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第161节
  周知行笑了,这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嘛,吃个饭的功夫,就遇见卖房子的了。他赶紧伸出手,和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握手:“周知行,内子姜楠。这可真是巧了,我们正想找那附近的房子呢。那咱们约个时间?明儿九点,您看怎么样?”
  颜回松口气:“行,九点,那咱们广安门见?”
  周知行点头:“广安门见。”
  等分开了,姜楠才笑起来:“颜回家里以前是大资本家,在京城开面粉厂的,在海外还有亲戚。京城这里有五套院子,都是四合院,如今都还回来了。家里准备留三套大的给儿孙,其他两套小些的,卖出去换成本钱。”
  周知行点点头:“靠谱就行,明儿说话的时候再试探试探,要是个实诚的,咱们还能多交个朋友。”
  姜楠心情重新畅快起来,走路都开始一蹦一跳的:“那是,系统可是看过了的,人品问题不大。”
  心情好的两人,翌日在广安门重新见到了按时赴约的颜回。
  “走。”颜回是个利索的,也不废话,当即在前面带路,“不瞒二位,我也是刚从乡下过来,好久不去老莫了,这不是好不容易回来,想着去回味回味,谁知道就是那么凑巧,遇见二位了,看来咱们缘分不浅。”
  周知行也笑:“可不是,一看您就不是凡人,跟您买房子,放心。”
  颜回乐了,这人谨慎得很,恭维人的话张嘴就来,就是那话里什么信息都没有。不过颜回是个爽气人,开始直接介绍卖房的缘由。
  “我家祖上是大资本家,父母却是读书人,这不,给我取了这么个名字,想让我也做学问。可惜,我只对做生意有兴趣,大学都报的是经济学。也是老爷子平反了,家里的几套房子也都还回来了。老爷子呢,一辈子都喜欢做生意,老了还想折腾。折腾就得有本钱,家里想着卖两套房子,无论老爷子想做什么,都有了启动资金。”
  姜楠微微点头,能这么惯着老爷子,说明老爷子当年必是不凡的。
  周知行也不瞒着了,将两人的情况说了:“我俩是附近公安大学的大学生,这来上学了,家里三个孩子呢,不能都丢给老人,就想着带过来。这才提前来京城,先把房子的事儿解决了,再收拾收拾,年后开学的时候过来能住。”
  颜回哈哈哈的大笑:“总算是听到周兄的实话了。走,去看看,保准你满意。不满意也没事儿,我家还有一套呢。你要都不满意,我再帮你找找,我家是京城的老人了,人还是认识几个的,肯定能找到满意的。”
  三人有说有笑地走到公交站牌,等了一刻钟,才坐上公交。不多时,挨次下车,前行五百米,右拐进入胡同,第一个门就是颜回家的房子,可以说交通极方便。
  黑漆的大门,时间久了,漆看着都斑驳了,常碰到的地方露出了白边。颜回伸手缓缓拍了拍门,暗暗叹口气,这才打起精神,掏钥匙,边开门边介绍。
  “前清的老房子了,青砖灰瓦的构造,盖得结实。占地大概一亩,是个两进的院子,快进来。一进这里是倒座房,五个房间,都不大。过了影壁就是二进院了,正房、东西厢房、耳房,还有连廊都有。二院一共九个房间,院子正中还有水井。空地隔成了四处,种花种菜或者种个果子,都成,算是个规整的四合院。”
  他边走边介绍:“因着房子临街,当初是街道办在这里办公。公家单位嘛,没有乱搭乱建的情况,房子也没怎么损毁。你们买回去,稍微修整修整就能住,天井这些菜地您二位要是不喜欢,都给拔了种成花都行。反正有水井呢,种什么都方便。”
  姜楠和周知行进了几个房间,仔细看了看,房子空荡荡的,家具都搬走了,就连地面,似乎都被扒了一层。估摸原来是有地砖的,清退的时候气不过,被扒了。房间看着不小,窗棱虽没有雕花,但也是规整的万字回纹,结实的红木构造,还没有腐败,算是保存的很好了。
  周知行笑问:“不知道颜兄多少钱肯割爱?”
  颜回见两人没有挑拣,也没有说什么房子不好,地方偏僻之类的屁话,爽快道:“您二位是爽气人,我也不来那些虚的,三千二百快钱,这套院子你拿走。你也看了,这院子保存的好,价钱我可没多要。”
  周知行不知道这价钱多还是少,但见姜楠没有异议,便知道颜回没撒谎,这次两人来,直接带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借了一些,凑足了两万元。买这套房子是足够的,周知行没怎么考虑,直接问:“不知手续......”
  颜回尴尬的笑了笑:“那个,手续的事儿不急,我家还有套房子,在前门大街那一片,要不,咱们看看那套再说?你不是说要买四套院子嘛,要是我家这两套都看上了,一起办手续,还省事儿呢。”
  姜楠眼前一亮,前门大街啊,那可是黄金地段了。只是这么好的院子,怎么就要往出卖......
  正狐疑着,只见颜回硬拉着周知行出了院子,姜楠忙小跑着跟上。直到坐上公交车,颜回才不好意思地开口:“那什么,这套院子更大,三进院儿,占地快两亩了,就是......就是里面的住户不肯搬。不过你们放心,房产证什么的都给我家了,但你也知道......不是自家的房子,那些人住着也不爱惜,房子有些损毁......”说着,眼里有愤恨,也有不甘。
  姜楠和周知行对视一眼,对这个房子的兴趣不大了。三进的院子呢,住在里面的,至少有十户,这要是都没搬走,他们不是白花钱买房子了?不过,既然已经坐上公交了,去看看也行。
  不多时,公交车在前门大街停下,三人下了车,七拐八拐的,到了一处胡同,颜回介绍道:“这里是大江胡同,我家的院子就在第三个门......”
  还没进呢,就见胡同口本来蹲着玩儿的一个小男孩儿,蹭一下起身,蹬蹬镫往回跑,边跑边喊:“资本家又来收房啦,资本家又来收房啦......”
  颜回神色颇为尴尬:“那个......没事儿的,他们......”
  话音还没落,七八个大爷大妈搀扶着过来,手挽着手,气势汹汹的。见到三人,二话不说,往地上一坐,算是把胡同口彻底堵死了。
  领头的黑瘦老大爷叫道:“大资本家的小崽子,想收房,从我们这些老家伙的身上压过去!那房子我们住了十几年,你说收回去就收回去?呸,想得美!我们这些老家伙可不答应!别以为平反了,你就能嚣张,我们可都是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可不怕你这个大资本家......”
  噼里啪啦一通输出,这儿才说完,颜回想插话吧,旁边的老太太又开口了:“怎么,想从另一个胡同绕过去,是吧?我告诉你,小崽子,院儿里十二户人家都守着呢,你去试试就知道了!老娘可不怕你,我家三个棉纺厂的工人......”
  周围的人指指点点,有说颜回资本家别嚣张的,有说姜楠和周知行助纣为虐的,一时吵吵嚷嚷。
  颜回被气得说不出话,姜楠和周知行见大家情绪越来越激动,忙拉着颜回,挤出了人群。还没走呢,身后就传来孩子们嬉笑的声音:“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颜回被气得脸红脖子粗,想回头反驳吧,被周知行拉着往前走:“他们人多,先避开吧,以后再说。”
  等人少了,颜回才红着眼睛,忍不住说了些家事:“我爷爷虽然是资本家,但我爸妈都是大学教授,从来没剥削过人。就算我爷爷,我也敢说,他的面粉厂也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资本家怎么了,我爷爷也帮过不少人,说一句红色资本家都不为过。可如今......”
  意识到说得有些多,他深深吸了几口气,将满肚子的牢骚咽回去,对二人道:“见笑了,那房子咱们先不看了,你们要是还想买房子,我再帮着打听打听。”
  周知行点点头,又问起了原先那座房子过户的事儿,颜回道:“你要是觉得合适,咱们这就去房管局办手续。有一点咱们得说清楚,目前房屋还不能买卖,得麻烦您装成我表弟,我事先写个赠与协议,写上自愿将房子赠与你之类的话,咱俩拿着这个单子去办事儿,就简单多了,约莫两天,应该能过户。”
  姜楠和周知行都没意见,之后的过户都是颜回领着办的,他祖辈儿都是京城人,人头熟悉,真就两天的功夫,房子过户到了姜楠的名下。
  第三日的下午四点,钥匙就给了周知行,颜回又恢复成之前的清隽模样,还拉客户呢:“要是还想买房,就找我。我目前住前门大街青云胡同,到那里说找颜回就行了。大学还没开学,目前我就做这掮客的活儿,有事儿就找我,别客气。”
  “行啊,走,老莫餐厅,我们夫妻请。”周知行拉着人,亲热地往前走,“咱们是老莫餐厅结缘的嘛,今儿事了了,也得在老莫再吃一回才行。”
  颜回哈哈哈的笑:“遇上个讲究人,行,走,老莫。”
  三人又吃了一顿,这次姜楠点了个栗子蛋糕,好久没吃了,还怪想的。周知行和颜回讲着房子的事儿,姜楠就认真的吃蛋糕,时不时回应两句,说些对房子的要求。
  在餐厅门口分开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天已经全黑了。两人走向公交站,姜楠说:“明儿去买家具?旧货市场?”
  周知行点头:“对,先去旧货市场看看,有合适的家具就买,没有的去找找家具厂,如果能定做就定做。要是不行,先把前院封上,要住的房间收拾起来,其他房间再慢慢收拾。”
  姜楠低声道:“那个乌木盆、还有陆续得来的大黄鱼,我都带着呢,钱不够了咱们用那个。”
  周知行拍拍姜楠的手:“不急,手头的钱还够,我想......”
  说着,在站台的长椅上坐下,良久,周知行道:“明儿先不去旧货市场了,去潘家园看看。”
  姜楠瞪大眼睛,用气音道:“你想......淘换古董?”
  周知行就笑,四周看了看,空荡荡的没人,这才道:“怎么,不行吗?我可是古穿今,对古董不说比这个世界的所有专家强吧,但也是金字塔顶尖的。只要那里有真货,我就能淘换过来。别急,去个三五次,装修院子的钱就有了。”
  姜楠咽了咽口水,眼睛闪闪发光:“我这是嫁了个大佬啊。”
  周知行笑,见公交来了,忙拉着人起身,边走边说:“就算是大佬,也被你套牢了。走了,大佬也得坐公交。”
  姜楠咯咯咯的笑,就算她没套牢,还有三个小娃娃呢,茶茶、小枳和小烨,哪个不得缠的他丢不开手?不多时,两人回到了招待所。四合院虽然买了,但里面空荡荡的,还什么都没有呢,得等赚笔钱,才能住进去。
  回到房间,姜楠才敢大胆的问:“你是对古董的哪个领域有研究?字画、金银玉器、瓷器、还是古家具?”
  周知行得意地一挑眉:“我就不能是全才?我可是古代穿过来的,再是庶子,家里也是国公爵位,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就是皇宫都是去过很多次的。放心,见多了真东西,假的那些玩意儿,就算做的再好,那感觉都不对。”
  见姜楠双眼放光,周知行将脱下的外套挂起来,说:“要是想学,等买来了真家伙,我给你详细说说。不急。”
  姜楠嗯嗯嗯的点头,技多不压身嘛,说不定日后不用周知行,她自己就能淘换到老物件呢。
  因着第二日要去潘家园淘宝,两人早早地休息,翌日,还不到三点,窗外天还黑着呢,周知行就将姜楠摇醒:“不是要淘宝嘛?起了,淘宝就得去鬼市。”
  姜楠一个机灵,醒了过来:“鬼市?现在还有鬼市呢?”
  周知行笑:“什么时候都有鬼市。起吧,洗漱洗漱,咱们去鬼市看看。”
  姜楠这下子精神了,边穿衣服边调侃周知行:“听说鬼市可容易看走眼了!你可得擦亮眼睛,别被骗了。咱们本钱不多,要是失手的次数多了,可就捞不回本儿了。”
  周知行推着姜楠去卫生间,笑道:“行了,保证一次都不会走眼,行不行?怕了你了,少挤兑我几句吧,咱们先洗漱。京城可一点儿不比朝阳油田暖和,雪花膏多涂点儿,别冻皴了。”
  姜楠嘎嘎嘎的笑,两人打闹了一阵儿,不多时,双双收拾好衣服,出门。步行还没走出去两百米呢,遇见蹬着三轮赶往潘家园卖货的大爷,周知行花了五毛钱,成功坐上了三轮儿。
  骑车的大爷是个能聊的,两人还在前面走着呢,大爷就喊:“小伙子小姑娘,这是去哪儿啊?大晚上的,别冻着了。跟大爷说,大爷拉你们去。”
  听说二人也去潘家园,那大爷乐开了,先是介绍了自己,才说:“上车,这不是缘分嘛,大爷我也是去那里卖货的。来,坐上来,别客气,潘家园可不近,你俩这么走着可不成。”
  “听小伙子的口音,是东北那一片的?好啊,听说东北都是黑土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是不是说的你们那地儿?真不赖,这吃的铁定比京城好。”
  “怎么想着去潘家园了?想去淘换古董?那可得擦亮眼睛,好东西有,但骗人的也不少!”
  听到这里,姜楠忍不住笑:“胡大爷,您这不是给自己拆台嘛。”
  胡大爷摇摇头:“咱可是实诚人,我这些东西都是真的,就是不咋值钱,都是民国那会儿的旧画报、连环画、袁大头之类的,值不了几个钱。大爷我是年纪大了,没事儿做,卖着玩玩儿的。你们要是喜欢,一会儿到地方了先让你们看,想要的话,大爷给你们个实诚价。”
  三人一路聊着天,不多时,到了潘家园的鬼市。只见黑漆漆的空地上,零星亮起几束灯光,是手电筒的光束。光影中,行人来回晃动,有支摊子卖货的,也有拿着手电筒,准备看东西的。眼看到地方了,胡大爷赶紧交代了几句:“鬼市的两个规矩,看货不问价,照货不照人,记住了。”
  两人是警察,侦办过假古董的案子,这点儿规矩还是知道的。
  鬼市的东西来源多种多样,有家道中落变卖家中祖产的,当然也有偷盗,或者直接从地底下挖出来的。
  逛鬼市嘛,得先管好自己的嘴,别问东西的来源。决定买之前,也别问价格。就是看中了,要讨价还价,也得偷摸着来,不能高声叫嚷。
  另外,鬼市的摊主可不是好惹的,拿着手电筒是看货用的,而不是让你往人家摊主的脸上照的。到时候惹了人,可没处说理去。
  见两人明白,大爷停下车,在一处空地支起了摊子:“行,是俩明白人。我这东西你俩看不看?要是喜欢,等我摆好了你俩就来看看,不喜欢就不用回来了,只管去其他地方淘换。咱们做买卖嘛,讲究个双方自愿。”
  周知行笑:“喜欢,我就喜欢画报和连环画,大爷你摆好了我就来看。”
  胡大爷摆摆手:“行,那我等着你俩,去吧。”
  姜楠和周知行双双摆手,转身离开。姜楠低声道:“民国时候的东西,升值空间应该不大。”
  周知行摇摇头:“那要看是什么了,连环画还是可以看看的,有些大家的作品,虽然离现在的时间近,也是有收藏价值的。而且还有袁大头呢,这可是银元,铸造工艺不同,价值也不一样,看看又不会浪费时间。”
  姜楠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行吧,你是行家,听你的。
  两人默默朝前走。路两边,暗黢黢流动的,都是人影。姜楠用手电筒照着路,只见两边有卖书籍字画的,有卖瓷器盆碗的,有卖手串头钗的,还有砚台、毛笔、陶俑等,不一而足。姜楠甚至看到,有卖门框、棺材板儿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其范围之多之杂,让姜楠瞠目结舌。
  不多时,感到挽着的胳膊不动了,姜楠定睛去看,只见周知行停在那个半人高的陶俑面前,细细的看着。
  姜楠好奇啊,也倾身去看,只是看了一眼又一眼,单看出个表情生动,做工粗糙,其他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可就算陶俑人的表情再生动,也掩盖不了做工粗糙的本质啊。她拉着周知行,低声嘀咕:“这个不好看,去前面,前面有玉石,都是首饰,肯定值钱......”
  周知行回头看了姜楠一眼,这是神助攻啊,他微微一笑,十分的宠溺:“好,听你的,走......”
  姜楠只觉得被腻到了,这人真是,大庭广众的,这是又想干什么呀。刚想说两句,感觉手心被捏了两下,她心里一动,抬脚硬拉着人往前走:“我跟你说,那玉石就算不值钱,也比这个一看就不怎么样的陶俑强......”
  见两人真的要走,不像是装的,摊贩这才开口了。没办法,他这里就一个陶俑,还是他千辛万苦抱过来的,这玩意儿沉手着呢。本来摊子前的客人就不多,好不容易来一个看上眼的,这怎么就走了呢。
  摊主赶紧挽留道:“两位同志,别走啊。再看看,我这陶俑可是货真价实的古董!真的,不瞒二位,我家是十三陵的守墓人,祖辈儿都住十三陵那一片。这个陶俑,还是有一年下大雨,从山上冲下来的,绝对的古董。别看做工不好,但打眼一看就是老物件儿了,至少也是元朝起的东西,您再开开眼,错不了的。”
  姜楠心脏扑通扑通的跳,从周知行的反应看,这东西最起码比元朝更老!周知行偷偷拍了下姜楠的手,扭头对摊主道:“真假我是看不出来的,就是看这陶俑表情有趣。要买的话还差些意思,就不多看了,大哥您招待其他客人吧,我们去看看玉石。”
  摊主见挽留不住,只得叹口气。好在他的话还是有人听到了,纷纷围住他打听守墓人的细节,想从这些细节里判断摊主话的真假。
  等走出了有两个摊位,姜楠低声问:“你看出什么了?那东西是真的?”
  周知行轻轻的嗯了一声,用气声道:“至少是东汉的物件,老值钱了。”
  想不到这么快就遇见真家伙,姜楠都不敢走快了,生怕错过什么。周知行拉着她只管往前走:“不用这么小心,大部分都不值什么钱。这东西得看机遇,这几日能遇上三四个真家伙,咱们就不亏。”
  说是看玉石,周知行真拉着姜楠在玉石摊位前流连。在一处摊位前,姜楠看到一把凤钗,金货,手工极好,拿到手上时,凤羽颤巍巍地摆动,就算天还暗着,也能看到凤钗周身一闪而逝的流光。
  周知行看中了一枚扳指,青玉材质,做工很是古朴,拿在手上把玩了一会儿,上前和摊主细细还着价。也不知最后多少钱成交的,只不过走出摊位后,两人手里各自多了一样家伙事儿。
  姜楠望向周知行,眼光充满了疑惑。周知行凑过去,在姜楠耳畔低声道:“三百!”
  姜娜挑眉,三百是不低,但金货加一个扳指,如果是真的,日后升值空间很大!
  只听周知行继续道:“这扳指应该是北魏的,你那个凤钗,像是元朝的东西。蒙古人喜欢黄金,当时京城金首饰最多,做工也达到了顶峰。”
  姜楠捂住嘴,不让自己笑出声,太高兴了有木有。良久,她才道:“咱们还去买那个陶俑不?”
  周知行点头:“买!那个才是最值钱的。不过不用急,咱们再逛逛,最后再买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