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略备了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您别嫌弃。”苏会民把一篮子水果递过去,这是刚才喻娟芳绕道去商店买的。
  他们总不好意思空手上门。
  王春兰看起来比苏会民还拘束,“哎呀,你们太客气了,来就来嘛,还带什么水果,快进来坐,快进来坐!”
  王春兰领着他们一家进了吃饭的厅堂,上边已经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荤有素,看着色香味俱全,还摆上了酒杯。
  尽管第一眼见王春兰很意外,棠棠很快就发自内心的喜欢王阿姨了,她不仅形象上跟农村妇女沾边,而且为人很朴实、勤劳和热情,说话比她那大伯母张桂香敞亮多了,没有什么弯弯绕绕,说话做事都很直白质朴。
  “这鱼还活蹦乱跳时就下锅了,保准鲜嫩,快尝尝!”
  鱼是清蒸的,洁白软嫩的鲈鱼上边铺了一层姜丝,淋上一勺酱油,再泼热油激出香味,蒸鱼最讲究火候,火候不够鱼是夹生的,火候过了头就失去了鲜味了,但这鱼蒸得十分鲜美,洁白鲜嫩的鱼肉在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了。
  “快尝尝这鸡汤,炖了整整三个小时,油都撇得干干净净,补身子最好了。”说着王春兰径直给棠棠盛了一大碗,把鸡腿都拨给她了,“小妮子多喝点鸡汤,瞧着瘦的,在学校可千万别饿着自己。”
  那鸡汤熬得鲜美入味,鸡腿吃起来又香又嫩,好吃得恨不得连舌头都一块吞下了。
  “喜欢就多吃点,啥时候想吃了再来,阿姨给你们做。”
  棠棠认真一点头,这顿饭吃的是真满足。
  “可千万别跟我见外,咱们庄稼人就讲究个实在,饭菜管够才叫招待好客人!”
  吃到一半,想起来什么,王春兰进隔壁屋里抱出来一个布包,里面裹着几双千层底布鞋,“我怕等会忘了,知道觉生要去当兵了,我连夜赶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脚,小伙子当兵费鞋,我这鞋底都加厚了两三层的,耐磨!”
  在农村,答谢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送一双布鞋。
  棠棠他们一家人都没想到会受到这样的盛情款待,眼眶温热,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
  饭过三巡,周舒年主动举起酒杯,“觉生是我的好哥们,他能去参军我很高兴,为了庆贺这喜事,咱们干一杯吧!”
  吃完这顿饭,周舒年又和棠棠他们一家人一块送着苏觉生去了车站,目送着觉生上了去部队的车。
  38
  第38章
  ◎故事宣讲会◎
  大儿子能去当兵,也算是了却苏会民夫妻俩一桩心事,他们当然不想大儿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后还是回到地里种庄稼。
  这下他们家便有两个门外办事的人了。
  张桂香被这事气得两天两夜没睡着,她当初那么着急分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苏老三藏诗的事情影响到她家铁蛋和狗剩的前途,结果她的两个儿子都没当上兵,苏觉生倒是参上军了!
  对这年头的农村后生来说,没有比参军更好的出路了,能穿上那身军装,不仅意味着吃上“公家饭”,往后说不定还能被提干,落户城里!
  公社下边各个村庄的小学学生毕业后,如果还愿意念书,一般都是到红旗公社中学去上,整所初中大概有两百到三百的学生,一个年级两个班,棠棠跟她哥哥苏觉胜还有孙想蓉分到了初一(1)班。
  公社中学离公社前街隔了一条河的距离,六七间教室,教室前边是操场,操场的左边是食堂,右边是学生住宿的宿舍,宿舍门前种着一棵很大的杨树。
  开学后不久选班干部,大家对彼此都不熟悉,棠棠是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来的,老师便亲自选举她当了班长。
  她哥哥苏觉胜,因为性格跳脱,运动体力比一般人好,被选上当了体育委员。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公社中学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每个班级都要出节目,棠棠作为班长,跟其他班干部讨论了两个晚上,最后决定他们班里出两个节目,一个合唱革命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班里会唱歌的人都参与到节目里,还有一个是棠棠和她哥哥苏觉胜的讲故事的节目,讲故事的中途还会演绎部分故事的精彩情节,大家都是十几岁爱热闹的年纪,筹备的过程都非常的积极参与,班集体关系比第一个学期融洽了很多。
  劳动节文艺演出结束后,棠棠和苏觉胜讲故事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合唱节目获得了二等奖,这可把班主任高兴坏了,亲自拿来了浆糊,把发下来的两张奖状给贴到后面那一面黑板的位置。
  而且因为棠棠和苏觉胜这个讲故事的节目筹备得很好,兄妹俩搭档默契,口齿清晰,绘声绘色,获得了最多的好评,六月份市里要举办革命故事宣讲会,县文化馆馆长想起劳动节文艺演出上的这俩孩子,就让他们两个去参加了。
  这可是代表原林县去演出,这么重要的机会落在他们这两个小孩头上,感觉人都要砸晕了,而且是到市里那样的大地方,当着几千个人的面演出,最后还是棠棠先冷静了下来安慰她哥,“别怕,咱们这个故事已经排练了上百遍,就算是闭着眼睛都能讲出来了。”
  苏觉胜听完棠棠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你说得对。”
  话虽这么说,但坐上去县城的车的时候,两个人还是紧张得手不断往外冒汗,在县文化馆排练的时候,还出现了好几次错误。
  但故事宣讲当天,一切却意外的顺利,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群,苏觉胜的声音带有少年特有的清亮,“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棠棠接上他的话,少女的声音清甜,却没有含糊的稚气,“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万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一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故事结束时,棠棠哽咽地说了一句“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
  礼堂里先是窸窸窣窣的抽泣声,紧接着就是一阵震耳发聩的掌声。
  这次故事宣讲,棠棠和她哥哥苏觉胜的节目《倔强的小红军》不仅备受好评,还领了一张一等奖的奖状,把他们县文化馆的馆长给高兴得嘴角三天都没下来过。
  回到原林县文化馆时已经是晚上六七点了,被安排到了招待所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再送他们回公社中学。
  棠棠和苏觉*胜都很激动,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县城里过夜,还没有大人陪同,有种难以言说的新奇感,“要不咱们去县高中找二哥吧。”
  他们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跟家里人见面。
  “行!”
  刚走出招待所的大门,就碰见了推着黑色自行车的周舒年。
  棠棠眼睛一亮,“舒年哥哥!”
  “舒年哥。”苏觉胜也很高兴,舒年哥在他们心里有种亲切感。
  周舒年眉目舒朗,脸上带了笑意,“恭喜你们拿得了一等奖。”
  “你怎么会知道?”棠棠有些意外。
  “全县都传遍了,估计你们的爹娘也听说了,你们两个小孩可真争气。”
  棠棠脸有些红,苏觉胜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吃过晚饭了吗?”
  “没有呢。”他们原本打算去县高中找了苏觉孝再一块出去吃。
  “到我家里去吧,给你们俩单独做点好吃的。”
  周舒年带着棠棠和苏觉胜回了县革委会,这是他们第二次来周舒年家了,听说了他俩革命故事宣讲会拿了一等奖的事,王春兰乐得合不拢嘴,钻进厨房里给俩娃娃做好吃的去了。
  糖醋排骨、椒盐鸡、酸辣土豆丝、清炒绿豆芽,还有用鸡架子给熬的鸡汤,里面加了鸡胗鸡肠,还有好几种晒干的菌子,喝起来可鲜甜了。
  王春兰怕俩孩子不自在,就找借口到外边去了,留周舒年和苏家兄妹俩在堂屋里。
  棠棠听见王春兰在院子里同一个人说话,那男人看起来四十岁左右,梳着背头提着公文包,一身深灰色中山装,一身凛然的气质,眉头紧锁着,她推测这应该就是王阿姨的丈夫,舒年哥的爹——县革委会主任周廷昌。
  王春兰不知道说了什么,周廷昌皱眉,“这都不是你们女人家该过问的事。”
  王春兰听到这话,便不满的抱怨了几句,但终究不敢顶撞丈夫,只是小声嘟囔道,“你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家里的事也不管。”
  周廷昌看向屋里,“家里今天有客人?”
  “两个小娃娃,舒年的朋友,上次来过咱家,但你开会没见着。”
  “噢,是舒年学农时住在的那户人家吧。”周廷昌听到这话,便抬脚朝屋里走去。
  “周叔叔好。”棠棠他们早就停下了筷子,看到周廷昌进来,站起身向这位大人物问好。
  虽然是农村孩子,但看起来既乖巧又懂礼貌,落落大方的,一点都不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