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得了,老太太毫不留情,在小软那里碰了钉子就来找我,还真指望我做助攻啊?
宴凌舟垂着头笑,却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
奶奶颇有些兴味地看了他一眼:我一个老太婆, 哪儿有什么好办法?每天的日子也就是让自己开心,不给儿孙添负担罢了。
诶,你们说啥呢?温阮跑了回来,有什么是我不能知道的?
在商量晚饭呢, 老太太看见孙子心里就高兴,其实啊,我吃不吃或a市老味道无所谓,小软是不是很久没吃家乡菜了,想不想吃啊?奶奶给你做。
温阮立刻拉着老太太撒娇:奶奶做的菜最好吃,天下第一,但是今天逛了这么久您也累了,我们就随便吃点,明天再吃您的拿手菜好不好?
哎呀我孙子怎么这么贴心啊!
老太太踮着脚,胡噜了几下温阮的后脑勺,祖孙俩一起往前走,走着走着就挤到了一起,又嘻嘻哈哈一阵。
就连路过的老大爷也被他们感染:这祖孙俩,感情可真好,像是做了几辈子亲人似的。
亲人。
谁能想到,他们俩竟然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呢?
两人很快来到车边,宴凌舟却没有跟过来,正盯着手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老太太悄悄拐了拐孙子:你这个学长心思挺细的,刚跟我说要去吃a市老味道,这会儿肯定在搜餐厅呢。
温阮一时间也起了玩心,把老太太安置在车边,悄悄摸到宴凌舟身后,突然抓住他的手臂问:你在搜餐厅吗?
被突袭的人一点都没被吓着,还把手机直接亮在温阮面前。
老乡亲?温阮失笑,我还以为你会带我们去那什么高级地方呢。
宴凌舟摇头:怎么说我也算是本地人,又是在这片混大的,还能不知道a市的老口味?那些高级餐厅,说什么名厨主理,将本地口味发扬光大,其实都是些改良菜,根本不是老味道。
那这家呢?温阮指指手机。
我感觉还可以,但不知道奶奶会选哪家。
温阮又一溜烟跑到奶奶身边,压低了声音:您真是文武双全的老太太,他果然在查餐厅。
哎不用,老太太拍拍温阮:小软帮奶奶搜一搜,这附近有一家老乡亲,你看看还在不在?
诶,他们居然所见略同?!
温阮一下子来了兴趣,拿出手机装模作样搜了搜:我看看啊,不过奶奶,都五十年诶,真的有呢!
他的语气惊喜极了,背着老太太朝宴凌舟竖了竖拇指。
而奶奶也超级得意,大手一挥:走,出发。
无需带路,老太太带着他们穿梭在老城区的胡同中,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老乡亲的招牌。
话说那家老乡亲,曾是解放前的老字号,岳绣还在的那个时候,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成为了钢厂的附属食堂,供应馒头、面条等平价食品,也有红烧肉、白菜炖豆腐等革命菜。
改革开放后,老厨师承包食堂,再次做起了本帮菜,慢慢地还做出了名气。虽然没有变成大餐馆,连锁店倒是开了几家。
只不过因为口味比较老旧,店子都开在老城区的老居民们中间,在年轻人中并不出名。
三人来到店门口的时候,大中午的,门口居然已经开始了排队。
老店子不兴预约和会员制那一套,也不看人脸色,在各个餐厅都畅行无阻的宴凌舟,到了这里,也只有乖乖在外门等翻台子的份。
生意真好啊!居然还是在老地方,老太太在门口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伸手示意了一下,不过这里以前没这么大,也就这半边门脸的样子。
温阮蹲在老人腿边,下巴搁在椅子的扶手上,眼睛一眨一眨:但是您怎么知道这家店还开着?
我看过报道啊!奶奶刮了刮温阮的鼻子,这家店可是出过名、上过报纸的,我在南城都看到啦!
他们的对话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有人说:这家店历史这么久啊,老太太,您以前常来?
老太太:以前我和小姐妹们下了夜班,有时候就会来这里。
她的眼中露出追忆的神情:a市的冬天夜里,到处都是黑的,就这家店还亮着灯。那个时候大家都没什么钱,我们总是一起凑5两粮票和3毛钱,可以换一大盆白菜豆腐汤和六个大馒头。炊事员老张跟我们都混熟了,每次见我们来,都会偷偷给我们加半勺猪油。
她笑得开心:那个时候,那点油星子,就是最好的加班福利啦!
温阮陪着她笑,周围排队的居民们也被吸引了过来,原本在门口坐着的大爷突然站了起来:诶,你是之前总来我们这儿的那个姐姐!
一下子遇到了故人,老太太却有点懵:您是
我是小张,炊事员老张的儿子!
他激动地跑了过来:您忘了?您还送过我一盆山茶花!我养得可好了,今年还开了花的。
没等老太太做出回应,他兴奋地挥了挥手:来,我带您去看我的花!
老人带着三人来到后院,冲着院子中间一挥手。
那株五十多年的老茶花居然长到了五米高,枝叶舒展,绿意盈盈,如同一棵小树。
来来来,你们看,这是开花时的情景。老张指着侧面白墙上的巨幅照片,照片里,大茶树上花朵重重,几乎将花枝都压弯,红云如盖;就连落在地上的花瓣也是厚厚一层,美丽至极。
养得这么好啊!老太太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山茶花粗壮的枝干。
还是用的您教的法子呢!老张拍了拍手。
今天您到我这儿,是我的荣幸,我一定要亲自下厨给你们做顿饭!
把三人安排在最私密的雅间,老张乐颠颠地跑去了厨房,温阮带着老太太去洗了手,回来就缠着老人:奶奶,这怎么回事?感觉有故事啊!
他搬着椅子挨在老人身边,拿脑袋去撞老太太的肩头:给我讲讲呗,讲讲呗。
哎唷,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老太太揽住温阮肩头,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故事。
只是当年来这家餐厅好几回,跟人都混熟了,有一天下中班的时候路过,岳绣却看见这家的小孩正蹲在路边上哭。
怎么了啊?她蹲在小孩面前,丢东西了?
不是小朋友抽噎着抬头,看见岳绣,有点不好意思,我,我今天不小心,把学校的花架碰翻了,那上面是要参加展出的山茶花。
呜呜呜,他又哭了起来,老师说我是破坏集体财产,要我赔,可我找不到
这样啊岳绣拍拍他的小脑袋,好了别哭了,姐姐家刚好种了山茶花,可以送你一盆。
真的吗?小张鼻涕眼泪糊了一脸,眼神却清亮了不少,谢谢姐姐。
不过啊,我后来没把那盆花带去学校。老张亲自端着托盘走进包间,学校里那些花长那么丑,怎么比得上姐姐您的那盆。
热腾腾的菜盘放上桌,老张也打开了话匣子:您的山茶花养得太好了,我打翻的那盆真是一片叶子都比不上。所以我偷偷去公园里挖了一棵交上去了,把您给我的那棵种在了院子里。
这五十年,我们家也颠沛流离过,我爸后来被人诬陷投机倒把被打成you派,我们被迫搬离这里,去了铁路边的棚户区。不过,我会偷偷跑回来照顾它,用您教的方法。
改革开放后,我爸憋着那口气,硬是又回了这里,我也给我爸帮忙,生意做到现在,也算是有模有样了。
宴凌舟垂着头笑,却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
奶奶颇有些兴味地看了他一眼:我一个老太婆, 哪儿有什么好办法?每天的日子也就是让自己开心,不给儿孙添负担罢了。
诶,你们说啥呢?温阮跑了回来,有什么是我不能知道的?
在商量晚饭呢, 老太太看见孙子心里就高兴,其实啊,我吃不吃或a市老味道无所谓,小软是不是很久没吃家乡菜了,想不想吃啊?奶奶给你做。
温阮立刻拉着老太太撒娇:奶奶做的菜最好吃,天下第一,但是今天逛了这么久您也累了,我们就随便吃点,明天再吃您的拿手菜好不好?
哎呀我孙子怎么这么贴心啊!
老太太踮着脚,胡噜了几下温阮的后脑勺,祖孙俩一起往前走,走着走着就挤到了一起,又嘻嘻哈哈一阵。
就连路过的老大爷也被他们感染:这祖孙俩,感情可真好,像是做了几辈子亲人似的。
亲人。
谁能想到,他们俩竟然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呢?
两人很快来到车边,宴凌舟却没有跟过来,正盯着手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老太太悄悄拐了拐孙子:你这个学长心思挺细的,刚跟我说要去吃a市老味道,这会儿肯定在搜餐厅呢。
温阮一时间也起了玩心,把老太太安置在车边,悄悄摸到宴凌舟身后,突然抓住他的手臂问:你在搜餐厅吗?
被突袭的人一点都没被吓着,还把手机直接亮在温阮面前。
老乡亲?温阮失笑,我还以为你会带我们去那什么高级地方呢。
宴凌舟摇头:怎么说我也算是本地人,又是在这片混大的,还能不知道a市的老口味?那些高级餐厅,说什么名厨主理,将本地口味发扬光大,其实都是些改良菜,根本不是老味道。
那这家呢?温阮指指手机。
我感觉还可以,但不知道奶奶会选哪家。
温阮又一溜烟跑到奶奶身边,压低了声音:您真是文武双全的老太太,他果然在查餐厅。
哎不用,老太太拍拍温阮:小软帮奶奶搜一搜,这附近有一家老乡亲,你看看还在不在?
诶,他们居然所见略同?!
温阮一下子来了兴趣,拿出手机装模作样搜了搜:我看看啊,不过奶奶,都五十年诶,真的有呢!
他的语气惊喜极了,背着老太太朝宴凌舟竖了竖拇指。
而奶奶也超级得意,大手一挥:走,出发。
无需带路,老太太带着他们穿梭在老城区的胡同中,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老乡亲的招牌。
话说那家老乡亲,曾是解放前的老字号,岳绣还在的那个时候,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成为了钢厂的附属食堂,供应馒头、面条等平价食品,也有红烧肉、白菜炖豆腐等革命菜。
改革开放后,老厨师承包食堂,再次做起了本帮菜,慢慢地还做出了名气。虽然没有变成大餐馆,连锁店倒是开了几家。
只不过因为口味比较老旧,店子都开在老城区的老居民们中间,在年轻人中并不出名。
三人来到店门口的时候,大中午的,门口居然已经开始了排队。
老店子不兴预约和会员制那一套,也不看人脸色,在各个餐厅都畅行无阻的宴凌舟,到了这里,也只有乖乖在外门等翻台子的份。
生意真好啊!居然还是在老地方,老太太在门口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伸手示意了一下,不过这里以前没这么大,也就这半边门脸的样子。
温阮蹲在老人腿边,下巴搁在椅子的扶手上,眼睛一眨一眨:但是您怎么知道这家店还开着?
我看过报道啊!奶奶刮了刮温阮的鼻子,这家店可是出过名、上过报纸的,我在南城都看到啦!
他们的对话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有人说:这家店历史这么久啊,老太太,您以前常来?
老太太:以前我和小姐妹们下了夜班,有时候就会来这里。
她的眼中露出追忆的神情:a市的冬天夜里,到处都是黑的,就这家店还亮着灯。那个时候大家都没什么钱,我们总是一起凑5两粮票和3毛钱,可以换一大盆白菜豆腐汤和六个大馒头。炊事员老张跟我们都混熟了,每次见我们来,都会偷偷给我们加半勺猪油。
她笑得开心:那个时候,那点油星子,就是最好的加班福利啦!
温阮陪着她笑,周围排队的居民们也被吸引了过来,原本在门口坐着的大爷突然站了起来:诶,你是之前总来我们这儿的那个姐姐!
一下子遇到了故人,老太太却有点懵:您是
我是小张,炊事员老张的儿子!
他激动地跑了过来:您忘了?您还送过我一盆山茶花!我养得可好了,今年还开了花的。
没等老太太做出回应,他兴奋地挥了挥手:来,我带您去看我的花!
老人带着三人来到后院,冲着院子中间一挥手。
那株五十多年的老茶花居然长到了五米高,枝叶舒展,绿意盈盈,如同一棵小树。
来来来,你们看,这是开花时的情景。老张指着侧面白墙上的巨幅照片,照片里,大茶树上花朵重重,几乎将花枝都压弯,红云如盖;就连落在地上的花瓣也是厚厚一层,美丽至极。
养得这么好啊!老太太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山茶花粗壮的枝干。
还是用的您教的法子呢!老张拍了拍手。
今天您到我这儿,是我的荣幸,我一定要亲自下厨给你们做顿饭!
把三人安排在最私密的雅间,老张乐颠颠地跑去了厨房,温阮带着老太太去洗了手,回来就缠着老人:奶奶,这怎么回事?感觉有故事啊!
他搬着椅子挨在老人身边,拿脑袋去撞老太太的肩头:给我讲讲呗,讲讲呗。
哎唷,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老太太揽住温阮肩头,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故事。
只是当年来这家餐厅好几回,跟人都混熟了,有一天下中班的时候路过,岳绣却看见这家的小孩正蹲在路边上哭。
怎么了啊?她蹲在小孩面前,丢东西了?
不是小朋友抽噎着抬头,看见岳绣,有点不好意思,我,我今天不小心,把学校的花架碰翻了,那上面是要参加展出的山茶花。
呜呜呜,他又哭了起来,老师说我是破坏集体财产,要我赔,可我找不到
这样啊岳绣拍拍他的小脑袋,好了别哭了,姐姐家刚好种了山茶花,可以送你一盆。
真的吗?小张鼻涕眼泪糊了一脸,眼神却清亮了不少,谢谢姐姐。
不过啊,我后来没把那盆花带去学校。老张亲自端着托盘走进包间,学校里那些花长那么丑,怎么比得上姐姐您的那盆。
热腾腾的菜盘放上桌,老张也打开了话匣子:您的山茶花养得太好了,我打翻的那盆真是一片叶子都比不上。所以我偷偷去公园里挖了一棵交上去了,把您给我的那棵种在了院子里。
这五十年,我们家也颠沛流离过,我爸后来被人诬陷投机倒把被打成you派,我们被迫搬离这里,去了铁路边的棚户区。不过,我会偷偷跑回来照顾它,用您教的方法。
改革开放后,我爸憋着那口气,硬是又回了这里,我也给我爸帮忙,生意做到现在,也算是有模有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