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安阮偷偷看了他好几眼,假装没发现。
新年要贴桃符挂彩灯,还要买红纸剪窗花,后两样他们都买齐了,桃符却是要找会写字的人题字。
每逢这个时节就会有秀才在街上摆摊,写一副桃符两文钱,要是字写得好看的,就要三文钱。
三人走到桃符摊子前,发现摊子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他们连挤都挤不进去。
安阮看着忍不住感慨道:“这瞧着还真赚钱,若是我也会写字就好了,这样我就能在村子里帮别人写桃符,也赚些银钱补贴家用了。”
只是无心的一句,让周言和周旭都愣住了。
安阮和周言都不会写字,可周旭会啊。
他不仅读书天赋高,还写了一手好字,夫子时不时就要拿出来夸几句,让其他学子跟着好好学着。
村里并不是人人都能到县上来的,绝大部分人还是留在了村中,等村里赶集的时候随便找个会写字的人写一副便好了。
若是周旭能去写上一些,哪怕只有几副,那也是一份进账。
兄弟俩互相看了一眼,都猜到了对方的意图。
周旭一直苦恼于自己光花家里的银钱却没给家里带来多少贡献,经安阮这么一点拨,瞬间豁然开朗了起来。
其实只要会写字,就不仅仅只是写桃符这么一个活计,他还可以去书肆里抄录话本,或是自己写话本也成,那都能有不错的收入。
周旭真心实意对安阮说:“多谢嫂子点拨,我知道之后该怎么办了。”
周言也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笑着夸赞:“媳妇儿真聪明。”
安阮茫然的眨巴眨巴眼睛:“啊?”
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夸起他来了?自己好像也没做什么吧?
他都不知该如何回应两人,但他们都没有继续说这个话题,而是带着他离开了桃符摊子。
安阮不解的问:“不买桃符了吗?”
周旭骄傲的挺起胸膛拍了拍:“嫂子忘了吗?我会写字啊。咱们多买些红纸,等回去了我亲自写就是了,还能省下两文钱呢。”
安阮恍然大悟,突然想通了两人刚刚为什么夸他了。
他有些哭笑不得,但最终没再说什么。
三人继续往市集里头走去,转进了一家布庄,买了三匹新的麻布,准备年前给家里人都做两套新衣裳过年时穿。
之后又买年画和酒水,还有各种各样的糕点干果,直到临近未时才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了城门外的茶水摊子,取回了寄存在那儿的驴车。
他们并未等太久,朱莲花和周爹也赶了过来,一家人一路上欢声笑语的回了家。
第二日,周旭当真在村里赶集时去支起了一个小摊子,用了安阮给他新买的毛笔,备好红纸和砚台墨条,也不收多了,就按着两文钱的价就给人写起了桃符。
周旭可是考上了乡试第一的人,在云水村里的名气自然是不用说的,村里人听说他帮人写桃符的事儿后,纷纷找上了门来让他写,后来竟连隔壁村的人也来了,直接忙到了年二八。
不过虽然写桃符写得想吐,收入却是不菲的。
周旭赚到了人生第一笔钱,足足有一百多文钱呢。
他用红纸包了个大红包,说是要感谢安阮。
安阮也没有推拒,笑吟吟的收了下来,心里却想着等到了除夕夜时,往里多加些铜板拿去给周旭压岁。
日子忙碌又充实的过着,安阮和朱莲花日夜赶工,好歹在除夕之前将每人的新衣裳都赶制了出来。
村里也学着县里弄起了驱傩仪式,只是场面和队伍都不如县城的浩大,十几个人集结成一队,挨家挨户的跳舞念唱,为村里人驱除疫病鬼怪和不祥,而村里人无论穷富,都会在驱傩队伍离开前包上一个红包,意为吉祥喜庆。
除夕当日,一家人都穿上了大红喜庆的新衣,天不亮就起了床准备祭品。
这天可是大日子,一年之末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无论挣没挣到银子,今日都要准备好祭品烧香祭祖,还要到山上祭祀山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
村长早早组织了人,抬着祭品,全村人男女老少都要出动,浩浩荡荡的就上了山。
当天是难得的大晴空,鞭炮响彻山林,火焰焚烧着纸人纸房,卷着灰烬卷上了天际,按风水先生来说,这是极好的兆头。
村里人都很高兴,跪拜时十分的虔诚。
祭完了山神,村民各自散去回了家,开始祭祀自家的先祖。
周家忙活了一早上,杀了鸡又宰了鱼,周言和周爹还特意上山抓了只野兔,做了一桌好菜,再备上好酒,将碗筷摆满了桌,一碗添上一小勺糙米饭,便烧着纸钱,让先祖先上桌吃饭。
等纸钱烧完,最后才轮到周家人上桌吃饭。
两个鸡腿自然又是安阮和周旭的,相比起第一次吃到鸡腿时的诚惶诚恐,这回安阮接受得很快,还甜甜的说了一声:“谢谢娘!”
朱莲花嘴角止不住的上扬,摆手道:“快吃快吃,好好养好身子,然后给咱们周家添个大胖孙子孙女。”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明显愣了一下。
周言搁下筷子,语气有些严肃:“娘,大夫说阮哥儿的身体还得好好将养着,而且我也暂时还没要孩子的打算,您别说这些给阮哥儿压力。”
安阮嫁进周家将近一年了,朱莲花知道他体质差从来没催过他生孩子,今日高兴了也是随口一提,经过周言这么一提醒,顿时也觉得是有些不妥。
她连忙解释道:“娘不是嫌弃你这一年没怀上,娘是因为过年了心里高兴,想着沾沾新年的喜气随口一说,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安阮还真没有因为这么一句话就心里不舒坦,不过他也确实挺想给周言生个孩子的,不是因为旁的什么,仅仅只是因为是周言他才愿意罢了。
他摇头道:“没事的娘,我不会往心里去的。”
朱莲花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懊恼自己嘴快失言,差点就坏了事儿。
周爹适时出来打圆场:“这天气凉,等会儿饭菜都该冷了,快些动筷吃饭吧。”
朱莲花连连点头附和,生孩子一事便这么掀了过去。
除夕过后,年初一当天不走亲戚,但乡邻之间还是会走动一下的,来往周家的乡亲们不少,聊起闲话来时,难免的也对周言和安阮催生了起来,连虚岁刚过十三的周旭也拉了出来说起了亲事,还有人准备牵桥搭线给他说亲呢。
不过这些都让朱莲花委婉迂回的挡了回去。
经历了这可怕的一天,之后走亲戚时,周旭都以要准备开春后的发解试为由,拒绝了出门留在家中读书看家。
周言带着安阮走了关系亲近的内亲,次次都被催生,后来关系不是很亲近的亲戚便也不再跟着去了,只让朱莲花和周爹去意思意思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新搬进三伯娘家的那户人家年初三当日提着礼,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孩子登了门拜访。
他们并非只来周家,而是临近的几家都去了一趟。
朱莲花和周爹硬拉着周旭出了门走亲戚,家中只有安阮和周言在,自然只能他们二人亲自接待。
这家人也姓安,按着安阮娘家那边的叫法,安阮得叫一声叔婶,当他喊了人以后,那家人才恍然认出了他来。
“你是……安阮?”
他们忍不住惊呼,实在是没办法将眼前这个穿着一身一看就很昂贵的兔毛短袄,又戴着狐毛围脖,漂亮贵气得像在发光的人跟以前那个又黑又瘦,畏畏缩缩自卑懦弱,连与人对视都不敢的安阮联想在一起。
安阮从小到大的遭遇安家村的人都有所耳闻,也不是没人看不过眼说道过安大木和余氏,只是说过后安阮只会遭到更狠毒的打骂,渐渐就没人敢帮他说话了。
村里不少人可怜他,但也帮不了他。
这些事情安阮都知道,他心里对安家村的大部分人还是挺有好感的。
他含蓄的朝两人笑了笑,点头说了是。
安柳和他的妻子徐氏忍不住会心一笑:“看来你嫁来周家是真嫁对了。”
余氏将安阮卖了的事情不算什么秘密,安家村的人背地里惋惜安阮命不好,同时也没少戳着安大木和余氏的脊梁骨骂他们卖儿子求富贵。
安家的名声臭了,连带着余氏的儿子到了说亲的年纪,也没哪家人敢将自家夫郎女儿嫁到她家去,生怕去了以后也像安阮一样受尽委屈和打骂。
说起安家,安柳和徐氏便想起了一事来,他们好心提醒安阮:“自从你走后,你爹酗酒便越发的厉害,后来还喝起了花酒。你后娘拦着不让他喝,还被毒打了几顿,估计嫁你的那些银钱估计已经让他糟蹋得差不多了。再加上你后娘最近正愁着你弟弟的亲事,你可得留个心眼子,别让他们知道了你在周家过得很好,指不定知道了要找上门来扒着你吸血呢。”
两人并不知道当初余氏将安阮卖给周家时给他签了卖身契,即使安阮是正经娶进了周家的正妻,那也跟安家没了任何关系。
新年要贴桃符挂彩灯,还要买红纸剪窗花,后两样他们都买齐了,桃符却是要找会写字的人题字。
每逢这个时节就会有秀才在街上摆摊,写一副桃符两文钱,要是字写得好看的,就要三文钱。
三人走到桃符摊子前,发现摊子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他们连挤都挤不进去。
安阮看着忍不住感慨道:“这瞧着还真赚钱,若是我也会写字就好了,这样我就能在村子里帮别人写桃符,也赚些银钱补贴家用了。”
只是无心的一句,让周言和周旭都愣住了。
安阮和周言都不会写字,可周旭会啊。
他不仅读书天赋高,还写了一手好字,夫子时不时就要拿出来夸几句,让其他学子跟着好好学着。
村里并不是人人都能到县上来的,绝大部分人还是留在了村中,等村里赶集的时候随便找个会写字的人写一副便好了。
若是周旭能去写上一些,哪怕只有几副,那也是一份进账。
兄弟俩互相看了一眼,都猜到了对方的意图。
周旭一直苦恼于自己光花家里的银钱却没给家里带来多少贡献,经安阮这么一点拨,瞬间豁然开朗了起来。
其实只要会写字,就不仅仅只是写桃符这么一个活计,他还可以去书肆里抄录话本,或是自己写话本也成,那都能有不错的收入。
周旭真心实意对安阮说:“多谢嫂子点拨,我知道之后该怎么办了。”
周言也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笑着夸赞:“媳妇儿真聪明。”
安阮茫然的眨巴眨巴眼睛:“啊?”
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夸起他来了?自己好像也没做什么吧?
他都不知该如何回应两人,但他们都没有继续说这个话题,而是带着他离开了桃符摊子。
安阮不解的问:“不买桃符了吗?”
周旭骄傲的挺起胸膛拍了拍:“嫂子忘了吗?我会写字啊。咱们多买些红纸,等回去了我亲自写就是了,还能省下两文钱呢。”
安阮恍然大悟,突然想通了两人刚刚为什么夸他了。
他有些哭笑不得,但最终没再说什么。
三人继续往市集里头走去,转进了一家布庄,买了三匹新的麻布,准备年前给家里人都做两套新衣裳过年时穿。
之后又买年画和酒水,还有各种各样的糕点干果,直到临近未时才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了城门外的茶水摊子,取回了寄存在那儿的驴车。
他们并未等太久,朱莲花和周爹也赶了过来,一家人一路上欢声笑语的回了家。
第二日,周旭当真在村里赶集时去支起了一个小摊子,用了安阮给他新买的毛笔,备好红纸和砚台墨条,也不收多了,就按着两文钱的价就给人写起了桃符。
周旭可是考上了乡试第一的人,在云水村里的名气自然是不用说的,村里人听说他帮人写桃符的事儿后,纷纷找上了门来让他写,后来竟连隔壁村的人也来了,直接忙到了年二八。
不过虽然写桃符写得想吐,收入却是不菲的。
周旭赚到了人生第一笔钱,足足有一百多文钱呢。
他用红纸包了个大红包,说是要感谢安阮。
安阮也没有推拒,笑吟吟的收了下来,心里却想着等到了除夕夜时,往里多加些铜板拿去给周旭压岁。
日子忙碌又充实的过着,安阮和朱莲花日夜赶工,好歹在除夕之前将每人的新衣裳都赶制了出来。
村里也学着县里弄起了驱傩仪式,只是场面和队伍都不如县城的浩大,十几个人集结成一队,挨家挨户的跳舞念唱,为村里人驱除疫病鬼怪和不祥,而村里人无论穷富,都会在驱傩队伍离开前包上一个红包,意为吉祥喜庆。
除夕当日,一家人都穿上了大红喜庆的新衣,天不亮就起了床准备祭品。
这天可是大日子,一年之末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无论挣没挣到银子,今日都要准备好祭品烧香祭祖,还要到山上祭祀山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
村长早早组织了人,抬着祭品,全村人男女老少都要出动,浩浩荡荡的就上了山。
当天是难得的大晴空,鞭炮响彻山林,火焰焚烧着纸人纸房,卷着灰烬卷上了天际,按风水先生来说,这是极好的兆头。
村里人都很高兴,跪拜时十分的虔诚。
祭完了山神,村民各自散去回了家,开始祭祀自家的先祖。
周家忙活了一早上,杀了鸡又宰了鱼,周言和周爹还特意上山抓了只野兔,做了一桌好菜,再备上好酒,将碗筷摆满了桌,一碗添上一小勺糙米饭,便烧着纸钱,让先祖先上桌吃饭。
等纸钱烧完,最后才轮到周家人上桌吃饭。
两个鸡腿自然又是安阮和周旭的,相比起第一次吃到鸡腿时的诚惶诚恐,这回安阮接受得很快,还甜甜的说了一声:“谢谢娘!”
朱莲花嘴角止不住的上扬,摆手道:“快吃快吃,好好养好身子,然后给咱们周家添个大胖孙子孙女。”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明显愣了一下。
周言搁下筷子,语气有些严肃:“娘,大夫说阮哥儿的身体还得好好将养着,而且我也暂时还没要孩子的打算,您别说这些给阮哥儿压力。”
安阮嫁进周家将近一年了,朱莲花知道他体质差从来没催过他生孩子,今日高兴了也是随口一提,经过周言这么一提醒,顿时也觉得是有些不妥。
她连忙解释道:“娘不是嫌弃你这一年没怀上,娘是因为过年了心里高兴,想着沾沾新年的喜气随口一说,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安阮还真没有因为这么一句话就心里不舒坦,不过他也确实挺想给周言生个孩子的,不是因为旁的什么,仅仅只是因为是周言他才愿意罢了。
他摇头道:“没事的娘,我不会往心里去的。”
朱莲花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懊恼自己嘴快失言,差点就坏了事儿。
周爹适时出来打圆场:“这天气凉,等会儿饭菜都该冷了,快些动筷吃饭吧。”
朱莲花连连点头附和,生孩子一事便这么掀了过去。
除夕过后,年初一当天不走亲戚,但乡邻之间还是会走动一下的,来往周家的乡亲们不少,聊起闲话来时,难免的也对周言和安阮催生了起来,连虚岁刚过十三的周旭也拉了出来说起了亲事,还有人准备牵桥搭线给他说亲呢。
不过这些都让朱莲花委婉迂回的挡了回去。
经历了这可怕的一天,之后走亲戚时,周旭都以要准备开春后的发解试为由,拒绝了出门留在家中读书看家。
周言带着安阮走了关系亲近的内亲,次次都被催生,后来关系不是很亲近的亲戚便也不再跟着去了,只让朱莲花和周爹去意思意思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新搬进三伯娘家的那户人家年初三当日提着礼,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孩子登了门拜访。
他们并非只来周家,而是临近的几家都去了一趟。
朱莲花和周爹硬拉着周旭出了门走亲戚,家中只有安阮和周言在,自然只能他们二人亲自接待。
这家人也姓安,按着安阮娘家那边的叫法,安阮得叫一声叔婶,当他喊了人以后,那家人才恍然认出了他来。
“你是……安阮?”
他们忍不住惊呼,实在是没办法将眼前这个穿着一身一看就很昂贵的兔毛短袄,又戴着狐毛围脖,漂亮贵气得像在发光的人跟以前那个又黑又瘦,畏畏缩缩自卑懦弱,连与人对视都不敢的安阮联想在一起。
安阮从小到大的遭遇安家村的人都有所耳闻,也不是没人看不过眼说道过安大木和余氏,只是说过后安阮只会遭到更狠毒的打骂,渐渐就没人敢帮他说话了。
村里不少人可怜他,但也帮不了他。
这些事情安阮都知道,他心里对安家村的大部分人还是挺有好感的。
他含蓄的朝两人笑了笑,点头说了是。
安柳和他的妻子徐氏忍不住会心一笑:“看来你嫁来周家是真嫁对了。”
余氏将安阮卖了的事情不算什么秘密,安家村的人背地里惋惜安阮命不好,同时也没少戳着安大木和余氏的脊梁骨骂他们卖儿子求富贵。
安家的名声臭了,连带着余氏的儿子到了说亲的年纪,也没哪家人敢将自家夫郎女儿嫁到她家去,生怕去了以后也像安阮一样受尽委屈和打骂。
说起安家,安柳和徐氏便想起了一事来,他们好心提醒安阮:“自从你走后,你爹酗酒便越发的厉害,后来还喝起了花酒。你后娘拦着不让他喝,还被毒打了几顿,估计嫁你的那些银钱估计已经让他糟蹋得差不多了。再加上你后娘最近正愁着你弟弟的亲事,你可得留个心眼子,别让他们知道了你在周家过得很好,指不定知道了要找上门来扒着你吸血呢。”
两人并不知道当初余氏将安阮卖给周家时给他签了卖身契,即使安阮是正经娶进了周家的正妻,那也跟安家没了任何关系。