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应泊紧紧地盯着他的脸,双眉紧蹙,似乎纠结了很久,才为难地开口:“啧……真的不想听吗?那我就不说了。”
  路从辜被他盯得心里发毛,谨慎追问:“……要说什么?”
  “不说了不说了,真的不说了。”应泊高深莫测地摆摆手,用米饭塞满自己的嘴,“我在学着慎言。”
  这一出欲擒故纵,成功让路从辜更狐疑了,他一把按住应泊的双肩,迫使其面对自己,还不停地摇晃:“别吃了,快点说。”
  “好吧,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左眼有点发红发胀,可能要变成麦粒肿。”应泊不再卖关子,但钓鱼的过程确实让他找到了新的乐子,一边笑一边说,“我从下午就发现了,所以刚才帮你买了一盒发热眼罩,睡前记得敷一会儿。”
  路从辜微怔,用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低头用掌根按揉着发痒的眼睛。想着想着,自己也没忍住,绽出一个不大明显的笑:
  “……人其实没必要活得那么多疑。”
  两个人自觉地把垃圾收拾好带出店外,免得店员再费心。并肩走到斑马线前,趁着等红灯的间隙,路从辜有意无意地问:
  “明天你还来吗?”
  应泊思索后回答:“这个嘛……取决于被需要程度。”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如果单位比支队更需要我,我就留在单位;如果支队比单位更需要我,那我翻山越岭也会来见你。”
  闻言,路从辜恍然大悟地点点头。他用一种含着戏谑的眼神打量着应泊,叫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而后侧头望向马路对面的红绿灯,心中倒数着秒数,问:“如果我说,不是支队需要你呢?”
  这下轮到应泊转不过弯了:“……你说什么?”
  “我说……”路从辜刻意停了一下,再开口时却恰逢一辆摩托飞驰而过,巨大的引擎声盖住了他的话音。应泊恼怒地瞥了那鬼火一眼,又匆匆转过头来探询地看着他,但路从辜已经没了再重复的兴致,抬腿便要过马路。
  应泊忙急走两步,伸手想拉住他的手腕:“等等,我没听清。”
  机缘之所以是机缘,就在于那灵光一现的一刹,错过了就抓不住。路从辜避开了他的动作,头也不回地挥手:
  “明天见。”
  *
  询问被安排在了路从辜的办公室,由他亲自主持。实话说,自从坐上一大队队长的交椅,一直到现在,很少有案子能让他这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只是因为临近年关,倒也不至于。他试探过应泊很多次,这张大网的尽头究竟是什么,可惜论讯问技巧,他大概跟应泊是师从同一本工具书,两个人你来我往,谁也破不了谁的招,最后变成了年近三旬的大男孩斗嘴。
  最可怕的总是未知。
  人多力量大固然是真理,但对急性子又戒心重的人来说,总是忍不住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才觉得放心。
  “郭子军,建筑工人,四十八岁……自己核对一下,你的信息都无误吧?”
  疲惫、沉默、不修边幅,这是路从辜对眼前这个中年男人的初印象。他身上散发着一股混合了汗水和泥土的气息,头发夹杂一层尘土和细小的碎石粒,几缕发丝垂落在额前,遮住了一边眼睛。衣衫的布料透着油污和汗渍,领口和袖口早已磨破,露出里面同样破旧的内衬。工装裤的裤腿也长短不一,膝盖处磨得发亮,脚上则是一双早已褪色的解放鞋,鞋带系得松松垮垮,鞋面沾满了水泥点子。
  正常,又不太正常的外表。
  并非是挑剔,只是在路从辜的工作经验中,不论是因怎样的事由被传唤来,传唤对象都会努力把自己收拾得体面妥帖一些——大概是这样能让自己看上去像个遵纪守法的好人。这个郭子军却稀松平常得仿佛只是出工后顺路来买瓶酒,而路从辜也不是履行公务的警察,是陪他闲聊的熟识老板。
  很出色的心理素质,路从辜暗忖。
  应泊从两个小时前就没再回消息,也没说到底来还是不来。路从辜拿起手机解锁,没看见回复再放下;再拿起,再放下,一连周折了几回,终于忍无可忍,把手机扔进柜子里,对自己展开痛心疾首的叩问:
  “你真的很在意他来不来吗?其实也没有吧,你不过是觉得他来把关取证更方便罢了,并不是多想见他。他不来难道你就办不成案子吗?那也太不争气了。”
  扬汤止沸而已。电脑上是提前拟好的询问提纲,路从辜盯着那密密麻麻的小四号宋体字,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终于,耐心耗尽前,楼道里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应泊踉跄几步,在办公室门外紧急刹住,身后还跟着同样气喘吁吁的徐蔚然。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他缓了口气,先是略有些茫然地端详着沙发上的郭子军,眼瞳缓缓转了两周,随即竟表现出一丝不可置信来:
  “你是郭子军?”
  第20章 连环套
  “是我。”沙发上的郭子军匆忙起身,佝偻着腰,向他点头致意。应泊一手支在门上,胸膛还在随着呼吸一起一伏。他的眼型原本偏圆,此刻却变得狭长,像是发现猎物的鹰鸮,观察着时机蓄势待发。
  然而,不知怎的,这只鹰鸮倏地放弃了狩猎,改换成原来的和煦神情,招手示意郭子军不必拘谨:
  “坐吧,不用紧张,找你来只是了解一些事情,希望你能配合。”
  路从辜一直用视线跟随着他的步伐,歪着头端详了他好一会儿,问:
  “你今天怎么……”
  前些天应泊虽然也有穿制服过来的时候,但要么解开领口扣子,要么摘掉领带。如果在下班后赶到支队,则是简简单单的毛衣长裤搭运动鞋,外罩一件很衬他身形的羊绒大衣或者风衣,极少穿羽绒服。今天却是板正的制服和皮鞋,白衬衫、红领带,扣子系得整整齐齐,黑色外套领口还挂着一枚亮闪闪的检徽。
  察觉路从辜审视的目光,沙发上的应泊也低头把自己通身打量一遍,解释说:“哦……是团拜会彩排,要求全体穿戴整齐,我没想到会拖这么长时间。”
  除了衣着,应泊的嘴唇也红得不太寻常。路从辜于是接着问:“还化妆了?”
  “部门小姑娘非要给我抹,说是提气色,上镜。”应泊用手背蹭蹭自己的嘴巴,把皮肤上淡淡的红印展示给他看,“天太干了,我忍不住舔嘴唇,都舔没了。”
  “那个,各位……警官。”郭子军小心翼翼地开口,“能不能先说要紧事?我急着回家给外孙女做饭。”
  应泊下意识地想纠正他“是检察官不是警官”,转念一想,似乎也没有跟他较真的必要,于是便吃瘪打住。也许是不想让应泊对自己再起疑心,一旁的徐蔚然先是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而后靠在沙发上闭眼假寐,给出了一副不愿参与进来的态度。
  但这对应泊来说还不够。趁路从辜出言解围的功夫,他解锁手机,给张继川发消息:
  “蔚然刚才说想你了。”
  随后,他装作事不关己地揣好手机,静待预想中的结果。五秒后,徐蔚然的手机准时振动,她压低声音问:
  “喂?怎么了?”
  电话那边是张继川死命掐着嗓子的甜腻话音:“哎呀宝宝,我也想你,啵啵啵啵啵——”
  徐蔚然大惊失色,立刻捂住电话听筒,目光慌乱地扫过屋中的其他人,但“啵啵啵”的亲吻声穿透她的指缝,以一种强劲有力的声势在办公室中回荡。应泊拖出上次去监狱看望褚正清的记忆,在脑中滚了几个来回,才成功让自己没笑出声来。
  终于等到电话对面的迫击炮暂停攻势,徐蔚然才红着脸飞快地离开办公室:“我……我出去接个电话。”
  相当阴毒的计谋,但确实有用。应泊压着嘴角,翘起一条腿同郭子军攀谈起来:
  “外孙女?几年级了?在哪个学校上学?”
  拉家常是应泊最常用的卸去案件相关人员戒心的方法,功效同手术前的麻醉针没什么区别。他虽然个子长得高大了些,但长相端正秀气,五官线条柔和,眉眼间还总是含笑,相较办案组那些时常横眉冷对怒目而视的同事来说更有亲和力。不过劣势在于太面善了倒显得威慑力不足,所以他被迫锻炼出了一身极具侵略性的气场——评判标准在于一些看人下菜碟的辩护律师在见面后还会不会得寸进尺。
  开场从身体是否康健聊到家人情绪如何,继而结合家庭经济水平了解一下退赃退赔情况,中场还会贴心地鼓励对方保持良好心态,他往往和悦周到得就像个温文尔雅的友人,再警惕的犯罪嫌疑人都会忍不住同他多倾诉几句衷肠,而说得越多错得越多。此时应泊就会突然单刀直入,将文书打印出来,递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