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郭子军……”应泊犹疑着,“好熟悉的名字。”
  路从辜也琢磨着这段话:“李鹏是不是也提过昌义公司发不出工资的事?”
  “嗯,我记得。”应泊肯定道。二人索性共看同一本案卷,方便思维同步。
  民警:郭子军?你这里有他的相关信息吗?
  缪爽:有的,警官,这是他的资料。
  民警:蒋威和孔大庆这两个人,你知道多少?
  缪爽:孔大庆我不太清楚,但是蒋威我有点印象,之前他跟郭子军一起来过,两个人好像是表兄弟关系,当初还是蒋威把郭子军跟工人们介绍给我们老板的。
  “表兄弟?”路从辜首先发觉不对,“蒋威的资料里根本没有其他亲属,怎么凭空多出来的表兄弟?”
  “也许是混社会认识的朋友,假作兄弟?”应泊猜测说。路从辜的直觉开始颤动起来,他迅速拨通电话。吩咐道:
  “传唤郭子军,来刑警队接受询问。”
  *
  应泊和路从辜踩着晚上九点的最后一秒走出了支队,马路上已不再是车水马龙,只有偶尔的几辆车飞驰而过。忙得太投入,他们一直拖到现在都还没吃饭,二人绕着支队走了一圈,附近的餐馆都歇业关门了,外卖也没有几家正在营业,只好又在支队门口停住脚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都不好意思喊饿。
  就这样僵持了半晌,应泊指了指对面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要不……去吃便利店?”
  虽然应泊会做饭,且为了喂饱自己挑剔的馋嘴练就了一手相当不错的厨艺,但考虑到路从辜似乎不是很乐意登门拜访,他也就没有把心里的实话说出来。
  “可以,我不挑。”在办公室里被暖气烘了一天,出来猛地吹冷风,路从辜脸上皮肤泛起了红晕,在冷白色的皮肤上格外显眼。应泊自然而然地用手背贴了下他的面颊,问:
  “冷吗?”
  “你问我么?”路从辜扯了扯应泊那更为单薄的羊绒大衣,“走吧,绿灯亮了。”
  推开店门,风铃叮咚作响。便利店里比他们想象得要暖和一点,但也只有一点。应泊拎起一个购物筐走向冷藏柜,指尖在琳琅满目的饭盒间游移。路从辜倒是干净利落地拣了一个饭团,而后便双手插兜,默默等待。
  “饭团不顶饱。”应泊挑了一份便当,放进购物筐里,“吃这个。”
  路从辜略一犹豫,终究没有把便当拿出去,只是说:“我现在……不喜欢吃太饱。”
  脑中迅速闪过吉光片羽的几幕片段,应泊有些愣怔。记忆里那个不挑食的少年总是在吃完饭后顺便夹走自己盘中被刻意挑出的胡萝卜或是青椒,还会小声地抱怨:
  “学校给的米饭有点少。”
  但应泊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印象中,他的思绪转了一转,很快反应过来:“胃不舒服?”
  公安民警频繁出警,吃饭不规律,还总是用面包泡面将就对付,很容易导致肠胃出问题。
  路从辜没有作声,算是默认。应泊垂下眼睛,用诱哄一般的语气说:“稍微多吃点,不然夜里会饿。”
  便利店的玻璃窗上敷了一层水汽。二人端着加热好的食物坐在窗前的桌边,水汽折射着霓虹灯光,有如一窗云霞。应泊来了兴趣,抬手在窗上画了个笑脸,又在笑脸下加了火柴人也似的躯干。
  路从辜先喝了点热牛奶垫肚子,而后忽地开口:“原来你的呕吐不是胃病么?”
  应泊帮他撕开便当包装,拆开筷子:“我也是这两年查出来的,之前一直没在意。咱们这一代,多少都有点慢性病。”
  “我当年误会了,居然去帮你找胃药……”路从辜自嘲地笑笑。
  “没关系。”应泊忙开解他,又补充一句,“而且,当时只有你注意到——”
  他还没说完,身后的店员轻声呼唤他们来取结账时落下的甜品,路从辜径直起身过去,硬生生把应泊后面的话都堵了回去。
  “他大概单纯只想关心我的病罢了。”应泊勾起一个不太明显的苦笑,摇摇头。
  而那面玻璃窗上,原本还是笑脸的简笔画,因为水汽凝结成了水珠,从两弯笑眼滑落下来,像是泪痕一样——
  笑脸变成了哭脸。
  第19章 落空之前
  水珠纷纷从玻璃窗上流淌而下,冲刷掉半面水雾,映照出身后的景象:路从辜在柜台停了停,似乎被什么吸引了注意。发觉应泊在透过玻璃窗反光观察自己,路从辜直接迎上他的目光,又挑了挑下巴,才让应泊老老实实地低头继续吃饭。
  两个人拣出的所有货品都放在了同一个筐里,结账的时候自然也是一起结。方才是应泊一直拎着筐,也就理所应当地由他付钱了。
  aa?好像压根没有锱铢必较的必要,至少应泊自己没想到这一点。他手上机械地搅着便当,大脑却又开始回想起许多细节来,不仅仅是这些时日来被坦然接受的示好,方才自己结账时路从辜也双手抱臂选择了默许,一点也没有跟他抢着结账的意思。
  “……居然也不跟我客气。”他往嘴里塞了一大口饭,才压住上浮的笑意。
  虽然对于收入稳定的成年人而言,朋友之间本就不必在支出上计较太多,但那也是建立在“我们的相处和资源置换会长久且平等地延续下去”的信任上,就像应泊之所以舍得大度地送张继川价格以万起算的名表作为礼物,也是因为张继川虽然自己活得糙,但帮他加车油、请客吃饭和社交消费出手从不吝啬,处处要彰显“看见了没,他有我这个冤大头富二代朋友”的气派。
  而且,当时那个相亲的女孩说得确实有一定道理。张继川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为了感谢应泊对自家傻儿子的照顾,时常暗示他有需要随时开口。不过,都被应泊以工作特殊不方便为由委婉拒绝了。
  两个心智和品德都健全的人愿意“占对方便宜”,本身就代表是在默许出现有来有往的牵绊,至少彼此从最简单的经济层面就算不上两不相欠。
  总算为自己找到了一些足够支撑观点的论据,应泊的片刻失落才融化成一湾暖流——他又自信了。但警惕心也没有放任他得意忘形,还在心底小声地叫嚣:
  “啧,书呆子,不要再用你的刑诉思维分析因果关系了,你明知道他不是那种可以套书本理论来相处的人。”
  他自己哄自己玩了许久,路从辜才抱着一个大盒子回到桌边,自己从中取出几板糖,剩下的全给了应泊:“喏。”
  糖是那种以前的小卖部很常见的胶囊似的香芋味奶糖,一吃就停不下来。应泊高中时中午吃完饭就会到学校里的小卖部转转,揣一些奶糖到教室里。等到上课,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和路从辜两个人在下面低头嚼个不停。
  他饶有兴致地拿起一板左看右看,讶然道:“这么老的牌子,现在还有卖的?”
  “有需求就有供给。”路从辜咬了一大口饭团,闭着嘴细品,“没热好,里面还是冷的。”
  “好老,咬不动。”应泊皱着眉头咽下嘴里的牛肉,又把其余的都夹到路从辜碗里,“给你吧。”
  恰恰相反,牛肉是这碗便当里唯一算得上美味的配菜。路从辜虽然仍然面无表情,但眼神里明显多了一丝不满:
  “别挑食。”
  “我又不是第一天挑食了。”应泊嘀嘀咕咕地,“……也是,人总会变的。”
  “嘟囔什么呢……”路从辜瞟了他一眼,摇摇头,三两下把牛肉块都打扫干净。应泊转为一副笑吟吟的神色,道:
  “忘了问,叔叔和爷爷奶奶还好吗?”
  “都挺好的,我爸快退休了,现在在省厅。爷爷奶奶都回了郊区的老房子,不在望海市区,家里只剩我一个人。”
  话到此处,路从辜不着痕迹地住了口,自己也在思考最后半句到底有什么说出来的必要,总不可能是在邀请。应泊把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忍俊不禁,接着问:
  “我本来还想问你为什么会做刑警,我以为你也会去禁毒。”
  “我爸说禁毒太危险了,家里有他一个遭人恨的就够了,而且父子在相同的系统……晋升也不方便,所以让我走爷爷奶奶的路。”路从辜直白地解释,“什么警察不是警察啊,他的原话。”
  他顿了顿,又说:“不过他们也会被检察院的人训,跟我们一样,哼。”
  “我可没训过,毒品犯罪证据审查相对宽松一些,基本一抓一个准儿。”
  “哦——”路从辜的尾音拐了几个弯,“那就是只跟我们刑警队过不去?”
  “原来在你眼里,我这叫跟你过不去?”应泊装模作样地瘪瘪嘴。路从辜抢在他吐出下一句话之前打断他:“打住,我已经下班了,不管你现在说什么,我都不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