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第171节
姚家的院子是大三进的格局,也在南锣鼓巷附近,一进院子,姜茶三个就和姚琴打闹起来。
姚老爷子躺在床上,见两人来了,一脸的苦笑:“让你们看笑话了。”
姜楠笑:“姚伯伯说什么呢,谁家没点儿事,是吧,没什么的。”进来她就注意到了,季莹不在,只姚老爷子的闺女在一旁伺候。这是气坏了姥爷,季家也不放人来看?
姚老爷子心知肚明,心里恨啊,可又没立场去恨外孙女,只*得咬牙,指着闺女道:“我跟元春说了,家里顶多给她一套院子,但必须在她的名下,要是敢死之前转给季莹,我这辈子就不认她!”
姚元春低着头抹眼泪,没说什么反驳的话,姚老爷子心气儿这才平顺下来。
这些年闺女过的不好,是被他连累的,给出去一套院子他不心疼,就是气,气当年那个硬邦邦的闺女变成了这样!一再没原则的让步,结果呢,不仅被季家拿住了季莹,如今孩子被教程这样,闯下这么大的祸事,都是她对闺女管教不严的结果!连累有年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这个师父对有年来说,就是个祸害啊。姚老爷子越想越觉得对不住有年,心性愈发坚定。
姜楠和周知行对视一眼,老爷子是个有决断的,这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只是章有年的麻烦事儿,还得过好些年才能彻底解决。只要那个女人一日不走,一日咬定孩子是章有年的,章有年就得养一日。孩子才十四,未成年,在章有年不能证明他不是孩子父亲的情况下,就得履行抚养的义务。
一家子没在姚家呆多长时间,看过姚老爷子,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回去了。路上,姜楠还感慨呢:“京城的八卦也不少啊。”
周知行点头:“哪里都不少。京城有钱人多,热闹肯定更多。”
可不是,不仅热闹多,案子也多。姜楠和周知行没再管姚家的事儿,只是听茶茶今儿说季家来人闹事儿,明儿又说姚家小姑要跟莹莹姐断绝关系的,最后怎么着了两人也没细问,从茶茶的神态上看,姚家没吃亏,这就够了。
这段时间两人又忙起来了,忙什么呢?这不是正值暑假最后几天,不知怎么了,发生多起夜间抢劫事件,还有劫色的,治安一下子又乱起来。
特别是,京城周边竟然出现路霸了!你说这事儿闹的,还是有一晚,一位来京城出差的卡车司机报的警。说是半夜开车,遇上拦路收费的,要是不给,人家一村的人拦在路上,不让你过去,你说怎么办。
司机没办法,先是给五十,拦路的人不动,再掏五十,还是不动,直到加到了两百,才让过去。可进城了,司机越想越窝火,他常年跑这条线,可以说一周起码要来一次,难道每次都给两百?多少钱都不够往里面扔的。这才一冲动,报警了。
这就牵扯到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了,起码路政部门就绕不过去。忙吧,就这一件事儿就够折腾的了,那可是一个村子,起码两三百村民呢。
除了路霸,还有开歌舞厅、录像厅的,这种地方,这两年简直是层出不穷。笨想想就知道,那录像厅里面放的,就不是什么好片子!好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了这个之后做下错事儿,你说该不该取缔?可这就是家庭作坊,这边取缔了,那边又开一家,就跟野草似的,怎么都清理不干净。
没白天没黑夜地忙了半个多月,实在熬不住了,在一次例行会议上,周知行干脆提议:“要不,选那些刺头儿,专门开个全日制学习班?集中学习两个月,也算是把人看起来。”
秦国秦局长轻轻点了点桌面,问:“以什么理由呢?要知道,那些刺头儿可都滑不留手的,怎么确保他们会参加?”
周知行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他说:“就说检验前一段时间举办的学习班的成果?组织一场考试,确保每个人都参加,考试不合格的集中学习。要是不来,就将那个片区的冬日煤炭、冬储菜等福利往后排。”
秦国多看了这小子两眼,这是打着让大家监督的主意呢。胡同里那些小混混都贼着呢,一般不在住家附近胡来,要是邻居有事儿,说不得还会出手帮忙。所以别管外人怎么说这些小混混,邻居们对他们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要是凭空对付这些人,邻居们还不愿意呢,有时候还会通风报信。可要是跟福利挂上钩,这就要了命了。试问,京城冬日那么冷的天儿,零下十几度,没有蜂窝煤成吗?没有冬储菜吃成吗?这才是打蛇打七寸的法子呢。
秦国笑道:“写份报告,我会在全市的会议上提的。”过两年,秦国肯定要往上提一提,到时候刑明就是副局长,这个周知行,说不得就是周科长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补充各种细节,周知行一一记下,例会很快结束。刑明起身,拍拍周知行的肩膀,夸道:“好小子,亏你想得出来。”
周知行笑:“最近小廖他们忙得不行,咱们刑事调查科都得去帮忙,我也是看大家累惨了,才想了这么个偷懒的方法。我当过九年的基层民警,知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最不好办。”
刑明点点头,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很快开始新案件的调查工作。周知行还得趁着晚上睡前的时间写报告,正伏案写字呢,姜楠在梳妆镜前拍着水儿,见状问道:“在会议上提了?”
周知行点点头:“提了,秦局长让我写份报告交上去。要是严打前咱们这一块治安就好起来,日后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姜楠笑得不行:“加薪就别想了,当警察嘛,工资就那样。升职还能期待下,起码警衔能往上提一提。至于钱嘛,你就别想了。不过明年妈就退休了,她肯定闲不下来,到时候去练摊儿卖个东西什么的,慢慢也就赚钱了。再说咱们又不缺钱,如今院子都四个了,不用担心钱的事儿。”
周知行嗯嗯嗯地点头:“对,爸说不定会办理提前退休,到时候两个人一起,说不定连特区都想去看看。”
可不是,那天晚上的话言犹在耳,八三年夏天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了。先是孩子们放暑假,陪着玩了没两天,陈金花办理了退休手续。
第123章 大结局
如今女人的退休年龄是五十或五十五岁,按说陈金花不属于体力劳动者,五十五岁退休也不晚。不过陈金花不想再在大衙门呆着了。
为啥呢?用她的话说,就是规矩太多,呆得不自在,还不如退休算了。
退休了干啥呢?练摊卖衣服!
一说到这个,陈金花就激动。她可是观察了很久的,就那卖臭豆腐的,别看一两毛钱一杯,可架不住买的人多啊,一波接一波的。人家一个礼拜赚的,说不得比她坐办公室一个月赚的还多。那她不早早退休,赖办公室里干嘛?
姜满城怎么可能放心她一个人,也跟着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两个人潇洒地提着钱,去了羊城批发衣服。
如今是八三年,不论是火车上,还是羊城,都是有些乱的。跟其他人一样,出发前,两人都在衣服内衬里缝了口袋,怕东西放的不隐蔽,被偷了去。
到了陌生地方,两人也不敢乱逛,下了火车,姜满城干脆打出租车去酒店,可是惊着了陈金花。可任陈金花怎么劝,姜满城都坚持,他有他的道理。
出租车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坐在车上,司机对当地的介绍!就这么花了快二十块钱,到了酒店,姜满城也打听到了服装批发市场的位置。下了车酒店也不去了,直接去批发市场逛,也没花几天,顺利批发到了衣服。
另一边呢,去年周知行提议的法律全日制学习班,在这一年起了不小的作用。刺头儿们刚开始还想着法儿的不去,邻居们起初也没在意,可一日日冷起来,去买煤才发现真影响蜂窝煤的购买了,这可捅了马蜂窝,一下子给嚷嚷开了。
京城的冬天,没蜂窝煤能过吗?当天买冬储菜,才发现菜站分到的,都不是一等菜,全是些菜心都包不住的三等菜,别说放一冬了,这菜放一个礼拜都难。
况且那农村来的小媳妇说了,这菜在农村,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都是用来喂猪的,也不知道收购站从哪里扒拉出来的,也够缺德的。
牵扯到自身的利益了,邻居们不再包庇小混混,开始天天监督。不去是吧,邻居们亲自压着去。考试不合格?邻居们压着小混混的父母家人,在拘留所外面见天的看着,殷勤的督促。
拘留所里,警察也叫大家放心,虽然学习班设置在拘留所,但就是借这么个地方,内里呢,肯定不是拘留,就是组织大家学习,包吃包住、包谈心、包思想品德教育,来了相当于重新上一次学,都把心放进肚子里,肯定不会写进档案,不影响将来。只是管理比学校严格,一日考试不合格,一日就得在里面学习。
这下子,可算是把东区的刺头儿们都关起来了。没了刺头在外面找事儿,外面可不就消停多了嘛。
在其他城区因为械斗、小偷小摸、抢劫案频发,民怨沸腾,被上面点名批评时,东城区因为事儿少治安好,被领导多次表扬。
秦国作为直接负责人,提前一年高升。一个挨着一个的,副局长接替秦国的位置,刑明升副局长,周知行呢,直接升科长,接替刑明的工作,算是东城区有史以来升职最快的警察。
当然,也有资历老不服气的,但谁让周知行是大学生呢,有学历,能力又好,不提拔他提拔谁。再说,东城区去年治安好,过年年货那么丰盛,为什么的?还不是这小子提出的学习班的功劳?!拿人的手短,不服气也都得埋在心里,明面儿上倒是没什么人为难周知行。
而姜楠呢,因为前领导老杜退休,以及退休前的大力推荐,也升任技术科的科长。在姜满城和陈金花去羊城期间,夫妻俩双双升职,很是大肆庆祝了一番。怎么庆祝呢?带着三个孩子去老莫,吃喝了有三十多块钱,十分的奢侈。
升职后没几天,两人还抽空参加了姜茶的小学毕业家长会。茶茶上学早,今年才十一,夏季就小学毕业了。如今才八三年,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学习好且家里条件还行的,自然要支持孩子读初中,那学习不好的,也才十二三岁,已经有家长开始围着老师,咨询以后孩子应该做什么职业了。
姜楠和周知行自然是支持姜茶读书的,家长会上也不需要咨询什么,只听了听初中入学手续的事儿,很快离开。
周日,大概是下午三点吧,姜满城和陈金花去羊城也大半个月了,姜楠和周知行坐在小马扎上,在胡同口择榆钱,三个孩子和小伙伴满胡同地乱窜,到处都是小孩子叽叽喳喳的说笑声,十分的热闹。
如今榆钱和槐花其实已经老了,这还是京郊的山里,气温低,成熟的晚,摘了还能吃。上午两人带着孩子去郊区玩,恰好碰上,就顺手摘了些,和邻居们一起边择菜边说话。
有邻居一边摘也才,还一边感慨呢,一说三叹的:“前些年,天天吃这些野菜、榆钱,还有榆树面,红薯饸络,吃的够够的,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弄肉吃。那时候就觉得,全天下的东西加起来,都没有肉好吃。如今肉吃上了,倒是又想吃野菜了,真是怪了。”
“可不是,前两天我家那小孙女还嫌弃肉肥,说就稀罕野菜馍馍吃。你说好笑不好笑?让她天天吃,看她还说不说这话。”
“你说你这人,生活好了,人家小孩子想吃两个野菜馍,你还唠叨上了。再说,你们说的这都是啥,也不看看如今家家是怎么吃野菜的。又是白面、又是油泼辣子,还加香油,这么吃,怎么可能不香?!怪不得孩子爱吃,我现在都觉得那东西比肉好吃。”
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的众人都笑,可热闹了。就在这时候,姜满城和陈金花提着大包小包的回来了。再是想不到,姜满城竟然进了牛仔裤。姜楠圆瞪双眼,竖起大拇指,她爸这眼光,可以啊。
姜满城得意:“那是,你爸我是什么人啊,眼光杠杠的。一眼就觉得这东西好卖!”这次可是长见识了,姜满城不怕花钱,住的是羊城最好的酒店之一,房间带电视的那种。也是因为看电视,才发现,那电视上偶尔是能收到对岸的信号的。
港台的电视剧里,牛仔裤、□□镜、花衬衫,可都是标配!人家穿着,怎么就那么好看呢!姜满城第一时间就觉得,在灰扑扑的京城卖牛仔裤和花衬衫,一定火。在京城四五年,可从来没见大家这么穿过!
当然,这次只带了牛仔裤,这不是资金不够,不能进花衬衫了嘛,下次一定两样都买。
父女俩的眉眼官司大家可都看到了,谁不好奇?一个个菜也不择了,一个劲儿打听两人在羊城的见闻。
“听说那边有游到对岸的,你们见了没?真能游过去,不怕淹死?”
“哎呦,那是特区,满城和金花他们去的是羊城,不一样。你可真行,啥都不知道还瞎打听。”
“就是,离的远着呢。满城,你们带什么回来了?卖不卖?给大家看看呗。”
得,三说两说的,顶不住大家的热情,姜满城和陈金花开始现场摆摊儿,卖起衣服来。牛仔裤一律二十五元一条,不论男女胖瘦,都是这个价。年纪大的,一见这裤子就嗤之以鼻,这不就是劳动布的工装裤嘛,一点儿也不好看。年纪轻的,一见就眼睛发亮,当场挤过去要买,还一副你们都不懂的架势,那表情,十分的欠揍了。
买了不算,还兴奋地回家当场换上,出来一个劲儿显摆。老人们见了,那嘴都能撇到天上去,一个个屁股蛋子箍的紧紧的,这就不是正经人该穿的衣服。有看不下去的,直接起身追着儿孙打,别提多热闹了。
之前,陈金花是不知道为啥男人非看中这种裤子了,火车上还发愁卖不出去咋整呢。两人去羊城,可是带了全家所有的积蓄,差不多两万块钱,还把姜楠空间里那些成色不太好的金货出手了,才进了两千五百条牛仔裤。这要是卖不出去,可就全砸手里了。
心里还忐忑着呢,没想到一摆出来,当即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好些人买了不算,还自发地呼朋引伴,给姜家拉客。当晚七点,裤子就卖了大半,这就已经回本儿了!以后卖的钱,可就是纯赚!
等匆匆吃了晚饭,兴奋地孩子们睡着了,一家人才细细算起账。
姜满城道:“牛仔裤批发价是十块钱一条。不是找不到更便宜的,是这家的布料最好,摸着最结实。做生意也讲究个信誉,当然是买质量好的,我就做主批发了这家。今天卖出去一千多点儿,已经回本儿了。”
陈金花犹自不敢相信,呢喃道:“这么贵的裤子,大家咋说买就买?价都不还,还抢着买,跟打架似的,生怕买不到,这怎么跟做梦似的。满城,你快掐我一下。”
要知道,如今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也没有一百块,七八十都是高工资了。二十五块钱买一条裤子,实在是很奢侈的行为了。
说起来,不还价是姜满城坚持的。进货的时候,商家可能是觉得姜满城识货,买的也不算少,顺手送了些零碎的小物件,例如袜子、头花之类的。姜满城也机灵,还价他不肯,不过会送这些东西当添头,让大家也有占小便宜的感觉。有那不要袜子、头花的,坚决要还个一两块钱的犟种,对于这种人,人少的时候姜满城就同意了,不过人多的时候,明面儿上他是坚决不还价的。
他有他的道理:“咱们坚持这个价钱,一是目前卖牛仔裤的不多,咱们这是独家的生意,没人竞争,自然不还价也有人买。二来嘛,年轻人跟咱们的想法不一样。咱们看不上的衣服,那年轻人喜欢着呢,今儿大家也看到了,抢着买。咱们的目的是赚钱,自然是什么赚钱卖什么,怎么卖赚的多,就怎么卖。另外,金花,你记住,卖衣服不是按你的喜好进货,而是按大家的喜好。”
陈金花愣愣地点头,今儿冲击有些大,她得缓缓。
对于服装的流行风尚,姜楠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她就提点姜满城:“喇叭裤、大垫肩设计,还有无袖的a字裙,都是这两年会流行的。明年是奥运年,运动服肯定会流行......”八四年好像得的金牌不少?姜楠一边儿回忆一边儿说。
姜满城认真地听着,还偷摸拿出在羊城淘换到的对岸的时尚杂志,神神秘秘地说:“小楠,你看看这些书,按照上面的样式买,行不行?”牛仔裤他能接受,可书上有些衣服还是太前卫了,姜满城也不确定行不行。
姜楠看着那一页页彩照,惊喜极了,忙拿过一本翻起来:“行,当然行了!爸,港台那边的流行,一般会比内地早上一两年。这些杂志上的搭配不会过时,你和我妈就照着这个买,不会赔本儿的。”
她翻了几页,越看越喜欢。要么说时尚是个圈儿呢,如今看这些搭配,有些看着土,但有些还是很好看的,十分的经典。姜楠看了一会儿,问姜满城:“爸,您以后就卖衣服了?”
姜满城笑:“怎么会,当初爸调到建筑队,为了什么的?还不是为了以后能盖房子卖房子?放心,如今经济好了,大家有钱肯定想吃得好、穿得好,更重要的是,还得住得好。房子是国人的执念,早晚能自由买卖的。到那时候,我就进军地产业!不过那是个烧钱的行业,这不是得事先积累资本嘛。咱们不急,先赚钱总不是错的。”
姜楠点点头,见她爸有计划,也就没再说话。
这批牛仔裤卖得十分顺利,姜满城和陈金花先后在东单、后海等地摆摊。姜满城的花样多,从羊城带来了最流行的磁带,一边儿放歌曲一边卖牛仔裤,整个市场都没他这里热闹。不到一周的时间,第一批牛仔裤全部卖光。事后统计,利润翻倍赚还多。陈金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晚上都没睡着,第二日一早起来,就嚷着再去羊城订货。
姜满城也没想到这么顺利,立马投入卖衣服的事业中。两人简单收拾收拾,匆忙又去了羊城。这次连本带利全部投入,进的还是牛仔裤,只是这次多了搭配的花衬衫和t恤。
京城的市场这么大,就是再卖两三次,都能卖完,而且这次他们有了新货,什么都不用愁。
熟能生巧,第二次去羊城,最花时间的其实是来回的火车。此时还是绿皮火车呢,慢得很,全程差不多要四十个小时。到了羊城去酒店歇一晚,第二天直奔老地方进货,一天就搞定,来回差不多七天,再次回到京城。
此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其他卖牛仔裤的摊位,不过两人的出货速度还是最快的。
一是姜满城嘴甜,两人又是京城第一批卖牛仔裤的,经常逛街的人都有印象,第二呢,两人的裤子质量好,还有搭配的花衬衫,样式也多,客源倒是一直不错。这次花了十二天的时间,把货全卖完了。
此时已经是八月末,印象中的八三年严打,也正式开始了。姜满城和陈金花收好摊子,支着自行车,听到喇叭里传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声音。夫妻俩对视一眼,练摊生涯,估计得暂时结束了。
姜楠和周知行很快地忙起来,姜茶三人开学后,两人忙到直接住在了公安局,十天半个月的不着家。姜满城和陈金花也不能外出了,留下来和文大妈一起,专职照顾三个孩子。
不是没听过邻居的闲话,其实说起来,从两人摆摊儿那天起,闲话就没断过,如今不能摆摊儿了,那闲话更是说到了明面儿上。这个说两口子这么大年纪了还瞎折腾,给子女丢人。那个指桑骂槐,对着自家闺女说做人不能见钱眼开,得保持心性安贫乐道。衣服都不知道穿了多久,洗得发白,却清高的不行,瞧不起两人摆摊做个体户。
也有那眼红的,偷摸打听两人赚了多少钱。这能让他们知道?两人诉苦那是一套一套的,什么来回一趟,又是火车票又是住宿费,还得吃喝,赚的顶多够覆盖这些花销的,哪儿有剩下的。两人做这个也不是图赚钱,就是不想闲着做个废人。如今国家提倡个体经营,那他们就积极响应号召,不说做多大贡献,反正不给国家添负担。都说的这个大义凛然了,谁也不能说两人响应号召是错了。
邻居们不知道的是,姜家的存款翻了五番!什么万元户,姜家现在是十万元户!老两口如今不急着赚钱,也是觉得,如今这治安条件,出去也不安全,还是在家老实呆着,等严打过去了再说。而且,如今这治安条件,两人也不放心文大妈一个人接送孩子。
在家了才发现,街上一天天闹哄哄的可热闹了。什么“公审大会”、街道办的“法律讲堂”,都得按时参加呢。
一天天的,广播里都是严打的新闻,时不时街道外还有卡车路过。车斗里,一个个犯人被押解着,胸前挂着牌子,上写姓名和所犯的罪行,就这么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游行示众。什么抢劫杀人,□□、流氓罪都有,甚至连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婆媳闹矛盾打架的都被拎了出来。
大喇叭一遍遍地读着这些人的罪行,那些不严重的,例如婆媳打架、小规模闹事儿的,游街一圈儿,批评教育一顿,也就放了。不过这么丢人,大庭广众的,估计得几年见不了人。
像是抢劫杀人、□□、犯流氓罪的,大半都得在高墙里度过,少说二三十年的呆在里面,严重的估计得枪毙。
每日几乎都有这一幕,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拨人。每日大喇叭一响,人群呼啦啦跟在车后面跑,热闹地不行。
姜满城和陈金花刚开始还领着孩子看,得让孩子们知道怕,知道不能胡作非为。可日子久了,都习以为常了,也就不去凑热闹了。
同一时间,作为警察,周知行被借调到另一个灭门案专案组,负责案件的审问工作。接待的实习警叫小胡,据他介绍,“凶手”已经找到,只是一直否认是他动的手。警方呢,又还没找到死者家里丢失的财物,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一直没能结案。
姚老爷子躺在床上,见两人来了,一脸的苦笑:“让你们看笑话了。”
姜楠笑:“姚伯伯说什么呢,谁家没点儿事,是吧,没什么的。”进来她就注意到了,季莹不在,只姚老爷子的闺女在一旁伺候。这是气坏了姥爷,季家也不放人来看?
姚老爷子心知肚明,心里恨啊,可又没立场去恨外孙女,只*得咬牙,指着闺女道:“我跟元春说了,家里顶多给她一套院子,但必须在她的名下,要是敢死之前转给季莹,我这辈子就不认她!”
姚元春低着头抹眼泪,没说什么反驳的话,姚老爷子心气儿这才平顺下来。
这些年闺女过的不好,是被他连累的,给出去一套院子他不心疼,就是气,气当年那个硬邦邦的闺女变成了这样!一再没原则的让步,结果呢,不仅被季家拿住了季莹,如今孩子被教程这样,闯下这么大的祸事,都是她对闺女管教不严的结果!连累有年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这个师父对有年来说,就是个祸害啊。姚老爷子越想越觉得对不住有年,心性愈发坚定。
姜楠和周知行对视一眼,老爷子是个有决断的,这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只是章有年的麻烦事儿,还得过好些年才能彻底解决。只要那个女人一日不走,一日咬定孩子是章有年的,章有年就得养一日。孩子才十四,未成年,在章有年不能证明他不是孩子父亲的情况下,就得履行抚养的义务。
一家子没在姚家呆多长时间,看过姚老爷子,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回去了。路上,姜楠还感慨呢:“京城的八卦也不少啊。”
周知行点头:“哪里都不少。京城有钱人多,热闹肯定更多。”
可不是,不仅热闹多,案子也多。姜楠和周知行没再管姚家的事儿,只是听茶茶今儿说季家来人闹事儿,明儿又说姚家小姑要跟莹莹姐断绝关系的,最后怎么着了两人也没细问,从茶茶的神态上看,姚家没吃亏,这就够了。
这段时间两人又忙起来了,忙什么呢?这不是正值暑假最后几天,不知怎么了,发生多起夜间抢劫事件,还有劫色的,治安一下子又乱起来。
特别是,京城周边竟然出现路霸了!你说这事儿闹的,还是有一晚,一位来京城出差的卡车司机报的警。说是半夜开车,遇上拦路收费的,要是不给,人家一村的人拦在路上,不让你过去,你说怎么办。
司机没办法,先是给五十,拦路的人不动,再掏五十,还是不动,直到加到了两百,才让过去。可进城了,司机越想越窝火,他常年跑这条线,可以说一周起码要来一次,难道每次都给两百?多少钱都不够往里面扔的。这才一冲动,报警了。
这就牵扯到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了,起码路政部门就绕不过去。忙吧,就这一件事儿就够折腾的了,那可是一个村子,起码两三百村民呢。
除了路霸,还有开歌舞厅、录像厅的,这种地方,这两年简直是层出不穷。笨想想就知道,那录像厅里面放的,就不是什么好片子!好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了这个之后做下错事儿,你说该不该取缔?可这就是家庭作坊,这边取缔了,那边又开一家,就跟野草似的,怎么都清理不干净。
没白天没黑夜地忙了半个多月,实在熬不住了,在一次例行会议上,周知行干脆提议:“要不,选那些刺头儿,专门开个全日制学习班?集中学习两个月,也算是把人看起来。”
秦国秦局长轻轻点了点桌面,问:“以什么理由呢?要知道,那些刺头儿可都滑不留手的,怎么确保他们会参加?”
周知行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他说:“就说检验前一段时间举办的学习班的成果?组织一场考试,确保每个人都参加,考试不合格的集中学习。要是不来,就将那个片区的冬日煤炭、冬储菜等福利往后排。”
秦国多看了这小子两眼,这是打着让大家监督的主意呢。胡同里那些小混混都贼着呢,一般不在住家附近胡来,要是邻居有事儿,说不得还会出手帮忙。所以别管外人怎么说这些小混混,邻居们对他们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要是凭空对付这些人,邻居们还不愿意呢,有时候还会通风报信。可要是跟福利挂上钩,这就要了命了。试问,京城冬日那么冷的天儿,零下十几度,没有蜂窝煤成吗?没有冬储菜吃成吗?这才是打蛇打七寸的法子呢。
秦国笑道:“写份报告,我会在全市的会议上提的。”过两年,秦国肯定要往上提一提,到时候刑明就是副局长,这个周知行,说不得就是周科长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补充各种细节,周知行一一记下,例会很快结束。刑明起身,拍拍周知行的肩膀,夸道:“好小子,亏你想得出来。”
周知行笑:“最近小廖他们忙得不行,咱们刑事调查科都得去帮忙,我也是看大家累惨了,才想了这么个偷懒的方法。我当过九年的基层民警,知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最不好办。”
刑明点点头,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很快开始新案件的调查工作。周知行还得趁着晚上睡前的时间写报告,正伏案写字呢,姜楠在梳妆镜前拍着水儿,见状问道:“在会议上提了?”
周知行点点头:“提了,秦局长让我写份报告交上去。要是严打前咱们这一块治安就好起来,日后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姜楠笑得不行:“加薪就别想了,当警察嘛,工资就那样。升职还能期待下,起码警衔能往上提一提。至于钱嘛,你就别想了。不过明年妈就退休了,她肯定闲不下来,到时候去练摊儿卖个东西什么的,慢慢也就赚钱了。再说咱们又不缺钱,如今院子都四个了,不用担心钱的事儿。”
周知行嗯嗯嗯地点头:“对,爸说不定会办理提前退休,到时候两个人一起,说不定连特区都想去看看。”
可不是,那天晚上的话言犹在耳,八三年夏天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了。先是孩子们放暑假,陪着玩了没两天,陈金花办理了退休手续。
第123章 大结局
如今女人的退休年龄是五十或五十五岁,按说陈金花不属于体力劳动者,五十五岁退休也不晚。不过陈金花不想再在大衙门呆着了。
为啥呢?用她的话说,就是规矩太多,呆得不自在,还不如退休算了。
退休了干啥呢?练摊卖衣服!
一说到这个,陈金花就激动。她可是观察了很久的,就那卖臭豆腐的,别看一两毛钱一杯,可架不住买的人多啊,一波接一波的。人家一个礼拜赚的,说不得比她坐办公室一个月赚的还多。那她不早早退休,赖办公室里干嘛?
姜满城怎么可能放心她一个人,也跟着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两个人潇洒地提着钱,去了羊城批发衣服。
如今是八三年,不论是火车上,还是羊城,都是有些乱的。跟其他人一样,出发前,两人都在衣服内衬里缝了口袋,怕东西放的不隐蔽,被偷了去。
到了陌生地方,两人也不敢乱逛,下了火车,姜满城干脆打出租车去酒店,可是惊着了陈金花。可任陈金花怎么劝,姜满城都坚持,他有他的道理。
出租车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坐在车上,司机对当地的介绍!就这么花了快二十块钱,到了酒店,姜满城也打听到了服装批发市场的位置。下了车酒店也不去了,直接去批发市场逛,也没花几天,顺利批发到了衣服。
另一边呢,去年周知行提议的法律全日制学习班,在这一年起了不小的作用。刺头儿们刚开始还想着法儿的不去,邻居们起初也没在意,可一日日冷起来,去买煤才发现真影响蜂窝煤的购买了,这可捅了马蜂窝,一下子给嚷嚷开了。
京城的冬天,没蜂窝煤能过吗?当天买冬储菜,才发现菜站分到的,都不是一等菜,全是些菜心都包不住的三等菜,别说放一冬了,这菜放一个礼拜都难。
况且那农村来的小媳妇说了,这菜在农村,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都是用来喂猪的,也不知道收购站从哪里扒拉出来的,也够缺德的。
牵扯到自身的利益了,邻居们不再包庇小混混,开始天天监督。不去是吧,邻居们亲自压着去。考试不合格?邻居们压着小混混的父母家人,在拘留所外面见天的看着,殷勤的督促。
拘留所里,警察也叫大家放心,虽然学习班设置在拘留所,但就是借这么个地方,内里呢,肯定不是拘留,就是组织大家学习,包吃包住、包谈心、包思想品德教育,来了相当于重新上一次学,都把心放进肚子里,肯定不会写进档案,不影响将来。只是管理比学校严格,一日考试不合格,一日就得在里面学习。
这下子,可算是把东区的刺头儿们都关起来了。没了刺头在外面找事儿,外面可不就消停多了嘛。
在其他城区因为械斗、小偷小摸、抢劫案频发,民怨沸腾,被上面点名批评时,东城区因为事儿少治安好,被领导多次表扬。
秦国作为直接负责人,提前一年高升。一个挨着一个的,副局长接替秦国的位置,刑明升副局长,周知行呢,直接升科长,接替刑明的工作,算是东城区有史以来升职最快的警察。
当然,也有资历老不服气的,但谁让周知行是大学生呢,有学历,能力又好,不提拔他提拔谁。再说,东城区去年治安好,过年年货那么丰盛,为什么的?还不是这小子提出的学习班的功劳?!拿人的手短,不服气也都得埋在心里,明面儿上倒是没什么人为难周知行。
而姜楠呢,因为前领导老杜退休,以及退休前的大力推荐,也升任技术科的科长。在姜满城和陈金花去羊城期间,夫妻俩双双升职,很是大肆庆祝了一番。怎么庆祝呢?带着三个孩子去老莫,吃喝了有三十多块钱,十分的奢侈。
升职后没几天,两人还抽空参加了姜茶的小学毕业家长会。茶茶上学早,今年才十一,夏季就小学毕业了。如今才八三年,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学习好且家里条件还行的,自然要支持孩子读初中,那学习不好的,也才十二三岁,已经有家长开始围着老师,咨询以后孩子应该做什么职业了。
姜楠和周知行自然是支持姜茶读书的,家长会上也不需要咨询什么,只听了听初中入学手续的事儿,很快离开。
周日,大概是下午三点吧,姜满城和陈金花去羊城也大半个月了,姜楠和周知行坐在小马扎上,在胡同口择榆钱,三个孩子和小伙伴满胡同地乱窜,到处都是小孩子叽叽喳喳的说笑声,十分的热闹。
如今榆钱和槐花其实已经老了,这还是京郊的山里,气温低,成熟的晚,摘了还能吃。上午两人带着孩子去郊区玩,恰好碰上,就顺手摘了些,和邻居们一起边择菜边说话。
有邻居一边摘也才,还一边感慨呢,一说三叹的:“前些年,天天吃这些野菜、榆钱,还有榆树面,红薯饸络,吃的够够的,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弄肉吃。那时候就觉得,全天下的东西加起来,都没有肉好吃。如今肉吃上了,倒是又想吃野菜了,真是怪了。”
“可不是,前两天我家那小孙女还嫌弃肉肥,说就稀罕野菜馍馍吃。你说好笑不好笑?让她天天吃,看她还说不说这话。”
“你说你这人,生活好了,人家小孩子想吃两个野菜馍,你还唠叨上了。再说,你们说的这都是啥,也不看看如今家家是怎么吃野菜的。又是白面、又是油泼辣子,还加香油,这么吃,怎么可能不香?!怪不得孩子爱吃,我现在都觉得那东西比肉好吃。”
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的众人都笑,可热闹了。就在这时候,姜满城和陈金花提着大包小包的回来了。再是想不到,姜满城竟然进了牛仔裤。姜楠圆瞪双眼,竖起大拇指,她爸这眼光,可以啊。
姜满城得意:“那是,你爸我是什么人啊,眼光杠杠的。一眼就觉得这东西好卖!”这次可是长见识了,姜满城不怕花钱,住的是羊城最好的酒店之一,房间带电视的那种。也是因为看电视,才发现,那电视上偶尔是能收到对岸的信号的。
港台的电视剧里,牛仔裤、□□镜、花衬衫,可都是标配!人家穿着,怎么就那么好看呢!姜满城第一时间就觉得,在灰扑扑的京城卖牛仔裤和花衬衫,一定火。在京城四五年,可从来没见大家这么穿过!
当然,这次只带了牛仔裤,这不是资金不够,不能进花衬衫了嘛,下次一定两样都买。
父女俩的眉眼官司大家可都看到了,谁不好奇?一个个菜也不择了,一个劲儿打听两人在羊城的见闻。
“听说那边有游到对岸的,你们见了没?真能游过去,不怕淹死?”
“哎呦,那是特区,满城和金花他们去的是羊城,不一样。你可真行,啥都不知道还瞎打听。”
“就是,离的远着呢。满城,你们带什么回来了?卖不卖?给大家看看呗。”
得,三说两说的,顶不住大家的热情,姜满城和陈金花开始现场摆摊儿,卖起衣服来。牛仔裤一律二十五元一条,不论男女胖瘦,都是这个价。年纪大的,一见这裤子就嗤之以鼻,这不就是劳动布的工装裤嘛,一点儿也不好看。年纪轻的,一见就眼睛发亮,当场挤过去要买,还一副你们都不懂的架势,那表情,十分的欠揍了。
买了不算,还兴奋地回家当场换上,出来一个劲儿显摆。老人们见了,那嘴都能撇到天上去,一个个屁股蛋子箍的紧紧的,这就不是正经人该穿的衣服。有看不下去的,直接起身追着儿孙打,别提多热闹了。
之前,陈金花是不知道为啥男人非看中这种裤子了,火车上还发愁卖不出去咋整呢。两人去羊城,可是带了全家所有的积蓄,差不多两万块钱,还把姜楠空间里那些成色不太好的金货出手了,才进了两千五百条牛仔裤。这要是卖不出去,可就全砸手里了。
心里还忐忑着呢,没想到一摆出来,当即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好些人买了不算,还自发地呼朋引伴,给姜家拉客。当晚七点,裤子就卖了大半,这就已经回本儿了!以后卖的钱,可就是纯赚!
等匆匆吃了晚饭,兴奋地孩子们睡着了,一家人才细细算起账。
姜满城道:“牛仔裤批发价是十块钱一条。不是找不到更便宜的,是这家的布料最好,摸着最结实。做生意也讲究个信誉,当然是买质量好的,我就做主批发了这家。今天卖出去一千多点儿,已经回本儿了。”
陈金花犹自不敢相信,呢喃道:“这么贵的裤子,大家咋说买就买?价都不还,还抢着买,跟打架似的,生怕买不到,这怎么跟做梦似的。满城,你快掐我一下。”
要知道,如今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也没有一百块,七八十都是高工资了。二十五块钱买一条裤子,实在是很奢侈的行为了。
说起来,不还价是姜满城坚持的。进货的时候,商家可能是觉得姜满城识货,买的也不算少,顺手送了些零碎的小物件,例如袜子、头花之类的。姜满城也机灵,还价他不肯,不过会送这些东西当添头,让大家也有占小便宜的感觉。有那不要袜子、头花的,坚决要还个一两块钱的犟种,对于这种人,人少的时候姜满城就同意了,不过人多的时候,明面儿上他是坚决不还价的。
他有他的道理:“咱们坚持这个价钱,一是目前卖牛仔裤的不多,咱们这是独家的生意,没人竞争,自然不还价也有人买。二来嘛,年轻人跟咱们的想法不一样。咱们看不上的衣服,那年轻人喜欢着呢,今儿大家也看到了,抢着买。咱们的目的是赚钱,自然是什么赚钱卖什么,怎么卖赚的多,就怎么卖。另外,金花,你记住,卖衣服不是按你的喜好进货,而是按大家的喜好。”
陈金花愣愣地点头,今儿冲击有些大,她得缓缓。
对于服装的流行风尚,姜楠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她就提点姜满城:“喇叭裤、大垫肩设计,还有无袖的a字裙,都是这两年会流行的。明年是奥运年,运动服肯定会流行......”八四年好像得的金牌不少?姜楠一边儿回忆一边儿说。
姜满城认真地听着,还偷摸拿出在羊城淘换到的对岸的时尚杂志,神神秘秘地说:“小楠,你看看这些书,按照上面的样式买,行不行?”牛仔裤他能接受,可书上有些衣服还是太前卫了,姜满城也不确定行不行。
姜楠看着那一页页彩照,惊喜极了,忙拿过一本翻起来:“行,当然行了!爸,港台那边的流行,一般会比内地早上一两年。这些杂志上的搭配不会过时,你和我妈就照着这个买,不会赔本儿的。”
她翻了几页,越看越喜欢。要么说时尚是个圈儿呢,如今看这些搭配,有些看着土,但有些还是很好看的,十分的经典。姜楠看了一会儿,问姜满城:“爸,您以后就卖衣服了?”
姜满城笑:“怎么会,当初爸调到建筑队,为了什么的?还不是为了以后能盖房子卖房子?放心,如今经济好了,大家有钱肯定想吃得好、穿得好,更重要的是,还得住得好。房子是国人的执念,早晚能自由买卖的。到那时候,我就进军地产业!不过那是个烧钱的行业,这不是得事先积累资本嘛。咱们不急,先赚钱总不是错的。”
姜楠点点头,见她爸有计划,也就没再说话。
这批牛仔裤卖得十分顺利,姜满城和陈金花先后在东单、后海等地摆摊。姜满城的花样多,从羊城带来了最流行的磁带,一边儿放歌曲一边卖牛仔裤,整个市场都没他这里热闹。不到一周的时间,第一批牛仔裤全部卖光。事后统计,利润翻倍赚还多。陈金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晚上都没睡着,第二日一早起来,就嚷着再去羊城订货。
姜满城也没想到这么顺利,立马投入卖衣服的事业中。两人简单收拾收拾,匆忙又去了羊城。这次连本带利全部投入,进的还是牛仔裤,只是这次多了搭配的花衬衫和t恤。
京城的市场这么大,就是再卖两三次,都能卖完,而且这次他们有了新货,什么都不用愁。
熟能生巧,第二次去羊城,最花时间的其实是来回的火车。此时还是绿皮火车呢,慢得很,全程差不多要四十个小时。到了羊城去酒店歇一晚,第二天直奔老地方进货,一天就搞定,来回差不多七天,再次回到京城。
此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其他卖牛仔裤的摊位,不过两人的出货速度还是最快的。
一是姜满城嘴甜,两人又是京城第一批卖牛仔裤的,经常逛街的人都有印象,第二呢,两人的裤子质量好,还有搭配的花衬衫,样式也多,客源倒是一直不错。这次花了十二天的时间,把货全卖完了。
此时已经是八月末,印象中的八三年严打,也正式开始了。姜满城和陈金花收好摊子,支着自行车,听到喇叭里传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声音。夫妻俩对视一眼,练摊生涯,估计得暂时结束了。
姜楠和周知行很快地忙起来,姜茶三人开学后,两人忙到直接住在了公安局,十天半个月的不着家。姜满城和陈金花也不能外出了,留下来和文大妈一起,专职照顾三个孩子。
不是没听过邻居的闲话,其实说起来,从两人摆摊儿那天起,闲话就没断过,如今不能摆摊儿了,那闲话更是说到了明面儿上。这个说两口子这么大年纪了还瞎折腾,给子女丢人。那个指桑骂槐,对着自家闺女说做人不能见钱眼开,得保持心性安贫乐道。衣服都不知道穿了多久,洗得发白,却清高的不行,瞧不起两人摆摊做个体户。
也有那眼红的,偷摸打听两人赚了多少钱。这能让他们知道?两人诉苦那是一套一套的,什么来回一趟,又是火车票又是住宿费,还得吃喝,赚的顶多够覆盖这些花销的,哪儿有剩下的。两人做这个也不是图赚钱,就是不想闲着做个废人。如今国家提倡个体经营,那他们就积极响应号召,不说做多大贡献,反正不给国家添负担。都说的这个大义凛然了,谁也不能说两人响应号召是错了。
邻居们不知道的是,姜家的存款翻了五番!什么万元户,姜家现在是十万元户!老两口如今不急着赚钱,也是觉得,如今这治安条件,出去也不安全,还是在家老实呆着,等严打过去了再说。而且,如今这治安条件,两人也不放心文大妈一个人接送孩子。
在家了才发现,街上一天天闹哄哄的可热闹了。什么“公审大会”、街道办的“法律讲堂”,都得按时参加呢。
一天天的,广播里都是严打的新闻,时不时街道外还有卡车路过。车斗里,一个个犯人被押解着,胸前挂着牌子,上写姓名和所犯的罪行,就这么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游行示众。什么抢劫杀人,□□、流氓罪都有,甚至连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婆媳闹矛盾打架的都被拎了出来。
大喇叭一遍遍地读着这些人的罪行,那些不严重的,例如婆媳打架、小规模闹事儿的,游街一圈儿,批评教育一顿,也就放了。不过这么丢人,大庭广众的,估计得几年见不了人。
像是抢劫杀人、□□、犯流氓罪的,大半都得在高墙里度过,少说二三十年的呆在里面,严重的估计得枪毙。
每日几乎都有这一幕,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拨人。每日大喇叭一响,人群呼啦啦跟在车后面跑,热闹地不行。
姜满城和陈金花刚开始还领着孩子看,得让孩子们知道怕,知道不能胡作非为。可日子久了,都习以为常了,也就不去凑热闹了。
同一时间,作为警察,周知行被借调到另一个灭门案专案组,负责案件的审问工作。接待的实习警叫小胡,据他介绍,“凶手”已经找到,只是一直否认是他动的手。警方呢,又还没找到死者家里丢失的财物,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一直没能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