,立马精神了几分,断断续续抱怨着今日的讲义如天书,一路挽着人往膳堂而去。
国子监的膳堂主要供食太学生,据说伙食一日两次,虽不至饿人,但也难言饱暖。
就连上舍生,平日也不过清汤寡水,荤菜更属稀罕。
两人走至门前,于蛮望着那贴于门口的今日菜式,眉毛都皱成了川字:
“全是我不爱吃的。”她摇头叹气,“不吃了。”
她说完,心情还是难掩郁闷,又追了几句,“再说了,这地方规矩多得很,吃不完还要罚浪费,书童也不得入内。”
她转过头瞥了眼谷星,神色不善:“若要我独自面对乌凝平的脸,还未吃便饱了。”
谷星被她说得一乐,刚想接话,膳堂内忽然传来一声尖叫,划破空气,直刺耳膜。
两人一惊,尚未来得及反应,便见一人跌跌撞撞从膳堂中奔出,面色煞白,见着于蛮便急急拽住她袖子:
“速去……速去请值日医员!快——!”
话音尚未落,又一人自内冲出,一把拉住先人,气喘如牛,语气惨淡:
“……不必了。”
“乌学子已然断气。”
谷星心口猛地一震,脸色青了半边。
她转头望向于蛮,见对方也怔在原地,一时半刻未作声……
第104章
愣是谷星如何想,也想不到乌凝平竟死在此时此刻。
都说恶人命硬,煞星不落常人前。可这人八字的尽头,竟就断在今日这一顿饭后。
她微微侧身,自膳堂外沿窗抬眼而望,便见乌凝平仰面倒于地,口吐猩红,面容扭曲如凝霜,胸前血迹鲜明,膳食尚带余温,盏中汤羹尚未凉透。
再扫一圈人群,只见混乱惊呼之中,卫桉独坐一角,执着热茶抿了一口,眉目未动。
片刻后,他方缓缓起身,衣袍未皱,步履稳重,穿过喧哗人群,走向场中,似乎是充当了临时控场的角色。
于蛮皱着眉,脸色发青,却也未惊慌失措。
她手探入谷星带回的纸包,取出一块糕点,愣是在这命案现场的不远处寻了个安全的角落,蹲着狼吞虎咽起来。
她一边嚼得飞快,一边含混地说:“快吃点,未来几天这地只怕是都要吃草了。”
谷星眼角一抽,见她神色不像玩笑,便也蹲下啃了两口。
香气扑鼻,入口酥糯。可惜此刻乌凝平还死在旁边,这糕点入口,总觉糖馅中带了股铁锈味。
于蛮一边吞咽,一边叽里咕噜地抱怨:“死谁都好,偏偏死了个乌凝平。”
“这下好了,监内必然封闭查案,书童杂役这等外人,肯定第一批清出去。”
谷星一愣:“那我——”
“跑不掉。”于蛮咽下最后一口糕,“我们俩凑巧站在命案现场外围。”
谷星眉毛一挑,鼻子哼出气来,唇边勾起笑意,“那还真是巧。”
她忽然凑近,声音一低,唇几乎贴着于蛮耳廓:“你认不认识萧枫凛?”
于蛮猛地一怔,手里的烧饼掉渣扑簌簌地落了一身。但她只顿了半瞬,便笑嘻嘻地转过头来,语气一如既往轻快:“不仅认识,还很熟。”
“《大事件》我每期都不落,萧枫凛的八卦我门儿清!你想听哪一段?”
话未说完,谷星便一个弹指就赏了过去,弹得于蛮额头红了一个小点。
这两日的观察中,不难看出贺古这傻小子,总是有意无意的照顾于蛮,但这种“照顾”,恐怕并非是出于利益。然而哪怕于蛮当真神通广大,能文能武。但仅凭贺古一人相助,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若只是普通土匪团,怎会把怀乐容的身份之衣穿得如此服帖,若外面无人接应,于蛮又怎能每次考试测验都逢凶化吉?
答案只有一个。
那脑瓜崩的力气并不重,可于蛮还是借题发挥,嘤嘤地往谷星身上靠,又蹭了蹭,额前的碎发全蹭了出来,惨兮兮地哼唧服软,“好姐姐,若是二选一,我肯定选你。我自从读了《大事件》,我最崇拜的人可只会是你。”
最崇拜?于蛮此话倒是不假。毕竟她头顶的好感度一直标着一百。
但好感度这些东西,今日可以是一百,明日又可能是负数,这又如何说得准?
谷星偏头看她一眼,又缓缓移开。
她望向膳堂内,那倒地之人此刻已由太医检视完毕。太医神色复杂,抿唇看了眼尸体,又低声对卫桉说了几句话后摇了摇头。
乌凝平,是注定命落此处了。
那少年胸前衣袍已被鲜血浸透,颜色深得发黑,双目圆睁未闭,嘴角尚残有汤汁,像是饭菜之中杯下了毒。
谷星眼尖,见远处走来一人白衣墨带、步履匆匆,正是司业师元白,心中一紧,赶忙将手中最后一块糕点往嘴里一塞,跟着于蛮一同站起身来,做出乖觉模样。
师元白方一现身,原本尚在低声议论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这位传言中“只知修书、不问政务”的学问老成之人,此刻气场全开,衣袂微振,眉目未动,却使众人如芒在背。
仅片刻,几道封令落下,众人便有了去处,卫桉留驻现场,以监课□□身份陈述案发经过。
随师元白而来的司监亦动作利落,迅速封锁膳堂四周要道,遣人看守。
而谷星与于蛮,因抵达时间正巧未及入内,暂未被列入核心嫌疑人,仅被安排与数位案发边缘者一同休息,等候后续调遣。
两人被送至膳堂侧的一处小屋,屋内已有数人。
四名上舍生,四名书童,一名守卫。
正巧,贺古也在其中。
他坐于屋角,神色阴沉,手边书童捧着热茶,他却半点未动,仿佛沉在自己的世界里。
谷星吃饱喝足,席地一坐,困意泛起,索性倚墙半靠着打量屋内众人。
她本还寻思,这贺古平日与乌凝平吵嘴惯了,怕不是怼出感情来了,如今骤然死了同窗,一时难以转过情绪。
可下一瞬,她便察觉不对。
贺古忽然抬眼,一双眸子神色复杂地望向这边。
谷星下意识循着他目光扫去,只见于蛮懒洋洋地伏在矮几边上,脸贴在胳膊上,看似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神色未动。
两人相隔足有五六丈,无任何交流。可贺古望她的眼神,却并非寻常。
谷星心中一跳。觉得屋内气氛压抑得像悬在雨前的雷,有股说不出的秘密味道,藏在众人呼吸之间。
她今晨偷偷溜回新宅时,除了查得卫桉的些许来历,还顺手翻了翻于蛮提及的那支京北土匪团的情报。
这一查,倒真有些端倪。
该团在七年前成立,恰逢新政推行、宗族解体,尤其在京北一带,原有的宗法力量大为削弱。更不巧的是,同年又遭逢蝗灾,田地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山多、林密、道远、官轻。
所谓山多林多贼多,便是此地的真实写照。
那京北土匪团,虽与流民街的众人有同样的背景,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然这一土匪团扎根山林已久,朝廷怀柔剿抚多年,却始终难解其根。传闻近年虽未生事,但也未曾真降。
至于那怀乐容,家世平平,起初不过是个中舍生,却不知为何突然脱颖而出,升上了上舍,据说“成绩优异、有人举荐”。
可惜其籍贯遥远,情报闭塞,哪怕谷星手握流民街情报网,也查不到其太多的来历。
可正是如此,于蛮却能将这人的信息说得事无巨细。
她嘴上说人死了,可到底是真死还是假死?如今连谷星都不敢轻断。
更何况,这个看似吊儿郎当的小狐狸,行事处处谨慎,谈吐滴水不漏,还与萧枫凛似有往来。
若真如此,那恐怕她没摸清这国子监的底细前,一时半会都没法回小队。
乌凝平乃枢密大臣之子,竟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中毒身亡,这事绝非能轻易了结。
她们被困于屋中将近一个时辰,期间轮番有学子被唤去隔屋问话。
直到贺古面沉似水地回座,终于轮到了她与于蛮。
两人被带入隔间,房中只有两人,一人坐于书案之后,正低头翻阅文册;一人立于窗前,负手而立,神情阴郁。
刚入门,谷星便觉一股寒意自脊背直窜上头。
那立于窗侧之人,高鼻薄唇,轮廓冷峻,眼神如刀,竟与乌凝平颇有几分相似。
她心中一震,直觉不好。
谷星心急难耐,可此人定然不会自己开口报上姓名。
她微一偏头,悄悄朝于蛮递去一眼,见于蛮神情如常,只是嘴角微抿得更紧了些。
案前那人终于抬头,目光不善,开口便是一连串细致入微的追问,连她们近日在学堂的去留、课后去向都一一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